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探讨MC4R和PROPI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MC4R和PROP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MC4R基因MC4R-3位点存在G894C突变,MC4R-4位点3′侧翼区存在A1223G、G1229A和T1307G 3个突变位点;PROP1基因在外显子3上存在A2660G突变,导致Thr181Ala改变.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MC4R-4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体斜长和腰角宽差异显著(P<o.05),优良基因型为BB; PROP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尻宽和胸围差异显著(P<o.05),优良基因型为BB; PROPl-MC4R-4优良基因型聚合体BB-BB个体体斜长高于其它合并基因型个体(P<o.05).结果提示绵羊MC4R和PRO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法国沙维玛特肉用鹌鹑为试验材料,对MC3R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分析了MC3R基因在该鹌鹑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鹌鹑群体中存在3个突变位点,分别是T46C、G73A和T62A,检测到了AA、BB、CC、AB、AC、BC 6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429,B等位基因频率为0.335,C等位基因频率为0.236.经过基因型与体重的关联分析得知:各基因型对2、3、5周龄的体重影响显著(P<0.05);与屠体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对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影响显著(P<0.5),对半净膛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相应的产率无影响(P>0.5).因此推测MC3R基因可能为影响鹌鹑体重和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MC3R基因为鸡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旨在探讨其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的影响。运用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技术,检测了MC3R基因在京海黄鸡群体中的多态性,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MC3R基因CDS序列检测区内,引物MR2、MR3和MR8扩增的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中引物MR2和MR3扩增片段均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形成AA、AB、AC 3种基因型和EE、EF、FF、EH 4种基因型,引物MR8扩增片段只存在1个SNP位点,形成了KK、KL和LL 3种基因型;检测到的5个SNPs位点分别为CDS区C160A、G192T、C273T、G310A、G762A突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R2位点对京海黄鸡各屠体性状(除腹脂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MR3位点各基因型(排除个体数少于3的基因型)屠体性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推断MR3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MR8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全净膛质量、半净膛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活体质量和腹脂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MR2和MR8 2个位点的效应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个位点组合基因型对所有屠体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其中AB/KK基因型组合为有利基因型组合,AA/LL基因型组合为不利基因型组合。因此,本研究可为京海黄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有利于加快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选择的育种进程,同时通过本研究可推测MC3R基因对家禽的屠体性状具有很大的遗传效应,为家禽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作为影响鸡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以8个优质鸡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CAST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结果发现了CAST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G→T),使试验鸡群表现出AA、BB和AB这3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优质鸡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ST基因的多态性对鸡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推测CAST基因可能对鸡肉质性状具有很大的影响或与控制肉质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5.
比格犬MC3R和MC4R基因多态性与体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体重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为探讨犬MC3R和MC4R基因多态性与犬体重性状的关系,本研究利用PCR-R FLP、AS-PCR方法对120只比格犬MC4R基因T101N位点,MC3R基因的A167T位点,G291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对于MC4R基因NN基因型的比格犬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个基因型(P<0.05),而MC3R基因中TT和AA基因型的比格犬体重则显著高于其他2个基因型(P<0.05)。在MC4R基因型一致时,NNTT和NNAA基因型的犬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合并基因型(P<0.01),NNTTAA合并基因型的犬体重最高,MMAAGG基因型犬体重最低。实验结果表明,MC3R和MC4R基因可以作为犬体型的候选基因,可筛选MC3R和MC4R合并基因型的犬用于培育不同体重的犬。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75头乌金猪和41头长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的第7跨膜结构功能域D298N主效位点的遗传变异,并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MC4R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乌金猪和长白猪MC4R基因第7跨膜结构功能域TaqⅠ-RFLP位点均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Aa和aa。长白猪AA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高于Aa和aa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对PCR-RFLP的最小二乘值最大,证明该基因在该位点对肌内脂肪(IMF)含量的效应值最大。乌金猪肌内脂肪含量aa基因型显著高于AA和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对PCR-RFLP的最小二乘值最大,证明该基因在该位点对IMF含量的效应值最大。提示,乌金猪和长白猪的MC4R基因对肌内脂肪的调控是由不同的基因型所控制的。乌金猪可通过提高MC4R基因aa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乌金猪猪肉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群体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1均具有Bsm I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A-FABP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品种猪均为中度多态;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大理石纹AA、AB型显著高于BB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AA显著高于AB、BB型(P0.05)。结论显示,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A-FABP基因intron 1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型方法检测大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6(cell division cycle 16,CDC16)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大白猪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共采集246头大白猪的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小群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两个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大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大白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C4R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2207AG,2个等位基因:A和G,3个基因型:AA、AG和GG;在CDC16基因第18外显子上检测到了1个突变位点837TC,2个等位基因:T和C,2种基因型:TT和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MC4R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而CDC16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MC4R基因对大白猪体重及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CDC16基因对大白猪体高、体长和体重等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MC4R与CDC16基因对大白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大白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现代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犬MC3R和MC4R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等体型性状的关系,本研究利用PCR-RFLP、AS-PCR方法对已培育的北方实验用犬MC3R基因A167T,MC4R基因T101N多态性位点与体质量、体长、身高、胸围等体型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犬的体质量、胸围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呈显著性相关.另外,方差分析显示MC3R和MC4R合并基因型对体质量、胸围和体质量指数影响显著,MC3R和MC4R基因对体型性状的影响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MC3R、MC4R基因可以作为犬体型性状的候选基因,可选不同MC3R和MC4R合并基因型的犬用于培育小型或大型实验用犬.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鸡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PPARα)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对鸡PPARα基因编码区进行了SNPs检测,并通过测序验证.结果显示:PPARα因编码区的630bp处有一个C→T的突变,导致所编码的210位氨基酸由ATC(异亮氨酸)变成了ATT(异亮氨酸),发生同义突变,形成CC,CT和TT三种基因型.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显示,PPARα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十六碳二烯酸含量上,TT型基因与CT型基因差异显著(P<0.05);在失水率上,CC基因型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在系水力上,TT和CT基因型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肌内脂肪含量方面,TT型显著高于CC型(P<0.05).提示PPARα基因的作用可能参与鸡的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可作为筛选影响鸡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型方法检测大白猪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6(cell division cycle 16,CDC16)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与大白猪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试验共采集246头大白猪的耳组织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小群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后,通过测序方法寻找两个基因在该群体中的多态性位点,针对已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设计HRM专用引物,利用HRM方法对大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将所得结果与大白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C4R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2207A>G,2个等位基因:A和G,3个基因型:AA、AG和GG;在CDC16基因第18外显子上检测到了1个突变位点837T>C,2个等位基因:T和C,2种基因型:TT和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种群中分布差异不显著,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MC4R基因在2个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2.
以98头南德温杂交肉牛血样为材料,随机抽样构建混合DNA池,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0(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0,GDF10)基因的序列变异,研究分析GDF10基因的多态性.采用SHEsis和PHASE软件对GDF10基因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基因多态位点和单倍型组合与体尺性状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1113(G/A)、9569(G/A)和9628(G/A);关联分析表明,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型与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单倍型分析后在群体中发现8种单倍型组合,其中AAA、GGA与南德温杂交肉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显著相关(P<0.05).由此推断,南德温杂交肉牛GDF10基因3个多态位点和2个单倍型组合与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肉牛生产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为肉牛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兴义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SNPs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基因克隆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将MSTN基因作为鸭屠宰性状的候选基因,对兴义鸭的MSTN基因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60个兴义鸭个体中筛选出8个SNPs,其中,第1外显子有5个突变位点:SNP1(G77A)、SNP2(A91G)、SNP3(G130A)、SNP4(C325T)和SNP5(C331T);在第2外显子中并未发现突变位点;第3外显子有3个突变位点:SNP6(C206T)、SNP7(A235G)和SNP8(C256A);对这8个SNPs与屠宰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可丰富MSTN基因的研究数据,为鸭的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MAP3K5基因多态性与杜洛克猪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Illumina SNP60芯片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Ssc1:30769583 A>C;Ssc1:30781169 A>G;Ssc1:30940839 A>G;Ssc1:30962276 G>A)。统计获得MAP3K5基因的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4个SNPs为低度-中度的多态突变位点。对MAP3K5基因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猪Ssc1:30769583 A>C位点CC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剩余采食量(RFI)性状降低了133.08 g/d(P<0.05);Ssc1:3078116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RFI性状降低了116.18 g/d(P<0.05),ADFI性状降低了0.23 kg/d(P<0.05);Ssc1:30940839 A>G位点的GG基因型个体与AG基因型个体相比饲料转化率(FCR)性状降低了0.10%(P<0.05);Ssc1:30962276 G>A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与GG基因型个体相比ADG性状降低了0.04 kg/d(P<0.05)。试验初步认为MAP3K5基因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对杜洛克猪的RFI、ADFI、FCR和ADG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鸡微卫星DNA标记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5个微卫星标记,对以隐性白羽鸡和仙居鸡为亲本建立的资源群体F2500只鸡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各个体的鸡肉pH值、失水率、嫩度和肌间脂肪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标记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平均杂合度为0.70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68。嫩度间与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肌间脂肪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失水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ADL136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MCW0095和ADL166对嫩度影响显著(P〈0.05);MCW264对pH值影响显著(P〈0.05);MCW264、ADL211和MCW0223对失水率影响极显著(P〈0.01);其他标记对性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外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繁殖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四川省外种母猪的 3个品种 (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 RFLPs的方法检测其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 ,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初产胎次中 ,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 (TNB)和产活仔数 (NBA)差异极显著 (P <0 .0 1) ,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 5 .97和 3.72头 ,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每个B基因 2 .98和 1.86头 ;对于经产胎次 ,总产仔数 (TNB)在AA、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的差异达到 0 .0 1的极显著水平 ,产活仔数 (NBA)在AA基因型与BB基因型间显著差异 (P <0 .0 5 ) ,TNB和NBA母猪每窝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 3.6 8和 2 .89头 ,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每个B基因分别为 1.84和 1.4 4头。头胎和经产胎次中ESR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 0日龄头数和窝重、30 / 4 5日龄头数和窝重以及 70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普遍不显著 (P >0 .0 5 ) ,但是以上 6个性状在ESR基因的 3种基因型间存在BB >AB >AA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RFLP技术对高邮鸭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内含子1进行了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内含子1存在两个Dra Ⅰ酶切位点,其中1个位点具有DraⅠ多态性。该位点由于在1326位点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30周龄蛋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AB基因型个体的双黄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间产蛋数、最长连产天数和开产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疆岳驴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性状间的关系,探寻可用于疆岳驴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随机选取120头疆岳驴,对疆岳驴的泌乳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PCR-SSCP方法对疆岳驴PRLR基因侧翼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PRLR基因在疆岳驴群体中存在2种基因型:AA和AB,A为优势等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RLR基因的碱基突变位置为g.29764584 C>G,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没有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经关联分析,PRLR基因AB基因型个体平均日泌乳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在乳糖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疆岳驴PRLR基因突变与泌乳性状存在关联性,推测PRLR基因可以作为疆岳驴乳用型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IGFBP3基因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屠宰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内含子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8 069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但与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初步推断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