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及其相近的猫泛白细胞减少征病毒与转铁蛋白受体(TfR)1型结合后而感染宿主细胞,但研究显示犬猫TfRs的不同使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也有所不同。通过点突变及增加或减少糖基化信号改变顶端及类蛋白酶区域残基,然后检测这些突变的TfR与壳体的相互作用,发现大多数的置换体对病毒的结合和摄取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受体顶端区域的一些位点突变可以阻止壳体的结合或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受体的亲和力。顶端区域的病毒结合面内的多糖同样可以控制壳体的结合。犬细小病毒可用含有犬TfRs特异性的糖基化受体从而介导有效的感染,与之相关的猫泛白细胞减少征病毒却不能。另外,添加一个N-糖基化位点到猫转铁蛋白受体顶端区域的病毒结合面会减少或消除结合和感染。最关键的是,猫转铁蛋白受体第221位残基被任何氨基酸替代都会影响结合和感染,这与被替代残基的生化特性有显著联系。亲和力降低的受体介导感染的能力会发生相应改变。对TfRs突变体在细胞内的结合和摄取形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亲和力TfRs结合更少的壳体,并且它们吸附于细胞表面和伪足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转移至核周包涵体的过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猫白血病病毒是引起猫白血病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将其分为A、B、C和T 4个亚型。不同亚型病毒感染宿主细胞需要特异性受体识别。该病毒表面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表面糖蛋白包含3个区域,其中第一和第二受体结合区是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的关键,后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肉食动物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猫、犬、貂、貉、兰狐和豹等多种肉食动物中分离到许多类似的细小病毒,并以其宿主分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犬细小病毒(CPV)、水貂肠炎病毒(MEV)、貉细小病毒(RPV)、兰狐细小病毒(BFPV)和豹细小病毒(LPV),这些细小病毒均具有细小病毒科及细小病毒属的典型特点,在形态、理化特性上极为相似,本文仅就上述几种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述,供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海关检疫等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受体是由宿主细胞自主编码、调控和表达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宿主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介导病毒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并促进病毒侵入或感染宿主细胞。病毒受体不仅有着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还是病毒致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病毒的入侵途径、扩散方式及发病特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病毒受体研究起步较晚,许多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所以,病毒受体的研究已成为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种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受体的发现越来越多,但其种类繁多,分类复杂,为相关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此,通过对近年来发现的受体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方便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5.
兽医科学中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受体在宿主细胞和病毒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体的特性与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密切相关,是病毒致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毒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出现,病毒受体研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提供基础理论,进一步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抗病毒新药物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病毒的理化特性,从猫三联活疫苗中分离出猫鼻气管炎、猫西洋太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筛选出每种病毒敏感的细胞,并将该3种病毒分别分别在其中传代与扩增;通过电镜观察此3种病毒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部位、分布情况等,并以此对猫3种病毒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整合素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宿主细胞首先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酸化的内吞泡运输进入细胞内,然后衣壳迅速解体,释放出基因组RNA,细胞受体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对口蹄疫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机制、复制过程、致病机理和疫病预防及治疗等,细胞受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论文就近年来FMDV整合素受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牛犬细小病毒属成员.19世纪初首次发现FPIV,但感染对象只限于猫和小鼠,且病毒对感染动物的致死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科动物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不同的分型,这些分型对细胞和组织嗜性及宿主范围都是由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所决定,本文综述了犬细小病毒细胞嗜性及宿主范围的分子特点和病毒的入侵途径,为细小病毒的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引起猫、水貂及犬肠炎的病毒分别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及犬细小病毒。这三种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连续爆发家猫、云豹等猫科动物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在黑龙江、辽宁等省的许多水貂场不断发生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水貂病毒性肠炎。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貂和狐狸的犬细小病毒肠炎,在全国许多地方亦有  相似文献   

11.
病毒受体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清  李冬 《动物医学进展》2009,30(7):95-100
受体在宿主细胞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毒受体的特性与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嗜性有密切关系,是病毒致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有经典的研究方法,也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受体的研究中,通常以分离纯化的细胞膜代替活体细胞来研究病毒受体。通过对病毒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发现很多受体阻断剂例如植物凝集素和肝素等物质可以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繁殖一些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犬冠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冠状病毒 ( CCV )基因组为一 2 8~3 2 kb大小的单股正链 RNA,基因在病毒自身RNA聚合酶的存在下、以先导引物转录机制进行转录 ,不同的病毒基因组和亚基因组翻译产生除病毒依赖 RNA的 RNA聚合酶以外 ,还产生其它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其中有相对比较保守、参与病毒核衣壳形成、介导宿主细胞免疫的核衣壳蛋白 ( N ) ;在病毒出芽、组装和成熟中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 ( M) ;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且易变异的纤突蛋白 ( S) ,另外 S蛋白还决定着病毒血清型、感染力 ,同时通过识别 ,并与病毒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决定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 ;参与病毒组装的小膜蛋白 ( E)和其它病毒蛋白。 CCV还可识别猫氨肽酶 N( f APN)并与之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1应用范围重组犬干扰素a突变体主要是用于犬的常见病毒性疾病,如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犬腺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疱疹病毒及其他病毒造成的感染。2作用机理2.1抑毒(主要作用)干扰素a突变体通过和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影响养鸡业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最早发现的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BV入侵细胞的受体是目前IBV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已知IBV囊膜上的纤突蛋白(S)是宿主组织和细胞嗜性及致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S蛋白通常断裂为S1和S2两部分,S1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细胞受体相结合,在S2的作用下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IBV与受体结合之后于中性或微碱性pH时发生构象改变,从而获得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对于IBV的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IBV可能使用的几种功能性受体,包括氨肽酶N、唾液酸、硫酸乙酰肝素等。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引起仔猪腹泻,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要感染仔猪,必须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为猪氨基肽酶N(pAPN)。为了能更好的揭示pAPN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机制,学者针对pAPN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病毒的感染结合区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筛选pAPN结合短肽的工作,以此来探索病毒受体的阻断剂。为进一步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机制及其细胞受体的作用提供参考,论文就目前pAPN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对猪细小病毒(PPV)、牛疱疹病毒2型(BHV2)和犬腺病毒1型(CAV1)3种动物D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释放方式以及所致细胞结构的变化,通过电镜进行了观察比较.(1)这3种动物DNA病毒的复制和装配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内,以毒浆结构(Viroplast)或核内包涵体为增殖场所和物质基础,但并非都形成结晶样结构.(2)有囊膜的BHV2,其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核内膜上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然后进入核周池,聚集的病毒使核外膜向胞质方向隆起,形成病毒性包涵体而脱离核外膜,并逐渐向细胞膜的方向移动,最后从细胞膜的破损处以病毒包涵体形式释放到细胞间隙.而无囊膜的CAV1,核壳体在细胞核内装配完成后,从细胞核膜破损处或细胞核崩解后进入细胞质,待整个细胞崩解后才能释放出来.无囊膜的PPV,在核壳体装配完成后,成堆地以病毒流的方式,从扩张的核孔释放到细胞质中,待细胞崩解后再释放出来.(3)3种病毒增殖时,宿主细胞的固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以及溶酶体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能诱导宿主细胞出现一些新的结构,除毒浆结构外,还有管状结构、细纤维样结构、周期性结构和髓膜样结构等,其中周期性结构仅见于BHV2感染.  相似文献   

17.
1病原 犬细小病毒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ovirus,CPV)该病毒粒子细小,直径为20μm,无囊膜,单股DNA。对新生组织细胞有亲和力,可以在犬肾细胞及猫肾细胞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8.
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通过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启动其复制过程。宿主的组织及细胞表面特定受体是决定病毒入侵途径、扩散方式及决定宿主发病特点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对病毒受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及疫苗研发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1病原 犬细小病毒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ovirus,CPV)该病毒粒子细小,直径为20μm,无囊膜,单股DNA。对新生组织细胞有亲和力,可以在犬肾细胞及猫肾细胞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可以感染各种偶蹄动物,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虽然近年来在口蹄疫病毒的复制、细胞识别、病毒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对病毒的致病机理仍然不完全清楚,对病毒的致病性、毒力因子与宿主细胞受体等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对感染或免疫接种应答的免疫生物学的认识,对病毒抗原变异,逃避宿主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反应,造成病毒的持续感染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