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桉树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桉树人工林系统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记录了桉树人工林昆虫种类共有16目63科106种.从群落物种数来看.鞘翅目的物种丰富度最高(20.56%);从物种的个体数量看,鳞翅目昆虫的数量最多(30.71%);桉树林昆虫总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3933,均匀性指数为0.9301,鞘翅目的群落多样性指数(0.2937)和均匀性指数(0.2108)都最大.文中就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抑制害虫发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桉树人工原料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大面积单一种植桉树人工林减小了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但通过改进培育手段、科学管理等可以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2)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生物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加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林分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沼渣在桉树集约化经营中的合理利用,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种植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尾巨桉人工林地布设了沼渣、桉树专用肥和对照CK共3组施肥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施用沼渣后对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用沼渣显著促进了AOA的生长,土壤总氮、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均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和铵态氮以及尾巨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不显著(P﹥0.05)。施用沼渣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要比施用桉树专用肥的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好。  相似文献   

4.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一黄荆林>余甘子一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分布较狭窄的自然植被及草本层不发达的人工植被进行优先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面积规模化的种植,桉树人工林结构过于简单,林下植物多样性低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普洱地区桉树人工林与同等条件下的天然林植物种类进行比较,桉树人工林群落物种数量流失,多样性下降和外来物种的入侵,说明一旦种植桉树以后,原有的生态系统都完全改变了,单一栽培桉树树种通常都造成了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滇中桉树人工林纯林、桉树混交林及其它种类的人工林调查材料,对不同林种的群落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中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1、桉树本身的排它现象并不显著;2、桉树林下和松林的林下植物的丰富度相差不多;3、多种按树混交较单一桉树纯林的林下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以缩减桉树人工林的占比、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目标,平和县从政策上引导桉树经营业主在桉树采伐后的更新造林中去桉树、营造乡土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文章在近自然经营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林技术影响和林间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对桉树采伐迹地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两种更新造林模式在生态恢复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桉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菌剂对广西3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土壤呼吸、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配施不同菌剂后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菌剂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含量,并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多样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益加益菌剂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最佳,马尾松添加益加益处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5.48%,桉树增加了4.49%,并且马尾松和桉树处理添加益加益菌剂后,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上升.因此,生产实践中推荐使用益加益菌剂可以促进凋落物分解,提高广西人工林的土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
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及其成因评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桉树人工林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人工林对水肥的综合影响上评述了桉树人工林的地力衰退表现;进而,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因素,分析了桉树人工林地上部分及土壤部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导致人工林生物多样性较低的原因,从而提出制止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3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桉树、马尾松、红锥3种人工林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广西苍梧县共青林场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这3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0~2012年间,3种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层种类数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草本层则呈现持续递增趋势;②3个群落的植物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林分的各指标大小排序为:红锥林>马尾松林>桉树林;③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方面,3种人工林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低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桉树经营的技术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树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来已久,这首先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也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不科学有关,和桉树本身的特性无关;虽然国内报纸、杂志、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有关桉树经营问题的解释和分析,但对桉树的批评、误解、流言仍然较多,桉树的发展还处在风口浪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桉树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尝试给桉树定位,以理清桉树的概念,解释桉树目前经营措施的来源;同时,通过分析桉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林地清理和整地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协助人们正确认识桉树和桉树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3.
桉树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史上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也是永林公司主要造林树种。因此,本文以永林公司经营区桉树人工林为例,在深入进行桉树引种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措施体系,从而为永林公司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我国桉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经营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黄冕林场3-5年生桉树人工林进行生长调查,探讨分析桉树经营利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中,不同林龄和同一林龄桉树人工林之间生长差异明显。不同的立地条件、初植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胸径、树高等生长影响很大。随着林分密度(标准地样木数)的增大,样木数与生长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随着林龄的增大,这种林分密度负效应就越明显。从财务指标看,随着林龄的增大,总产值、纯利润和NPV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但IRR却并不如此,而是先增大后减少,在4a时,IRR达到最大值。从年份看,投资回收期为3a。结果表明桉树在广西黄冕林场这样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表现适生、速生,且经济效益好,是营造短周期用材林的好树种。但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注意树种、立地条件和栽培等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调查记录了红松人工林中发生危害的5种病原菌和44种昆虫。在辽宁东部红松栽培区,为害红松的叶部害虫以松阿扁叶蜂为优势种;枝干害虫以松梢象甲、红松切梢小蠹为优势种;果实害虫以红松球果螟为主。同时,提出了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姚安县桉树资源丰富,人工林以桉树为主。本文针对桉树资源现状、桉树各龄组林分面积、蓄积量和生长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姚安县桉树资源的特点,提出姚安县桉树资源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Southern Forests》2013,75(4):285-291
Softwood forestry with non-native tree species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and especially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ree plantations are beneficial 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recognised costs associated with afforestation. Our aim was to revise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exotic conifer plantations in north-western Patagonia on insect biodiversity. A total of five studies were selected and, in these, not every insect group respond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e habitat replacement. There was a tendency towards a reduction in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several insects inside pine plantations. This change in abundance and richness was especially evident for ant assemblages and when pine plantations were dense. Beetle assemblages, in turn, showed diverse responses to the replacement of native vegetation with forests depending on the native habitat matrix. Our findings confirm that practices that reduce tree density (via thinning or during plantation)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minimise their impact on insect biodiversity in north-western Patagonia. The consistent behaviour of ant assemblages, coupled with their abundance, ease to sample and unambiguous taxonomy make them reliable candidates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impact conifer forestation in north-western Patagonia, as well as probably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in which non-native pines replace nat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8.
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闽南地区国强林场桉树人工林在一个完整轮伐期内的固碳成本现值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在不考虑木材收益时的固碳成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林龄(1~7 a)桉树人工林固碳成本现值分别为每吨碳1082.9、648.2、529.1、393.1、319.3、273.4和244.0元。  相似文献   

19.
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森林与环境、林业持续发展中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在广西主要桉树人工林造林区设置3个监测点,进行pH值、高锰酸钾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的多年定位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桉树造林后林区水样CODMn、BOD5、SS、pH值的参数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宁明、...  相似文献   

20.
李超 《桉树科技》2015,(4):46-50
桉树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桉树人工林的现状及生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就如何健康发展桉树产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