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浦绒螯蟹豆蟹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浦绒螯蟹两种规格的豆蟹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豆蟹耗氧率与窒息点均随机体重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重1.25g的豆蟹耗氧率为0.28mg/(g.h),,窒息点为0.24mg/L,平均体重0.70g的豆蟹耗氧率为0.37mg/(g.h),窒息点为0.33mg/L,合浦绒螯蟹豆蟹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中华绒螯蟹Ⅱ期、Ⅴ期溞状幼体及仔蟹(壳宽0.442±0.034 cm)的瞬时耗氧率,对瞬时耗氧率和溶解氧(DO)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蟹幼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其瞬时耗氧率不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测定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河蟹幼体所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以及各自的窒息临界点和半致死点.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蟹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明显提高,体重3g-5g的扣蟹2.5℃时耗氧率仅为0.0706,20℃时为0.338,30℃时为0.427并且规格越大,耗氧率越低。不同规格和蟹窒息点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变化不大,平均为0.24mg/L。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标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孝锋  赵峰  王妤  宋超  张涛  庄平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5):1157-1163
对均重(0.1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在6个盐度(0、4、8、12、16、20)梯度下的标准代谢进行研究。各梯度的水温为(24±0.5)℃、溶解氧为(8.12±0.23)g/m L、p H为7.5±0.18。在不同时间段测量各盐度梯度代谢瓶内溶氧量、CO_2含量及NH_3-N含量,将时间与耗氧率、CO_2排出率及NH_3-N排泄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仔蟹行为及代谢瓶内氧气含量与时间(h)的回归分析将仔蟹行为可分3个阶段:自由运动阶段[DO2.33 mg/L]、生存阶段[0.33 mg/LDO2.33 mg/L]及窒息阶段[DO0.33 mg/L]。在自由运动阶段和生存阶段,盐度对仔蟹耗氧率、CO_2排出率及NH_3-N排泄率影响显著(P0.05);在窒息阶段,盐度对仔蟹的耗氧率、CO_2排出率及NH_3-N排泄率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华绒螯蟹仔蟹在高溶氧环境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低溶氧环境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能量供给中的比例随溶氧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不同盐度(0,6,12,18,24)条件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亲蟹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NH3 N排泄率,并研究了其呼吸熵、氧氮比、代谢率及能源物质供能比随盐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质量为(55.59±6.24)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在水温(16±1)℃条件下,盐度对其耗氧率及NH3 N排泄率影响显著(P<0.05)。在实验盐度范围内(0~24),其耗氧率及NH3 N排泄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CO2排出率及代谢率的变化趋势与耗氧率一致,且盐度为6的实验组亲蟹CO2排出率及代谢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盐度12~24范围内,亲蟹CO2排出率及代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熵及氧氮比均变化不显著(P>0.05);能源物质以脂肪的供能比例最大,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供能比例最小。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在生殖洄游过程中主要以脂肪作为供能物质,代谢率与能量消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河蟹仔蟹培育和蟹种养殖技术初探朱雅珠张根玉王建军(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由于自然界的蟹苗资源日趋衰退,并且每年丰欠不定,加上国内养蟹热的全面掀起,致使近几年河蟹苗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上海地区及附近省市养殖户河蟹苗种的来源并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8.
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盐度20、温度28.0±0.2℃条件下,采用密封流水方法进行了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Ⅴ期幼蟹的平均耗氧率高于Ⅵ期幼蟹,Ⅴ期幼蟹的窒息点也高于Ⅵ期幼蟹。其中,当蟹苗体质量为1.00±0.22 g时,耗氧率为0.437 2±0.083 mg/(g.h),耗氧量0.423 7±0.080 mg/(ind.h),窒息点为0.716 0±0.017 mg/L;当蟹苗体质量为1.81±0.30 g时,耗氧率为0.381 6±0.081 mg/(g.h),耗氧量0.671 7±0.140 mg/(ind.h),窒息点为0.698 7±0.011 mg/L。实验发现,拟穴青蟹幼蟹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其峰值出现在20∶00及02∶00左右,谷值出现在08∶00及16∶00。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放流时的生态需求特征,利用Loligo systems装置测定饥饿期亲蟹的耗氧率和饥饿状态下最大耐流速度,并对不同水流速度处理1 h后测定亲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PK)和己糖激酶(HK)活性。结果显示:在饥饿4 d后,亲蟹耗氧率趋于稳定,不同水流速度下亲蟹耗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亲蟹最大耐流速度为40 cm/s。肌肉和鳃中SDH活性在20 cm/s和30 cm/s水流速度下明显高于静止组;肌肉中PK和HK活性以及肝胰腺中PK活性在各流速组明显高于静水组。因此,在亲蟹人工放流时可选择水流速度较慢且食物充足的水域进行放流,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洪家春 《内陆水产》2000,25(6):24-24
1蟹虾混养的利弊1.1蟹、虾皆属甲壳动物,栖息水层基本相同,两者混养有争夺空间的一面,但青虾由于个体小,能居于河蟹不能栖息的狭小空间,且对河蟹掘洞穴居习性无影响,能充分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剩余空间,保证水体不被浪费。1.2蟹、虾基本都属杂食性,两者混养可能会争夺食物,但蟹偏向于动物食性,食性偏大,虾偏向于植物食性,可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食物碎屑及残饵,净化水质。1.3蟹、虾都需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环境,蟹池混养青虾,由于蟹的耐氧性比虾高,在水体缺氧时,虾首先表现出不适反应,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能提醒人们尽早采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我乡几年来蟹虾混养和单养河蟹相比,蟹池中混养青虾好处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饵料利用方面。因为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所以青虾只能吃食河蟹的剩余饵料,起到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作用,同时增加虾产量。二是在河蟹未吃饱的情况下。因为河蟹比青虾凶猛,所以河蟹又将青虾作为部分饵料,因此减少河蟹之间的互相残食现象。三是因为蟹虾都是甲壳类水生动物,若遇过敏药物,青虾抵抗能力弱,则先浮头,这时发现情况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河蟹死亡,保证河蟹正常生长。四是蟹虾混养比单养河蟹一般每亩多产青虾15千克…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出产的几种河蟹蟹种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鉴别对比研究,旨在找出区分我国各水系蟹种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以利于蟹种购销及成蟹养殖、放流生产中借鉴,促进河蟹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扣蟹性腺发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河蟹性早熟原因及防治对策的基础研究甚少,1997年我们研究了当年幼蟹(以下称扣蟹)不同生长阶段性腺的发育过程。1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扣蟹取自盘锦二界沟顺达蟹场和本所试验场稻田养蟹池。选取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雌雄扣蟹各20只,解剖取其性腺和肝胰脏,测定其性...  相似文献   

14.
成蟹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成蟹池塘养殖中的水质理化因子、蟹种的放养密度、投饵量、河蟹的生长速度、死亡率以及河蟹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等,为河蟹养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亲蟹培育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立军 《水产科学》1995,14(2):45-46
对亲蟹培育几个问题的探讨葛立军(锦州盐场水产养殖场12l000)关键词:亲蟹,培育,越冬管理总结近几年河蟹育苗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是与亲蟹培育有密切关系,亲蟹培育的重要性在河蟹育苗中越来越明显。所谓亲蟹培育是指把性未成熟的黄蟹培育成性成熟的绿蟹。这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成蟹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大规格河蟹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作为重点的相关研究在江苏各地展开。本项目在成功培育莱茵河河蟹一龄蟹种的基础上,进行了莱茵河水系河蟹和本地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养殖的生长比较,研究莱茵种群河蟹的生长性能,为河蟹选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养殖河蟹的群体规格及大规格河蟹所占的比例均在下降,成蟹外观及口感亦不如前,河蟹的销售价格亦不断下跌,河蟹养殖全面获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优质河蟹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顺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养殖者也获得了超常利润。因此,为提高养蟹效益,养殖户应将管理重点调整到改善河蟹外观,保持成蟹青背、金爪、白肚的显著特征,提高成蟹规格,特别是提高大规格成蟹所占的比例,恢复河蟹特有的风味。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及河蟹养殖户必须强化生态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河蟹产业才能健康、持续…  相似文献   

18.
陈卫境 《渔业现代化》2002,(1):15-16,18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 ,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的养殖模式不断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创新 ,目前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有虾蟹混养、稻田养蟹、种草养蟹等。无论何种模式 ,放养的大规格蟹种越来越多。河蟹养殖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1 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格、集约化之路短短数年时间 ,每 5 0 0 g河蟹已从动辄百元的“天价”降至现在的 2 0~ 30元甚至 1 0~ 2 0元。蟹价走低已使河蟹养殖步入微利时代。不过 ,养蟹边际效益的大幅递减已使其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临界点。因此 ,今后河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现将试验情况、培育方式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蟹是河蟹成体在性成熟以前的阶段,再经过一次蜕壳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9~10月份黄蟹经最后一次蜕壳变成绿蟹,此时河蟹的性腺已经成熟,就要进行生殖洄游,所以如何防逃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一些大的养鱼池塘很难做好防逃工作,所以只有在河蟹性成熟前,提前收捕上市或另池暂养。本试验就是利用8月初的上市黄蟹,在水泥池中进行养殖,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为合理利用黄蟹资源、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验所用的河蟹为市场销售的黄蟹和鱼塘所养的黄蟹,规格均为100克左右,附肢齐全,体表无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