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鼢鼠土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鼢鼠是亚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之一,其觅食掘洞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草地原有的植被,同时也影响土丘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亚高寒草甸的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2)Sha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演替初期先迅速增加,至顶极又略微降低;3)用相异性指数公式计算群落物种组成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次生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程度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异性逐渐减小。因而,鼠丘植被的演替过程是一个由分异至趋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环境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0年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土壤修复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是英文发文量位居前5的国家;中国以科学院为主要发文机构;(2)从关键词的中心性和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及修复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而生物修复及生物炭是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3)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生态修复、修复材料及修复技术的研发是未来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金属铯对燕麦(Avena sativa)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燕麦为材料,施加不同浓度铯(25、100、500和1 000 mg·kg~(–1))土培处理30 d,研究不同浓度铯处理对燕麦体内铯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铯处理下,燕麦幼苗的根长、株高、生物量随着土壤中金属铯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燕麦的根、茎、叶均能富集金属铯,但富集金属铯的能力在不同器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并表现为叶根茎,且不同铯浓度处理下各器官的积累量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处理中金属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铯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SOD活性在铯浓度25~500 mg·kg–1时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 0.05),1 000 mg·kg–1时显著下降。POD和CAT活性均随着铯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铯,叶片的富集能力最强。低浓度铯可以诱导燕麦中POD和CAT活性增强,提高其抗胁迫的能力;高浓度铯抑制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探究草地植被格局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对于评价和有效利用土壤及草地植被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MODIS数据构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模型并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明确草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以耦合协调度理论为基础探讨二者耦合关系的季节性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1年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和综合植被指数在各个季节上均呈增加趋势,22年的季平均值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2)2000—2021年各个季节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植被(SWCF—VEG)的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均呈增加趋势,同时各土层深度耦合协调度值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2000—2021年季节上各草地类型的SWCF—VEG耦合协调度均为增加趋势;各季节温性草原不同土层深度耦合协调度的平均值均最大,且夏季、秋季和冬季各草地类型的值均表现为10—20 cm>0—10 cm;各草地类型不同季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各异。研究结果为黄河源区草地植被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耦合关系提供高效定量的时空分析方法,可为草地植被...  相似文献   
5.
亓琳  杨莹博  张博  赵威  王晓凌  刘玉华 《草业学报》2018,27(12):103-112
研究选用高粱为修复植物开展锶污染土壤治理,通过添加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地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摩西球囊霉、透光球囊霉,比较不同AMF对幼苗期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on-AMF)相比,AMF处理组的菌根侵染率均高于50%。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的高粱的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显著增加(P<0.05),地球囊霉侵染高粱的地上和根生物量分别增加54.72%和53.26%,摩西球囊霉分别增加49.82%和37.92%。接种AMF的高粱都表现出显著的菌根依赖性(P<0.05),说明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粱生长。其中最显著的是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依赖性分别为154.44%和147.61%。AMF处理的高粱,其叶片和根中的锶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转运系数都高于1。地球囊霉侵染后高粱的地上部分和根中的锶含量分别增加了86.05%和30.18%。接种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后,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磷减少了15.89%20.32%,速效磷减少了12.98%18.49%。接种AMF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43%30.36%。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增加了25.77%28.87%。综上所述,AMF能够促进高粱幼苗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其中,接种地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 6∶1.0 1和1∶0.9 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 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7.
亓琳  杨莹博  王晓凌  赵威 《草业学报》2017,26(12):89-97
为探明燕麦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机制,选取了4个燕麦品种(本德、白燕2号、白燕7号和定莜6号),施加不同浓度锶(0、25、100、500和1000 mg/kg)处理30 d,分析燕麦对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燕麦幼苗的根部和地上生物量都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各器官的富集浓度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表现为叶>根>茎。转运系数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0 mg/kg时小于1,而在其他锶处理中均大于1。本德在25 mg/kg时的转运系数最高(2.026);3)高浓度锶增加了燕麦的MDA含量并抑制了POD活性,而SOD活性随着锶浓度增加而升高。结果表明,燕麦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锶,叶片的富集能力最强。4个燕麦品种具有锶超富集植物的特征。低浓度锶可以诱导燕麦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促进其生长;高浓度锶处理中SOD和CAT在清除活性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合评价,本德可用于治理锶轻度污染地区,而定莜6号可用于治理锶重度污染地区,为燕麦用于锶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是一种更有效的秸秆处理措施,引起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891篇)和CNKI(3213篇)核心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工程学报》和《印度农业科学杂志》分别是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而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2)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有中国(593篇)、印度(130篇)、美国(103篇),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而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影响力深远,以鲁剑巍、Ping H E等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3)关键词经历了机械化农业—土壤肥力—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技术4个研究阶段。(4)关键词密度共现分析表明,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与作物产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联合效益及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理化性质3个方面,未来可能聚焦于因地制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其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响应。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软件和CiteSpace软件绘制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研究的知识结构图谱,对该领域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范围内对该领域的认识不断加深,发文量呈波动上升的态势。2)高产国家主要为中国和美国,且位居前三的研究机构均为中国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3)文献核心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布局,以核心作者为节点开展研究,但研究团体之间的合作较少。4)主要发文期刊有《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tena》《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生态学报》和《水土保持学报》等。5)“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InVEST模型”等主题词是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6)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结合遥感技术构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评价模型成为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旨在了解当前国际研究前沿,厘清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归纳研究主题,以期为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