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旨在得到大兴安岭林下凋落物中具有活性的新型真菌资源。【方法】利用颗粒法分离森林凋落物中的可培养真菌进行。利用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两种方法进行对新颖的真菌进行发酵与次生代谢物粗提物的制备。通过双层平板药剂扩散法与薄层层析清除DPPH自由基法分别测试粗提物的活性。【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培养了40株凋落物真菌,它们隶属于35个属,38个分类单元,其中6株真菌为疑似真菌新种。来自2株真菌的2个提取物展现了抗细菌活性。尤其是Parapyenchaeta属新种LB0026号菌株具有较强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对供试革兰氏阴性细菌未展现明显活性。另外还有2株真菌的2个提取物展现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这两个提取物分别含有2个和3个抗氧化化合物。【结论】大兴安岭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真菌种类丰富,其中有四株新型真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或抗氧化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尝试分离与鉴定具有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资源。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凋落物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真菌鉴定,利用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抗菌活性,通过TLC-DPPH法进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本研究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它们分别隶属于47个属,54个分类单元,其中有16株真菌的序列相似性≤98%。这16株真菌中有8株有抗细菌活性,有10株有抗真菌活性,有6株菌的粗提物有抗氧化活性。发现3株真菌同时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它们最相近菌属分别为PhaeosphaeriaCephalosporiumOphiobolus。大兴安岭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抗菌及抗氧化的真菌天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中的真菌,并发现具有抗菌活性与纤维素降解活性的菌株及抗菌代谢物。以凋落物为材料,用颗粒涂布平板法分离真菌,用打孔药剂扩散法与刚果红染色法检测抗菌活性与纤维素降解活性。分离培养了76株真菌,其隶属于9个纲,15个目,25个科,59个分类单元,其中21株真菌ITS序列相似性≤98.5%。7株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经代谢物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它们是FLF409A(6,9-表氧基-7,22-烯-3-麦角甾醇)和FLF449A(4,6,8-三羟基-7-甲氧基-3-甲基二氢异香豆素)。首次发现了Parapyrenochaeta属真菌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本研究说明大兴安岭凋落物中尚有大量具有活性的真菌资源,值得进一步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方森林凋落物真菌及其抗菌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真菌的抗菌活性,首先利用颗粒涂布平板法分离真菌,通过扩增与比对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初步鉴定分离到的真菌。采用双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使用层析法分离目标菌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使用96孔板液体稀释法检测单体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共分离得到88株真菌,其隶属于57个属、74个分类单元,其中18株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相似性≤97%。其中6株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2株真菌KNFL008和KNFL040抗菌活性较强。经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A(1,3-2-羟基-5-十五烷基苯)、化合物B(麦角固醇)、化合物C(2-氨基-3H-苯氧嗪-3-酮)和化合物D(2-乙酰氨基-3H-苯氧嗪-3-酮)。对化合物A、B、C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为3.13~200 μg/mL。化合物A和D为首次在真菌提取物中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兴安岭凋落物真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鉴定森林凋落物中可培养的真菌,并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研究它们的主要抗菌代谢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凋落物真菌资源提供备选菌株。本研究通过颗粒法分离森林凋落物中的可培养真菌,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到的真菌,采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利用柱层析法分离抗菌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共分离得到63株真菌,它们隶属于36个属、48个分类单元,它们中有14株菌ITS相似性小于98.5%。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Berkleasmium sp. SGSF622抗菌活性较强。通过PDA培养基对该株真菌进行发酵,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3 g。通过抗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其含量最高的抗菌化合物622A。通过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分析,进一步确认该化合物为螺二萘类化合物Sch53825,它的分子式为C20H13ClO5.,其抗青枯劳尔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250μg/mL。研究首次在Berkleasmium属真菌中分离到化合物Sch53825,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资源,筛选并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纯化及鉴定其产生的抗菌化合物。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试材,用颗粒法从中分离真菌,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测得分类学数据,用打孔药剂扩散法测得抗菌活性,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法测得化学结构。分离得到真菌SGSF801,经多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Neocucurbitaria salicis-albae新株系。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及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将真菌大米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将其鉴定为尾孢酰胺,分子式为C16H13NO7。其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为31.25~62.5μg/mL,对丁香假单胞菌的MIC值为125~250μg/mL。本研究首次在Neocucurbitari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尾孢酰胺,并且发现其具有抗植物病原细菌的活性,为凋落物真菌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可可豆为原料,通过乙醇回流法提取可可碱粗提物,采用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可可碱粗提物及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维C为阳性对照,从总还原能力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对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等方面评价可可碱粗提物及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可可碱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当可可碱质量浓度为0.2~1.0 mg/m L时,其总还原能力、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可可碱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的测定、螯合亚铁离子能力的测定为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从皖北地区不同腌制菜中分离出20株乳酸菌,比较其菌体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菌体细胞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无细胞提取物的强,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螯合亚铁离子能力两者相差不大,无细胞提取物的还原能力相对于菌体的还原能力更强。总体上,菌株7-1的抗氧化能力较好。其中,菌株7-1,3-3,A-1的菌体细胞抗氧化能力强,菌株3-1,3-5,10-1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强。研究为后续乳酸菌抗氧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提取陕西佳县红枣的枣皮、 枣肉、 枣核中的皂苷类、 酚类、 三萜类 3 种活性成分, 通过提取物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 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从红枣中提取的三萜类, 皂苷类、 酚类都具有抗氧化作用。佳县红枣相同部位, 皂苷类对 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效果最好, 其抗氧化作用最强。 佳县红枣不同部位, 枣皮中提取物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 其抗氧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获得4个组分,测定了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并研究了各组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根部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粗提物、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对DPPH.清除能力的EC50分别为0.68,6.12,0.23,0.07,2.23 mg/mL;不同极性组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而DPPH.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果证明,小叶锦鸡儿根部不同极性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对红花籽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得到3个组分,分别以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力为指标,研究红花籽抗氧化粗肽及其3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第3个洗脱峰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红花籽抗氧化肽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7.86%,67.48%和60.1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溶剂对高粱米糠提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80%的乙醇、甲醇、丙酮为溶剂在6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高粱米糠提取物,并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活性与体积分数呈正相关;3个品种对Fe3+的还原能力、OH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乙醇甲醇丙酮。  相似文献   

13.
香椿果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香椿果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香椿果乙酸乙酯总提物( XCG-01)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共得7段化合物,比较各段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香椿果提取物对DPPH·,·OH,02和ABTS·的清除能力,并与Vc和BHT 进行比较.结果为XCG-02> XCG-03> XCG-04,XCG-07 >XCG-06>XCG-05.其中清除DPPH·自由能力最强的是XCG-02,各提取物均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大部分活性比Vc和BHT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表面消毒方法对核桃叶内生菌分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163-168
摘 要:【研究目的】表面消毒是植物内生菌分离的关键步骤之一,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法不仅会影响表面消毒效果,对内生菌的分离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法下分离获得的内生菌数量及种类。【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即真菌用组织块法,细菌用稀释梯度法进行分离。【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内生真菌还是内生细菌二氧化氯方法处理下获得的内生菌种类最多。即二氧化氯法获真菌6株,鉴定为5个属,细菌37株,鉴定为11个属种(其中包括1个放线菌属);次氯酸钠法获真菌8株,鉴定为3个属,细菌4株,鉴定为3个属种;升汞法获真菌3株,鉴定为3个属,细菌1株,为未知种。从分离内生菌的数量上比较,二氧化氯方法分离获得的细菌数显著性的多于其他两种方法,由多到少依次为二氧化氯法、次氯酸钠法、升汞法。【结论】二氧化氯表面消毒更适合进行内生菌多样性研究,但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法会获得不同的机会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钗石斛为材料,采取水提法提取鲜、干石斛的抗氧化成分。在新鲜石斛干制比为5∶1的情况下,使用清除DPPH自由基、螯合Fe~(2+)、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的3种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同时对最后得到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测定了抗氧化活性的IC_(50)。结果表明,鲜、干石斛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同一水提物质量浓度下,鲜条金钗石斛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螯合Fe~(2+)的能力都要强于干制金钗石斛水提物。同时,3种方法测定的鲜条金钗石斛的抗氧化活性IC_(50)均小于干制金钗石斛水提物。说明鲜条石斛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干制石斛水提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紫茉莉籽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紫茉莉籽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模块,研究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紫茉莉籽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茉莉籽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紫茉莉籽总黄酮得率达1.736%。紫茉莉籽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响应面法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可靠,且该法高效、简单,可用作紫茉莉籽黄酮的提取;紫茉莉籽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彩色小麦色素的光谱及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色素作了一定的开发研究,但彩色小麦清除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彩色籽粒色素的光谱及抗氧化特性,通过以普通小麦(中国春)和抗坏血酸为对照,用DPPH法测定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红粒小麦,白粒小麦色素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随着各种小麦色素浓度的提高,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各种彩色小麦色素粗提物具有量效关系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大于普通小麦,但小于抗坏血酸,其中黑粒小麦色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普通小麦、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红粒小麦、白粒小麦和Vc清除50% DPPH自由基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88.27、54.26、76.22、94.05、126.24、110.04、0.139,其自由基清除能力AE分别为0.53×10-2、1.84×10-2、1.31×10-2、1.06×10-2、0.79×10-2、0.91×10-2、719×10-2。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种皮颜色的加深其色素粗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就越强,这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彩色小麦的色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鳖提取物制备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地鳖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通过蛋白酶水解、水提法制备地鳖多肽、多糖和水提物,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Fe2+-邻二氮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地鳖不同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红细胞氧化溶血和肝脏线粒体肿胀吸光度值,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小鼠不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地鳖多肽、地鳖多糖,地鳖水提物组对O2-·、OH·和DPP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自由基清除率增加;随着地鳖三种提取物浓度提高红细胞溶血吸收值比溶血组显著降低,地鳖水提物组红细胞溶血率明显低于地鳖多肽和多糖组。地鳖多肽组肝脏MDA生成抑制率最高,地鳖多糖组肾脏MDA抑制率高于地鳖多肽和水提物组,随着地鳖提取物浓度提高各组织中MDA生成抑制率升高;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地鳖提取物组肝脏线粒体吸光度值高于肿胀对照组。地鳖多肽、多糖和水提物有效的清除三种自由基,抑制红细胞溶血和肝脏线粒体肿胀,保护肝肾组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程度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沙冬青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其次为叶部,茎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5个目,6个科,19个属;有31株菌对2种或多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5.6%,15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6%,其中5株内生真菌分别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2.2%,8株内生真菌对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9.5%, 4株内生真菌菌株即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又对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菌范围宽,属于青霉属、束丝菌属、茎叶核菌属。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粗茎鳞毛蕨萃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粗茎鳞毛蕨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并测定各相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3±2.64)mg/g、(98.46±1.73)mg/g。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75±1.36)mm、(10.50±0.68)mm、(8.37±0.8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 mg/mL、25.00 mg/mL、25.00 mg/mL。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0.14 mg/mL、0.33 mg/mL、0.05 mg/mL。综上所述,粗茎鳞毛蕨萃取物具有开发成为天然抑菌剂及抗氧化剂的潜力,本研究将为粗茎鳞毛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