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区设筏架进行皱纹盘鲍吊养,于1998年4月和10月分两批投苗,共投苗27万只(平均体长19.7 mm),饲养期间投喂鲜海带、坛紫菜或其干品,经过16~19个月的吊养后出售,平均体长达61.4 mm,平均体重达42.38 g/只,成活率达82.3 mm%.总共出售10172 kg,收入325.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76,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研究工作,购平均壳长19.7 mm的鲍苗,经过 16-19个月的吊养,平均体长达66.4 mm,最大体长达 sl.5 Inn。;平均体重达42.38 i只,最大体重达90 g/只;成活率达83.53%,投人产出比为l:2.76,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2006年4月在福建省莆田市进行了刺参池塘吊养试验。7万枚体长2~3cm的刺参苗,经150d养殖后,平均体长达12.0cm,成活率92%。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刺参的吊养及越冬综合技术,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刺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7万只2~3cm的刺参在福建省莆田市开展了池塘吊养试验。经150d培养,成活率达92%,平均体长为12.0cm(108g/只),最大个体达15.6cm。总结出一套池塘吊养、冬季南方越冬的刺参养殖技术,为南方冬季海水增添新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5.
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作者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研究工作,购平均壳长19.7毫米的鲍苗,经过16~19个月的吊养,平均体长达66.4毫米,平均体重达42.38克/只,成活率达83.53%,投入产出比为1∶2.76,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供海区筏式养鲍者参考。一、海区选择养鲍海区水深不应小于4米。水流畅通(最大流速时,养殖箱吊绳与筏架平面的倾斜角≤45度),水质清新,pH值在7.8~8.2,溶氧≥4毫克/升,氨氮≤80毫克/米3,常年比重在1…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筏式养殖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筏式吊养使牡蛎胃中泥沙含量达到出口标准,试验面积400亩,经15个月暂养和养成,平均亩产6592.8kg,规格9.4cm,总产值791.1万元,利润411.76万元,平均亩盈利1.03万元。经专家鉴定,本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鳝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珠湖、莲湖水产场丰富的水域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箱无公害养鳝。在2500亩池塘内设置网箱1万只,每箱均产黄鳝68kg、产值2176万元,总支出1046万元,净收入1130万元,群体增重倍数2.82,平均规格158g。投放优质鳝苗、错开黄鳝繁殖期投苗以及保持充足饲料是网箱养鳝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 3(D-6)、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水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 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从山东长岛县引进福建省霞浦县刺参苗种30万头,分别在室内暂养30 d和室外土池暂养108 d,成活率分别为70%与54.9%,室内暂养出池刺参平均体重为1.67 g/头,土池出池刺参平均体重4.17 g/头;在海区以笼吊养263 d,刺参成活率84.7%,平均体重126 g/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从刚出膜到全长60mm光倒刺鱼巴鱼苗的精养技术,对从出膜至15mm、15∽40mm、40∽60mm鱼苗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放养、投饲、管理、防病技术,效果很好,全程培苗成活率高达82%。  相似文献   

11.
黄勃 《渔业现代化》2003,(5):25-25,31
杂色鲍 (H .diversicolor)是近几年推广养殖的品种 ,养殖形式多样 ,有工厂化养殖、沉箱养殖和笼式吊养等。目前海南省工厂化养鲍场达44家 ,养殖水体约 1 8万m3;沉箱养殖达 7万箱 ,已投苗 3.6万箱 ;陵水县黎安镇黎安村农民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采用笼式吊养 ,目前共吊养 2万笼。 2 0 0 0年全省鲍产量 30 9吨 ,2 0 0 1年全省产量42 0吨 ,鲍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海南目前种鲍主要来源台湾及本地野生杂色鲍 (H .diversicolor ) ,在养殖过程中虽无大规模死亡现象 ,但种质退化现象开始出现 ,如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差等现象 ,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文蛤具有迁移习性,滩涂围栏养殖管理不便。为此,进行了筏式吊养初步试验。5月开始投放壳长2.5—3.0cm文蛤苗种2500kg,至10月10日收获壳长4cm以上文蛤7200kg,平均每笼纯收人17.6元,文蛤长势良好。对影响存活率的因素以及放养密度、苗种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河口捕获的花鲈苗,通过水泥池驯养和分级培育,至体长达4~5cm后采取池塘网围分级培育。在26~40天的网围培育期内,经2~3次过筛分级,鱼种平均体长达7~12cm,成活率在8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鱼种培育法。  相似文献   

14.
近江牡蛎深水桩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江牡蛎(广东、广西称大蚝,以下称大蚝)是一种浅海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其味美肉细,营养丰富。鲜蚝汤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浓缩后称“蚝油”,肉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或罐头。大蚝不仅广销国内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大蚝的常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滩涂插植、筏式垂下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类型。而广西合浦县廉州镇近两年来兴起了一种大蚝深水桩式吊养方法,1999年全镇引进资金600万元,大蚝深水桩式吊养面积620亩,养殖户46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廉州镇马安村养殖户林芝坚吊养6500支木桩,盈利10多万元。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日本真牡蛎浅海吊养、滩涂播养、虾池混养大量用苗问题,1990年进行了日本真牡蛎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到亲蛎肥育、采卵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养、下海过渡等重要技术,在118m^3水体中育出稚贝5196.1万粒,平均1m^3水体出稚贝44万粒,平均壳长7mm。1991年1月,国内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利用闲置的潮间带养鲍池,堆垒石头,放养海参,5月初投苗,每公顷放养1龄参苗(50g/头左右)12000 ̄150000头,至翌年6月中旬,个体重量可达150g,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池塘尾水净化池吊养梨形环棱螺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在2×667m2池塘中进行净水实验。结果显示:每亩吊养750kg时,3周内水质透明度可以达到1m。在不增加其它水处理功能单元的条件下,第1周到第3周氨氮、磷酸盐逐渐上升,硝酸盐、浊度逐步减低。与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相比,亚硝酸盐从第1周到第3周逐渐升高直到第4周达到峰值。建议根据水质变化规律,搭配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充分发挥梨形环棱螺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养虾者都知道“饵料就是产量”的道理。究竟在养虾过程中,每天应投喂多少饵料较为合适?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把对虾的体长、体重换算成每万尾对虾的重量,并根据经验估算出此时对虾的成活率,再折算出投饵量,印制出《对虾体长、体重、成活率、投饵率换算表》,  相似文献   

19.
惠安县改革褶牡蛎传统养殖方法,广泛推广吊养法获得成功。目前全县吊养牡蛎面积已达1.5万亩,亩产比过去平均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1988,(1):25-25
滦南县水产开发养殖公司养虾一场,700亩对虾精养池,60天育出对虾苗3.46亿尾,平均单位水体育苗34.6万尾,最高为67万尾。对虾养成生产110天共生产较大规格的商品虾17.58万斤。平均亩产125公斤,其中最高亩产204公斤,比1984年的高产池增一倍多,育苗和养成二项总收入达到224万元,纯收入135万元,平均每人创利4.5万元,进入国家养虾生产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