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由脊椎动物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构成的复合座位,奶牛MHC即BoLA基因,位于牛的第23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它们控制着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疾病易感性,是疾病的抗病性和易感性的候选标记基因.由于奶牛BoLA-DRB3基因多态性最为丰富,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将BoLA-D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一极为复杂的疾病,对乳房炎的控制也是一系统工程.除了传统的防治手段外,对抗乳房炎性状候选基因或遗传标记的研究已成为乳房炎抗性遗传育种的热点.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一类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转膜蛋白.由于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与家畜疾病的抗性和易感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使之成为在抗乳房炎性状的分子育种领域倍受关注的基因之一.作者在论述了奶牛抗乳房炎分子育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MHC的结构、功能、作用及其与乳房炎的关系,指出了对MHC与乳房炎关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隐性乳房炎奶牛IL-8受体与乳铁蛋白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IL-8受体基因、乳铁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奶牛乳房炎的相互关系.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分别对80头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IL-8受体基因和乳铁蛋白基因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分析了它们与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的关系.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IL-8受体CXCR1基因SSCP-5、SSCP-7在健康奶牛个体中出现程度较高,说明其个体对隐性乳房炎表现抗性;在乳铁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不同基因型中,AB基因型个体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4.
奶牛抗乳房炎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极其复杂的疾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研究有利于选育对乳房炎有高抗性的奶牛群,为奶牛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减少长期以来所用的抗生素使用量。本文综述了各位学者从微卫星标记、MHC基因、乳铁蛋白基因和血清转铁蛋白基因来寻找其辅助选择标记的研究情况,介绍控制乳房炎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普遍、最复杂、也是花费最多的疾病,当前严重依赖于抗生素治疗和疫苗预防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奏效,而乳铁蛋白在机体抵抗乳房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奶牛乳铁蛋白基因(BLf)的结构、功能、多态性的一般特性,并且阐述了bLF基因与乳房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旨在运用多座位外显方差分析法(MPVA)分析中国荷斯坦牛CXCR1和IL8两个基因多个突变位点多态性与乳房炎易感性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南方某大型奶牛场634头(其中102头患乳房炎)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分析CXCR1-5′端和编码区及IL8 2789/2862内含子3、外显子4和5,2个基因共7个SNPs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用MPVA法分析CXCR1和IL8基因各位点突变及其基因型组合对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的影响.结果,MPVA分析发现CXCR1-1830、CXCR1-1768和IL8 2789/2862三位点交互作用对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CXCR1-1830、CXCR1-1768和IL8 2789/2862三位点交互模型作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相关的基因联合选择模型最佳,MPVA可用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多基因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牛抗病基因与其自身的抗病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相关抗病基因对提高牛自身免疫能力和选育优良后代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al resistant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flnan binding lectin,MB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IFN)与牛某些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是否可用于后代育种的分子标记,如MHC与奶牛的乳房炎密切相关;牛TLR4基因的外显子1760 C>T突变中的CC基因型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中的分子标记等。笔者认为研究这些抗病基因可更深层次了解牛的抗病机制,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可更好的选育出抗病后代,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抗病性和免疫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牛抗病基因与其自身的抗病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相关抗病基因对提高牛自身免疫能力和选育优良后代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al resistant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flnan binding lectin,MB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IFN)与牛某些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是否可用于后代育种的分子标记,如MHC与奶牛的乳房炎密切相关;牛TLR4基因的外显子1760CT突变中的CC基因型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中的分子标记等。笔者认为研究这些抗病基因可更深层次了解牛的抗病机制,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可更好的选育出抗病后代,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抗病性和免疫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奶牛溶菌酶基因(Bos taurus 1ysozyme,LYZ)的多态性与乳房炎的相关性,为奶牛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分子遗传标记。利用PCR-SSCP技术对420头中国荷斯坦牛LYZ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对LYZ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somatic cell score)和泌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YZ基因的外显子1上存在115(TG)突变位点,使精氨酸变为亮氨酸;发现了3种基因型GG,TG和TT,频率分别为0.20、0.48和0.32;GG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TG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305d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高于TG基因型个体(P0.05)。LYZ基因该位点的突变对奶牛的SCS和305d产奶量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和产奶量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BoLA-DQA、DRB3* exon2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到9种中国荷斯坦牛BoLA-DQA^* exon2基因基因型、15种BoLA-DRB3^* exon2基因的基因型和3种单体型,分析比较了各基因型、单体型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性。结果在中国荷斯坦牛中,没有发现与乳房炎易感性或抗性有关联的基因和基因型,但发现DQA-B/DRB3-C、DQA-G/DRB3-F两种单体型可能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有关,而DQBF/DRB3-E单体型可能与奶牛乳房炎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