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测定豆类中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豌豆、黄豆、绿豆、芸豆中微量元素Fe、Zn、Mn、Cu的含量。[结果]4种豆类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Mn〉Cu,其中黄豆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3种豆类。元素回收率在95.0%~104.9%之间,RSD〈1.9%。[结论]该试验结果精密准确,4种豆类均富含微量元素Fe、Zn、Mn和Cu,且以黄豆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柠檬草中Zn、Fe、Cu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柠檬草中的微量元素Zn、Fe、Cu的含量,对各元素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6%~98.8%。[结果]柠檬草中含有丰富的Fe和Zn元素。[结论]Fe元素最多,Cu元素含量最少,为柠檬草的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白花丹茎、叶中Fe、Cu、Mn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结果]结果显示,白花丹茎、叶中含有上述3种微量元素且存在差异,其中叶、茎中3种微量元素含量大小均为:FeCuMn,RSD1.9%,回收率在92.0%~1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分析测定白花丹中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对研究白花丹的药理作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金橘果皮中Cu、Mn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HNO3和HClO4(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金橘果皮中Cu、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金橘果皮中Mn元素较Cu元素的含量多。RSD≤1.62%,回收率在98.0%~105.0%。[结论]金橘果皮中Cu、Mn元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可为金橘果皮的中医临床应用及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椰子不同叶序4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椰子叶片在树冠上呈旋转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对叶片数量差异较大的3株植株中不同叶序的Fe、Mn、Cu、Zn这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株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同一植株上不同叶序间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整体上,3~37叶,Fe、Mn、Zn含量呈上升趋势,Cu含量呈下降趋势;4种微量元素中,Fe、Mn含量较大,Zn含量次之,Cu含量最低;Fe变化范围为31.59~187.3 mg/kg,Mn为22.06~221.0 mg/kg,Cu为3.45~9.78 mg/kg,Zn为10.3~50.0 mg/kg。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3种枇杷果实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及结合SPSS 19.0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枇杷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Zn>Fe>Cu>Ni>Co>Mo>Se>V。其中Mn、Fe和Zn 3种微量元素是枇杷果实中主要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因子,枇杷果肉中Mn、Co、Cu和Se是枇杷的特征微量元素,综合得分较高的前3个品种依次是‘新霄’、‘卓南1号’和‘少核大红袍’。(2)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将枇杷分为3个类型,即高Zn、Fe含量类型,包括‘木鱼种’、‘小毛枇杷’等共计19个品种;高Cu含量类型,包括‘少核大红袍’和‘湖北二六’;高Mn、Co含量类型,包括‘卓南1号’和‘新霄’。(3)对果实中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元素Mn和Co、Cu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538;此外元素V和Fe、Zn,元素Co和Cu之间表现出显著相关,元素Ni和Se表现为显著相关。同时对微量元素与果实品质之间做相关性分析表明,Fe与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相关;元素Cu与果实横径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枇杷中富含Fe、Zn、Mn等有益微量元素,且含有特征微量元素Se。‘新霄’是23个品种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棕叶片在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进而对不同叶序的Fe、Mn、Cu、Zn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油棕树体4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2)从整体看,8~26叶序,Mn含量上升,Fe含量略微上升,Cu含量则下降,而Zn略微降低;(3)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74.0-128.9 mg/kg;Mn为43.6-168.3 mg/kg;Cu为3.47-7.03 mg/kg;Zn为12.1~24.4 mg/kg.(4)16-18叶序间4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比较稳定,可作为Fe、Mn、Cu、Zn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铜锰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混酸HNO3-HCl O4(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河南、山东及四川三地金银花中Cu、Mn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三产地金银花中都富含锰元素,铜的含量较少,RSD在0.35%~1.80%,回收率在98.0%~104.2%。[结论]对河南、山东及四川三地金银花中铜锰元素含量进行比较,为三地金银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相关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组合“龙锦1号/香软米1578”的196份F3家系,对糙米中Fe、Se、Zn、Cu、Mn、Ca、Mg、K、Na和P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10种矿质元素在F3家系间均有较大的变异,其中Na含量变异最大,Zn含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7.69%和12.04%。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Na>Se>Cu>Fe>Mg>Mn>Ca>P>K>Zn。不同矿质元素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F3家系群各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低排序为P>K>Mg>Ca>Fe>Mn>Zn>Na>Cu>Se。糙米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正态分布,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Zn与Fe、Cu,Mn与Mg、Ca、K、P,Ca与Mg、K、Na、P,Mg与K、P,P与K、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Fe与Se、Mn与Na、Mg与N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n、Ca、Mg、K、P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较Fe、Se、Cu、Zn含量与其他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椰子中果皮4种微量元素含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果的中果皮Fe、Cu等4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果龄及不同品种间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果在发育阶段,中果皮Mn、Cu、Zn的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与果串发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测4种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本地高种椰子的中果皮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黄椰子的中果皮Fe、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果龄椰子果的中果皮Mn和Zn的含量在2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惠安余甘子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中的Fe、Zn、Cu、Mn、Ni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Fe、Zn、Cu、Mn在余甘子各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其在茎中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其他器官,而Ni元素在粉甘各器官中仅在幼叶和果核中有检出;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间Fe、Zn、Cu、Mn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三明12个葡萄品种各器官的Fe、Mn、Zn、Cu、Ni、Cr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测6个元素在各品种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同一微量元素在葡萄不同器官、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所测微量元素中Mn、Fe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相对较高,Zn、Cu其次,Ni、Cr的含量相对较低。所测葡萄品种各器官中Fe、Mn、Zn、Cu的含量多数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Cr、Ni的含量稍高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Fe元素在各品种间含量差异最大,其高低顺序为:藤稔>巨峰>京亚>双味早红堤>红高>黑香蕉>京秀>87-1>汤姆逊>金星无核>矢富罗莎>维多利亚,而Ni、Cu、Cr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氮肥用量对苏中冬小麦地上部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氮量对苏中地区冬小麦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扬麦11和扬麦13为材料,在江苏丹阳设置3个氮素水平(0、150、300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茎鞘和叶片中Fe、Zn、Mn、Cu、Ca、Mg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茎鞘、叶片、面粉和麸皮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但P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N0)相比,施氮量达300kg.hm-2时,扬麦11籽粒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分别增加了11.74%、32.20%、31.78%、66.87%和53.75%,P含量降低23.06%,茎鞘中Zn、Cu和Ca含量增加106.34%、136.97%和51.15%,P含量降低46.46%;扬麦13籽粒中Zn、Cu和Ca含量分别比对照(N0)增加33.03%、59.67%和56.63%,Mg和P含量分别降低14.10%和25.41%,叶片中Mn、Cu、Ca和Mg分别增加174.54%、27.15%、41.66%和29.95%。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中Mg含量呈下降趋势,但茎鞘和叶片中Mg含量呈递增趋势。籽粒、茎鞘和叶片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冬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但是,氮肥用量过高可能降低籽粒中P和Mg的含量,不利于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椰子果皮中营养元素的测定及其种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品种椰子果皮中8种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品种间果皮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对果皮中大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所选4个品种椰子果皮中K含量最高,Ca含量最低;果皮中Ca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K、Na、Mg含量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且有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果皮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椰子果皮中Fe含量最高,Mn含量最低;果皮中Mn、Cu、Zn含量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且有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Fe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本地高种椰子果皮中Mn、Cu、Zn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椰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锌强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40个不同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扬花期叶面喷施0.5%的Zn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Zn处理与不处理(对照)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6种矿质元素(Zn、Fe、Ca、Mg、Cu、Mn)的含量,并分析这些元素对Zn强化的响应。结果表明,Zn处理后各品种籽粒中Zn含量均比对照有极显著上升,但上升幅度因品种而异。籽粒中Fe、Ca、Mg、Cu、Mn含量对Zn强化的响应因元素种类和品种而异,就品种平均值而言,Mn含量在Zn处理和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Fe、Mg和Cu含量在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大部分品种Zn处理后籽粒Ca含量有所下降,Mn则有所增加。对施Zn和对照间被测矿质元素的变幅进行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PC1、PC2、PC3)累积贡献率为0.76,基于前三个主成分对40个品种(系)进行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将40个品种分为3类:第1类包含有8个品种,Zn处理后籽粒中Ca、Mg、Cu、Fe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Mn、Zn含量呈增高趋势;第2类包含23个品种,Zn处理后籽粒Ca、Cu含量总体有一定的降低,其余4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第3类共有9个品种,施Zn后Fe含量总体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其余5种元素含量则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来自第2类和第3类中的12个品种在Zn处理后所测定的全部6种元素或者其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提高,适宜进行Zn强化,而其余品种Zn强化后部分或全部元素(Zn除外)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不宜作为Zn营养强化的载体品种。  相似文献   

16.
鸡树条荚蒾化学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制定鸡树条荚莲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莲枝、叶、果实中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Fe、Cu、Zn、Mn四种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黄酮和多糖含量以果实中的含量为最高,Fe、Mn、Zn、Cu四种微量元素中以Fe、Mn、Zn含量较为丰富。结论: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黄酮、多糖以及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鸡树条英蓬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其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入药部位。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叶二醇组皂甙中无机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洋参叶二醇组皂甙中10种无机元素,其中含有 Na、K、Ca、Mg以及Fe、Cu、Zn、Mn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有害元素 Pb、As含量极低。同时对西洋参总甙中这些元素也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竹节由秆环、箨环和节隔组成,不仅能增强竹秆的直立性,同时也是毛竹横向输导水分和养分的重要枢纽,研究竹节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分配,为进一步认识毛竹秆的矿质营养学特性提供依据。以毛竹节中的10种营养元素为对象,研究其与节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年龄毛竹节中的分配规律,并探讨其与毛竹叶片中各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竹节中N、K、Ca和Zn的含量分别高于节间18.83%、6.32%、19.37%和24.06%,而Fe、Cu和Mn含量低于节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竹节中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含量呈递减趋势,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不统一,其中1度竹和2度竹的N、K和P含量显著高于3度以上竹子,而Ca、Mg、Mn和Zn的含量则显著低于3度以上竹子;竹节和叶片中大量元素N和K的吸收和转化具有一致性,而Ca、Fe和Zn的吸收和转化则存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碳氮供给与小麦粒重、Fe、Zn、Mn、Cu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离体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不同浓度C(蔗糖)、N(硝酸铵)供给对小麦粒重、微量元素(Fe、Zn、Mn、Cu)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大,粒重和Fe、Mn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糖浓度时,均达到最高值;籽粒Zn、Cu和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糖浓度增大而持续降低.随着培养基N浓度的增加,粒重和Fe、Zn、Mn、Cu含量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多在N浓度为0.07%时达到最高值,尤以灌浆中期开始的培养表现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随N浓度增大而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外源C、N供给对粒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一定的糖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和Fe、Mn含量,一定的N供给可同时提高粒重及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7个主要推广品种,分别种植在春不浇水和春浇二水条件下,测定了小麦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产量的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稀释效应,而且有些营养成分含量(如Fe、Mn)随着年代更替出现明显提高的趋势;春不浇水降低了籽粒Fe、Zn、Cu和蛋白质含量,但提高了籽粒Mn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Fe、Zn、Cu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Fe、Zn、Mn、Cu、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年代之间也呈正相关,说明在产量改良的过程中有望同步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