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理论、方法,计算了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3年,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总旅游生态足迹为183.08 hm~2,总生态承载力为225.16 hm~2,总旅游生态盈余为42.07 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0.000 4 hm~2/人。反映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处于生态盈余和生态安全的状态。但同北京森林公园整体生态赤字状态相比,研究建议应将生态赤字较大的森林公园客流量调节到处于生态盈余的森林公园去,并加强对森林公园开发的管理,提高森林游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以促进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区生态修复为例,探讨了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森林经营思想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通过对森林公园游憩区立地条件的调查分析,遵循生态修复原则,提出生态修复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促进森林公园的林分结构优化,丰富物种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综合服务价值,为同类森林公园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森林公园宏观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派阳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以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为项目层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划分等级标准,分析派阳山森林公园开发生态康养旅游的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派阳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中,项目层评价得分与权重值得分高低顺序保持一致,风景资源综合评价总分值为78.28分,处于康养旅游开发的4级水平,具有较高的风景资源价值。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未完全开发利用、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劣势指标,可通过康养科普、山地运动等项目建设,来完善内部设施,实现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风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的城郊山岳森林公园。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该公园功能区划和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6大功能区,主要定位为生态功能、科普功能、游憩功能和休闲功能;旅游产品分为7个主系统、19个子系统6、8个主要产品项目。旅游产品的合理设计与开发,将有助于提高该公园生态旅游服务,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自 198 2年 9月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起 ,经过短短18年时间 ,我国森林公园已发展到 10 0 2处 ,面积 913万hm2 ,年接待旅游者超过 5 5 0 0万人次 ,建立森林公园的意义已不再是国有林场搞多种经营的一个项目。对森林公园进行准确的定位 ,了解、认识森林的游憩功能和森林游憩资源价值 ,是管理、建设、经营好森林公园的首要条件 ,本文对此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巧峰  胡岚平 《山西林业科技》2012,41(2):48-49,F0004
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市、河南省、湖南省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成功模式,探讨了其建设城郊森林公园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以期能为山西省各地正在进行的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找到适合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促进我省城郊森林公园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浙江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生态环境现状,重点探讨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现状、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同类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了3层21个指标的功能评价体系,对其6个方面的功能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和贴近度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休闲游憩功能、自然保护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评价相对较好,而文化保护功能、科学教育功能评价相对较差。根据对森林公园的各项功能次级指标进行贴近度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影响、对外交流与合作、民风民俗、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人口素质、餐饮购物等方面还需要改善和管理。最后根据以上得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由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和生态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构成;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起着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是体现森林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设施、项目组织、制度管理三大平台建设来构筑其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徐巧峰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54-55,58
生态园林化城市被公认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重视和加强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城郊森林公园的内涵、特征、建设意义及山西省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实践的理性思考,提出实现山西省城郊森林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褐腐对木材电阻的影响,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用褐腐菌对木材试件进行了接种感染,然后测试了腐朽试件的电阻,观察了腐朽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金属离子浓度,并分析了试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褐腐后,木材电阻变化显著,特别是腐朽的初期;2)腐朽程度Es与电阻变化率Ed呈对数曲线关系,曲线回归模型中电阻变化率Ed和质量损失率Es高度相关(R=0.81,P <0.01);3)微观结构中,褐腐后菌丝渐渐生长至密集,木材试件的金属元素含量和各种金属元素浓度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4)相关分析表明,腐朽后木材电阻和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结晶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褐腐后电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13.
以平潭岛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灌草丛、针叶林、针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探讨平潭岛与邻近海岛和大陆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群落类型共有53科89属104种植物,群落类型间及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从灌草丛到针阔混交林阶段呈上升趋势,阔叶林阶段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化,乔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草本层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单因素方差分析,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在针阔混交林与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平潭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普陀山岛和大陆。  相似文献   

14.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nO2-Pt/γ-Al2O3催化剂,探讨工艺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葡萄糖催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及放大实验进行探索。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射线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对SnO2-Pt/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Pt和SnO2均匀地分散到γ-Al2O3载体上,催化剂体系同时具有B酸和L酸的分布,比表面积为117.08m^2/g,孔容为0.23cm^3/g,平均孔径为6.54nm,催化活性明显。当葡萄糖为1g、催化剂用量(以葡萄糖质量计)为10%、葡萄糖与甲醇料液比为1∶10(g∶mL)、反应温度220℃、反应10h的条件下,SnO2-Pt/γ-Al2O3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葡萄糖转化率为92.63%,乳酸甲酯选择性高达20.08%,且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放大稳定性,重复使用3次时,葡萄糖转化率仍达88.43%,乳酸甲酯选择性达19.27%;物料投加量放大10倍时,葡萄糖转化率仍达86.27%,乳酸甲酯选择性达18.71%。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000株/hm^2)、中密度(B:1200~1600株/hm^2)、高密度(C:2000~2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200~1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东山县海岸沙地4种人工林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卷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及天然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南亚热带海岸沙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特征,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差异及相关性。结表果明:1)不同林分对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效磷、全碳、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较高,而4种人工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有较独特的碳源利用方式和较高的活性;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胺类是滨海沙土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3)土壤微生物功能指数与土壤pH、有效磷、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较低的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可能是限制滨海沙土微生物功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4)在防护林更新改造过程中可通过套种乡土阔叶树种、增施磷肥等措施,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沙土质量的持续改良。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聚氰胺包合法从混合脂肪酸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UFAs),探讨了三聚氰胺/脂肪酸质量比、晶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NMR)对三聚氰胺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低温下被三聚氰胺包合;当脂肪酸20 g,96 mL 95%乙醇溶液,三聚氰胺/脂肪酸(M/F)质量比为0.9∶1,在75℃条件下溶解,并在9℃下晶化包合7 h,脂肪酸得率60.83%、不饱和脂肪酸纯度为93.75%、包合率为87.23%。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发现:与尿素包合法相比,经三聚氰胺包合后分离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包合率均较高,且可将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分离。结构分析表明:与三聚氰胺晶体相比,饱和脂肪酸的三聚氰胺包合物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饱和脂肪酸能够进入三聚氰胺晶体片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晶包合物,且三聚氰胺包合后可回收再利用,其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仍可达86.28%。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健康理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康养的广阔前景。通过对武平县的森林康养现状条件进行SWOT分析,得出武平县具备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可行性结论;同时根据武平县的基本情况,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危害很大,实施有效监测是对其进行防治的关键。以福建沙县为研究区,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短波红外波段、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等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光谱特性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均值等影像纹理特征,引入坡度、坡向等地形及林木因子构建马尾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虫情级数估测模型进而反演,进行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并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指数指标的虫害信息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影像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与地形及林木因子影响进行虫害监测,显著增强了虫害的光谱响应能力,相比于单纯基于光谱特性的虫害监测信息提取,其总精度提高了14.28%;2)这些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借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理论认识与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