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饵料水中稳定性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毓秀  于东祥 《海洋渔业》1996,18(3):128-129,127
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是衡量对虾饵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对虾的喂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饵料的饲料系数,甚至关系到对虾的正常生存。对虾饵料的水中稳定性差,会增加饵料的需要量,影响养殖对虾的效益以及养殖水质的污染,使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正> 对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和经济价值大等特点,是出口换取外汇的重要水产品。目前各地对虾精养池一般采用单一品种养殖,因此饵料利用率低,各种饵料的饵料系数偏高,如豆饼、花生饼喂养对虾的饵料系数为4,短齿蛤、蓝蛤为18~20,小杂鱼为7~8。实际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饵料散失沉积在水体中得不到充分利用。池中大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普陀县自1980年以来,充分利用本地海涂资源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目前已建成万亩以上对虾出口基地,有120余个养殖场、上千养殖人员从业。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积极发展对虾养殖生产,1984年养殖面积比1982年增加2.5倍,产量增加3.9倍.一些单位和养殖专业户亩产超千斤.去年底浙江省在沈家门召开了全省对虾养殖会议,决定扩大育苗能力,争取虾苗自给;把配合饵料的加工和喂养作为降低成本的突破口来抓;发展养虾联合体和专业户,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 (王维江)  相似文献   

5.
全程利用生物饵料养殖对虾具有投资少、无污染、对虾生长速度快、无药物残留等优点,本文主要对利用好生物饵料,以实行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做初步探讨。一、基础饵料对虾养殖池塘中,自然繁殖、人工施肥繁殖、移植的饵料生物以及所有被对虾利用的有机碎屑形成了对虾的基础饵料,并能够被对虾直接利用,对对虾的发育具有决定意义,它们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等。对虾处于仔虾阶段时,其生长、养殖成活率与池塘内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较大的关系,但在正常情况下,仔虾阶段时间较短,几乎所有的养殖池均可满足对虾对饵料的需求以过渡到幼虾。随着…  相似文献   

6.
色仲廉 《水产科学》1987,6(2):36-36,42
自1983年起.808对虾配合饵料在我省推广应用以来,已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1986年.省内对虾养殖产量和配合饵料用量之比巳达到1:1.2的水平,配合饵料已成为养殖对虾的重要饵料之一。为了指导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和销售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南移养殖和越冬孵化在我省首获成功之后,在目前用全人工繁殖方式可以获得一定数量虾苗的情况下,提高养殖单产,降低养殖成本,成了发展我省养虾事业的当务之急,这中间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发展养虾生产的物质基础。以往,养殖对虾几乎全靠采捕天然饵料,因而常常受到海况条件、资源量和劳力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对虾生长的需要。饵料来源不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生产的发展。进行养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对于广开饵料来源、提高养殖产量、充分发挥各种单一饵料的效能、实行科学养虾具有重要意义。一九七七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本文仅就粘合剂的比较试验作  相似文献   

8.
对虾的营养     
中国对虾是我国的重要养殖对象,目前,在对虾养殖中饵料问题比较突出。笔者在此就对虾类的营养作简单的讨论,旨在为对虾饵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0.
用虾黄质改变斑节对虾体色用人工饵料喂养斑节对虾幼虾2个月后,体色由通常的绿褐色转为淡蓝色,这是因饵料中缺乏类胡萝卜素引起的。为改变这种情况,.gg一在饵料中添加50X10-’的虾黄质,定为1号饵料;添加5%褐藻定为2号饵料。喂养4个星期后发现,用l号...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对虾池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是解决虾苗适口饵料,加快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殖对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对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证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一个月便可生长到8cm左右。防城港市气候温暖,饵料生物繁殖迅速,经过7d左右,饵料生物可以达到相当密度。旋肥后饵料生物的浓度多数用透明度表示,一般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为宜。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虾养殖中.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饵料价格上涨。巳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要想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有效地降低饵料成本.饵利成本上涨除与价格的上升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管理不善以致饵料系数过高。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至今.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积累了不少科学管理经验.但仍有许多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全配合饵料养殖对虾试验成功由河北省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滦南三丰饲料厂联合承担的《大面积全配合饵料对虾养殖试验》项目在2000宙虾场内连续两年采用全人工系列配合饵料养殖方式,获得年平均亩产243.35~248.3公斤的试验结果,并于今年初通过了鉴定,即在整个养虾过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的发展,扩大饵料来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天然饵料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研制饵料机生产人工合成饵料是解决对虾饵料的根本途径。大连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LR型  相似文献   

15.
将1%马尾藻破壁酸化物(SAS)添加到基础饵料中,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土塘养殖试验,分析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SAS饵料组对虾的生长速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海藻酸钠组和大蒜汁组。由此可得出,SA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复合饵料添加剂应用到对虾养殖中。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养殖对虾,在我国是近四、五年的事。由于养殖对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因此发展很快。对虾养殖业发展过快,使自然饵料资源遭到“掠夺”,濒临枯竭。这样,使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滑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虾养殖业出现复苏。然而,生态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之外,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 对虾养殖通常可以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和超精养等方式。除了粗养很少投饵或基本不投饵外,其余养殖方式均需人工投饵喂养。饵料的大量投入,使虾池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不论采取哪一种养殖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换水问题。据估算,每生产1吨对虾,平均需要使用8.6万吨海水,其用水量高居各类养殖业的榜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在污染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次自身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 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基础饵料或称生物饵料是鱼、虾苗的“奶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最好的人工配合饵料也很难代替天然的基础饵料。近几年,在对虾养殖中有人常用尿素肥池,如山东省海阳县,即墨县的一些对虾养殖者。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亩虾池用尿素8~10公斤、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0.2~0.5公斤混合后泼洒于池中。效果是池中基础饵料生长丰富、平稳,对虾前期生长良好。直到6~8cm才开始投饵。在养殖过程中,为了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修复对虾养殖池塘的养殖环境。从昌黎、乐亭、黄骅等3地的对虾池塘中取底泥,共分离出215种细菌.通过其对对虾饵料和蛤蜊内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虾池有机污染降解茵。这些菌株能以对虾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并且对对虾的配合饵料和蛤蜊肉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7d的培养。有4株细菌对对虾的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对蛤蜊肉的COD去除率超过50%,其他5株细菌对对虾饵料及蛤蜊肉的COD去除率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这些细菌能快速消除对虾池塘的有机污染,具有修复虾池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