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对茶树菇ASW05菌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含水量、碳源、氮源等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茶树菇ASW0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的母种培养基对黑木耳牡耳1号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牡耳1号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碳源是果糖,氮源是蛋白胨;当培养基碳氮比在80∶1、90∶1时,菌落完整,洁白,且菌丝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杯蕈菌丝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情况。方法:以大杯蕈CTM-1菌株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观察菌落长势,以菌丝生长指数为指标,研究11种碳源、10种氮源对大杯蕈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大杯蕈的碳源谱较宽,在11种碳源中,最适碳源为果糖,其菌丝长势浓密,菌丝生长速率为3.63 mm/d,菌丝生长指数为18.13;在10种供试氮源中,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其菌丝生长速率为3.41 mm/d,菌丝生长指数为17.04;磷酸二氢铵次之,其菌丝生长指数为14.66。结论:大杯蕈菌丝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Sw-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Sw-1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sw-1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WP1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食用菌》2008,30(4):22-24
研究了鸡腿菇WP1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几种碳源和氮源中,鸡腿菇WP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7.
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羊肚菌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的情况和温度、pH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合菌丝生长的最好氮源碳源组合为蔗糖一尿素、C∶N为 1 8∶1。在温度、pH值、光照三因素正交处理中影响菌丝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温度 ,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9.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0.
红平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文坤  贺新生 《食用菌》2010,32(2):13-14
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值等对红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平菇菌丝生长所需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C∶N为4∶1,温度为25℃,pH值为6.0~7.0。均匀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0.5g,蛋白胨0.12g,磷酸二氢钠0.42g,pH7.0,菌丝体生长最好,慢-快-慢方式生长,周期31d,生长曲线为S型。  相似文献   

11.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园林建设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景观材料应运而生,因此材料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精神文化的体现.现对我国园林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沥青、混凝土、天然石材、砖、木材、砾石与卵石等几种常见硬质铺装材料的特点与主要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主藕、整藕和子藕作种的繁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主藕、整藕、子藕3种繁殖方式对莲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对莲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以子藕作种,植株前期和中期生长最快。3种繁殖方式莲的生长动态表现为:6月中旬以前,浮叶变化幅度不大,立叶缓慢增长,6月中旬至7月中旬,浮叶和立叶都快速增长,立叶于8月上旬达最大值,比浮叶晚15~20d左右,立叶整个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变化。3种繁殖方式均不影响莲藕的熟性,对地下茎(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皆可用作繁殖,其中以子藕作种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西瓜应用植物源生物药肥的试验结果表明,西瓜应用植物源生物药肥能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表现为植株健壮,叶色浓绿;可促进其开花结实,提高植株抗寒性,减少裂瓜率,并具有解毒作用;能明显改善西瓜品质,西瓜增产达20.7%,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者可增加0.97个百分点,667m2效益增加420.8~670.5元。  相似文献   

14.
一种以黄浆水为原料制备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郭苗  刘敏  刘忠堂 《北方园艺》2015,(9):115-117
以黄浆水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液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制备白灵菇液体菌种的影响,并进行了液体菌种的应用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菌种明显优于固体菌种,以黄浆水为原料的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豆饼粉0.6%,MgSO4·7H2O 0.1%,KH2PO40.1%,维生素B15mg/L,黄浆水补足100%;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 6.5,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r/min。  相似文献   

15.
蒋功成 《蔬菜》2020,(2):24-28
对淮安市的一种腌菜特产--大头菜的种质资源来源进行全方面考订,其中常见的"本大头菜"、历史与传说中的"大头菜"、"洋大头菜"的种源分别为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其中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是在明代或明代以后从根芥中分化出来的;在明代中叶之后,根芥逐渐取代了蔓菁作为腌制大头菜的主要来源;腌制大头菜的鲜菜来源使用最多的可能是芜菁甘蓝,即俗称的"洋大头菜",而芜菁甘蓝何时传入淮安目前还不清楚,但其种植比浙江、苏南一些地区都要早。并对大头菜的加工及发展历史进行介绍,这对大头菜新品种的培育及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栽培基料是食用菌生产必备要素,为了更好地推广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及拓宽食用菌栽培基料的来源,本研究就国内目前使用的栽培基料的种类、成分、适宜栽培菌种及优缺点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畜禽粪便作为添加基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分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促进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的推广,增加广大食用菌栽培户栽培收益。  相似文献   

17.
以辛夷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文献与古籍本草、线路与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研究了辛夷的主要分布区、资源类型、开发利用现状,以期为辛夷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辛夷主产区为河南省南召县,根据花蕾的形态划分为大毛桃、二毛桃、老鼠屎、翻毛鸡、洋药、驴奶头等6个主要类型,根据开花结果习性分为串鱼和猴巴掌,均为高产类型。  相似文献   

18.
番茄抗青枯病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伤根灌注法对5份番茄育种试材接种青枯病菌,从中筛选抗青枯病的育种材料。结果表明:T2-08-555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8.9%和26,抗性水平明显优于对照。该材料为有限生长型,果重偏小(36.3 g),需改良后方能利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保健品涌现出来。益生元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益机体健康。关于益生元的研究已有十几年,为了更好地了解益生元的好处,需要发现更多益生元的新来源。通过概念和实际应用讲述了蕈菌作为益生元新来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基因聚合技术,以番茄材料13485(含Cf-5、Tm-1、Mi-1基因)作母本,分别以番茄高代自交系13065(含Ty-2、Ty-3、I-2、Ph-2、Ph-3基因)和高代自交系13337(含耐贮存基因rin)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对2个组合的F2分离群体的1057个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共获得抗5种病害的番茄材料19株,抗4种病害的材料30株,抗3种病害且含rin基因的材料20株。选择田间表现优良的单株留种以进行后续的选择,同时结合人工接种鉴定验证分子标记鉴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吻合度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