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从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镉(Cd)的乳酸菌,为将其开发应用于防控家禽饲料重金属Cd污染提供理论基础.取鸡肠道内容物的样品进行乳酸菌分离,以耐受100 mg/L的Cd为标准筛选乳酸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对筛选出的乳酸菌株进行生长性能、耐Cd性能及Cd吸附性能等测定.结果表明:本试验共筛选出5株耐Cd乳酸...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0):41-46
在对猪肠道中分离到的乳酸菌的抗逆性和益生性进行研究,拟为获取可用于发酵饲料生产接种菌奠定基础。采用体外法,对筛选得到的11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抑菌、温度敏感性和耐抗生素试验检测。结果显示:11株乳酸菌中,编号为L71、L76和L104的乳酸菌株可耐受p H2.5环境,暗示其对胃酸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L33、L35、L37和L104菌株可耐受猪肠道的胆盐环境;L22、L24、L26、L71、L76和L96菌株发酵液上清对大肠杆菌K88、K99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L76和L96菌株对60℃温度具有一定耐受性;L71、L76和L96对抗生素最低耐受量在益生菌的测定最低限制浓度范围内。研究表明:编号为L71和L76的2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抗逆性,有用作发酵饲料生产接种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筛选具有体外益生活性的乳酸菌株,并探讨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溶钙能力和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性能的细菌,分别命名为R1~R6。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表明,在p H为3和4的条件下,菌株R1的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并可耐受浓度为0.3%的胆盐条件。细胞黏附试验表明,菌株R1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其他5株乳酸菌株(P0.05);乳酸菌R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藤黄微球菌这4种指示菌的抑菌能力均要优于其余的5株细菌。菌株R1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经小鼠体内评价研究表明,通过灌喂小鼠乳酸菌R1可提高小鼠肠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P0.05)。结果表明,所筛选的乳酸菌R1具有益生菌特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及理论依据,试验选择从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中分离鉴定的4株乳酸菌(C1、C2、F1、F2),分别进行生长特性试验、药敏试验、抑菌试验和对酸、胆盐、温度的耐受情况以及模拟人工胃液、肠液的生存情况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从而评估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酸、胆盐、温度均有一定的耐受力;在模拟肠道耐受性试验中,各菌株都保持一定的存活率,其中C2、F1、F2的各种耐受力都强于C1;安全性试验中,各菌株均未引起小鼠中毒和内脏出血等症状,证明这4株菌株均是安全的。说明C2、F1、F2可作为下一步猪用微生态制剂益生效果研究试验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吉他霉素预混剂主要有简单预混、颗粒剂、肠溶包衣和固体分散微囊4种剂型。吉他霉素固体分散微囊是新近推出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和微囊技术加工而成的吉他霉素最新剂型,其中吉他霉素全部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辅料中。这种药物承载方式因为辅料对药物分子的阻滞作用,可有效抑制其在动物口腔中的溶出,从而使其味觉显著改善;由辅料形成的微囊层的保护有效阻止了吉他霉素与胃酸的接触,从而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而分子状态分散的存在形式促进了吉他霉素在肠道中的溶出,吉他霉素随固体分散系在小肠中的消化而溶出,形成肠道药物浓度。体外溶出度试验是检验药物制剂水平最有效和最简洁的方法,因此,这项试验对吉他霉素固体分散微囊体外溶出度进行了测定,并与肠溶包衣颗粒和普通颗粒等常规剂型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试验利用MRS培养基从熊猫粪便中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采用硫磷铁比色法对7株乳酸菌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得到1株编号为X1的乳酸菌,该菌能够耐受pH值为3.0的酸性环境和0.3%的胆盐,在对数生长期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  相似文献   

7.
1株猪源肠道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猪肠道中分离出1株对仔猪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病病原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命名为W-02,对其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对该菌株胃肠道耐受特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02菌株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猪胆盐和80℃高温表现出很强的耐受能力,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无毒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离具有重金属汞抗性的优良益生乳酸菌,并挖掘细菌汞抗性的基因,应用于动物机体重金属中毒的解毒治疗,试验从健康狐狸和貉子粪便中筛选出耐酸、耐胰酶、耐胆汁、抗菌并具有较高汞抗性的乳酸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用PCR方法扩增mer A基因,从72株优良益生菌中逐级筛选出耐酸、耐胰酶、耐胆盐、抗菌性能好并能耐受500 mg/L HgCl_2的高浓度重金属汞的一株细菌,命名为CJT-KHg1,测定了其益生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经过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乳酸片球菌;该菌株的mer A基因序列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希瓦氏菌mer 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证明为乳酸片球菌;从该菌株中克隆到的汞抗性基因为汞还原酶基因(Mercury reductase)。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12):93-96
从健康猪、鸡、兔新鲜粪便及鸡肠道内容物等78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以大肠杆菌、李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筛选有明显抑菌活性的菌株,同时进行产细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并测定抑菌谱;进一步通过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采用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30株乳酸菌中,共有8株对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株为产窄谱细菌素的短乳杆菌。本研究为下一步探讨产细菌素短乳杆菌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抗菌剂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0.
猪源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用于养猪生产中的潜在益生乳酸菌,试验从健康猪粪便中筛选出乳酸菌,并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然后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猪粪便中共分离出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而后从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中成功筛选出1株具有抗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乳酸菌,命名为L-18,并确定乳酸菌L-18株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L-18株乳酸菌具有产酸能力,能够耐受50℃和60℃、pH值2.0~10.0以及1%胰蛋白酶环境;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为77.04%,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并持续生长8 h后进入稳定期;对青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定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表现出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L-18株乳酸菌具有安全性,无毒性。说明L-18株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典型特性和功能,可用于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不但能提高机体的生长性能,而且能够影响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乳酸菌是肠道主要益生菌,所以,开展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对于畜牧养殖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的目的是从健康猪的肠道及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在无菌条件下,笔者采集健康猪各段肠内容物、肠黏膜及新鲜粪便,接种于MRS培养基,厌氧培养分离出6株乳酸菌,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C2和C3是乳酸菌,其进行耐酸、耐胆盐试验,表明C3的耐性较好。下一步需对其进行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并对该菌株的抑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微生态制剂的研发提供生物学特性良好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充某养殖场发生了一种以仔猪下痢为主的疾病,采集病死仔猪肝和肠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和镜检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产气荚膜梭菌。采用那西肽等药物对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药敏试验,那西肽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02 5μg/mL;其次为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对该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产酸能力强、发酵性能好、具有强抑菌能力的乳酸菌,本试验以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为菌源,对其乳酸菌进行筛选、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性能研究。从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粪便中分离得到6株目标菌株,经产酸测试及抑菌试验后,得到一株产酸能力强、抑菌效果良好的筛选菌株,命名为RSJ-5。通过对RSJ-5菌株的菌落与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糖醇发酵试验,确定其为嗜酸乳杆菌。利用50 L发酵罐接种RSJ-5菌株厌氧发酵36 h,发酵液活菌数达158 CFU/mL,乳酸钙含量为85 mg/mL,pH4.2,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结果表明RSJ-5嗜酸乳杆菌具备优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探索了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为液体饲料(乳酸菌发酵液)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株茶园草甘膦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富集、农药驯化等方式从茶园草甘膦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潜在降解菌株CGL-1。该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菌株CGL-1能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草甘膦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200 mg/L,显示对草甘膦具有较好的降解效能。草甘膦降解菌株的筛选有望为草甘膦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PB6活性菌株的出现为人们解决由梭菌引起的坏死肠炎提供了另外的一种选择。然而,肉鸡生产上常见的肠道球虫病及沙门氏菌感染迫使人们在饲料中添加部分抗菌素,因此PB6活性菌株与抗菌素是否兼容就显得极其重要。试验表明,PB6活性菌株所富含的枯草芽孢与阿维菌素、黄霉素、杆菌肽、马杜拉霉素、赛杜霉素、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多种抗菌素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阿维菌素、黄霉素、杆菌肽、马杜拉霉素、赛杜霉素、莫能菌素对PB6活性菌株的MIC值分别是200、>250、800、>500、>500 mg/kg和>1 200 mg/kg(按100%有效成分计),盐霉素和甲基盐霉素对PB6活性菌株的MIC值为50 mg/kg(按100%有效成分计)。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一株来源于动物肠道的粪肠球菌SX106的益生性能,本试验对其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药敏性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试验得出:该菌株37℃厌氧培养2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进入稳定期;培养液pH值在第2 h迅速下降,第12 h降至4.15,乳酸产量达到45.56 mmol/L;该菌株在pH 3.0环境下存活率达到50%以上,在0.3%胆盐浓度下存活率达到95%以上;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甲氧氨苄嘧啶、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8.24%。综上,粪肠球菌SX106能耐受胃酸环境,且有良好的耐胆盐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设计添加50%吉他霉素组、5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50%吉他霉素组和对照组5种不同添加组合的饲料饲喂肉仔鸡,以研究腐植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对照组的料肉比最高,从高到低依次是对照组抗生素组5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抗生素组。从本试验来看,包膜丁酸钠具有促进肉仔鸡生产性能提高的效果,肉仔鸡配合日粮中添加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钠的效果最佳,同时与50%吉他霉素具有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性状良好的动物源乳酸菌为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候选菌株,试验对鸡、雏鸭、甲鱼和小鼠的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鸡、雏鸭、甲鱼和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各分离出了一株乳酸菌;相比其他三株乳酸菌,分离自甲鱼肠道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生长性能优良,具备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且在pH值为7和pH值为4.5的条件下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说明分离自甲鱼的乳酸菌能够作为微生态制剂制备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猪配合饲料中吉他霉素。试样中的吉他霉素经20/80(V/V)甲醇/水提取,取部分上清液稀释,用美国waters公司生产的固相萃取柱(6cc/200mg Oasis HLB)净化,氮气吹干,初始流动相复溶,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保留时间和离子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吉他霉素检测限为0.01mg/kg、定量限为0.05mg/kg。吉他霉素的线性范围为5~200 ng/mL,相关系数r大于0.999。在0.05~50 mg/kg的添加水平上,吉他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63.3%~106.6%,相对标准偏差为1.6%~10.3%。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调制优质动物苜蓿青贮饲料的优良乳酸菌,本试验以从郑州地区9个苜蓿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为试验材料,经抗菌活性、生长特性及产酸特性筛选菌株,根据16S r DNA序列,结合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发酵苜蓿粉考察菌株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9株乳酸菌中筛选到4株具有高抗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ZZU 457和ZZU 466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及产酸性能较好,均能够耐受6.5%的盐浓度环境;菌株ZZU 457耐受10~45℃,以及p H为3.5的环境,而菌株ZZU 466能够耐受5~50℃,以及p H为4.0的环境;苜蓿粉发酵结果表明接种ZZU 457或ZZU 466在发酵18 h内均能快速产酸,其中接种ZZU 466的苜蓿粉发酵36 h时p H值达到4.2;结合理化特征及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ZZU 466被鉴定为融合魏斯氏菌。优良菌株ZZU 466在苜蓿青贮饲料调制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