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为黄曲霉毒素类生物毒素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黄曲霉毒素B1与人血清白蛋白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阳性株的筛选和克隆等步骤,制备了3株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筛选出能够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出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高亲合力、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结论]为鲜奶及奶粉的快速筛检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黄曲霉毒素B1的ELISA检测方法,并使其在饲料检验中广泛应用。在生产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利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研制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对黄曲霉毒素B1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5~2.00ng/mL;对3种饲料做3个加标水平添加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79.5%~106.2%之间。  相似文献   

3.
吴瑞阁  李丰玉  张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06+10336-10306
[目的]了解黄曲霉毒素对南阳地区玉米的污染情况,初步评价玉米的安全性。[方法]从南阳市不同区域采集新收获的玉米样品40个,应用HPLC检测技术对玉米进行黄曲霉毒素B1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为80%,根据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符合食用标准的玉米占37.5%,不符合食用和饲用的占45.0%。[结论]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流向进行安全性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周芬  陈胜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186-188
[目的]了解安徽省养猪场所用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保证养殖场的正常健康生产。[方法]于2017年5—11月对安徽省内不同规模的5家养猪场共采集饲料391组,其中小猪料134组,大猪料257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养猪场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较为普遍,污染率高达99.5%,饲料黄曲霉毒素B_1在饲料中的分布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6—7月梅雨季节,黄曲霉毒素B_1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同时用料塔储存的饲料,比单纯用饲料库储存的饲料,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结论]该研究为企业正常健康生产和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FAM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黄曲霉毒素B_1的特异性结合,而与偶联BHQ1的互补序列无法配对,导致荧光值变化而实现检测。【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链亲和素浓度为100μg/mL,核酸适配体浓度为250nmol/L,互补序列浓度为500nmol/L,黄曲霉毒素B_1在0.01~10.0ng/mL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ng/mL;与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桔霉素和赭曲霉素A的交叉反应率均较低,饲料样品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_1的平均回收率为91.3%~105.0%。【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好,可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6.
冯民贤  赖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80+9240-9180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甲醇水溶液(45+55)、三氯甲烷提取浓缩之后,用苯乙腈(2+98)溶解,三氟乙酸衍生,反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所用激发及发射波长依次为365、440nm。[结果]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B。线性关系良好,对添加黄曲霉毒素B1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5%,重复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广、效果良好,可用于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谷黄曲霉毒素B_1近红外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准确性和精度,文章探讨以RBF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精度影响。收集80个稻谷样本,应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光谱信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建立稻谷黄曲霉毒素B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确定基于RBF核函数模型最优参数为c=106,γ=0.0015。该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3,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186和1.267。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可准确检测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为准确、实时监测贮藏稻谷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ELISA检测方法,对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寻求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空白加标回收试验、样品加标回收试验,证明ELIS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振幅3个变量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ELISA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提取液溶剂配比甲醇∶水为6∶4、料液比为1∶5、最佳超声时间15 min、最佳超声振幅15Φ的条件下能得到最佳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厌氧流化床的高效白酒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找出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首先,在厌氧环境中驯化活性污泥,培养出所需要的菌种;然后,将活性污泥和载体一起投加到流化床反应器中处理白酒废水,检测其COD值。[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32℃,pH值6.8~7.3,厌氧消化污泥1500ml,活性炭200ml。此时的废水COD值去处率可达83.8%左右。[结论]用AFB反应器处理白酒废水,效果较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in vitro adsorption of aflatoxin B1 (AFB1) onto different adsorbents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result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protein levels of broilers exposed to aflatoxin-contamination feed. Main components of adsorbents selected were yeast cell extracts (Product A), HSCAS (Product B), and a mixture of yeast product and HSCAS (Product C),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240 broilers were assigned to eight treatments, and the 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adsorben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protein level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duct B had the highest in vitro affinity for AFB1, followed by Product C and Product A. Product B bound 97.69% of the AFB1 in solution in 10 min, and it remained over 96.03% in 60 min at pH 8.0. The B-AFB1 complex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two complexes in vitro condition (P 〈 0.05). Feed intake (FI) and average daily gain (ADG) decreased (P 〈 0.05) and feed gain ratio increased (P 〈0.05) in the treatment fed aflatoxin-contaminated feed versus treatment on the basal feed. Serum total protein (TP), albumin (ALB), and globulin (GLOB)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Product B (0.15%) increased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proved serum protein levels, Product A and Product C were not as effective as Product B. Three adsorbents tested here had sufficient potential to AFBt in some extents and Product B could bind AFB1 more effectively than Product A and Product C.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duct B could alleviate some of the AFBt toxic effect in broilers.  相似文献   

14.
别怀周  王超  李瑞胜  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83-14485
[目的]研究喷雾干燥制备戊糖乳杆菌LEPM818细菌素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戊糖乳杆菌LEPM818所产细菌素为材料,分别对喷雾干燥制备细菌素过程中的辅料比、进口温度、蠕动泵值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辅料比10%,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130℃,风机值80 m3/min,蠕动泵值1 200 ml/h。在此基础上进行喷雾干燥,产品得率为96.27%,总活力可达5.78×103AU。[结论]该研究为喷雾干燥制备细菌素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拟南芥AtXCD1蛋白的原核表达.[方法]构建XCD1原核表达载体,根据NCB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以PCR扩增得到大量目的片段XCD1,将XCD1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对蛋白表达条件: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等进行优化.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对蛋白表达条件: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等进行优化.[结果]XCD1序列全长为1 242bp,与PCR产物大小一致.蛋白XCD1-pET-32a+较适表达条件为在30℃0.1 mmol/L的IPTG诱导1.5h.[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蛋白纯化及酶活测定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半边莲黄酮苷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秀香  赖红芳  梁树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98-12099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半边莲黄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半边莲黄酮苷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5∶0。在此条件下,黄酮苷的含量可达4.209 2 mg/g。[结论]该法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半边莲黄酮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直接干燥法测定大豆粉中水分含量的条件,使试验结果更快捷、更准确。[方法]依据GB 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测定大豆粉中水分含量,根据测定值与指定值计算出Z值,进行能力验证考核,分析比较该试验的最优条件。[结果]考核样大豆粉水分含量指定值为6.81%,标准偏差为0.12%,而通过试验得到的水分平均值为6.92%,Z值0.91。试验最优条件为称量瓶质量小,烘烤时间3 h,称样的质量3 g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燕飞  秦枫  江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075-7076
[目的]确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其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三七茎基总皂苷的工艺条件。[结果]在0.008 3~0.049 6 mg/ml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Rg1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3%(n=4),RSD为3.4%。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12 h,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提取工艺经济、合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兰  刘爱平  王佳  王小红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64-2070
[目的]克隆构建黄曲霉毒素B1(AFB1)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序列和结构进行分析预测,为scFv分子修饰改造及在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抗AFB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原料,通过PCR扩增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以(Gly4Ser)3为柔性接头(Linker)拼接构建抗AFB1 scFv基因,并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及蛋白结构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抗AFB1 scFv基因全长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312.05 Da,理论等电点(pI)5.70,其二级结构中含有35个α-螺旋(占14.11%)、28个β-折叠(占11.29%)、85个延伸链(占34.28%)和100个随机卷曲(占40.32%),在三级结构中连接肽卷曲将VH和VL区域牵拉而相互靠近,形成典型的抗体结构——沟槽结构,是scFv的抗原结合区域.[结论]构建的抗AFB1 scFv其VH含有117个氨基酸、VL含有116个氨基酸,具备典型抗体结构——沟槽结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赣薯1号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小区试验、理化测定等方法对赣薯1号的植物学特征、产量、品质及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赣薯1号是利用紫心甘薯品系宁98-P-8与苏薯9号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色特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单株分枝6~8个,单株结薯整齐、集中,薯皮、薯肉均为紫色,抗黑斑病和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熟食质地细嫩,粗纤维少,产量表现稳定,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9.56%~11.87%。[结论]赣薯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鲜食和食品加工原料,还可作为亲本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