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拟南芥在培养过程中遇到菌害、虫害及藻类、苔藓滋生等的病虫害问题及5种防治措施,为在简陋条件下进行拟南芥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拟南芥室内繁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南芥种子小 ,幼苗脆弱 ,且国内许多实验室的条件又较简陋 ,因此 ,结合当地的实验条件和气候特点掌握拟南芥的繁种技术非常重要。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遗传研究室从美国引进 4种拟南芥突变体繁种并获得成功 ,现将一些室内繁种的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的 4种突变体 ,选用了 3种培养方法进行拟南芥繁育技术试验。包括移栽法、蛭石法和 5∶5法。 (1)移栽法 :将种子消毒后 ,播于无菌培养基上 ,置于 4℃冰箱内春化 4~ 5d ,之后转入光照培养。培养皿垂直放置 ,培养 4周后 ,将小苗移栽到营养…  相似文献   

3.
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拟南芥室内培养的方法有土培法、蛭石培养法、沙培法、MS培养基法、移栽法、基质培养法和水培法,文章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悬浮细胞及其愈伤组织对潮霉素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潮霉索对拟南芥悬浮细胞及其愈伤组织的作用效果和特性.结果表明:潮霉素对拟南芥悬浮细胞生长、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均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和特性均有所不同;拟南芥悬浮细胞继代培养阶段、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和愈伤组织增殖阶段的临界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5、2.5、1.5mg/L,液体与固体培养条件下差异极大;潮毒素需要一定处理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其抑制细胞生长或杀死细胞的效果,一般液体培养条件下3d以后、固体培养条件下5d以后效果趋于稳定,但不同的处理质量浓度有较大差异.还就液体与固体培养条件下作用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潮毒素抗性标记筛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推测的膜蛋白(putitave membrane realated protein,PMRP)在拟南芥叶绿体发育过程的作用,明确PMRP对拟南芥光合能力的影响及抗寒性分析,为改善作物光合性能及增强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MRP的RNAi和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采用花絮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Col-0),获得PMRP RNAi和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以野生型和PMRP RNAi、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PMRP表达量对拟南芥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结构和淀粉粒积累的影响;利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析PMRP对拟南芥光合能力的影响。选取16 h光照、21℃条件下培养的21 d的野生型Col-0、3个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株系,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用冷光源培养箱培养,先在4℃培养7 d,然后在-8℃培养1.5 h,取出放到16 h光照、21℃条件培养7 d后,分析PMRP转基因拟南芥对寒害的抗性。选取14 d的野生型Col-0、3个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对其莲座叶细胞渗出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结果】获得PMRP RNAi和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株系;通过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的莲座叶光合速率,野生型Col-0的光合速率为7.3 μmol·m-2·s-1,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别为8.8、7.8和8.5 μmol·m-2·s-1,PMRP表达量的降低略增强了拟南芥的光合速率。野生型Col-0的绿叶率为48%,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的3个株系绿叶率分别为48.6%、47.8%和49.2%,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的绿叶率分别为65.9%、67.4%和68.3%,表明PMRP表达量的降低增强了植物的耐寒性。在-8℃下处理30 min,野生型Col-0拟南芥莲座叶的渗出液电导率为70.67 μS·cm-1,PMRP-RNAi拟南芥莲座叶渗出液电导率分别为48.57、45.40和52.10 μS·cm-1。表明PMRP表达量的降低明显降低了逆境对细胞膜的损伤。通过对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完全展开的莲座叶,进行超微结构分析,发现野生型拟南芥莲座叶细胞中,叶绿体为椭圆形,而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莲座叶细胞叶绿体变为近似圆形;在光照情况下,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与野生型相似,均有明显的淀粉粒积累,但在黑暗环境中,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中淀粉粒积累明显增多。【结论】PMRP表达量降低造成叶绿体形状由梭型变为圆球型,淀粉粒明显增多,增强了拟南芥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根际促生细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对盐、旱和病菌的抵抗力。分析了芽孢杆菌PDR1产生的VOCs对拟南芥耐碱胁迫能力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在芽孢杆菌PDR1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对拟南芥进行培养;检测对照和碱胁迫条件下拟南芥根部的各种离子含量;用pH指示剂(溴甲酚紫)和pH计检测拟南芥的根际酸化能力;检测拟南芥根部质膜H+-ATPase活性。结果显示,芽孢杆菌PDR1的VOCs改善了同一空间中碱胁迫下拟南芥的根长和根部离子平衡;来自芽孢杆菌PDR1的VOCs增强了拟南芥根中质膜H+-ATPase的活性,并提高了拟南芥植物的根际酸化能力。研究结果将促进对芽孢杆菌调节拟南芥生长和抗逆性机制的理解,并为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简易条件下,采用营养土、蛭石、珍珠岩按不同比例混合介质和直播方式培养拟南芥。并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更健壮、更好地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营养土、蛭石、珍珠岩的比例为3∶1∶1时拟南芥生长最好,果荚饱满,种子数最多。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室内简易栽培和田间大规模种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菜园土、草木灰、锯木屑体积比为4∶2∶1的培养基质,用1g·L-1琼脂水悬浮种子直播培养拟南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水分、光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管理,培养出生长健壮、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用同样基质,适当遮荫,可以在田间大规模种植拟南芥.在月均温为11-14℃,日最低气温为2.1-4.7℃的自然条件下,夜间覆盖塑料薄膜,拟南芥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植物基因工程中最早广泛应用的卡那霉素筛选剂对拟南芥幼苗的敏感性及幼苗植株发育的影响,将拟南芥种子播种于MS固体培养基上,在22℃光照16h、18℃黑暗8h的光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致使拟南芥幼苗黄化现象严重,对拟南芥幼苗子叶和真叶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影响,并抑制了幼苗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与对照相比,卡那霉素处理的拟南芥幼苗的子叶较小、黄化,且没有真叶出现,处理10d时,子叶黄化严重,甚至死亡。另外,卡那霉素处理的拟南芥幼苗的主根较短,同时没有形成侧根。但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卡那霉素处理对拟南芥幼苗根尖的影响具有可逆性,但幼苗主根伸长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揭示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是否参与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通过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法将该基因cDNA克隆转入拟南芥,使其异源过量表达,分析转基因拟南芥纯系和野生型植株在表型上的差异,并对转基因株系的抗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过表达TaCRT基因的拟南芥纯系植株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植株生长相对旺盛,根系较短,分化的不定根数目较多,而在盐胁迫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拟南芥花粉体外和体内2种萌发的差异。[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2种体外萌发培养基的萌发率差异并比较体外萌发率和体内萌发率的差异。[结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平均为51.01%,而在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平均为83.97%;在体外,液体萌发培养基优于固体萌发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萌发率较固体培养基萌发率高,稳定;体内萌发较体外萌发稳定,萌发率高,平均萌发率为94.00%。[结论]研究结果为检测花粉活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标准,为拟南芥花粉的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耐辐射球菌中的irrE基因作为一种全局性调节因子,在抵御极端辐射照射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irrE基因转化拟南芥,筛选和鉴定出表达irrE的植株,并分析了转基因植株的盐胁迫耐受能力。结果显示,转irrE拟南芥表现出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提高;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体内脯氨酸含量比野生型有明显的提高。RNA半定量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中AtNHX1表达水平升高。因此推测irrE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调控了AtNHX1的表达,引起了植株的盐胁迫耐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并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4.
Columbia型拟南芥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lumbia型拟南芥为供试材料,对其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条件下的出愈率及愈伤组织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培养基可明显提高拟南芥的愈伤组织出愈率,且以NB培养基为基础配以2,4-D2.0mg/L和6-BA1.0mg/L时,拟南芥的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最好。  相似文献   

15.
单基因及联合双基因转化拟南芥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CBF3、AtGolS3基因通过中间载体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VKH上,形成带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双价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以野生拟南芥为对照,与单独导入AtGloS3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对比,比较两种拟南芥植株抗寒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单基因转拟南芥和联合双基因转化拟南芥的抗寒能力均比野生拟南芥强;而联合双基因转化拟南芥的抗寒能力又比单基因转拟南芥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用人工控制pH值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当pH值为6.5时,拟南芥种子萌发速度最快,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53.04spad和24.5 cm;当pH值为5.5时,拟南芥主根相对伸长量最大,为6.2 cm。[结论]拟南芥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6.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拟南芥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阿魏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特点,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阿魏酸的异源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对川芎转录组中共50 108条Unigenes使用Codon W、Cusp和Chips进行在线分析。结果表明,总GC含量为41.4%,有效密码子占总数的16.17%,最优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表明川芎转录组Unigenes密码子偏好程度整体水平不高。比较分析了川芎转录组中阿魏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AL、C4H、C3H与COMT)与不同模式生物的稀有密码子,表明与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值较大的有4个,与酵母、烟草和拟南芥基因组差值较大的均有3个,这预示着川芎阿魏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酵母、烟草和拟南芥中的表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潮霉素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潮霉素与拟南芥幼苗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浓度潮霉素对拟南芥幼苗叶和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南芥幼苗对潮霉素的抗性浓度约为30 μg/mL;在30 μg/mL潮霉素的作用下,拟南芥幼苗叶生长、主根伸长和侧根形成受到显著抑制,导致拟南芥幼苗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一种适宜拟南芥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省去液氮研磨和苯酚提取的步骤),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于1.5ml Eppendorf管内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内含200 mmol/LTri(pH值7.5),25 mmol/LEDTA(pH值8.0),250 mmol/LNaCl,0.5% SDS(W/V)],剪取拟南芥叶片材料少许(1片以下)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用微型研磨棒将叶片捣碎至溶液成绿色,放置3 ~5 min;加入40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混合均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另一1.5 ml Eppendorf管内,加入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5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70%乙醇漂洗,放置晾干,加入100μl灭菌超纯水溶解,4℃放置备用。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型拟南芥FLC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拟南芥春化作用相关基因FLC的序列分析。[方法]先期经过对拟南芥自然群体的春化反应的QTL分析,发现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与开花有关的QTL,本实验就是运用序列分析确定它与FLC基因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意大利拟南芥与瑞典拟南芥在第27位、第461位、第501位、第638位、第738位、第884位碱基上不同。虽然这些碱基有所不同,但是密码子编码出来的第9个氨基酸、第167个氨基酸、第246个氨基酸,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蛋白质均相同。[结论]拟南芥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FLC基因序列长度高度保守、碱基变异位点丰富密码子的简并性它们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对拟南芥生长没有影响。这表明拟南芥的基因序列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