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硒(Se)能否通过Nod2/MAPK/mTOR途径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将探究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为阐明硒的免疫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将bMECs以10 6细胞/孔接种于6孔板中,当细胞超过80%的汇合度时,用含2、4和8 μmol·L -1浓度硒的培养基替换原来的培养基,继续孵育12 h,然后用PBS洗涤每孔3次,将S. aureus按MOI=1:1的比例加入6孔板中,继续培养0.5 h,然后收集bMECs细胞进行相关蛋白的检测。本试验共分3大组,即对照(Con)组(bMECs)、模型(Mod)组(bMECs+S. aureus)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又分3个亚剂量组,即Low组(bMECs+2 μmol·L -1 Se+S. aureus)、Mid组(bMECs+4 μmol·L -1 Se+S. aureus)和Hig组(bMECs+8 μmol·L -1 Se+S. aureus),每组设3个重复。利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对收集的bMECs细胞进行总蛋白提取。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MECs中Nod2和RIP2蛋白表达水平及JNK,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将蛋白样品加到10%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上样量为20 μg/孔,之后将蛋白转移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将PVDF膜用5 mL 5%脱脂乳阻断2 h,脱脂乳脱脂后用TBST清洗后,分别用5 mL的 Nod2、RIP2、JNK、AKT、mTOR和β-actin的一抗孵育过夜,回收一抗。之后在PVDF膜中分别加入5 mL上述蛋白的二抗,室温孵育2 h,回收二抗。PVDF用TBST洗涤5次,最后在暗室条件下进行化学显影。 【结果】S. aureus能显著提高bMECs中Nod2和RIP2蛋白表达水平及JNK,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S. aureus感染0.5 h后,Nod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培养基里添加2 μmol·L -1 的硒可极显著抑制Nod2蛋白的表达(P<0.01),在培养基里添加8 μmol·L -1 的硒可显著抑制Nod2的表达(P<0.05); S . aureus感染0.5 h后,RIP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培养基里添加8 μmol·L -1 硒可显著抑制RIP2蛋白的表达(P<0.05);S. aureus感染0.5 h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培养基里添加4 μmol·L -1 的硒能显著抑制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在培养基里添加8 μmol·L -1 的硒能显著抑制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1); S. aureus感染0.5 h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培养基里添加4 μmol·L -1 硒可极显著抑制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1),在培养基里添加8 μmol·L -1 硒可显著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S. aureus感染0.5 h后,模型组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培养基里分别添加4 μmol·L -1 和8 μmol·L -1 硒均能显著抑制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 【结论】硒可通过抑制bMECs 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蛋白的表达而减轻S. aureu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在调控胚胎和胎盘发育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输卵管与子宫内膜细胞的死亡平衡会影响受精卵及早期胚胎的发育。因此探讨TETs、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和附植相关基因在妊娠早期山羊输卵管及子宫角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潜在调控作用,以期为研究胚胎发育及附植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合川白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妊娠19d(P19)山羊子宫角及输卵管组织,以空配19d(C19)为对照,利用H.E染色观察C19组和P19组山羊子宫角组织形态,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胚胎附植相关基因(WNT5aOPNVEGFA)、TETsTET1TET2TET3)、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9)、焦亡相关基因(GSDMDNLRP3Caspase1)和炎症相关基因(NF-kBTNF-α))的相对表达,并分析了TETs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在输卵管和子宫角组织的表达相关性。【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在P19组中山羊子宫角的腺体增多,形态多变。qRT-PCR结果显示,OPN在P19组山羊子宫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19组(P<0.01),BAX/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WNT5aVEGFA表达差异不显著;TET1TET2TET3在山羊子宫角及输卵管中均有表达,在C19组和P19组山羊子宫角中TET1TET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19组和P19组中TET3的表达(P<0.01);在P19组山羊输卵管中TET2P<0.01)、NF-kBP<0.01)、Caspase1P<0.01)、GSDMDP<0.05)显著增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输卵管中TET2TET3P<0.01)、NF-kBP<0.01)、Caspase9P<0.05)显著正相关;子宫角中,TET3VEGFAP<0.05)、WNT5aP<0.01)显著负相关,胚胎附植关键基因OPNCaspase1P<0.01)、NLRP3P<0.05)、GSDMDP<0.05)显著正相关,而细胞焦亡关键基因GSDMD在输卵管与子宫角中均与BaxP<0.05)、Caspase1P<0.01)、NLRP3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妊娠早期山羊子宫角和输卵管中TETs表达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部分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TETs与细胞凋亡或焦亡的发生对输卵管、受精卵、早期胚胎及子宫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胚胎附植关键基因OPN与焦亡相关基因显著相关,暗示妊娠早期子宫角中细胞焦亡的发生可能参与胚胎附植。为研究TETs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在妊娠早期输卵管及子宫角中的表达规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一种优化模型精度的机器学习网格搜索方法,解决滴灌玉米光合响应曲线模型参数确定难、精度低等问题,为滴灌玉米光合生理机制及光合响应特征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和2018年以宁夏玉米主栽品种(TC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钾水平(0(K0)、90 kg·hm -2(K1)、180 kg·hm -2(K2)、270 kg·hm -2(K3)、360 kg·hm -2(K4)、450 kg·hm -2(K5)),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吐丝期光响应曲线。运用机器学习网格搜索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选取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在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参数Pn、Tr和Gs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评价结果表明,在K0和K1处理下机器学习方法计算效果优于传统方法,R 2均大于0.991,RMSE均小于1.487,MAE均小于1.350。在K2—K5处理下,2种方法拟合效果相当,R 2均大于0.993,RMSE均小于0.952、MAE均小于0.860。最优拟合方法(网格搜索法)对光响应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α、Pnmax、Rd、LSP和LCP的变化趋势与其光合参数相似。在施钾量为360 kg·hm -2(K4)时,各光响应特征参数均达到最大,在450 kg·hm -2(K5)时出现光抑制现象。【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的网格搜索法可准确地拟合宁夏滴灌玉米光响应特征,且施钾量为360 kg·hm -2时玉米光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细胞自噬和凋亡存在着相互制约,p38MAPK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通路之一,也对细胞自噬存在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 , GnIH)对细胞自噬与凋亡均有影响,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探究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猪卵巢颗粒细胞(pGCs)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解决母猪的产子率以及同期发情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min、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猪卵巢颗粒细胞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2、验证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按(空白对照、GnIH、p38激活剂(U-46619)、U-46619+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3、探究不同浓度GnIH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按(空白对照、10 -6mol·L -1 GnIH、10 -8mol·L -1 GnIH、10 -10mol·L -1 GnIH、10 -12mol·L -1 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4、验证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信号通路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将细胞分成6组(空白对照、U-46619、U-46619+10 -6 mol·L -1 GnIH、U-46619+10 -8mol·L -1 GnIH、U-46619+10 -10mol·L -1 GnIH、U-46619+10 -12mol·L -1 GnIH),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 GnIH孵育10 min后,显著降低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P<0.05),提示,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2. U-46619显著促进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GnIH显著抑制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提示,U-46619使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抑制作用;3. 当 GnIH的浓度为10 -6 mol·L -1时,pGCs的自噬和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pGCs的自噬水平逐渐升高(P<0.05),pGCs的凋亡水平逐渐降低(P<0.05),提示,高浓度GnIH可以促进自噬和凋亡,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自噬水平逐渐升高,而凋亡水平逐渐下降;4. 加入U-46619后,GnIH使pGCs的自噬显著上调(P<0.05),并且使pGCs的凋亡显著下调(P<0.05),提示,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pGCs的自噬和凋亡。【结论】GnIH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pGCs的自噬,减少pG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无刺蜂(stingless bee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以尾部无蛰针为典型特征,其蜂胶采集量较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更多,然而其蜂胶活性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文以来源于马来西亚无刺蜂 ( Heterotrigona itama )采集蜂胶的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H. itama propolis, EEHI)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法测定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和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EEHI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EEHI对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在保证EEHI对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基础上,分别采用Griess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评估EEHI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其对炎症因子( IL-1βIL-10INOS )和抗氧化基因( HO-1 )信使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以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EEHI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中p-IκΒ α 和IκΒ α 蛋白表达以及NF-κB-p65蛋白移位的影响,从而探究EEHI潜在的抗炎机理。 【结果】 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70 mg GAE·g-1和116.20 mg QE·g-1;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275.60和 284.00 μg·mL-1。EEHI对RAW 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为0—40 μg·mL-1。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相对于LPS刺激组,0—40 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地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量,且降低了细胞中炎症因子 IL-1βIL-10INOS 的基因表达量,并增强了抗氧化基因 HO-1 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0—40 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κΒ α 蛋白的磷酸化,且40 μg·mL-1的EEHI显著降低了NF-κB-p65蛋白的核移位现象,因此推测EEHI可能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发挥了体外抗炎活性。 【结论】 无刺蜂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奶牛疾病,不仅危害奶牛健康,同时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极易造成抗生素耐药与滥用。开发替代抗生素的方法用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混合自身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形成的具有良好抗炎、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对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有关蜂胶防治乳腺炎方面的报道,但蜂胶如何影响乳血屏障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评估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乳腺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后续利用蜂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QqQ-MS/MS)对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种类和含量测定。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中国蜂胶提取物试验组以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ICR雌性小鼠连续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物7d后,模型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经第四、五对乳头管注射1 mg·kg-1体重 LPS,建立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24 h后处死,收集乳腺组织样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天狼星红染色法评估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释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乳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uadin-1ZO-1)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小鼠乳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和分布情况,利用以上指标综合评判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的抗乳腺炎活性及其对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基于UHPLC-QqQ-MS/MS,建立了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17种多酚类化合物的精确定量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5种化合物及其含量分别为:高良姜素(12.88±0.57 μg·mg-1)、短叶松素3-乙酸酯(12.93±0.59 μg·mg-1)、松属素(8.56±0.27 μg·mg-1)和短叶松素(8.52±0.25 μg·mg-1)。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LPS注射导致的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缓解乳腺腺泡结构损伤;同LPS组相比,中国蜂胶提取物灌胃处理可有效抑制LPS导致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释放,并可提高小鼠乳腺中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缓解LPS注射所导致的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结论】中国蜂胶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可有效促进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乳腺中紧密连接结构完整性,保护血乳屏障,但蜂胶对紧密连接影响调控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繁殖疾病,目前主要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本试验利用已成功构建的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研究添加1μmol/L虾青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细胞调亡的影响,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比例,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Bcl-2、F...  相似文献   

8.
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用大豆7S球蛋白作为诱导因素,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跨膜电阻(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探究维生素A(VA)对大豆7S球蛋白致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mL-1大豆7S球蛋白导致IPEC-J2活力、TEER与ZO-1、Claudin-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降低,而荧光素钠渗透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IFABP1)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添加0.1和1 μmol·L-1 VA极显著提高了细胞活力(P<0.01),0.1~10 μmol·L-1 VA显著(P<0.05)缓解了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剧了这些影响。总体上,0.1~10 μmol·L-1 VA能通过保护细胞活力和细胞完整性、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对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而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重了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索生长期肉用绵羊的甲烷(CH4)排放规律,旨在建立相关的CH4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饲粮NFC/NDF(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为0.78自由采食组的平均日增重作为饲粮NFC/NDF为1.03组和2.17组的限饲标准,在此基础下测定肉用绵羊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甲烷产量,并分析肉用绵羊不同体重阶段的甲烷产量与饲粮干物质基础下的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摄入量、可消化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营养物质消化率间的回归关系。【结果】预测肉用绵羊生长早期(25—3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L·d -1)= -26.58×NFC/NDF + 92.7(R 2 = 0.772,P <0.001);CH4 (L·d -1)=2.71×NDFD-2.45×DMD-0.97 CPD+124.46(R 2=0.846,P=0.001)。预测肉用绵羊生长后期(48-55 kg)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为:CH4 (L/d)=-57.00×GE (MJ·kg -1)+1076.0(R 2=0.581,P=0.002);CH4/BW 0.75(L/kg 0.75)=-0.013×NDF intake (g/d)-0.13×CP intake (g/d)+0.02×DM intake (g/d)+0.84(R 2=0.652,P=0.019)。而肉用绵羊生长期整体CH4产量的最佳一元和多元预测模型分别为:CH4(L/d)=-26.94×NFC/NDF+90.71(R 2=0.655,P <0.001);CH4/BW 0.75(L/kg 0.75)=0.005×Digestible NDF intake (g·d -1)+0.011×Digestible DM intake (g·d -1) - 0.097×Digestible CP intake (g·d -1)-4.78 (R 2=0.722,P <0.001)。 【结论】建立了肉用绵羊独立生长阶段(25—35 kg、48—55 kg)和整体生长阶段(25—55 kg)的CH4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处于不同体重阶段的肉用绵羊的最佳甲烷预测因子不尽相同,且甲烷产量受饲粮NFC/NDF影响较大。这可为今后评估我国饲养模式下的甲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肉用绵羊饲粮的合理配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将虾青素应用于炎症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脂多糖及虾青素对RAW264.7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处理,通过MTT法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细胞进行最佳处理后,用ELISA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量、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100μmol/L虾青素和2μg/mL脂多糖处理3 h的RAW264.7细胞活力处于峰值。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RAW264.7细胞中TNF-α、IL-6和Caspase-1的分泌量分别降低了12.83%、9.66%和20.80%(P0.05),脂多糖对于TLR4/MyD88/NF-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其中,TLR4和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95.40%和226.95%(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中虾青素对炎性因子的分泌及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TLR4、MyD88和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54.99%、45.70%和28.20%(P0.05)。【结论】虾青素预保护能抑制TLR4/MyD88/NF-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缓解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丽芳  张兴夫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8):3271-3278
目的 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与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相关酶的基因SC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脂肪合成相关酶ACACA和FASN基因以及与脂肪转运相关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乳腺层次探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采自于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用保温盒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条件选取腺泡较多的深层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乳腺上皮细胞,放于37℃,CO2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试验所用的细胞是经过复苏的第二代细胞,待细胞复苏后,以3×10 4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到24孔板中,分别置于37 ℃的5% 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台盼蓝计数法每天进行一次计数,设3个重复,连续7 d,未计数组每2天换液一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殖期,更换新鲜培养液,随机分为4组,即培养液中黄花蒿提取物的浓度为0、3.0、6.0、12.0 mg·L -1 ,提取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检测不同浓度黄花蒿提取物对与脂肪酸合成相关酶SCD、ACC、FAS、LPL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 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在3×10 4个/mL的接种密度下,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1—2d乳腺上皮细胞为潜伏期,3—6d为指数增长期,之后进入平台期,符合一般细胞生长曲线规律,说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正常的增殖能力,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SCD酶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其中3mg·L -1组显著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6 mg·L -1组和12mg·L -1组虽然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ACACA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型增加,且12mg·L -1组可以显著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降低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呈剂量依赖型降低,且6 mg·L -1组和12mg·L -1组显著降低了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CD、ACACA和FASN酶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调控CLA和乳脂肪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两种饲养方式对0—3周龄雏鹅夜间采食行为的影响,分析夜间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安排饲喂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体重基本一致((97.78±2.67)g)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两组(公母各半),即网上平养(net rearing,NR)组和地面平养(floor rearing,FR)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于2016年8月在西南大学畜禽养殖基地进行,试验期共21 d,平均温度为(28.72±2.16)℃,相对湿度为(85.76±8.73)%。参照美国NRC(1994)鹅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代谢能为11.97 MJ·kg -1,粗蛋白质含量为20.43%,试验期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日采食量,于7、14和21日龄称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测定试验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结束前3d,利用红外高清监控摄像系统进行录像采集,将视频采集后,利用视频软件,参照鸡和小鼠夜间行为观察的方法加以改进,每间隔10 min设定为一个视频段,共72个视频段,重复观察鹅的夜间采食行为,观察时间为18:00至次日6:00,记录鹅夜间采食行为时间。【结果】N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为19.07 min,F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14.26 min,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饲养方式下雏鹅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NR组鹅末重显著高于FR组(P<0.05),NR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FR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FR组(P<0.05),料重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可知,N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5),与平均日增重也呈显著正相关(r=0.807,P<0.05),与料重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5);F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0,P<0.01),与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r=0.801,P<0.05),与料重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573,P>0.05)。通过建立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间回归方程可知,NR组平均日采食量y1(g·d -1)、平均日增重y2(g·d -1)和料重比y3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1(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22.70+29.96x1-0.78x 21R 2=0.956,P=0.009)、y2=6.73+1.46x1R 2=0.650,P=0.043)、y3=2.83-0.05x1R 2=0.654,P=0.050);由于FR组料重比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固不能建立回归方程。因此,FR组平均日采食量y4(g·d -1)、平均日增重y5(g·d -1)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2(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10.10+4.13x2R 2=0.904,P=0.004)、y5=-39.82+4.83x2R 2=0.644,P=0.045)。【结论】两种饲养方式下,NR组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高于FR组,且夜间采食行为的增加提高了鹅的生产性能。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网上育雏方式,同时要保证夜间饲粮的供应,满足雏鹅的夜间采食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补喂L-瓜氨酸对配种期种公马精液品质、精清和血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5~8岁的种公马12匹,平均采精量为(59.34±5.23) 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6匹。所有马匹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组马匹在此基础上补喂20 g/d L-瓜氨酸。【结果】 (1)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采精量和精子直线运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8.08%(P<0.01)和19.12%(P<0.01);(2)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精清SOD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显著提高GSH-PX的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3)补喂L-瓜氨酸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浆CAT、GSH-PX的活力(P<0.01)和T-AOC、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 对配种期种公马补喂20 g/d L-瓜氨酸能够提高种公马精液品质和精清、血浆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昭苏地区伊犁马发情周期内卵泡发育变化规律,分析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的影响,为掌握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康苏马业配种站内,同一草场放牧情况下8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发情期内卵泡发育,分析对比不同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卵泡发育时长的差异性。【结果】 年龄Ⅱ组TF3-F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年龄Ⅱ组TF4-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平均高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高温Ⅰ组TF1-F2显著高于平均高温Ⅱ组(P<0.05)。平均低温对TF1-F2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平均低温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平均低温Ⅱ组(P<0.01)。积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积温Ⅱ组TF1-F2极显著高于积温Ⅰ组(P<0.01)。膘情对TF1-F2、TF3-F4、TF1-F5、TF2-F5、TF3-F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TF2-F3具有显著影响(P<0.05)。膘情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3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Ⅲ组TF3-F4极显著低于膘情Ⅰ组(P<0.01),膘情Ⅲ组TF3-F4显著低于膘情Ⅰ组、膘情Ⅱ组(P<0.05)。膘情Ⅰ组TF1-F5极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1),膘情Ⅱ组TF1-F5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Ⅰ组TF2-F5极显著高于第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5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5)。【结论】 年龄、温度、膘情均一定程度的影响伊犁马母马的卵泡发育,其中膘情对卵泡发育有极显著影响,体况较差可抑制母马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常量元素钙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钙含量的分布,为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及精准配制畜禽饲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采集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37种3 862个饲料原料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使用IRIS IntrepidⅡ等离体子发射光谱仪对其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谷物籽实中平均钙含量为457 mg·kg -1(范围74.5—832 mg·kg -1),其中大麦的钙含量最高,玉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1.2%—85.3%;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中平均钙含量为1 090 mg·kg -1(范围为93.4—3 264 mg·kg -1),其中小麦DDGS的钙含量最高,碎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9.5%—142%;植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 987 mg·kg -1(范围为1 742—7 909 mg·kg -1),其中菜籽粕的钙含量最高,花生粕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0.92%—34.6%;动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14 448 mg·kg -1(范围为115—50 007 mg·kg -1),其中鱼粉的钙含量最高,血球蛋白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5.0%—239%;秸秆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5 969 mg·kg -1(范围为1 931—13 524 mg·kg -1),其中甘薯藤的钙含量最高,小麦秸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7.6%—39.0%;牧草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6 667 mg·kg -1(范围为4 157—13 963 mg·kg -1),其中苜蓿的钙含量最高,羊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30.3%—94.6%;矿物质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0%(19.2%—41.2%),其中贝壳粉的钙含量最高,骨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67%—24.0%。各类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饲料>秸秆类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谷物籽实。同一类别不同饲料原料间钙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省(区)为单位,对不同地区玉米、小麦和豆粕中钙含量进行比较,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和豆粕中钙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小麦中钙含量受地区性的影响较小(P>0.05)。各省(区)玉米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48.1—155 mg·kg -1,其中山西省玉米钙含量最高,辽宁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0.1%—321%;各省(区)小麦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62—590 mg·kg -1,其中山西省小麦钙含量最高,湖北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8.29%—66.1%;各省(区)豆粕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 001—4 153 mg·kg -1,其中山西省豆粕钙含量最高,江苏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30%—21.4%。结论 我国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受种类及地区性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对于生产者了解饲料原料中实际钙含量,精准配制饲粮,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及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方面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0—2月龄羔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体重为(3.82±0.46)kg的新生湖羊羔羊120只,分为4个处理组:正常断奶组(CON组,49 d断奶)、早期断奶组(EW组,21 d断奶)、白藜芦醇组(RSV组,饲喂10 mg·kg -1 BW白藜芦醇,21 d断奶)和地衣芽孢杆菌组(BL组,饲喂60 mg·kg -1 BW地衣芽孢杆菌,活菌数≥2×10 9cfu/g,21 d断奶)。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羔羊。从4日龄开始,RSV组和BL组分别通过口腔灌服白藜芦醇和地衣芽孢杆菌。羔羊于56—63日龄期间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在63日龄时采集血液样品。试验期共63 d。 【结果】羔羊21 d体重(BW)和0—21日龄开食料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ADG)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的49 d和63 d体重均显著低于CON组(P<0.01),开食料采食量在21—49日龄期间显著升增加(P<0.01)。试验全期(0—63 d),EW组、RSV组和BL组羔羊ADG显著低于CON组(P<0.01),分别降低了18.5%、15.1%和20.5%。CON组和EW组羔羊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并且EW组OM消化率显著高于RSV 组(P<0.05)。CP、EE、Ca、P的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W组NDF和ADF的消化率显著高于RSV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NDF和ADF的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处理对羔羊血清抗氧化、免疫及炎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21日龄断母乳直接转为采食固体饲料的饲喂方式,会造成羔羊生长受阻,早期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和白藜芦醇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等方面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江江  林亚秋  王永  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3):2341-2351
【目的】 优化山羊前体脂肪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揭示Kruppel样转录因子家族(KLFs)成员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方法】 于四川省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随机选取3只7日龄简州大耳羊为研究对象。放血致死并清洗后,在无菌环境中取其皮下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其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待细胞长至细胞密度为80%时传代至6孔培养板中(F3代),以“150 μmol·L -1油酸+10 mg·L -1胰岛素”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并在诱导分化后0 d、3 d、5 d、7 d收集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KLF2-10, KLF 12和KLF15共11个KL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不同分化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皮尔逊系数分析各个成员mRNA总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50 μmol·L -1油酸+10 mg·L -1胰岛素处理前体脂肪细胞24 h后细胞中开始出现小脂滴,48 h后脂滴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诱导120 h后脂肪细胞分化程度显著增加。RT-qPCR结果显示,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随着诱导分化的进行其表达水平持续上升,其中在第7天时其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KLF2KLF3KLF4KLF6KLF7KLF15在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前体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其中KLF3、KLF6KLF15在分化5 d时表达水平最高,KLF2KLF4表达水平在7 d时最高,而KLF7则在3 d时表达水平最高;KLF5、KLF8、KLF9、KLF10KLF12在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分化后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其中KLF8KLF10KLF12的表达水平均在5 d时达到最低,而KLF5KLF9则在7 d时表达水平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F家族各成员mRNA在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总体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KLF12与6个基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次为KLF4KLF9,分别与5个成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KLF2与其他基因均没有较强的相关性。 【结论】 明确了KLF家族在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解析了各个成员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锌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锌水平,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7种共3 919个主要畜禽饲料原料,经微波消解后,用IRIS Intrepid I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锌含量。主要畜禽饲料原料可分为七大类,包括谷类籽实(玉米、小麦、稻谷及大麦)、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碎米、次粉、小麦麸、米糠、玉米DDGS、小麦DDGS、玉米胚芽粕及玉米蛋白粉)、植物性蛋白饲料(膨化大豆、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亚麻粕、葵花粕)、动物性蛋白饲料(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系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秸秆类饲料(玉米秸、甘薯藤、稻秸和小麦秸)、牧草类饲料(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和矿物质饲料(石粉、磷酸氢钙、贝壳粉和骨粉)。结果 结果表明: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锌含量范围为5.5—268.2 mg·kg -1之间,而各类饲料原料锌含量分布规律是:矿物质饲料(107.8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69.8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54.9 mg·kg -1)>谷类籽实加工副产品(43.0 mg·kg -1)>牧草类饲料(26.4 mg·kg -1)>谷类籽实(22.7 mg·kg -1)>秸秆类饲料(18.8 mg·kg -1)。同一类饲料中,除牧草类饲料中的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别的不同饲料中的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矿物质饲料锌含量以磷酸氢钙最高(268.2 mg·kg -1),石粉最低(7.3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锌含量以水解羽毛粉最高(120.8 mg·kg -1), 血球蛋白粉最低(19.6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锌含量以亚麻粕最高(85.2 mg·kg -1), 膨化大豆最低(38.9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锌含量以小麦麸最高(86.2 mg·kg -1),碎米最低(12.5 mg·kg -1);谷类籽实锌含量以小麦最高(30.4 mg·kg -1),玉米最低(16.9 mg·kg -1);秸秆类饲料锌含量以稻秸最高(27.6 mg·kg -1), 小麦秸最低(5.5 m·kg -1)。通过比较不同省(区)玉米、小麦和豆粕的锌含量发现,不同省(区)同一种饲料原料的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广东省玉米锌含量最高(20.6 mg·kg -1),而吉林省最低(13.7 mg·kg -1);四川省小麦锌含量最高(41.4 mg·kg -1),甘肃省最低(22.4 mg·kg -1);山西省豆粕锌含量最高(51.5 mg·kg -1),江苏省最低(46.6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42个饲粮配方所计算出的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范围为21.3—31.0 mg·kg -1,如按我国猪、鸡饲养标准或美国NRC畜禽锌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锌含量可提供猪、鸡前期约1/4的锌营养需要,可提供猪、鸡后期约1/2的锌营养需要结论 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锌含量差异较大,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基础饲粮配方中锌含量可提供猪、鸡部分锌营养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锌含量,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同时减少锌的添加和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复方金栀制剂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青蒿、金银花和栀子组方,研究其对禽类炎症引起发热的解热效果.为禽类中药解热药的筛选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用腹腔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制备鸡只炎症发热模型,肌肉注射260 mg/100g体重复方金栀制剂,注射前后每隔1 h监测鸡只肛门体温.[结果]脂多糖注射后2 h发热模型组鸡只体温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