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研究湖北恩施地区玉米的生物可给性并对当地人群硒中毒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当地硒资源的开发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湖北恩施4个地区的4种玉米及相应的土壤样品,然后采用ICP-MS方法测定土壤硒含量和玉米硒含量,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通过体外模型的方法探究玉米中硒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恩施鱼塘坝地区土壤和玉米硒含量最高,长平地区土壤和玉米硒含量最低;不同品种的玉米富集系数有差别;土壤硒的各赋存形态比例以残渣态最高、水溶态最低;玉米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27%~39%,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45%~59%;鱼塘坝地区人均硒摄入量为406μg/d,可见鱼塘坝当地人群有慢性硒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研究恩施茶区土壤及茶叶中硒含量,为湖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湖北恩施地区93个茶园的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土壤和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恩施地区的土壤全硒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变幅为0.13~43.50mg/kg,平均含量为1.52mg/kg,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平均值(0.1 mg/kg),属富硒土壤;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变幅为0.040~1.03mg/kg,平均硒含量为0.16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08~0.12mg/kg)。土壤中pH值范围在4.5~5.5时,土壤全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呈显著相关(r≥0.90)。【结论】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茶园,茶园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区间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及与茶叶吸收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调查表明,恩施茶园土壤硒含量参差不齐。恩施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大于1.00mg/kg,是名符其实的富硒地区,但分布不均;利川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37mg/kg,属中硒或局部富硒地区。土壤含硒量与成土母质有关,但茶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农作物调查结果,分析富硒土壤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硒含量范围在0.006~0.071 mg/kg,平均值为0.018 mg/kg;有效态硒占土壤总硒的比例为1.69%~11.49%;有效态硒含量与土壤硒全量、有机质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弱负相关性。研究区内有发展富硒产业的潜力,其中不同农作物的富硒能力表现为油菜>茶叶>水稻。对比发现,当土壤硒含量>0.3 mg/kg时即可作为开发富硒农作物的潜力区,并通过调整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促进农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5.
基于瑞安市27个乡镇34个主要农作物产地耕作层土壤中的全硒、水溶态硒、交换态硒和有机态硒含量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基本性质的分析结果,对瑞安市农产地土壤硒含量、形态与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瑞安市主要农产地土壤全硒含量在0.22~1.21 mg/kg,平均含量0.48 mg/kg;水溶态硒含量在0.5~3.5μg/kg,占全硒含量的0.3%;交换态硒变化在2~8μg/kg,占全硒含量的0.8%;有机态硒分布范围为41~205μg/kg,占土壤全硒含量的23.8%。土壤硒含量、形态和分布与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基地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4~1.35 mg/kg,平均为0.50 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72倍。研究区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土壤硒的化学形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硒为主,占比为57.1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含量相近,占比分别为14.21%、14.19%和12.70%,水溶态硒含量最低,占比为1.76%;水溶态硒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占比之和较高(15.95%),说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富硒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土壤全硒、各形态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硒在土壤中的积累;土壤pH与水溶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全硒和其他形态硒含量呈负相关,证实碱性条件下硒主要以硒酸盐形式存在,而使硒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可知,研究区高粱基地富硒水平较高,分布面积较大,且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为提高茅台酒酿造原料红缨子高粱的品质和发展地方富...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的硒。使用该法对国家标准物质进行分析,硒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回收率为92%~101%,检出限为0.002mg/kg,线性范围为0~40μg/L。由此可见,该法可用于大米中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硒矿粉对早稻陵两优211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北恩施出产的硒矿粉(含硒量83 mg/kg)在江西丰城(土壤含硒量0.430 6 mg/kg)进行不同硒矿粉施用量(0、10、20、30、40、50 kg/667m2)对早稻(Oryza sativa L.)陵两优211富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子粒与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为0.113 4~0.255 0 mg/kg,比对照0.108 0 mg/kg增加5.00%~136.11%,施用4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为0.312 6~0.361 2 mg/kg,比对照0.291 9 mg/kg增加7.09%~23.74%,施用50 kg/667 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粒和茎秆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呈正相关;茎秆硒含量高于子粒,不同处理的茎秆硒含量比子粒硒含量高41.64%~175.66%。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分析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旨在为正确评价青海省东部土壤的富硒状况,有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342~0.770 mg/kg,平均值为0.487 mg/kg,是我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68倍,远大于全国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属于足硒到中等高硒水平。供试土壤中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分别占全硒含量的10.91%~21.35%、11.56%~23.52%、11.69%~23.9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占全硒含量的3.52%~11.82%;而有机结合态硒占土壤全硒含量的比例高达27.49%~50.65%,平均值为36.55%,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均存在Se~(4+)、Se~(6+),不存在Se~(2-),且以Se~(6+)为主要赋存形态。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分布集中,含量适宜,供硒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土壤调理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生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生姜土壤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3种土壤调理剂(硅酸钾、麦饭石、贝壳粉)对土壤硒镉有效性以及生姜硒镉积累、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生姜硒含量,同时显著降低镉含量。与对照(不添加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0.2%硅酸钾调理剂效果最佳,分别使生姜地上部位和姜块硒含量提高了165.01%和111.36%,镉含量降低了71.96%和65.15%;另外,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姜块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对照相比,产量提高了23.93%~67.67%,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姜黄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34%~6.00%、154.72%~602.83%和11.05%~33.43%,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0.28%~14.42%、24.62%~34.87%、28.81%~29.01%;施用3种土壤调理剂还可提高姜块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pH 0.35~0.53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16.92%~22.76%,有效态硒含量增加了3.60%~10.99%。研究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活化土壤有效态硒,从而降低生姜镉含量并提高硒含量和姜块营养品质,可实现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保障生姜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恩施高硒区土壤、水及几种植物硒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对样品进行消化,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对湖北恩施高硒区的土壤、水及几种植物的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为20.8164mg/kg,溪水硒含量为0.0335 mg/L,植物样品硒含量最高的达192.2450mg/kg.该方法硒的检出限达到2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56%,相关系数大于0.9990,线性范围为0~80 ng/mL,加标回收率在93%~103%之间.  相似文献   

12.
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广西富硒有机稻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鹿寨具有代表性的28套水稻植株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水稻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并与其对应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对比,考查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富硒能力。【结果】28个水稻根系土样品的足硒率、富硒率及硒中毒率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57%、92.86%和3.57%;28个水稻籽实样品中有26个样品达富硒标准值,富硒率达92.86%,剩余的2个样品硒含量低于标准值(占7.14%)。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系土>根须>茎叶>籽实;水稻籽实、茎叶、根须硒含量与对应根系土硒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着根须、茎叶、籽实与对应根系土距离的增加,其相关性随之依次减弱。【结论】广西鹿寨水稻田土壤富硒率高,其平均值(1.002 mg/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产出的水稻有92.86%达国家富硒水稻标准,具备生产天然富硒水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清江流域烟区中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土壤营养因素,为更好地进行该烟区烟草青枯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度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选择两种类型烟田(病田和非病田),于烟草青枯病全面暴发期(移栽后97 d左右)采集土样,测定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16项土壤营养元素指标中,有10项指标在两种类型烟田中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钙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机氮、有机碳和有效铁含量等可减轻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抑病的土壤营养条件为土壤pH 5.0~7.0,有机质含量1.5%~2.5%,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含量及钙镁比分别高于20.0 cmol/kg、1000 mg/kg和15,有机氮、有机碳及有效铁含量分别低于0.15%、1.0%和50 mg/kg.[结论]在清江流域烟区中,烟草青枯病发生程度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硒镉高背景区水稻的降镉增硒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不同部位镉硒吸收转运、土壤pH、有效态镉含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钙镁磷肥外,其余处理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增产范围在11.95%~25.98%。不同调理剂均较对照降低籽粒中镉含量以及提升硒含量,各处理下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调理剂处理籽粒镉含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以下,其中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籽粒降镉增硒效果最好。相较对照,施用不同调理剂土壤pH值增加0.10~0.61个单位,从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使土壤镉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森美思处理下土壤镉的弱酸提取态降幅最大,达到17.59%;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镉的可还原态降幅最大,为40.13%。钙镁磷肥+硫酸钾、森美思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分别为3.39、3.31和3.18。综合来看,在硒镉高背景土壤中安全生产富硒水稻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镉有效性,抑制水稻中镉的迁移转运并促进籽粒对硒的富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生物有机硒对不同水稻品种农艺、经济和品质等性状及稻米中重金属和硒含量的影响,筛选品质优良、安全性高和富硒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为安全、简单和低成本的富硒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主推的10个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灌浆初期分别叶面喷施同等剂量的生物有机硒溶液(硒浓度50 mg/L)和清水(CK),成熟后5点取样对每小区水稻的农艺、经济和品质性状及精米硒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生物有机硒对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8个水稻品种的每穗总粒数(1.09%~5.52%)和每穗实粒数(2.64%~6.54%)、9个品种的千粒重(0.73%~3.61%)和所有品种的结实率(0.96%~4.81%)。生物有机硒处理对水稻的品质性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润珠香占的垩白度和天两优616的垩白粒率分别较CK降低46.67%和21.88%,虾稻1号的整精米率较CK提高8.78%,香润2号的胶稠度较CK提高10.0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生物有机硒对稻米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的影响较小。生物有机硒处理能提高10个水稻品种的精米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最大增幅分别达394.44%和453.19%,且有机硒占比均达95.00%以上;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部分水稻品种精米中铅和镉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提高其安全性。【结论】硒对水稻性状的影响及稻米对硒的富集能力存在一定的品种差异性。综合分析,虾稻1号和丰两优香1号在产量、品质等性状上的表现较佳且富硒能力较强,可作为优质富硒稻米品种在湖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林芗华 《农学学报》2023,13(12):39-45
为了探明当前漳州市种植的水稻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特性及其质量安全,以当地15个水稻主栽的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积累特性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明显的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和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水田土壤(5.5相似文献   

17.
【目的】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洞庭湖区典型双季稻轮作水稻土总有机碳、全氮积累及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特征,为稻田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平台,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农户习惯施氮磷钾化肥(CF)、施氮钾化肥(NK)、均衡施氮磷钾化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影响下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及储量积累效应、有机碳氮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26年不施肥0-20 cm土层土壤TOC含量基本稳定,仅较原始土壤增加0.64 g·kg-1,持续植稻可能是其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两土层土壤TOC、TN含量在长期不同施肥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但其储量仅仅在均衡施氮磷钾化肥特别是与有机肥配施后显著提升(P<0.05)。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变幅分别为64.54-708.76、22.92-92.25、39.06-63.24、10.76-31.87 mg·kg-1,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施肥后0-20 cm土层土壤MBC、MBN、DOC、DON含量提高34.1%-81.8%、56.1%-134.4%、23.5%-42.0%、20.3%-83.2%,20-40 cm土层则分别提高-3.8%-38.1%、32.5%-78.2%、8.2%-37.5%、9.3%-56.8%,施肥对相同土层土壤MBC、MBN、DOC、DON含量的增加效应均表现出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明显优于化肥单施的处理效应,但不同化肥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土层加深,土壤MBC/TOC、MBN/TN、DON/TN数值显著降低,而DOC/TOC值则有所增加。长期不同施肥有利于提升土壤总有机碳、全氮中活性组分比例,且以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其两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中各活性碳氮组分的分配比例均较CK处理显著提高(P<0.05),且该效应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强。土壤MBC、MBN、DOC、DON两两之间及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容重、pH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碳氮比、粘粒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总体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所获相关系数高于溶解性有机碳氮。施肥明显提高早、晚稻产量,两土层MBC、MBN、DOC、DON均与周年水稻产量呈现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洞庭湖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后,相同类型土壤活性有机质组分中活性氮组分含量增加较活性碳组分更明显,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活性,更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氮积累及生产力提升,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更敏感地预测长期施肥影响下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南方某矿区土壤镉污染及作物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南方某县土壤镉污染情况、量化当地不同作物镉含量并对不同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从该县3个镇采集135份土壤样本,入户采集128份自产大米样本,种植区采集7份脐橙样本,对其中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镇采集土壤样品镉超标率分别为41.67%、28.81%和21.62%,地累积指数计算得到该县68.9%的土壤样本受到不同程度的镉污染,大米镉含量超标率分别为48.57%、34.48%、8.82%。而脐橙果肉样品中镉含量较低,远低于0.05 mg·kg-1。计算不同作物的危害商数(HQ)可得,食用自产大米的危害商数(HQ)值普遍大于1,风险较高,而食用脐橙果肉产生的健康风险低。种植脐橙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当地具有脐橙适宜的生长条件,故考虑在重污染区种植脐橙取代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田氮素的吸收利用、损失残留和残效特征,定量化揭示湖南双季稻田肥料氮去向和残效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季稻田氮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湖南双季稻区开展田间15N微区试验,按氮肥施用量设4个施氮量(以纯N计)处理:N0(不施氮)、N1(早晚稻均为90 kg/ha)、N2(早稻120 kg/ha,晚稻135 kg/ha)、N3(早稻150 kg/ha,晚稻180 kg/ha)。2017年施用15N标记尿素,研究各处理的15N吸收利用、15N在土壤中的残留及15N损失率,明确肥料15N的不同去向及其占比;2018年施用等量未标记尿素,分析各处理残留15N的吸收利用和损失率。【结果】差减法氮肥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2017年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2.14%~46.62%和35.45%~43.08%,2018年分别为37.93%~42.56%和37.20%~44.51%。示踪法2017年早稻15N回收率为24.49%~24.53%;晚稻15N回收率为25.32%~26.59%,晚稻略高于早稻;各处理15N回收率相近,无显著差异(P> 0.05)。各处理肥料15N去向基本一致,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总损失分别约占25%、23%和52%。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7%,20~40 cm土层约占19%,40~60 cm土层约占4%。上一季水稻残留的氮肥,可供下一季水稻吸收利用,是土壤氮库的补充,0~20 cm土层残效最好,2018年两季水稻累积残留15N吸收率为8.13%~9.28%,累积损失率为38.68%~52.97%,最终残留率为38.90%~52.05%。【结论】双季稻田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损失占比较大,早晚稻均达50%以上;水稻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土壤氮贡献率达71.00%以上。双季稻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自身的供氮能力以及上季水稻的氮肥残效,适当降低当季水稻的施氮量,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