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制备抗IBDV VP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VP3-His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融合、亚克隆,筛选出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VP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命名为4H8F7C10。经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的腹水效价为2.05×106,单克隆抗体的解离常数(k D)为9.67×10-8,此株抗体亚类为Ig G3。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该株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IBDV感染DF-1细胞产生的VP3蛋白。初步确定此株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区位于VP3蛋白N端的第50-90位氨基酸。此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IBDV临床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CIAV VP2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His-VP2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将原核表达的GST-VP2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利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阳性细胞株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CIAV VP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分别命名为3D7、3B8、2D3。经间接ELISA测定,以上3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分别为1:8.0×10~5、1:4.0×10~5,以及1:6.4×10~6,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7.34×10~(-11)、2.65×10~(-11),以及2.98×10~(-11)。IgG亚类分别为IgG1、IgG2b以及IgG2b。经Western Blot试验证明,3D7株单抗能特异地识别CIAV VP2蛋白,其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VP2 N-端的20~40 aa。经IFA试验证明,3株单抗均能识别天然的CIAVVP2蛋白。此单抗为研究CIAVVP2的生物学功能和CIAV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禽呼肠孤病毒(ARV)σ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实验室保存的融合蛋白His-σ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融合、筛选、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σ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C3、4H11。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2株单抗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5.17×10-10和5.04×10-10,均为高亲和力抗体。2株单抗的重链类型分别为Ig G2a和Ig G2b。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表明,该两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AR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σB蛋白。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单抗检测不同截短的σB蛋白,初步确定3C3、4H11两株单抗抗原识别表位分别位于101 aa~120 aa之间和121 aa~140 aa之间。该单抗为检测ARV及研究ARVσ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鸡白介素10(chIL-10)单克隆抗体,以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禽细胞系MDCC-MSB1克隆chIL-10基因,将去信号肽chIL-10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将原核表达的GST-chIL-10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利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阳性细胞株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chIL-1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分别命名为4B2、4F3以及1E3。经间接ELISA测定,以上3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3.2×10~6,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1.05×10~(-9)、5.01×10~(-10)以及7.59×10~(-10)。抗体重链类型分别为Ig G2a、Ig G2a以及Ig G1。经Western Blot试验证明,3株单抗均能特异地识别原核或真核表达的chIL-10蛋白,4B2、4F3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chIL-10 N端的1 aa~52 aa,1E3识别的是N端的52 aa~102 aa。这些单抗为鸡IL-10的检测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纯化的PPV重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间接ELISA筛选和3次以上细胞克隆,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PPV VP2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D5、1F11、2B4、3C8、1 H3。其染色体平均数均为87~102条,分泌抗体亚类4株为Ig M类,1株为IgG类,Western blot检测表明,5株单抗均识别猪细小病毒VP2蛋白;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5株单抗均与PPV全病毒发生反应;间接ELISA鉴定与其他相关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制备的5株单抗不与TEGV、PRV和PEDV反应,表明所制备的抗体与猪细小病毒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针对猪源EMCV结构蛋白VP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试验以EMCV结构蛋白VP2为对象,将EMCVBJC3株VP2基因定向插入穿梭质粒中,构建重组腺病毒AdV—VP2,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Pepscan技术对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获得了2个阳性细胞克隆株,命名为C11和G8。经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为1:160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6和1:1.28×106,中和试验鉴定均无中和活性。Western—blot鉴定表明获得的2株单抗均能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VP2蛋白。亚类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为IgG2b亚类,轻链均为κ型。Pepscan分析结果显示,这2株单抗可分别识别EMCVVP2蛋白上的2个B细胞线性表位。本研究获得的蛋白十分接近于其天然构象,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病毒表面抗原位点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能够区分禽白血病A亚群和J亚群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将J亚群病毒gp85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携带His标签的禽白血病J亚群GP85融合蛋白,用复性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3次亚克隆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针对GP85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86。经间接ELISA测定,小鼠腹水效价为6.4×10~5,亲和力解离常数(kD)为2.18×10~(-9),这株单抗的亚型为IgGl。通过Western Blot和IFA实验证实该株单抗是针对J亚群病毒蛋白GP85的特异性抗体。初步确定此株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区位于GP85蛋白N端的1-50位氨基酸。该株单抗的制备为ALV-J病毒抗原检测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5):118-120
采用猪伪狂犬病毒(PRV)ZJ01株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利用融合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抗体筛选技术,制备并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3和5C10,其中,2B3单抗为Ig G2a亚类,5C10为Ig G1亚类,轻链均为κ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RV发生特异性反应。Western-blot结果表明,2B3单抗针对PRV g C蛋白,5C10单抗针对PRV g E蛋白。本研究为建立快速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抗牛支原体NM001株单克隆抗体,并评价其特性,以牛支原体分离株NM001作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牛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命名为2C5和7G3。其细胞上清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6.4×103和1.2×104。经亚型测定,单抗2C5和7G3均属于IgG1类,轻链均是λ型。制备腹水并对单抗进行纯化和特性鉴定,两株单抗的间接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5和4.09×105,且两株单抗与无乳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牛巴氏杆菌均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牛支原体全菌蛋白中的相应蛋白。试验表明,单抗2C5和7G3能够与牛支原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为牛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伪狂犬病病毒g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表达的猪伪狂犬病病毒 (PRV) g G蛋白作为抗原 ,免疫 BAL B/c小鼠 ,经细胞融合、克隆后 ,获得了1F6、2 B92株稳定分泌抗伪狂犬病病毒 g 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F6、2 B9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 ISA)分别为 1∶ 2 1 1 、1∶ 2 1 1 及 1∶ 10 0× 2 1 1 、1∶ 10 0× 2 1 2 。 1F6、2 B9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 87(80~ 94 )、84 (81~ 87)。经间接 EL ISA鉴定 ,1F6、2 B9单抗分别属于 Ig G2 a、Ig G3亚类。1F6、2 B9与猪伪狂犬病病毒 Ea株感染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 ,1F6、2 B9确实为伪狂犬病病毒 g G蛋白的单抗。所得单抗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BRV)、猪细小病毒 (PPV)、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PRRSV)之间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