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村电工管理和乡(镇)电管站的隶属关系问题,是当前农电工作的一个热点,笔者想就此谈点看法。1 农村用电和管理现状1.1 农村乡(镇)电管站和村电工,实行乡政府和农电行业双重领导的弊病很多,由于行政与业务管理的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导致地方政府与行业管理部门的不协调,主要反映在乡站的人事调配、用电营业、财务资金支配等方面。业务工作电力部门想管管不到,乡政府能管管不了,造成农村用电管理失控,村电工自行其事,农民负担加重,也影响着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枣强县全县有553个用电村,26个乡(镇)电管站,600多名村电工.1996年1月全县实行扩乡并镇,26个乡(镇)变为11个乡(镇).该局因势利导,乘机构变动之机加大农电统管力度,变乡(镇)电管站过去的双重领导为供电局对口管理,把并乡扩镇后的乡(镇)电管站变为供电局的基层单位.紧接着在加强电管站统管的基础上,该局把农电统管延伸到了农村电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台州电业局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截止到2012年12月23日,台州市建成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00个,电气化村3132个,实现了县县电气化,并计划在2013年创建电气化市。台州电业局按照"政府主导,各级乡镇机关齐抓共管,电力—乡村共同推进"的模式,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延伸用电服务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用电的安全基础。新农村电气化的建设解决了农村低电压、用电难的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乡(镇)电管站自1986年成立,迄今经历了十年历程。如今,乡(镇)电管站已成为我省农村用电管理的前哨和窗口,五万余名乡村电工是我省农村用电管理的生力军,在农电战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河南省临颍县电业局在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中,取消了乡(镇)电管站、村级用电管理组织和村电工,成立了直接管理到户的以供电所为核心的农村用电管理体系,实现了农电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高密市把农村低压整改,作为改善农村用电环境的一项社会工程来抓,收到了明显效果。目前,全市8个乡(镇)、726个用电村完成了低压线路整改任务,分别占全市乡(镇)和用电村总数的27.6%和73.1%,改造低压线路787.64公里,配电室428座。1995年该市被电力部授予“农村电气化县”和首批“省级节电先进县”荣誉称号。 高密市加快农网改造步伐如此之快、效果之好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7.
乡(镇)电管站是农电管理的基层组织,是“三为”服务的前沿阵地.搞好乡(镇)电管站基础建设,是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增强乡站活力,稳定乡站电工队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必须认真抓好.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农电局始终把搞好农村用电管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紧紧抓住农村电价治理整顿这个热点和难点,依靠各级政府,与物价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行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全面加强乡(镇)电管站和农村电工队伍的建设、管理.通过三年的实践,基本刹住了农村用电中的“三乱”歪风,稳定了农村电价.1 界定农村电价合理构成.制定和推行农村综合电价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攸县电力局各乡(镇)电管站目前存在的农电员没编制,电管站“婆家多”,电力部门似管非管,乡(镇)政府想管管不了的现象,双重体制严重制约了全县电力的发展。经酝酿论证,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于1995年6月16日召开全县各乡(镇)书记、乡(镇)长、电管站站长参加的会议。会议宣布:今后全县所有乡(镇)电管站一律归口于县电力局农村用电管理总站管理。原“××乡(镇)电力管理站”一律更名为“湖南省攸县农村用电管理总站××电管站”,隶属县局的一个派出机构。 体制转变后的电管站,人、财、物全部由县农电总站归口管理。具体管理方法是: 人员管理:各电管站人员的定编定员,由县农电总站根据其工作量和范围的大小,纳入编制管理,解决户口、粮食关系,并通过劳动局办理正式用人手续。所有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聘期为3年,期满后,可续聘或解聘。为解决人面熟,不便开展工作的问题,电管站站长  相似文献   

10.
乡(镇)电管站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现的管电组织,填补了农村电力设施自有产权管理的空白,对维护农村用电秩序,发展农村电气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情况发生了变化,对电管站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使乡(镇)电管站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其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乡(镇)电管站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1989年能源部颁发的《乡电管站管理办法》中指出:“乡电管站是服务性管电组织,行使乡人民政府的管电职能”;“乡电管站实行乡人民政府和县电力部门双重领导,由县电力部门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在实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乡村农电管理体制是多年来农电发展历史的产物,也是乡村电力设施所有制关系、政府行为和行业职能等诸要素结合的产物.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农电部门的组织下,乡村农电管理组织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基本完善,对促进电力“三为”和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减轻农民用电不合理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乡(镇)电管站成了名符其实的农村管电机构,符合我国国情,是农村电工之家.农村电工是现阶段农村供电和农村用电相结合的依靠力量,是农村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工》1997,(3):30-30
开展低压整改,全部实行表箱集装管理是杜绝农村用电“三乱”,降低低压线路损耗,保证农村安全用电,提高供电可靠率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和主要工作途径。山西省沁源县电业局1988年成立各乡(镇)电管站以后,开始对全县259个用电行政村,68个用电自然村进行大刀阔斧的低压整改,实行了表箱集装管理。1993年在整改全部结束的基础上,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农村用电规范化建设,终于使全县的农村用电管理混乱状况得到了根治,低压线损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10%以下。1993年被电力部命名为“三为”服务合格单位。1994年全省推行农村分类综合电价,沁源县电业局一步到位,在全县所有用电村全面推开,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1 争取政府主持.稳妥处置电管站资产乡(镇)电管站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尤其敏感的是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移交,精减部分农村电工以及安全责任等.首先,我们在对国务院[1999]2号文件学习和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的基础上,做到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电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把握国发2号文件规定,将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自愿上交、无偿划拨给县级电力企业,将乡(镇)电管站全部改为县电力企业所属的供电营业所,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了及时地协商和沟通,此举又很快征得县、乡、村三级组织的认可和支持,资产上划也随着农网改造的进展逐步完成.另外本着方便管理、有利服务的原则,我们在原有的17个乡(镇)电管站的基础上,又分别增设了上徐、东冯、卢王庄、双岭、麻菇营5个供电营业所,合并撤消10个乡(镇)电管站.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地方乡(镇)电管站的改革相对滞后,这就给农网的建设改革以及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带来了阻力。关于乡(镇)电管站的改革,国发[1999]2号文件明确指示:将乡(镇)电管站改为县级供电企业所属的供电所或营业所,其人、财、物纳入县级供电企业统一管理,乡及乡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可采取自愿上交、无偿划拨的方式由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并由其承担维护管理责任。现在,各地正按照该文件精神对乡(镇)电管站进行改革。但是,笔者认为资产上划可能会给电管站今后的管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乡(镇)电管站管理、维护的资产是集体资产,其所有者当然是集…  相似文献   

15.
我们辽宁省建平县属经济不发达的山区,用电历史短。1984年乡(镇)电管站初建时,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办公场所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严重地影响工作的开展。1987年,朝阳市政府提出“三年建站、五年办起经济实体”的建设目标,为我县乡(镇)电管站建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作法,总结推广试点站万寿镇电管站的建站经验,县政府在该站组织召开了有各乡(镇)长参加的现场会议,要求各乡(镇)及早行动,早日完成建站工作。到1995年末,全县全部完成电管站的房舍建设工作,30个乡…  相似文献   

16.
抓乡站:强化管理 稳电价:促进服务1990年前的农村用电现状和问题我县乡(镇)电管站从1988年开始创建。至1990年底,全县12个乡(镇)和1个农业开发区均成立了乡级电管站。但由于建站初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低起点的问题,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和工作制...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柳林电业局独辟蹊径,在该局庄上乡电管站试行了“乡村用电一级管理”办法获得成功。“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出台后,他们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村用电管理体系,极为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用电“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乡村用电一级管理”办法,即:“农村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电度表计乃至用户灯口,全部由乡镇电管站统一管理,电管站建立健全了长期保存的用户用电收费账目。每月由村电工协同电管人员到户抄表,同时收取电费。此办法与农村分类综合电价相结合,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农村用电“乱收费”问题。 “乡村用电一级管理”试行成功的经验得出:必须明确电管站与村电工的职责范围。即:农村低压线路设备、配电变压器、电度表计直至用户灯口全部由乡镇电管站接管,由村电工协助电管员进行各种线路设备的  相似文献   

18.
1 乡电管站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现的群众性、乡(镇)管电组织,填补了农村电力设施自有产权管理的空白,对维护农村用电秩序,稳定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电气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站村民电费低于我省平均每千瓦·时0.65元,经1997年 4月份国家电力调价,我们仍然控制在 0.54元以内。 然而近来国税部门以辽宁省转发抄件为依据,对电管站固定资产、办公费、村电工工资、劳动保护、电工培训、线路设备、检修维护费、材料费、仪器仪表购置等统统视为增值税对象,而且要从1994年补收。这样一来,我们只好把村民电费做为税金转交,不然终日不得安宁,下面工作无法进行。 根据国发1990年12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和能源部能源农电1989年1286号《乡电管站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农村用电管理的情况制定的《黑龙江省乡(镇)电管站管理办法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管理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使农村用电面貌焕然一新,值得探索和研究。1 农村电工队伍的建设是关键 根据目前现状,农村乡(镇)设电管站,属总站的派出机构。村级配备1~3名村电工(绝大部分村为一人)。不少农村电工对在电费收取中的人情电、偷漏电视而不见,业务及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因此,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是搞好村级用电管理的关键之关键。素质的提高,要按“四化”的要求,选拔有知识、有才能、肯吃苦、善管理的中青年担任村电工,辞退那些无知识才能、游手好闲的不称职电工。在报酬上,要把正常的工资补贴和劳务费捆在一起,严格按照规定考核分配发放。考核内容可包括安全用电情况、故障抢修、用电服务、抄表率、电费回收率、低压线损率完成情况等。在管理上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即由当地电管站负责业务管理、人员调配考核和报酬的发放,使电工队伍的管理做到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1 撤销乡(镇)电管站,组建供电营业所 我市共有25个乡(镇),原乡(镇)电管站人员均由优秀农村电工组成,无乡(镇)政府委派人员和电力系统职工。1999年1月28 日,撤销了各乡(镇)电管站,设置供电所,接收原乡(镇)电管站资产,重新组建农村电工队伍,对农村用电工作实行行业统管。 我公司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10个供电所。其人员构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公司系统职工,二是新招聘的农村电工。每个供电所配置5~7名系统职工,目前我市25个供电所共有系统职工171人,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30人。 乡(镇)电管站撤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