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吸入麻醉药物(速眠新与氯胺酮)与吸入麻醉药物(异氟烷)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0只杂交犬,随机分为非吸入麻醉组(Ⅰ组,15只)与吸入麻醉组(Ⅱ组,15只),分别通过速眠新与氯胺酮复合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同时测定麻醉前后眼压,观察并发症、麻醉效果,记录手术时间。结果:非吸入麻醉组:麻醉后眼压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麻醉效果满意的5例,比较满意的9例,前房出血10例,虹膜前粘连8例,晶状体脱位1例;吸入麻醉组:麻醉后眼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麻醉效果满意的13例,比较满意的仅2例,虹膜前粘连2例。吸入麻醉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非吸入麻醉组(P<0.01)。结论: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对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比非吸入麻醉效果确实,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应用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对宠物犬进行麻醉试验,建立起宠物犬吸入麻醉的试验模型,同时对麻醉犬进行麻醉监测,探讨宠物犬恩氟烷理想的吸入麻醉方式.试验应用异丙酚2 mg/kg体重肌肉注射实施诱导麻醉,以配合气管内插管.用1.6%浓度的恩氟烷维持麻醉.麻醉期间应用监护仪进行呼吸、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监测,同时对角膜、眼睑反射、瞳孔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恩氟烷对小型观赏犬进行麻醉,恩氟烷浓度为1.6%,即0.7MAC时,诱导迅速、苏醒快、效果好,易于维持和控制麻醉深度,安全范围大.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3种麻醉诱导方法在吸入麻醉中对试验犬麻醉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15只杂种犬,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盐酸氯胺酮、速眠新Ⅱ组,B组为戊巴比妥钠组,C组为盐酸氯胺酮、地西泮注射液组,各组在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应用异氟烷进行吸入麻醉,在不同时间点对试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心电(ECG)进行监测,监测各时间点参数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与A组数据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C两组与A组在麻醉后的心率、诱导5 min后的血氧、试验犬诱导期差异显著P<0.05,A组麻醉诱导剂对试验犬存在心率抑制作用,部分试验犬出现心电延迟;3组试验犬诱导期为B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异氟烷麻醉对波兰兔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试验将18只健康波兰兔随机分为异氟烷低浓度组(L-ISO组,1%异氟烷麻醉)、异氟烷中浓度组(M-ISO组,3%异氟烷麻醉)、异氟烷高浓度组(H-ISO组,5%异氟烷麻醉),持续麻醉20 min,观察对波兰兔的麻醉效果,分别于异氟烷麻醉前(0分钟)、麻醉后(5,10,15,20分钟)及苏醒后(10分钟)监测各组波兰兔体温(T)、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并同步采集股动脉血液,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分析肾素、ANG-Ⅱ和ALD含量与SAP、DAP和MA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组在麻醉后15,20分钟T显著低于麻醉前(0分钟)(P<0.05);各组HR和RR在麻醉后5,10,15,20分钟显著低于麻醉前(0分钟,P<0.05);H-ISO组SpO2在15,20分钟显著低于麻醉前(0分钟,P<0.05)。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犬眠宝注射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经历去势术犬血浆中甲状腺激素T3、T4的影响,试验将20只实验犬随机均分为犬眠宝注射麻醉组(Q组)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I组),每组10只。两组分别进行犬去势术,术中进行麻醉监测,并采静脉血,用放射性免疫法(RIA),检测血浆的含量,测定血浆中的T3、T4。试验结果表明,犬眠宝、异氟醚麻醉及手术对犬血浆中T3、T4的影响具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为术中升高,术后持续降低直至48h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使用不同剂量阿法沙龙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IVIA)对犬麻醉效果的比较。对18只试验犬随机编号后分为L(1~6号)、M(7~12号)、H(13~18号)3组,分别使用阿法沙龙3、6、9 mg·(kg·h)-1静脉恒速滴注(CRI)配合0.5%异氟烷的维持麻醉方案,观察并记录诱导麻醉前1 h(T0)、维持麻醉期间(15、30、45、60 min)及停止给药后15 min(75 min)时,犬的生理指标、镇痛、镇静及肌松效果。45 d后,对该18只试验犬按原编号分组为CⅠ(1~6号)、CⅡ(7~12号)、CⅢ(13~18号)进行吸入性维持麻醉(2%异氟烷),同样记录各指标。两轮试验均使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结果显示:L组与CⅠ组比较发现,在各时间点生理指标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组存在轻度疼痛反应;与M组比较,CⅡ组体温、血氧均明显下降(P<0.05),CⅡ组脉搏、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显著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麻醉中两组(M及CⅡ组)均无疼痛反应;与H组比较,CⅢ组脉搏、心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中两组(H及CⅢ组)均无疼痛反应。IVIA和单纯吸入麻醉均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阿法沙龙剂量为6 mg·(kg·h)-1的IVIA可提高试验犬的心率、脉搏,对心血管和体温影响较小,同时无疼痛反应、麻醉深度良好及苏醒迅速。相较于常规呼吸麻醉,该麻醉方案可提高犬的整体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加小动物在手术中的安全性,增大术者在手术中的可操作空间,试验通过对临床中14例病犬实施异氟烷吸入麻醉,采用监控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通气量情况的方法,对并发症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4例病例中出现心动过缓的有7例,低血压4例,低血氧1例,通气异常1例。调节麻醉深度、给予相关药物、辅助通气、纠正疾病原发因素,可处理术中出现的心率异常、低血压、低血氧和通气异常。说明异氟烷吸入麻醉术中监护和并发症处理方法对于保证手术成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对西藏小型猪安全、高效、稳定的麻醉效果,创造良好的外科手术环境,试验采用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1 mL/kg)行诱导麻醉和吸入异氟烷行维持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对10头行氩氦刀冷冻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以速眠新Ⅱ作为诱导麻醉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以及异氟烷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量、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表明:速眠新Ⅱ应用于西藏小型猪可达到诱导麻醉的预期效果,手术过程中异氟烷平均吸入浓度为1.78%,西藏小型猪平均心率为69次/min,平均呼吸频率为19次/min,氧饱和度范围值是95%~100%,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说明异氟烷联用速眠新Ⅱ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可应用于长时间的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异氟烷麻醉的不良反应,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探讨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输注对异氟烷麻醉效果的影响。将12只临床健康的小型成年犬随机分为单一异氟烷(13mL/L)维持麻醉组(ISO)和右美托咪定(每小时2μg/kg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每小时50μg/kg静脉输注)-异氟烷(7.5mL/L)复合维持麻醉组(LDI)。两组犬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前处理并辅助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间1h,并监测和记录各项麻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ISO组相比,复合麻醉组犬只能更快地进入麻醉稳定期(P0.01),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更好(P0.05),恢复苏醒的时间也更短(P0.01);期间动物心率明显降低(P0.01),但血压和血气离子浓度变化相对稳定。此外,心脏出现的代偿性扩张(P0.05)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未明显影响心脏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可减少异氟烷的使用浓度,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动物的苏醒质量更佳,可以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小型猪吸入性全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验外科教学培训需要,对62头实验用小型猪采用氯胺酮(10 mg/kg)和速眠新Ⅱ(亦称846,0.1mL/kg)联合应用诱导麻醉的方法肌肉注射,待动物进入麻醉诱导状态后再行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开启2%异氟醚吸入麻醉维持,同时接入血氧监护仪(Nellcor),对动物生理指标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吸入麻醉前后SpO2差异显著(P<0.05);吸入麻醉15 min后小型猪生理指标开始趋于稳定;吸入麻醉后2小时和3小时SpO2和心率分别维持在98%和78次/min.术中无疼痛反射,肌肉松弛度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23只周岁左右大熊猫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静脉采血,观察诱导时间及复苏时间,麻醉期的眼睑反射、痛觉反应、镇静效果,并从呼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等方面监测大熊猫的麻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异氟醚应用于幼龄大熊猫具有麻醉效果确实,镇静、镇痛效果好,血氧饱和度充裕,且对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和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轻微,毒副作用低,便于机体迅速恢复与稳定,可以作为幼龄大熊猫的首选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使用速眠新和异氟烷两种常用全身麻醉剂对缅甸蟒的麻醉效果进行了研究。对15条蟒蛇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0.1、0.2、0.4 mL/kg)速眠新麻醉剂和对6条蟒蛇使用异氟烷吸入性麻醉后,进行麻醉效果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动物2~4倍的速眠新Ⅱ注射剂对蟒蛇的麻醉效果不明显;4%的异氟烷吸入性麻醉剂可用于蟒蛇的诱导麻醉,2.5%的异氟烷可用于蟒蛇的维持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诱导麻醉迅速、维持麻醉稳定、肌松作用好、安全性高、可控性强、苏醒快、副作用小等优点。结果显示,异氟烷吸入性麻醉剂可运用于蟒蛇的临床麻醉保定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扬州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与速眠新配合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测定麻醉前后眼压,并观察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麻前给药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对犬绝育术的麻醉效果影响,将15只试验用犬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BDP组),除麻前给药不同外,各组均实施丙泊酚诱导与异氟烷维持麻醉,并采用母犬绝育手术进行验证。分别于诱导麻醉前和维持麻醉后10、20、30、40、50 min和60 min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理指标,记录各组间麻药用量与镇痛、镇静情况。结果显示,DP组、BDP组与P组相比能极显著降低(P<0.01)丙泊酚和异氟烷的麻药用量;麻醉后DP组与BDP组除心率轻度抑制外,临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BDP组的手术镇痛与镇静效果优于其他两组。表明麻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能有效降低麻醉药用量,提高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但在临床中应合理控制静脉给药速度与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正>吸入麻醉剂在动物麻醉维持方面有很多优点。异氟烷是兽医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麻醉剂之一,有关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七氟烷在兽医临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Bennea等的研究显示,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呼吸的影响是类似的,但在麻醉的前60 min,七氟烷组犬的ETCO_2要高于异氟烷组~([1])。Mutoh等的研究表明,异氟烷和七氟烷引起类似的浓度依赖性,肺泡通气下降和:PC():升高~([2])。在自然通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异氟烷对老年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用20只健康老年比格犬建立MIRI模型,将试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烷组,两组犬按体重30 mg/kg于前肢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注射液。对照组犬以每隔1 h按体重2 mg/kg额外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注射液进行维持麻醉,异氟烷组犬用全自动呼吸麻醉机吸入2%异氟烷进行维持麻醉,两组犬都以60 mL/h的速度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以弥补体液流失。开胸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血液90 min后再灌注200 min,于阻断前(给药前、给药后60分钟)、阻断后90分钟及再灌注60,120,180分钟时,分别检测心率(HR)、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表明:与阻断前比较,阻断后90分钟及再灌注60,120,180分钟对照组老年犬HR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异氟烷组老年犬HR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在阻断后90分钟及再灌注60,120,180分钟时两组间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18.
七氟醚氟烷异氟醚对犬心脏功能影响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价七氟醚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与氟烷和异氟醚作比较,对动物医院就诊、心肺功能正常、拟作手术治疗的8例患犬进行麻醉试验,所有犬均以l-美散痛和安定和为麻醉前给药,分别以1.5%七氟醚、1.0%七氟醚与66.7%笑气、1.0%氟烷、1.5%异氟醚维持手术麻醉,并作人工呼吸,各组均未观察到心律异常,手术麻醉期间,七氟醚组犬心率降幅(4.73%)低于异氟醚组(9.74%)或氟烷组(10.23%)。七氟醚组、氟烷组和异氟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轻度升高(七氟醚3.38%/11.93%氟烷6.09%/9.09%,异氟醚4.82%/6.25%)。而七氟醚与笑气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则降低(6.84%/5.73%)。证实七氟醚应为临床首选的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手术机器人腹腔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测试,建立相应的巴马猪麻醉方案.以低剂量舒泰和高剂量多咪静作诱导麻醉剂,异氟烷作维持麻醉剂,布托啡诺作术中镇痛剂,安定醒作苏醒剂.用手术机器人分别进行胆囊切除、左肾摘除、部分肝切除手术,于整个麻醉过程监测巴马猪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体温的变化,以评估该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犬眠宝与眠乃宁对犬的临床麻醉效果,本实验采用二种方法对犬进行麻醉,麻醉期间对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心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犬眠宝诱导期为6.14±1.31 min,眠乃宁为11.3±1.2min.眠乃宁麻醉镇痛、镇静、肌松维持时间较短,在60min左右,而犬眠宝可达80min,二者差异性极显著(P<0.01).眠乃宁比犬眠宝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均严重,眠乃宁麻醉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