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某鸡场的病鸡(14~17日龄)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剖解、细菌学检查、生化试验确定该菌有不同类型的亚种,并且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强毒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本菌最为敏感的药物是:邻氯青霉素、红霉索;对庆大霉素和头孢类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基异噁唑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军曹鱼养殖水体及其肠道弧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常用的10种抗生素,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简称K-B法),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Esсheriсhia coliATCC25922为质控菌株,对周年监测分离自养殖军曹鱼水体及肠道的41株优势弧菌(水体菌18株,肠道菌23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抑制弧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是氯霉素(100%敏感)、庆大霉素(水体菌100%敏感,肠道菌敏感率超过90%),其次是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青霉素类抑菌效果则较差,如试验肠道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超过78%,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超过60%。不同来源(即分别来自养殖水体和鱼肠道)的弧菌菌株对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苗种供应一直是黄鳝规模化养殖的制约因素,为提高黄鳝苗种培育成活率,本试验对黄鳝卵孵化过程中出现死卵和健康黄鳝卵及池水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死亡的黄鳝卵与健康黄鳝卵及池水所含细菌为研究对象,对疑似病原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溶血和攻毒试验,然后进行生化鉴定,采用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病原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的5株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血平板上均有明显β溶血环,其中有2株菌溶血环特别明显;通过腹腔注射小白鼠和浸泡黄鳝的动物实验发现致病能力非常强,经生化鉴定表明5株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5株菌均对庆大霉素表现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敏感,对阿莫西林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出血性细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只病鳖体液、咽喉鳃状组织和肠道中分离到3株形态相似的菌株,并选取肠道分离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初步认为此病是由产气杆菌类病原菌所射起;病原菌有较强致病力,通过人工感染能重复本病病症。病原菌对氯霉素和链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较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某鸡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摸清某鸡场2004年夏季鸡死亡的病因,对死亡鸡心血、卵黄进行了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单个、成对或成丛排列。生化试验表明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壮观霉素、多粘菌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耐药;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壮观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氟罗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麦迪霉素、杆菌肽、交沙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接种小白鼠,能引起死亡,显示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肠炎的致病菌并筛选敏感药物,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该鱼的肠道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菌种信息,并使用药敏纸片法筛选致病菌的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QC3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七彩神仙鱼肠炎的致病菌株,此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七彩神仙鱼肠炎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半滑舌鳎源蜡样芽孢杆菌毒性检测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鱼源致病菌L1进行了16SrDNA的鉴定、6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溶血素和4种胞外酶的定性分析以及半数致死密度测定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为蜡样芽孢杆菌,携带与腹泻毒素相关的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细胞毒素K基因、多效调控因子、非溶血性肠毒素5种毒力基因,不含呕吐基因;并且该菌分泌溶血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素酶;其对斑马鱼96h半数致死密度为3.26×10~8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本试验旨在从毒力基因和外毒素角度评估该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致病性;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2014年第4期)二、选择药物原则选择药物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挑选敏感性高,同时价廉、易得、安全的渔药,防止药物滥用,以减少耐药菌,同时还应坚持以下原则:1.药敏试验结果仅为选择高敏感药物的参考。因为药敏试验是体外测试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由于水生动物机体及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药物的药敏试验与实际治疗效果不一定完全符合,所以,不能过分依赖药敏试验。如发现疗效不显著及时换药。2.通过药敏试验确定的首选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可能会增强,对已测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定期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当地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情况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试验针对潍坊安丘市某野鸡养殖场发生的孵化率降低以及雏野鸡死亡率较高的现象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对送诊的2日龄病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从中分离到三株培养特性不同的细菌。利用各种鉴别培养基和系统的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确定分离的细菌为肠杆菌科泉居沙雷氏菌和液化沙雷氏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丙氟哌酸、诺氟沙星、氟罗沙星等多种敏感药物,为野鸡养殖场的病情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患暴发性败血症中华鳖体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症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肠、心、肝、胃等组织和腹腔液中分离培养得到8株细菌.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比对,对所分离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惰性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egni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siella tarda).用含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对格氏乳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格氏乳球菌对青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等10种药物有耐药性.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4种药物有耐药性.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新霉素等3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等12种药物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中华鳖败血症的防治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为民  王宇 《内陆水产》2000,(11):11-13
从患白底板症和肝肿大的病鳖腹水、肝和肠道分离到5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3株为致病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等药物高度敏感;中草药和开发的新药“菌毒宁”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2.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 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研究分离菌的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根据2 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分离到该菌株.2 株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等15 种药物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菌株差异.对其敏感的15 种药物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9,(12):83-84
为确定某牛场调运肉牛发病的原因,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等方法,分离出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大观霉素、麦迪霉素药物高度敏感。通过中西医治疗,牛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邸军  张书环  黄君  杜浩  周勇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18,42(1):120-130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对豫南地区猪源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南部地区一疑似病例,通过临床及实验室诊断鉴定为猪源葡萄球菌。并对分离菌选用16种常用标准药敏片以及自制商品兽药药敏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分离菌为葡萄球菌,分离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万古霉素、左氟沙星、呋喃妥因敏感,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2013年春夏之际罗源湾海区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内脏出现白点症状的病原,从具有临床症状的大黄鱼内脏中分离到优势菌,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结合16S r 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假单胞菌属恶臭群中的变形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在99%以上,并通过看家基因gyr B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该菌为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该菌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3种抗生素敏感,对奥氟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乌龟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患病乌龟肝脏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DL01221,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将该菌株16S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它与鲍曼不动杆菌处于同一群,同源性超过98%,结合菌株形态和生化指标,确定该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乌龟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耐药性结果显示其对头孢他啶、卡那霉素及氟罗沙星敏感,对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翘嘴红鲌鱼苗进行十三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翘嘴红鲌鱼苗对901鱼虫净、富渔虫灭、立效清、车轮速灭和菌毒王较敏感,而对溴氯海因、指环克、聚维酮碘、多杀菌素、双效硫酸铜、强氯精、克毒灵、百毒杀不敏感.确定了901鱼虫净、富渔虫灭、立效清、车轮速灭、菌毒王对红翘嘴舶的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和最低致死浓度.并对各种药物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相似文献   

20.
郭莉萍 《畜禽业》2009,(6):75-77
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肝、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并且该病原菌对鸡只有较强的致病力,该鸡场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和青霉素钾产生耐药性。因此鸡场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进行治疗。通过对该鸡场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