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影响深远。由于农民工自身、企业及政府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创业能力缺乏、职业发展可持续性不足、职业认同感不强、职业素养缺失,总体就业能力弱;提出通过强化自身提升意识、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供培训平台,政府改革并改善相关制度等措施来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日趋凸显。引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政府方面的支撑不足、企业方面的努力不够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限制等。  相似文献   

3.
姚志  刘健  种聪 《世界农业》2023,(7):14-27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质量就业是推进农民市民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生代农民的就业质量出现了诸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在梳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历史政策演化的基础上,给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内在理论逻辑,利用CMDS2018数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况与特征,选择美国、巴西、日本、印度等典型代表性国家进行国际经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政策演化经历了“完善就业保障→推进职业培训→强化乐业融入”的过程。(2)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内在理论逻辑是实现职业技能、收入水平提升和农民市民化的本质要求。(3)职业技能和受教育水平反映的人力资本质量偏低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内因,就业稳定性差、就业行业面窄和区域性跨度大是新生代农民就业的重要特征。(4)总结出美国措施、巴西方案、日本模式、印度经验等国际经验,各国都注重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保障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几点措施: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新职业新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就业时限;逐步提升新生...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市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4个区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就业环境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依然存在就业层次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收入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签订率及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等。就业技能缺乏、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职业期望值过高...  相似文献   

5.
秦秀清  胡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7-12430,12446
通过2010年6月23~27日在赣州市于都县工业园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择业就业发展情况及职业理想。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用人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代农民工欠缺职业规划,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务工所在地。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竞争力;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权利保障,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特征、教育、生活、就业现状,分析了教育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技能及社会地位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观念,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万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64-8766
分析了产业转型三大任务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的倒逼机制的形成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深化了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倒逼机制的内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出产业转型需要宏观领导,而政府应该倡导企业推行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是关乎我国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相关文献的检索精炼和统计分析得到劳动报酬、职业发展、劳动合同等22个初步评价指标。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个人感受、乡土情结等特征分析,利用德尔菲法对初步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重组,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多维度就业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标评分标准,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数模型。由此形成可以充分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全新评价体系,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方法,同时为政府制定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检验分析"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就业质量""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就业质量"两条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影响其就业质量,且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向往就职于经济发达地区,青睐商业服务行业,倾向福利保障好、有发展空间的企业,敢于创业,重视自身的技能培训。从自身角度看,影响其就业取向的主要因素有: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心理素质、未来预期和人脉关系企;从外界因素看,有企业环境、竞争对手、社会和政治法律环境。从自身、企业、政府和社会四大主体出发,提出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俊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95-4897
基于我国特殊国情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特定群体的特征,研究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内涵,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内涵应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力、适应力及环境力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就业能力内涵指标的分析,得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严重弱势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和改善就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诚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81-11983
结合现阶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诚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对新生代农民工诚信教育的政策性建议,以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10个省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流动性更强,文化程度能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从企业因素来看,企业工资高低是农民工换工作的主要动力,企业劳动强度越高,农民工流动性越大,而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并不能有效降低农民工就业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分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也要进行新的调整和变革。然而由于培训机构、企业、政府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问题,其教育培训总是没有落到实处。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突出问题,除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新生代农民工要加强自我学习这两个前提之外,加强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路径。在具体实践中,要建立起共同策划、联合培训、协同管理、相互评价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年龄一般在16~35岁之间。为益于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近年来,辽源市多措并举,积极关注和解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与生活问题,不断促进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创新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培训指导,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14-117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工群体就业代际差异逐渐突显出来,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在发生变化。根据淮安、常州两市调查数据,用就业流动率来衡量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基于代际视角,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统计,并对其建立稳健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代际差异明显,升职机会对两代农民工均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性别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并存显得较为突出,这是多对矛盾综合的结果,包括农民工进城就业成本与收益矛盾、农民工素质与企业需求矛盾、就业年龄门槛与农民工年龄结构矛盾、企业用工苛刻与新生代农民工逸乐享受矛盾。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应该多管齐下,各方都应有所作为,本文从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促进就业的角度,从户籍制度改革、禁止用工年龄歧视、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人力资本为视角,选取3402个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样本,考察其先赋人力资本因素(性别、年龄)、自致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参与培训时间、累计打工时间)对其就业转型的影响。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接受培训时间4方面要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实现影响显著,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越高、拥有技能水平越高、接受职业培训时间越长的农民工就业转型实现比例越高,性别、累计打工时间对农民工就业转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意愿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较强,而且具有明显人力资本特征的因素会影响其定居意愿。其中学历、职业、城市居留时间和收入都与其定居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其定居意愿也越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时间越长其定居意愿也越强。建议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企业住房的提供与政府保障房的建设3个方面推进农民工定居城市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