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结果表明,以0.3~0.6μg/mL浓度的ESP,现蕾期处理效果最佳,全不育株达98%。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果无明显关系。油菜返青后喷药有一定的杀雄效果;现蕾后期,随着喷药浓度的提高,不育株率下降,药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水稻“杀雄剂一号、二号”及“73010”虽杀雄效果稳定,但均含有机胂,因此寻求高效无毒(低毒)的水稻杀雄剂很必要。 在广泛筛选新药物的基础上,对ANC、EN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NC和EN于水稻花粉内容充实期施用,对易杀雄的水稻品种如钢枝占等以0.06~0.08%浓度杀雄,其杀雄率比对照(二号剂)稍低,但药害轻;对较难杀雄的品种如科24等以0.12~0.22%浓度杀雄,其杀雄效果与二号剂相似,除个别之外,多数药害与二号剂差异不大。其中EN对较难杀雄的二白矮、桂朝2号杀雄效果较二号剂好。两种药剂对水稻开花习性及成熟花粉的影响与二号剂一样。应用于杀雄制种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青鲜素对洋葱化杀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青鲜素为化学杀雄剂,以0.02%和0.05%两种浓度,在抽苔初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各喷药一次,观测调查其杀雄对雌蕊损伤及结实率。试验结果表明:0.05%的青鲜素的化学杀雄效果较好,且对雌蕊的损伤小,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两份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对10种油菜化学杀雄药剂进行杀雄效果的筛选,结果得到8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其中1号药剂和3号药剂以浓度0.25 μg/mL进行2次喷药的效果较好,在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的应用中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报导国外化学杀雄剂 WL84811进行小麦杀雄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1)WL84811是一种强化杀剂,对供试品种具有普遍杀雄作用。效果均为100%,是目前其它化杀赉町所不及的。(2)喷药后,对株高及小穗发育等农艺性状影响轻微,克服了国产化杀剂乙烯利的不足。(3)杀雄适期较长,从小孢子期—孕穗期间均可起良好杀雄效果,便于生产上应用。但是,在最适浓度的筛选以及雌蕊药剂对活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基胂酸锌杀雄剂于现蕾期以一定剂量进行植株叶面喷雾,可有效地诱导油菜的雄性不育。其机理是药剂影响了花粉粒中的四种酶的活性。通过制种和优势比较试验,初步探讨了油菜杀雄剂制种的最佳喷药杀雄方案,确认了油菜的杂种优势及其在生产上利用的前景。为了探讨我校研究的甲基肿酸锌杀种剂对油菜杀雄生产杂交种子的效力,我们于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五年进行了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a田间试验表明, 杀雄剂SC-2053对小麦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但不同基因型所需的杀雄剂量、杀雄时期及杀雄效果不同,敏感基因型所需剂小,适宜时间长、杀雄效果好且稳定,适宜做化杀母本;普通基因型需较高的药物剂量和准确喷药时间,不宜用化杀母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杀雄剂2号”对水稻进行了不同药液浓度、不同品种(系)和不同叶枕距条件下的杀雄试验。结果表明:(1)“杀雄剂2号”对籼稻、粳稻及其中间类型的杀雄效果相近,适合化杀的品种范围广泛。(2)“杀雄剂2号”对水稻施药的有效期较长。(3)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施用0.05%浓度的药液对水稻可达到最佳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9.
津奥啉(SC2053)化学杀雄剂对小麦的杀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 (SC2 0 5 3)在一定的浓度下 ,不同的喷药时期 ,对小麦杀雄效果影响不同 ,异交结果率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化学杀雄剂津奥啉(SC2053)对小麦杀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化学杀雄剂津奥啉(SC2053)在一定浓度下,不同的喷药时期对于小麦杀雄效果不同,异交结实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杂交采用经改进的"剪颖破药杀雄法",杀雄率达93.65%。与传统的剪颖杀雄相比,异常剪颖破药杀雄法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杀雄率与结实率两种方法间无太大差异。介绍了异常剪颖破药杀雄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化学杀雄法是应用化学药剂人为地制造雄性不育“母水稻”来培育杂交水稻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杀雄施药技术要求严格,常为制种成败之关键,目前施药均采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对制种田各垅母本从不同角度来回走八趟以上,因而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化学杀雄制种的诸因素中,施药时期是最主要的因素。使用“杀雄剂二号”诱导水稻产生雄性不育,同时也产生药害。水稻对两者的敏感时期不同,以叶枕距7~12厘米杀雄率最高,是为杀雄最适期;而以2~6厘米产生药害现象最严重,是为药害敏感期。钢技占在叶枕距8~9厘米时杀雄,制种产量比叶枕距分别为0.5、4.7厘米时同浓度或较低浓度分两次杀雄高出69.2~247.2%。被杀雄的水稻群体,由于幼穗所处的发育阶段的组成不同,其杀雄和制种的效果也存在差异。耐药力强发育整齐的品种钢技占,超越药害敏感期在叶枕距始见期后7~8天,用0.018%左右的浓度杀雄一次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对较难杀雄发育不整齐的品种如IR2461等用低浓度分两次杀雄,亦可得到较高的杂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以杀雄剂二号不同处理杀雄,稻株含砷量和杀雄效果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药量与稻株含砷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杀雄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LogistcCurve)。红阳矮二号亩施药量在26克左右时,茎穗含砷量在9ppm以上,杀雄率可达90%左右。水稻经杀雄二号喷洒后,砷被吸收运转很快,喷施3小时后淋雨,稻株含砷量已接近杀雄要求,其杀雄率、闭颖率和包颈率与不施药对照和喷后1小时淋雨差异非常显著,而与施药不淋雨对照差异不显著,可初步视为稻株吸收药剂的最小有效时间指标。 化学杀雄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杀雄剂二号杀雄配制杂交种,已被进行化杀工作的单位所普通采用,但制种的效果不够稳定。本文总结作者于1983年所进行的杀雄剂二号不同处理与水稻含砷量和杀雄效果关系的试验,目的在于为提高水稻化学杀雄制种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化学杀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化学杀雄配、制种的最大特点,是亲本选配较自由和能广泛利用品种资源优势,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杀雄剂有“杀雄剂1号”和“杀雄剂2号”;推广的组合有“赣化2号”和“钢化青兰”、“青化辐桂”等;大田制种产量每公顷可达到1.5吨左右。今后的研究利用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化杀”制种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制种技术;在继续利用现有杀雄剂的同时,研制高效、无毒的新一代杀雄剂;组配杂种一、二代可以利用的强优势新组合迅速应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水稻杀雄剂二号”在化学杀雄杂交稻中残留砷的试验和检测方法。在水稻花粉内容充实期,每亩喷洒“杀雄剂二号”有效成分CH_3AsO_3Na_2 23~39克,一次或分二次杀雄,在杂种二代稻谷中的砷残留量低于0.6ppm,对稻谷的食用是安全的。但杂交稻种子中及母本稻草中的砷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报导应用国产乙烯利、均三嗪二酮进行小麦化学杀雄技术的研究、并对二种药剂就其喷药时期、药剂浓度、不同品种对药剂的反应以及雌蕊活性和异交结实率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乙烯利杀雄适期短、喷药应严格掌握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进行;均三嗪二酮的杀雄作用较强、可持续到孕穗期。(2)药剂的最适宜浓度一般在4000~5000ppm 之间。(3)各品种对乙烯利表现出敏感与迟钝的不同反应;而对均三嗪二酮的反应则不明显.(4)在保持小麦雌蕊活性与异交结实能力方面、均三嗪二酮则逊于乙烯利。  相似文献   

18.
化学杂交剂津奥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2002年对冬小麦不同品种进行了化学杂交剂津奥啉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津奥啉对参试品种都有杀雄、抑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小麦化杀杂交剂。在母本主茎幼穗长0.7~1.4cm、叶龄余数2.8~0.8时进行喷药,喷药剂量为0.5kg/hm2,用双扇面低容量喷头喷雾机动车一次性喷药,绝大部分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8%以上,异交结实率大部分达60%以上。不同品种对津奥啉反应有差异,普遍有降低株高与推迟抽穗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型油菜1109及0607为材料,对6种药剂进行化学杀雄效果的筛选,结果表明,每株用药量10ml,喷药2次,1109用Trim的0.25-0.5ug/ml与药剂Pyrm的0.25-3ug/ml浓度处理,1607用Trim的0.25-1.5ug/ml与Pyrm的1.5-3ug/ml的浓度处理,对其有较好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1979~1980年,我所对小麦化杀新药均三嗪二酮的最佳喷药浓度、喷药时期、喷洒方法以及药剂对植株的影响和品种对药剂的反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均三嗪二酮具有用药有效时间长、杀雄效果好、药害轻等特点,但受药小穗开花时开颖角度较小,自由授粉结实率较乙烯利低。同时发现,将乙烯利和均三嗪二酮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可以降低二者的用量,提高杀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