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氢吡啶对雌性黄鳝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每千克黄鳝饲料中添加150 mg二氢吡啶,饲喂亲雌鳝鱼40 d,以雌鳝的性腺成熟系数、一级卵细胞数、二级卵细胞数、绝对怀卵量、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二氢吡啶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性成熟系数、绝对怀卵量、孵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雌鳝的绝对怀卵量提高13.24%,孵化率提高了20.64%;卵巢、肝脏以及肌肉各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此结果说明了二氢吡啶可改善雌性黄鳝的繁殖性能,改善卵的质量,提高孵化率,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质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E(VC、VE)及其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及其鸡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800只1日龄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1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其中,VE设4个添加水平,分别为50、100、200、400 mg/kg日粮,VC的添加水平为50、100、200、400 mg/kg日粮。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0~21 d),日粮VE、VC的添加量对肉仔鸡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VE、VC的互作效应在生长前期对肉仔鸡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前期VE(200 mg/kg)×VC(50 mg/kg)组料重比最低;在生长后期(4~6周龄),日粮VE、VC的添加量对肉仔鸡日增重、料重比的影响均显著(P<0.05),VE、VC的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后期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显著(P<0.05);不同的VE、VC处理组之间pH 45 min、pH 12h、pH 24 h值、肉色、肌间脂肪、最大剪切力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VE、VC之间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不同维生素E组之间的滴水损失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任维美 《饲料研究》2001,(12):31-31
为提高卵苗质量,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的水产科研人员给遮目鱼亲鱼投喂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和维生素E(VE)进行了试验.将个体重5 23~5 75 kg的遮目鱼亲鱼分别放养在10 m×3 m的浮式网箱中,每箱放养31~36尾,投喂含蛋白质36 %、脂肪7 %~8 %的配合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VC 0 1 %、VE 0 05 %、VC+VE.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3 %,投喂饲料连续3年,测定遮目鱼亲鱼高产卵率的适宜营养.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VC和VC+VE饲料的亲鱼产卵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高,而投喂添加VE饲料的鱼产卵少.饲料中加VC和VE对亲鱼产卵数量和卵直径无影响.试验结果证实,亲鱼饲料中添加VC可提高卵苗质量.  相似文献   

4.
杜洛克母猪生长、肥育阶段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长猪日粮(含添加剂VE 7 IU/kg)中添加VE 50IU/kg和VC 100 mg/kg,对杜洛克生长母猪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肥育猪日粮(含添加剂VE 4.9 IU/kg)中添加VE 25 IU/kg和VC 50 mg/kg,可提高日增重8.6%,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 7%。表明杜洛克母猪肥育日粮的VE和VC水平可能应高于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维生素E(VE)和硒(Se)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70日龄、平均体重为(1 030.64±85.50) 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以DL-α-生育酚乙酸酯为VE源,含量为50%)(VE组)、基础饲粮+0.2 mg/kg Se(以甘氨酸纳米硒为Se源,含量为1%)(Se组),基础饲粮+200 mg/kg VE+0.2 mg/kg Se(VE+Se组)。试验从2017年7月14日开始,至2017年9月14日结束。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VE组和VE+Se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而料重比显著下降(P 0.05)。2) VE+Se组水貂脂肪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VE组和Se组差异不显著(P0.05)。3) VE+Se组水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与VE组和Se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单独添加VE或同时添加VE和Se极显著降低水貂血清活性氧(ROS)水平(P0.01)。4) VE+Se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高于VE组和Se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同时添加VE和Se显著提高水貂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P0.05)。综合考虑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同时添加200 mg/kg VE和0.2 mg/kg Se可促进育成期水貂生长,提高脂肪消化率,同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脏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以11.05%脂肪组最高,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2)5.76%脂肪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5.76%脂肪组肝脏n-3 HUFA比例显著高于17.65%脂肪组(P0.05),n-3 HUFA/n-6 HUFA显著高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而n-6 HUFA比例显著低于11.05%和17.65%脂肪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由5.76%升高到11.05%或17.65%,大口黑鲈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在11.05%和17.65%脂肪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4)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添加VA、VC和VE混合物(1.5 kg/t饲料)对浙东白鹅繁殖性能、血浆激素浓度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维生素混合物可显著提高浙东白鹅第1产蛋周期蛋重和受精率(P<0.05),但对第2产蛋周期产蛋量、蛋重、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有限;饲喂维生素混合物可提高浙东白鹅第2产蛋周期内血浆FSH、P4、HCG和赖抱期、恢复期E2的浓度,降低LH浓度,改变浙东白鹅产蛋周期内FSH波动规律(P<0.05),降低下丘脑内PRLR、垂体内PRL和卵巢内PRLR基因的mRNA水平(P<0.05),提高卵巢内ESR2基因的mRNA水平(P<0.05),对下丘脑内GnRH、垂体内PRL和FSHβ、卵巢内PRL、ESR1和FSHR基因的mRNA水平影响不显著。因此,VA、VC和VE混合物可以通过影响繁殖期内部分血浆激素浓度变化,下调生殖轴PRLR mRNA水平以减弱PRL信号,从而改善浙东白鹅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壮、平均初始体重为(0.119±0.004)g的900只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以维生素E乙酯为添加形式,配制6组维生素E实际含量分别为18.31、37.94、66.07、120.25、212.68和388.96 mg/kg的半纯化饲料(分别记为VE1、VE2、VE3、VE4、VE5和VE6组),饲喂8周,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1)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VE1组(P0.05);饲料系数(FCR)变化趋势则与WGR相反,VE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VE1组(P0.05)。2)氨氮胁迫前,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VE3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VE1、VE5和VE6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1和VE6组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量较高,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mRNA表达量则较低。VE3组热休克蛋白60(HSP6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和VE2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氨氮胁迫后,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SOD、CAT、GSH-Px活力,MDA含量,Trx、TrxR和HSC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胁迫前相似,HSP60和HSP90 mRNA表达量变化与胁迫前相反。氨氮胁迫可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GSH-Px活力、T-AOC及Trx、TrxR mRNA表达量,提高MDA含量及VE4、VE5和VE6组SOD活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20.25 mg/kg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饲料中添加66.07、120.25和212.68 mg/kg的维生素E可提高日本沼虾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和大豆油对高温期蛋鸡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高温下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VE、VC和大豆油的最佳水平。试验选用41周龄京粉蛋鸡810只,试验设计选用L9(34)正交表,VE(100,200,300 mg/kg)、VC(100,200,300 mg/kg)和大豆油(1%、2%,3%)均为3个水平,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个单笼,每个单笼3个蛋鸡。预试期1周,试验期为60 d,统计各组产蛋率、料蛋比和平均每日总蛋重。结果表明:高温下,对料蛋比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大豆油,对产蛋率、平均每日总蛋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VE;VE 200 mg/kg或300 mg/kg、VC 100 mg/kg与大豆油2%组合的料蛋比最低;VE300 mg/kg、VC 200 mg/kg和大豆油1%或2%组合的产蛋率最高;VE 300 mg/kg、VC 200 mg/kg、大豆油2%组合的平均每日总蛋重最高,最佳组合为:VE 300 mg/kg、VC 200 mg/kg、大豆油2%。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根据商品肉鸡肉小鸡的营养需要,用米糠粕作为载体,配制5%预混合饲料,满足肉鸡需要的钙、磷、氯化胆碱和氨基酸(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添加复合维生素(不包衣);处理2,添加复合维生素(包衣);处理3,在处理1(不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处理4,在处理2(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①30 d时,包衣维生素组的VD含量显著高于不包衣组(P0.05),VB_1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可提高2.7%;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复合微量元素组的VD和VB_1含量显著低于不添加组(P0.05),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与不包衣维生素相比,包衣维生素组的VA和VE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VD、VB_1、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相对值比较分析表明,包衣维生素组的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添加微量元素后,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VA、VD、VE、VB_1、VB_2和VB_6的存留率均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包衣维生素30 d和60 d时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均高于不包衣组;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后,预混料30 d和60 d的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有所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呈降低趋势,而维生素包衣后,其含量和存留率提高,稳定性更好;添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均呈降低趋势,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油脂氧化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和抗氧化剂对1~42 d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500羽1 d岭南黄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20羽/重复),对照组饲喂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油脂氧化组饲喂加入3%氧化豆油的日粮,VE组、抗氧化剂组和VE+抗氧化剂组饲喂分别在油脂氧化日粮中添加200 IU/kg VE、100 mg/kg抗氧化剂和100 IU/kg+50 mg/kg抗氧化剂的日粮,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油脂氧化组和各处理组显著提高21 d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油脂氧化组和VE组肉鸡42 d末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VE组肉鸡生长后期(22~42 d)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抗氧化剂组对21 d岭南黄鸡血浆α-1酸性糖蛋白(A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组42 d肉鸡血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水平表现为最高(P0.05)。对照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油脂氧化组(P0.05)。VE组和抗氧化剂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油脂氧化组(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油脂氧化日粮添加VE显著提高胸肌VE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独添加抗氧化剂和VE降低胸肌滴水损失,但高水平的VE会降低1~42 d岭南黄鸡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添加剂对热应激异育银鲫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VC、VE和小肽对鱼类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及营养调控作用。本研究选择体重(100±3)g的异育银鲫150尾,随机分成5组,即Ⅰ、Ⅱ、Ⅲ、Ⅳ、Ⅴ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VC制剂100mg/kg、VE制剂100mg/kg、VC制剂100mg/kg VE制剂100mg/kg和1%小肽(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鱼粉)的日粮。常温(25℃)下饲养42d后,将鱼在31℃水中应激24h,随机抽取应激前后3尾鱼血样,测定应激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脂酶(TchE)、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养殖条件下,VE组血清TchE活性显著降低(P<0.05),GOT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鱼血清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后,与常温状态相比,添加VC、VE使得SOD活性降低,GOT、TchE活性升高;VC与VE协同作用引起TchE、GOT活性显著上升(P<0.05),SOD活性没有变化;添加小肽能使TchE活性显著升高(P<0.05),SOD、GOT活性不变。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与VE协同作用组显著提高了SOD、TchE活性(P<0.05);添加小肽可提高SOD活性,降低TchE和GOT活性。由此表明,通过在日粮中补充抗热应激营养添加剂,有助于增强鱼类机体的抗热应激能力;添加小肽以及VC与VE协同作用对缓解异育银鲫热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维生素E类似物(VE analogue,VEa)作为饲料添加剂取代传统维生素E(VE)后,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在基础虾料(不含VE)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VEa(40、80、160、200、250 IU/kg及300 IU/kg),并以基础虾料(不含VE)为负对照、商用虾料(基础饲料中添加VE200 IU/kg)为正对照。8组饲料等量投喂对应的8个试验对虾组[平均体重(0.62±0.03)g],每组3个重复(30尾/重复),在循环水养殖池中养殖8周。结果表明:与常规VE200(+)正对照比较,添加VEa160 IU/kg使对虾的平均饲料系数降低2.3%、成活率升高了1.1%,但差异不显著(P0.05),6个VEa组虾肝胰指数均低于正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对虾的肥满度、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添加VEa不会影响对虾生长;VEa各组对虾体内的铬元素含量普遍偏低(低34%~73%),VEa160组的虾体内铁成分高出41.6%(P0.05),VEa80组锰的含量高出35%,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虾体内其它化学元素含量无显著变化;添加VEa80组(VE200组剂量的40%)使对虾血浆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增加(P0.05),相反VEa250组和VEa300组(VE剂量的125%、150%)使血清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VEa300组也使对虾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对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差异不明显;VEa80、VEa160、VEa200三组使对虾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递增(P0.05),而VEa300组使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组对虾肝胰腺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1VEa160 IU/kg可以取代常规VE 200 IU/kg,不但用量减少,而且使饲料系数有所降低、对虾成活率有所增加、体内铁含量明显增加41.6%;2VEa80 IU/kg(VE200组用量的40%)可明显增加生物酶活性;3高剂量添加(VEa250组、VEa300组)反而使酶活性降低。因此,VEa可以取代虾饲料中常规VE,合适用量为80~160 IU/kg。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对鱼类功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沛锋 《广东饲料》2007,16(5):31-33
1VC对鱼类的促生长作用VC是鱼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VC对其生长是有促进作用的,这方面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Y.LIandR.T.Lovell(1985)报道,用0-3000mg/kg6个浓度的VC饲喂海鲶鱼后,两组鱼的末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mg),而且添加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硒与维生素E对公羔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羔羊以3×2+1因子的处理方式被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其中硒3个水平(0.2、0.3、0.4 mg/kg),维生素E 2个水平(100 IU/kg和200 IU/kg)。研究结果表明,补饲Se和VE均能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显著地增加精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G3组、G4组、G5组、G6组GSH-Px活性及T-AOC显著高于G1及G2组(P0.05)。对照组公羊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各补饲组(P0.05)。通过硒和VE的添加,精浆抗氧化酶系活性增强,公羊的精液品质得到改善。日粮中适宜添加量硒为0.3 mg/kg,VE为100 IU/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添加加丽素粉红(含10%虾青素),使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587.46、1 073.29和1 574.57 mg/kg,依次记为低虾青素组、中虾青素组和高虾青素组。然后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雌雄亲虾各108尾,随机分别分为9个养殖池中,每组3个重复,每池12尾雌虾或雄虾。试验期16周,其中前12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试验饲料和鱿鱼混合投喂。结果表明:1)高虾青素组雌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低虾青素组雄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3个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量以及血清性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卵巢卵黄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与低虾青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虾青素组无节幼体数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蚤状幼体数量显著低于中虾青素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进行6周的饲养试验,评估维生素E(VE)和汞对比目鱼生长性能和汞生物学蓄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将360条比目鱼随机分到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条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 mg/kg VE、15 mg/kg汞、15 mg/kg汞+100 mg/kg VE、15 mg/kg汞+200 mg/kg VE。结果显示,日粮添加汞显著抑制比目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P<0.05),而VE显著改善增重(P<0.05)。汞和VE对试验期间比目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补充VE对比目鱼粗脂肪、水分有一定影响。VE显著降低肌肉、肝脏和肾脏汞含量(P<0.05),但日粮添加汞降低了组织VE含量(P<0.05)。汞显著降低了比目鱼机体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P<0.05),补充VE后显著改善了机体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VE对比目鱼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有降低无机汞在机体蓄积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利用RNA测序(RNA-Seq)方法探究饲粮维生素E(VE)调控山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代谢机理。试验选取40只健康的初始平均体重[(16.39±0.59) kg,P>0.05)]相近的灵丘青背山羊断奶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各组VE(DL-α-生育酚乙酸酯)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CON组)、100(VE100组)、250(VE250组)和500 IU/(只·d)(VE500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9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VE对山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VE显著提高了山羊皮下脂肪组织中VE含量(P<0.05)。3)与CON组相比,VE500组皮下脂肪组织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减少(P<0.05),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4)在CON组和VE500组中共筛选出86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429个上调基因和437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表明,D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