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遮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移栽后采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遮盖,结果表明:1)移栽后约2个月香根草存活率才基本稳定,遮光对香根草成活率无显著影响;2)移栽后2个月内遮光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但2个月后遮光对分蘖有显著影响;3)生长前期遮光对香根草株高无显著影响,但在生长后期,过度遮光会显著地影响株高的伸长;4)遮光会影响香根草根茎比,但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会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在煤矸石山中的形态觅食行为,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2年种植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生长期香根草的生物量、根长、株高、分蘖数、分蘖距离和基茎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分蘖距离和基茎粗在4个生长期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种植8年(2007年种植)时达到最大。而分蘖数、株高和根长在4个生长期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香根草的形态可塑性受种植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而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影响较小。从形态觅食的角度而言,利用香根草对煤矸石山进行生态治理时,其最佳修复年限为8年。  相似文献   

3.
粤西天然香根草群落生态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天然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群落只有1个草本层:其中,香根草高为12 m,盖度为39%;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较矮,盖度为43%;三点金草Desmodium triflorum盖度为11%;其他各种植物的盖度为7%。群落的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76.2 g/m2;平均密度为486.2株/m2;总盖度为100%。粤西天然香根草群落的植物种类有24种,分属13科,禾本科的种类数占全部植物种类数的33.3%,豆科和菊科各占12.5%。  相似文献   

4.
防寒措施对冬季低温下移植香根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常规农艺防寒措施,旨在探索解决低温下种植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难题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香根草移栽后采用覆膜措施比覆土壅根和对照春季存活率高,而且香根草春季返青、分蘖早,但最终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2)覆膜措施在各移栽期防寒效果较为稳定,而覆土壅根措施和对照的防寒效果因种植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差异;3)农田平地上种植的香根草春季存活率比在公路斜边坡上高,预示着香根草春季存活率高低与土壤水分、肥力等非温度因素有关;4)不同防寒措施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5)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覆膜防寒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及其宿主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王树和  王晓娟  王茜  金樑 《草业学报》2007,16(3):108-113
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际微生物均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类群,深入研究和揭示根际微生物对AM真菌的作用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对于利用和调控土壤根际微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AM真菌为中心,通过对当前广泛关注的几种根际微生物类型:根际细菌、根际放线菌、根际真菌和根际线虫等对AM真菌的生物学效应,进而对宿主植物影响的结果,深入分析根际微生物与AM真菌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理,为阐明土壤生态系统中根际微生物-AM真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草种对土著AM真菌的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果园生草栽培为背景,果园土壤中土著AM真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柱花草、百喜草和藿香蓟对与之根系共生的AM真菌的生长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柱花草根系的侵染率(62.2%)显著高于百喜草(36.5%)和藿香蓟(37.3%),丛枝率有相似的趋势;3种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和含磷量没有差异,但是柱花草根系含磷量显著高于百喜草和藿香蓟;柱花草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菌种丰度和菌丝密度均小于百喜草和藿香蓟,但是孢子密度大于藿香蓟而小于百喜草;藿香蓟根际土著AM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柱花草和百喜草;PCR-DGGE分析结果与之吻合。试验表明,在果园土壤中,不同草种根际的土著AM真菌群落结构并不相同,在选择草种进行生草栽培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丹参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性质及丹参生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与不同AM真菌共生的丹参组培苗根际土为研究目标;设置单菌种处理组和混合菌种处理组,测定与AM真菌共培养后丹参药用部位的产量;取培养后的丹参根际土,测量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成功侵染丹参组培苗形成菌根,但丹参与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性不同,8种供试AM真菌均能与丹参组培苗共生形成菌根结构,菌根侵染率(54.83%~89.97%)普遍较高。丹参对光壁无梗囊霉(E)、荫性球囊霉(F)未表现出菌根依赖性。接种AM真菌后,大部分丹参根鲜重和干重均增加,表明接种AM真菌对丹参根部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多种处理组均能提高丹参的生物量,但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34号处理(G)效果最好;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丹参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显著。不同AM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单菌种处理组中,荫性球囊霉组提高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福摩萨球囊霉组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最佳;混合菌种处理组中,20号处理(ACE)对脲酶及蔗糖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17号处理(ABD)对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最有利。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35个处理组分为强促生、较强促生以及无促生作用三类。综合侵染率、菌根依赖性、产量及土壤酶活性考虑,第Ⅰ类处理具有强促生作用,可作为菌剂开发的首选,其中 20号处理为最佳组合,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丹参根际土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为缓解丹参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条件下香根草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季高温条件下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耐旱能力很强,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停水可持续24~42 d之久.试验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随着受旱时间的推移,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分蘖下降,株高降低,茎叶含水量下降,叶片受伤害程度变重,同时地下部根系生长也受到抑制,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几乎不再增加;不同高温条件下香根草的耐旱能力不同,温度高,香根草受伤害就越重、越明显,持续耐旱时间变短,返青复活的可能性变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及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畜禽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为养殖场区绿化植物选择提供参考.试验中选取了致病性沙门氏菌SW-1菌株为测试菌,在校园周围不同地方采集了17种植物的根际土壤,每种植物采集2个不同地方,共采集34份土样,2h内对土样分别进行土壤微生物的混合发酵和生理盐水浸提,采用打孔法测定其发酵液和水浸提物对致病性沙门氏菌SW-1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草坪草、银杏、牵牛、沿阶草的根际微生物,银杏根际微生物发酵液以及草坪草、银杏根际土壤浸提物对沙门氏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综合效果来分析,银杏、草坪草、牵牛、沿阶草等用于养殖场绿化,可能会对一些畜禽病原菌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野生禾本科观赏草资源调查及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北京地区野生禾本科观赏草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提出了它们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范围;在培养箱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2种具有较大观赏潜力的草种——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和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种子发芽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冬前和春季分根种植对二者成活率的影响;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育苗基质对狼尾草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nd)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适宜做观赏草的野生草种有13种,分属9个属,其中仅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Arduino)Beauv.)为一年生,其余均为多年生;20℃(白天)/15℃(夜晚)最适宜狼尾草和大油芒种子发芽,发芽率在90%以上;狼尾草和大油芒春季分根成活率达100%,冬前分根移栽覆土条件下,前者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地栽植株的株高、分蘖和花序数明显高于盆栽条件;育苗基质对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纯壤土基质中,植株低矮,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低;添加草炭可明显提高幼苗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壤土:草炭(1:1)是狼尾草和野古草育苗经济有效的基质。  相似文献   

11.
香根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香根草常规的无性繁殖方式难以满足运用生物技术筛选香根草抗性种质对种苗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大规模的香根草生态工程对种苗的需求。因此,创建香根草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以香根草的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2.0 mg/L生长素(2,4-D) 1.0 mg/L细胞分裂素(6-BA),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6.7%;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1 mg/L吲哚丁酸(IBA) 0.1 mg/L多效唑(PP333)。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愈伤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香根草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其植株再生能力在继代条件下可以长期保持,继代18次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仍高达92.0%,即使继代24次后仍可达89.6%。香根草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为香根草开展基因工程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大规模繁殖香根草种苗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桑苗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3年的桑苗大田调查和种植验证试验,研究确定了桑苗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指标、等级和分级标准。以根基直径作为衡量桑苗质量的主要指标,按根基直径将嫁接苗分成三个等级:小苗(50~69mm),中苗(70~99mm),大苗(大于等于100mm);将实生苗分成二个等级:小苗(25~39mm),大苗(大于等于40mm)。  相似文献   

13.
亓琳  杨莹博  张博  赵威  王晓凌  刘玉华 《草业学报》2018,27(12):103-112
研究选用高粱为修复植物开展锶污染土壤治理,通过添加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地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摩西球囊霉、透光球囊霉,比较不同AMF对幼苗期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on-AMF)相比,AMF处理组的菌根侵染率均高于50%。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的高粱的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显著增加(P<0.05),地球囊霉侵染高粱的地上和根生物量分别增加54.72%和53.26%,摩西球囊霉分别增加49.82%和37.92%。接种AMF的高粱都表现出显著的菌根依赖性(P<0.05),说明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粱生长。其中最显著的是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依赖性分别为154.44%和147.61%。AMF处理的高粱,其叶片和根中的锶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转运系数都高于1。地球囊霉侵染后高粱的地上部分和根中的锶含量分别增加了86.05%和30.18%。接种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后,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磷减少了15.89%20.32%,速效磷减少了12.98%18.49%。接种AMF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43%30.36%。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增加了25.77%28.87%。综上所述,AMF能够促进高粱幼苗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其中,接种地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土壤磷梯度对成株与幼苗间菌根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AMF和不同磷添加量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成株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间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AMF显著增加了羊草成株的生物量;冷蒿幼苗的菌根效应和菌丝的吸氮吸磷贡献率仅在P1添加水平(2 mg·kg-1)时为正效应,其余磷水平下均为负效应。接菌降低了冷蒿幼苗生物量达到最高值时所需要的磷添加水平。研究表明羊草成株旁冷蒿幼苗的建植受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当磷添加量大于2 mg·kg-1 时,AMF的存在可能会抑制冷蒿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从祁连山高寒退化草地优势植被钝裂委陵菜根围分离丛枝菌根真菌(AMF),鉴定并研究其促生效果,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提供服务。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提取土壤AMF孢子,按形态挑出大量相同孢子并用燕麦盆栽法扩繁;通过形态学和18S rRNA基因分析鉴定;并通过燕麦盆栽试验(CK:不接菌;处理A:接种根内根孢囊霉(AMF1);处理B:接种本研究分离菌株AMF2)探寻AMF对燕麦苗期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分离扩繁出一株含量最多的丛枝菌根真菌AMF2,经形态学鉴定发现AMF2孢子颜色为白色、奶白色、黄棕色;孢子椭球形、球状、近球形;孢子直径在90~120 μm;18S基因测序获得有效序列长度为673 bp,并与NCBI blast比对发现AMF2与根内根孢囊霉相似度为100%,故结合两种鉴定方法鉴定为根内根孢囊霉,GenBank序列号MK311327。盆栽试验表明,处理A和B的AMF侵染率达到70%和61%,根活力较CK相比,分别提高了206%和123%;AMF2使燕麦苗期株高、茎粗、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11%、21%和3%,AMF1对燕麦苗期地上部分促生作用较弱;两种根内球囊霉均能够增加燕麦根系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降低根平均直径,特别是对直径0~1.0 mm根的影响,其中AMF2对燕麦苗期生长的促生效果较好。综上,本研究筛选得到的AMF2为根内根孢囊霉,不仅丰富了我国AMF菌种库,还为高寒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越秀’草莓为试材,探究了穴盘苗和裸根苗两种育苗方式对草莓定植成活及其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盘苗定植后成活率达到99.83%,比裸根苗提高13.87%;缓苗期短、长势强,定植后46 d(裸根苗现蕾期)长6片新叶,生长速率R=0.13,裸根苗长4片新叶,R=0.09;第一花序花数17.14朵,各花序总花数37朵,第一花序花数比率45.94%,分别比裸根苗提高30.84%、16.35%、11.53%;单株前期产量204.99 g,总产量549.93 g,前期产量比率37.28%,分别比裸根苗提高15.79%、4.73%、11.62%;总销售额41 987元/667 m2,比裸根苗多1 051元/667 m2;单果重降低,平均单果重14.86 g,大、中、商品果率为17.09%、17.40%、58.66%,分别比裸根苗低9.99%、12.36%、9.80%、4.51%,小果率24.17%,比裸根苗高6.76%;9月~10月中旬高温天气不利于花芽分化,穴盘苗定植后第一花序物候期较裸根苗不一致,虽然现蕾期早,但部分植株花芽分化延迟,导致花期和果实熟期均推迟。综合比较结果,穴盘苗在草莓生产中推广更有优势,若遇高温天气,可适当延迟定植。  相似文献   

17.
郭雄飞 《草业学报》2018,27(11):150-161
以望江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互作对望江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对土壤pH及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pH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碱解氮、全钾含量影响不显著;普通生物炭显著增加了AMF侵染率,铁改性生物炭则作用相反;接种AMF可显著增加根系各形态参数,2种生物炭对望江南根系参数的影响则有所差异,单一普通生物炭(biochar, BC)处理下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总投影面积、根尖数和根系分叉数增加,而单一铁改性生物炭(Fe modified biochar,Fe-BC)处理下,相应参数则均降低,但2种生物炭均降低了根体积和平均直径。接种AMF与BC复合处理下,与对照、单一接种AMF处理和单一BC处理相比,各根系形态参数均增加;播种后初期,生物炭和AMF对望江南株高、叶长及叶宽无显著影响,随着生长期延长,AMF处理下望江南株高、叶长和叶宽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两种生物炭单一处理对望江南株高、叶长及叶宽的增长均无显著影响,但与AMF互作则显著增加望江南株高、叶长和叶宽;不同处理下望江南地上部及根系干重与植株株高的变化情况一致。总体而言,普通生物炭与AMF互作对土壤pH、土壤养分及望江南根系的扩展、植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Inoculation of seedlings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an increase their establishment after outplanting. The success of this practice depends partly on the extent of root colonization and abundance of AMF propagules in the outplanted seedlings. We conducted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companion plant, the native grass Poa secunda J Presl (Sandberg bluegrass), on the formation of spores and vesicles, AMF colonization, and AMF taxa present in the roots of the shrub Artemisia tridentata Nutt (big sagebrush). These effects were tested at two phosphorus (P) fertilization levels, 5 μM and 250 μM. Neither coplanting nor differences in P had an effect on spore density in the potting mix. In contrast, coplanting increased vesicular colonization of A. tridentata from 5% to 18%, but only at low P. Differences in P also affected vesicular colonization of P. secunda, which was 10% and 30% at high and low P, respectively. Arbuscular colonization of A. tridentata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treatments and ranged between 12% and 20%. In P. secunda, arbuscular colonization was lower but increased from high to low P. Coplanted seedlings exposed to low P also had the highest levels of total AMF colonization, 70% for A. tridentata and 63% for P. secunda. On the basis of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28S ribosomal RNA gene, coplanting did not affect the AMF taxa, which were within the Glomeraceae. In some taxa within this family, root fragments containing vesicles are the main propagules. Particularly in this situation, increases in vesicle density caused by coplanting and low P are likely to facilitate mycorrhization of A. tridentata after outplanting, resulting in higher levels of colonization than those naturally occurring in the soil. Such outcomes are critical for assessing the extent to which A. tridentata establishment is limited by insufficient AMF 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19.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Sufer软件对滴灌AM真菌孢子前后土壤的水、盐分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进行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滴灌前后的运移状态;在苜蓿的生长期进行定期滴灌菌肥AMF孢子,在50 d后测定苜蓿植株菌根侵染率、根瘤数、产孢性能和生物量等指标,分析不同AMF的滴灌效果,对苜蓿进行关于滴灌AMF孢子水溶液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AMF孢子在水溶液中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滴灌前土壤含水量呈现出表层低而深层高的总体特点。土层的电导率分布范围较均匀。AM真菌孢子主要集中在土层10~25 cm处。滴灌后,水分大部分集中在距离滴头30 cm左右的土层,含水量较滴灌前升高。在滴头附近盐分向四周扩散,在30~45 cm处形成盐分高值区。孢子主要集中在距滴头0~25 cm左右,对于远距离的湿润区,其孢子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滴灌不同AM菌种孢子水溶液及滴灌距离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近距离滴灌的植株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远距离滴灌的植株(P<0.05);2)滴灌菌种根内球囊霉(Gi)的苜蓿植株干物质(地上、地下)显著高于对照6.59%和13.29%(P<0.05)。菌种摩西球囊霉(Gm)、内球囊霉(Gi)和幼套球囊霉(Ge)处理的地下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9.05%,13.29%和9.96%(P<0.05),地表球囊霉(Gv)处理的地下干重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Gi处理苜蓿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73%(P<0.05),其他菌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Gi和Ge处理的苜蓿植株的根瘤数、孢子数和侵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滴灌菌种间菌根侵染率和根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距离对植株地下部干重、株高、孢子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滴灌距离和滴灌菌种的互作除了对菌根侵染率、根瘤数和根长具有显著地影响外(P<0.05),对其余的各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Gi菌种的滴灌应用对苜蓿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基于MS培养基的盐节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最佳NaCl浓度,及初步探讨NaCl渗透胁迫作用(使用MS盐消除了NaCl的离子毒害作用)促进根生长的机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对贮存7年的盐节木种子在三角瓶中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对适宜盐浓度促进盐节木根伸长的初步机制进行了根尖形态与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1)储藏7年的种子仍有活力,对照组的活力指数和萌发率分别为3.36和74.46%,但萌发时间与前人比较有所延迟。2)盐节木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步性,初始萌发天数为6~8 d,萌发可持续到25~30 d。3)基于 MS培养基盐节木种子萌发最佳浓度为100~200 mmol/L,与对照比可使萌发时间提早2 d,且盐害率为负值。4)幼苗生长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为100~300 mmol/L,最佳浓度为200 mmol/L;盐对幼苗表型的影响是MS0和NaCl>300 mmol/L的MS培养基中生长的幼苗在1个月内能促进多数幼苗下胚轴变红,3~4个月后多数幼苗同化枝变红,而附加100~200 mmol/L NaCl的培养基植株大多数呈绿色。5)根尖细胞学观察可知:MS附加100和200 mmol/L NaCl促进根生长的原因是:NaCl促进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与成熟区细胞的伸长,因而加速了根冠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根冠细胞脱落加快。本研究为盐节木耐盐机理的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