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是肉牛、牦牛养殖及牛肉消费大国,随着肉牛、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牛只存栏量不断上升,但是育种体系尚不健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初步概述了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育种体系,并将其育种经验予以分享,供国内牛育种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肉牛是楚雄州地方特色优势畜牧业,楚雄州具有滇中牛地方特色遗传资源。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优化,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肉牛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合理开发利用楚雄州草地和秸秆等资源,加强疫病防控,建设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牛肉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对调整优化楚雄州畜牧业内部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划的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拥有草原红牛、延边黄牛、三河牛、蒙古牛等多个地方优良品种牛,肉牛供种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母牛规模养殖比重达15%以上;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20%。东北地区多年来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东北地区依托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和地域优势,在肉牛品种改良、科学饲养、屠宰加工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东北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肉牛产业是我国畜牧业和肉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牛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牛肉消费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国国内的肉牛产业未能跟上消费增长,使中国成为其他国家牛肉的净进口国。此外,尽管需求不断增长,但产量几乎没有增长。近年来,牛肉生产增速放缓,导致牛肉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牛肉生产和消费受到肉牛库存不足的制约。中国肉牛产业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包括传统养殖的转变、饲养和管理制度、牛品种的遗传改良等。中国肉牛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2,(2):12-13
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被揭示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胴体性状作为肉牛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决定了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是肉牛育种中的关键目标。解析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与机理并挖掘相关的候选标记与基因,不仅可以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提供相关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肉牛育种进展,切实地提高我国牛肉产量。目前,国内外已大量开展了对肉牛胴体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工作,捕获到NCAPG、LCORL等重要候选基因,但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胴体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的分析方法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6.
南阳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与国外品种肉牛相比,其产肉产奶性能较低。因此,搞好南阳牛育种工作,创新培育南阳牛肉乳兼用新品系,开发利用南阳牛皮是提高南阳黄牛产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0):41-41
为了促进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肉牛育种技术的提高,9月21日,第二届中法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中法两国专家就遗传改良和基因组技术在肉牛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围绕肉牛种质资源现状、基因组选择、肉牛育种目标和功能基因组应用四个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并就"山区肉牛产业链组织"和"绿色饲料添加剂应用"两个专题进行了交流,中法专家和相关农牧企业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法国是欧盟主要牛肉生产国,法国研究机构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牛的基因组学研究,并可能在2014年实现肉牛品种的基因组评估。  相似文献   

8.
优质牛肉生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肉质量是制约我国肉牛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虽然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优点比较突出,价格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是普通牛肉,优质高档牛肉非常少,尤其是口感、风味达不到国际水平,缺乏竞争力,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力加快我国肉牛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为此结合国内外肉牛产业的现状,从品种改良、育肥时间、饲养管理、屠宰加工、质量等级标准5个方面对影响优质牛肉生产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肉牛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年肉牛存栏量1000万头、出栏量550万头、牛肉产量约85万t,均居全国前列。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牛肉产业的发展,扩大出口牛肉的国际市场,河南检验检疫局把握以色列即将于2013年下半年来华进行出口加工企业注册考察的机遇,积极帮扶河南企业申请对以色列注册,全力推进河南省出口牛肉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肉牛的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但在边远乡镇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养殖技术较为落后,致使肉牛口蹄疫、病毒性腹泻以及疥癣病等疫病不断出现,不仅对肉牛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影响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1传染性口疮传染性口疮是肉牛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病牛和带毒牛的粪便、尿液、唾液、乳汁以及皮、  相似文献   

11.
陕西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饲草料及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牛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通过对陕西省自然资源、饲草料资源及近年来肉牛养殖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繁育基础及品种改良滞后、养殖规模发展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一些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科学规划区域肉牛产业,鼓励肉牛繁育场发展,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发展秸秆饲草收储加工企业等方法,促进陕西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区几代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奶、肉牛品种改良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在肉牛品种改良上效果尤为明显,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种群数量庞大、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肉牛新类群,为甘州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良的种质资源。本文全面详细的阐述了近年来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辽市肉牛种业起步早,发展较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立了完整的制种、供种、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现代家畜繁殖技术不断应用于家畜改良,优良种源逐渐实现从引进到自主培育,现代繁育技术和优良品种对肉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肉牛种业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阐述通辽市肉牛种业从依靠优良品种引进到冷冻精液生产再到优良品种自主培育的发展历程,剖析目前通辽市肉牛种业在育种基础、联合育种机制、育种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实施肉牛种业提升工程、完善育种技术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育种机制创新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尽快解决通辽地区无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的问题,提高本地区牛群肉用生产性能,制定了科尔沁肉牛新品种(类群)培育方案。本方案是在科尔沁牛基础上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肉用性状进行选育,培育肉牛新品种。育种方案包括新品种定向、育种任务、预期指标、育种方法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是全国的养牛大省,拥有3个肉牛地方品种,多个国外引进品种,形成了肉牛生产3大片区,但是地方品种牛的保护与开发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全省肉牛业的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地方品种肉牛保护与开发的建议与对策,对改善当前的地方肉牛品种选育、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migrant contributions have accumulated in many local breeds. Cross‐breeding was carried out to mitigate the risk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an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breeds. However, breeding activities for local breeds were not as intensive and target oriented as for popular high‐yielding breeds. Therefore, even if performance improved, the ga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and popular breeds increased for many traits. Furthermore, the genetic originality of local breeds declined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ntributions of migrant breed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ortance of migrant breed influenc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breeding progress of beef traits of German Vorderwald and Hinterwald catt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 amount of migrant contribu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performance are substantial for most traits. The effect of the French cattle breed Montbéliard (p‐value 0.014) on daily gain of Vorderwald bulls at test station was positive. The effects of Vorderwald ancestors (p‐value for daily gain 0.007 and p‐value for net gain 0.004) were positive for both traits under consideration in the population of Hinterwald cattle. Additionally, the effect of remaining breeds (p‐value 0.030) on net gain of Hinterwald cattle in the field was also positive. The estimated effect of Fleckvieh ancestors on net gain of Hinterwald cattle was even larger but not significant. Breeding values adjusted for the effects of the migrant breeds showed little genetic trend.  相似文献   

17.
皮南牛,是皮埃蒙特牛和南阳黄牛的杂交品种,该品种具有体型健壮、产肉量多、皮质优良和肉质优良等优点,发展前景可期,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为了扩大皮南牛的知名度并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寻找问题与对策。本文综述皮南牛的生产及繁殖性能、开发利用的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参考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肉用品质,做好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秦川牛的选育、改良及存在问题,秦川牛未来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和措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皮南牛”是河南省南阳市历时30余年培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用品种,该品种利用皮埃蒙特牛作为父本、南阳牛作为母本,经数代杂交选育而成。皮南牛具有屠宰率高、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皮质紧密且富有弹性等优点。本文论述了皮南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毛用性能,以及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取得的成绩,对皮南牛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本文可为皮南牛品种继续优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为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