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用家兔24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组等4组,用细菌内毒素致热,记录4 h内体温变化,观察解热效果。结果表明,临床有效剂量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美洛昔康片的解热、镇痛效果,为其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通过对新西兰兔肌肉注射蛋白胨建立致热模型以及对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乙酸溶液建立扭体疼痛反应模型,用美洛昔康片进行相应的治疗,考察其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显示:美洛昔康片各剂量组对由蛋白胨引起的发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洛昔康片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镇痛率均超过80%。研究结果表明:美洛昔康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鸡胆汁有效成分Tau和CA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毒素致热法和异性蛋白致热法研究了鸡胆汁有效成分牛磺酸(Tau)和胆酸(CA)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显示,低剂量Tau解热作用不显著,高剂量Tau分别对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体温升高1h和3h有显著解热作用。CA对内毒素所致发热体温无显著影响,高剂量CA对蛋白胨所致发热1-3h有显著解热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实Tau和CA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人药领域应用广泛,在临床上有很好的解热、镇痛效果。本试验目的是验证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在靶动物猪上的解热效果。结果表明:(1)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低剂量组在治疗猪发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效果稍差于对乙酰氨基酚组;(2)双氯芬酸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的临床解热综合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3)从临床使用及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中剂量作为解热的推荐剂量,即双氯芬酸钠临床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为0.05 m L/kg体重。  相似文献   

5.
新兽药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胺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氟尼辛葡甲胺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胺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2 mg/kg)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1 mg/kg)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将SD大鼠和KM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穿心莲注射液组,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诱导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探究其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法及λ-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法探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可显著抑制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肛温上升;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减少扭体次数;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减少肿胀度;显著抑制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减少肿胀度。由此可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采用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作用;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能减轻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综上,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卡洛芬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皮肤刺激性。以市售托芬那酸注射液为对照药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踝关节肿胀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刺激性采用兔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卡洛芬注射液I、II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刺激性。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可抑制甲醛所致的大鼠踝关节肿胀,托芬那酸组的肿胀抑制率最高,其次为卡洛芬I组。卡洛芬I组和托芬那酸组在15、30 min时均可有效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卡洛芬II组没有明显镇痛效果。卡洛芬I组和II组对小鼠扭体的潜伏期没有明显改变,但扭体次数相对较少,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4.7%和17.5%。托芬那酸组第一次扭体的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为42.6%。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各给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卡洛芬I组药效快,抗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无刺激性,效果优于卡洛芬II组。  相似文献   

9.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效果。解热试验取健康家兔10只,随机分为2组,每只兔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30 mg/kg,待体温升高超过1℃,分别按0.5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给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测量直肠温度;镇痛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0.05mL)、阿司匹林组(4%阿司匹林溶液0.05 mL)、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低(0.05 mL)、中(0.1 mL)、高剂量组(0.2 mL)。连续经口给药3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 mL/10 g),记录注射致痛剂后20 min内各鼠的扭体次数;抗炎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0.05 mL/10 g)、双黄连组(0.05 mL/10 g)、复方蒲公英低(0.05 mL/10 g)、中(0.1 mL/10 g)、高(0.2 mL/10 g)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5 d,在第5天注射后12 h,在小鼠右耳两侧均匀涂以二甲苯0.05 mL,左耳作为对照,2 h后处死,用直径0.5 cm打孔器取其左右耳片,称重,评价药物对二甲苯刺激耳廓的抗炎效果。结果提示,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而无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鸡痢灵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以 2 0 0 %的鸡痢灵水煎液对致热家兔腹腔注射 ,其体温升高低于对照组 1.2℃ ;对蛋清所致大白鼠足踝肿胀的抑制 ,给药组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 ,但较地塞米松组差 ;对扭体法和热板法所致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P<0 .0 1) ,说明该方有很好的解热、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