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藏那曲地区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4.
于2016年6月对长江源沱沱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59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9种(属),占83.1%,其次是蓝藻门6种(属),占10.2%,绿藻门4种(属),占6.7%。浮游植物常见种有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衣藻(Chlamydomona sp.)。浮游植物平均密度68.04×10~4cells/L,平均生物量0.3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Marg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1.02。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表明长江源沱沱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5.
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实验室研发的应急处置对南江水库蓝藻水华的治理效果和在治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动情况,我们分别对南江水库在修复前、中和后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后TN、TP浓度显著下降,优势种从修复前的唯一优势种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变化为修复后的鞘丝藻(Lyngby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隐球藻(Aphanocapsa)以及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从修复前(39.2±0.52)×107 cells/L下降为修复后的(5.5±0.13)×107 cells/L;生物量从修复前(24.64±3.25)mg/L下降为修复后的(7.97±1.56)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修复前期显著低于修复中期(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WT)、总磷(TP)是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总磷(TP)是蓝藻水华暴发的关键性因子。上述结果均表明该项应急处置能够大量削减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短期内对蓝藻水华的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浮游植物群落对海南省小水电建设的响应,分别在海南省主要河流的上游支流已建小水电的蓄水水域与河道、规划(未建)小水电河段采集浮游植物样品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种类62个属178种,曲壳藻(Achnanthaceae)、异极藻(Gomphonema)、菱形藻(Nitzschi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席藻(Phormidium)、颤藻(Oscillatori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平裂藻(Merismopedia)、舟形藻(Navicula)为主要的优势藻类,浮游植物丰度在5.1-163.6×104个/L之间,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73-4.53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小水电建设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多样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就浮游植物优势种而言,规划小水电河道以蓝藻及部分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已建小水电河道曲壳藻、异极藻、菱形藻等大型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在浮游植物组成及生物多样性上,未建小水电河道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略高,且种属分布更加均衡,而已建设水电站均趋向某一类藻占主导优势种.就浮游植物丰度而言,规划小水电河道浮游植物丰度均保持在20-30×104个/L内,已建小水电河段浮游植物保持在5-160×104个/L内且浮游植物丰度差异性较规划小水电大,小水电建设促进了浮游植物丰度的提升,但降低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均衡性.虽然存在水电站阻隔,同一河流水系浮游植物种属来源仍可表现一定的趋同性,梯级水电特别是相邻水电间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长湖海子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7月对长湖海子湖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含变种和变型),以绿藻最多(45.10%),其次为蓝藻(29.41%)和硅藻(13.73%),裸藻、甲藻和隐藻所占比例均低于2%。共鉴定出8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39.01×105~575.20×105 cells/L,平均值为385.86×105 cells/L。根据海子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水平、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海子湖水域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站点与TN、NH3-N、DO及TP关系较紧密,主要浮游植物中多数蓝藻与TN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与海子湖狭长形地形、进水口产生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沿岸较多人为因素干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5门、36种(属),密度为0.05×104~39.2×104个/L,平均密度为17.65×104个/L,生物量为0.55~0.000 015 mg/L,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大钟岭水库冬、春季(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的水样。结果显示:大钟岭水库共有浮游植物55种(属),其中多甲藻(Peridinium sp.)在冬、春季节均为水库的优势藻类;浮游植物丰度在10.00万~35.82万cells/L,春季浮游植物的丰度以及富营养化指数都高于冬季;多样性和均匀度都相对较高。从理化指标判断大钟岭水库属于中-富营养状态,从浮游植物丰度来判断属于贫-中型营养水库,但水库富营养程度在加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道真县沙坝水库的浮游生物现状及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对水库的浮游生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7门59种,其中以绿藻门为主,共22种;其次是硅藻门21种、蓝藻门8种、甲藻门4种、裸藻门2种,隐藻门及黄藻门分别为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7.39×10~4ind./L,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906 4~4.225 0之间,平均为3.358 2。浮游动物共计3门40种,以原生动物为主,共16种;轮虫15种;节肢动物9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0.089×10~4ind./L。生物多样性指数在2.321 9~4.084 2之间,平均值为3.265 5。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水质属于清洁贫营养型。本文为道真沙坝水库内的水生生物研究积累了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5.
网围养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16.
吴文化  刘博  袁龙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30-17133
[目的]获取连环湖渔业资源和放养技术的相关参数。[方法]2008年5月中旬、8月初和9月末分别对连环湖(火烧黑泡)进行了水质监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调查,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结果]水质pH为8.53,硬度为3.04 mmol/L,碱度为8.75 mmol/L,化学耗氧量为8.69 mg/L,水质主要离子浓度高低次序为HCO3->Na+和K+>Ca2+>Cl->Mg2+>SO42-。水质为弱碱性,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CICa),泡水为富营养化水体(总氮为0.667 3 mg/L,总磷为0.563 0 mg/L)。浮游植物共6门24个种属,其中绿藻门13个种属,占54.17%,数量为909.02×104个/L;蓝藻门和硅藻门次之,均为4个种属,均占16.67%,数量分别为525.03×104和84.56×104个/L;其他藻门共有3个种属,占12.5%,数量为39.18×104个/L。浮游动物共10个种属,其中轮虫5个种属,占50.00%,数量为12.7个/L;枝角类3个种属,占30.00%,数量为66.7个/L;桡足类1个种属,占10.00%,数量为28.3个/L。[结论]为盐碱湖泊的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种间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采集了停泊于上海洋山港的9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船舶压载水水样,压载地隶属于中国南海区、阿拉伯海区、红海区和地中海区。对其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压载水中浮游植物30种,隶属于4门18属。其中硅藻门12属21种,甲藻门4属7种,蓝藻门和绿藻门各1种。各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范围为2~7种,优势种为星形明盘藻(Hyalodiscus stelliger)、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尾翅甲藻(Dinophysis caudata),其中具尾翅甲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压载于香港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高,为(3.983±1.695)×103cells/L;夏季压载于新加坡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低,为(0.317±0.347)×103cells/L。此外鉴定到赤潮藻13种,包括3种有毒藻类,分布于8艘船舶压载水中。结果显示,来自中国南海区的压载水样品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较其他海区高,4个海区的压载水均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若部分赤潮藻种随压载水排入洋山港区,赤潮发生潜在风险增大,进而危害当地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7-11月对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优势种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中61.11%的优势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夏季均高于秋季;夏秋季藻类密度以蓝藻门最高,生物量则以硅藻门最高。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显示为中污染,其中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西湖夏季浮游植物现存量主要与pH、水温、NO-2-N呈正相关,秋季则主要与NO-2-N、CODMn、DTN和DTP有关。RDA分析显示,夏季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T、TN和DTP,而pH、T、DO和DTN为秋季藻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