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DFang etW T Wang)的幼嫩叶片、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建立了条叶唇柱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条叶唇柱苣苔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2,4-D0.5 mg/L+ IAA 0.5 mg/L+ NAA 0.2 mg/L,丛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KT 1.0 mg/L+ IAA 3.0 mg/L+ NAA 0.5mg/L; MS+ NAA 0.5 mg/L+ 6-BA 1.5 mg/L的培养基最适合继代,MS+ IBA 2.0 mg/L+ AC 0.5 m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平均根长为4.67 cm,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线柱苣苔高效再生体系,以线柱苣苔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与NAA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筛选初代培养、继代增殖与生根培养等各阶段最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用0.1% HgCl2溶液对线柱苣苔蒴果与种子灭菌10 min可有效抑菌。种子萌发及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 NAA。利用本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增殖系数为13.5/20天,可实现线柱苣苔种苗的快速繁殖,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绣毛马铃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保护和开发利用绣毛马铃苣苔这一珍稀特有野生花卉资源,以MS作为基础培养基,研究植物激素和蔗糖对叶片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筛选出绣毛马铃苣苔快速繁殖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叶片表面、切口处均可直接诱导分化出不定芽,培养基MS+6-BA0.5 mg/L+KT 0.1 mg/L+NAA 0.3 mg/L+蔗糖25 g/L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到100%,平均不定芽6.21个。培养基MS+16-BA 0.8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的不定芽增殖倍数最高,达到5.05倍;在不同浓度NAA的培养基中生根率均达到100%,适宜的浓度为NAA 0.8 mg/L,平均根数达到7.15条。该研究建立了绣毛马铃苣苔的离体再生技术,为其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驱蚊香草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工厂化育苗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驱蚊香草的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在含不同激素的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芽生根与移栽研究,以快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mg/L较好,诱导率为96%;增殖培养基以MS(B5)+6-BA0.5mg/L +NAA0.1mg/L较好,增殖系数达8倍以上,且增殖芽生长好;壮苗培养基为MS(B5)+6-BA0.1mg/L+NAA0.2mg/L为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1 mg/L和MS+IBA0.2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幼苗生长势旺。影响工厂化育苗的主要因素有激素浓度、继代次数和移栽管理  相似文献   

5.
黄花马铃苣苔不定芽高频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植株叶片作为外植体,从接入方式、培养基pH值、MS无机盐浓度、糖浓度、植物激素种类及配比等方面研究了黄花马铃苣苔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花马铃苣苔叶片再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5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灭菌前pH值为6.5,在此培养基上,叶面朝上接种的叶片经过50 d的培养,可获得100%的再生率和平均32.33个不定芽,  相似文献   

6.
青岛百合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百合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青岛百合叶片不定芽发生、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氯化汞对青岛百合叶片消毒5 min时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1%,萌动率为79%,诱导率为65.2%。青岛百合最佳叶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2mg/L;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mg/L;最佳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最适初代诱导、增殖继代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腊花嫩茎尖为实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组合的KT和NAA,对腊花进行初代诱导培养;设置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进行增殖培养;选用1/2MS培养基为腊花生根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添加IBA不同浓度配比培养实验。最佳初代诱芽培养基为MS+ KT 3.0 mg/L+ NAA 0.2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诱导率达88.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增殖系数为3.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6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0.1 g/L活性炭,pH 5.8,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野生花卉匐生蝇子草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为匐生蝇子草组培最适合外植体,初代培养最适宜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 6-BA 2.5 mg/L+ NAA 0.2 mg/L,诱导率最高可达85%;丛生芽继代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1.5 mg/L+ NAA 0.01 mg/L;最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NAA0.02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3 mg/L,生根率为97%.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匐生蝇子草再生体系,为匐生蝇子草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辣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具很好的保健作用。本试验以辣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木不定芽诱导、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辣木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适合辣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辣木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以1/2 MS+0.3 mg/L IBA+0.2 mg/L NAA+1 g/L活性炭为佳,根的生长都优于其他培养基。在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优于NAA、IBA单独使用。本研究为辣木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草原龙胆(Eustoma grandiflorum)花色典雅、花型丰富,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切花之一。本研究以草原龙胆‘阿琳娜’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6-BA、NAA、GA3和IBA不同组合对其出芽、壮苗、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不定芽诱导率达90.0%,平均出芽数为4.52个;MS培养基可实现壮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2 mg/L+IBA 0.2 mg/L+GA30.3 mg/L,增殖系数为6.41;培养基1/2MS+IBA 0.5 mg/L有利于生根。初步建立了草原龙胆‘阿琳娜’高效再生体系,为草原龙胆优良品种快速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0.1~3.0 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 2.0 mg/L+ KT 0.01~0.5 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 2.0 mg/L+ KT 0.2 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 0.5 mg/L+ NAA 0.05 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 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相似文献   

13.
杂种小叶杨叶片外植体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开发新的小叶杨基因保存技术并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本研究以杂种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P. deltoides cv. ‘Shanhaiguanensis’)无性系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于杂种小叶杨叶片分化的培养基是MS+0.1 mg/L 6-BA+0.04 mg/L NAA+0.005 mg/L TDZ,不定芽分化率和平均分化芽芽数分别达到最高的90%和6.8,芽长为2.14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mg/L IBA,生根率达90%。最后将这些再生植株成功驯化并移栽到温室。1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杂种小叶杨的诱导分化,2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杂种小叶杨不定芽的生根。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叶杨抗病虫害等方面的遗传转化及相关研究,同时也将为小叶杨基因库的保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苎麻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苎麻(BoehmerianiveaL.Guad)是荨麻科苎麻属宿根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纤维和饲料作物。由于苎麻为杂合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有性杂交等常规方法难以取得育种上的突破,因此,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苎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苎麻品种圆叶青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BA、IAA、GA3和NAA,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对生根的作用,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圆叶青叶盘最适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6-BA2.0mg/L GA30.4mg/L IAA0.2mg/L 蔗糖30g/L 琼脂7.5g/L;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0mg/L GA30.4mg/L 蔗糖30g/L 琼脂7.5g/L;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NAA0.2mg/L IAA0.1mg/L 蔗糖30g/L 琼脂7.5g/L。在抗生素浓度梯度筛选实验中获得5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盘的分化;4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再生植株的生根。筛选出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苎麻进行遗传改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章丘大葱子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芽分化、芽点的伸长及根诱导的影响,并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诱导章丘大葱子叶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愈伤组织芽分化、芽点的伸长及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分别为:MS+2,4-D 2.0mg/L+KT 0.5mg/L、MS+2,4-D 2.5mg/L+KT 0.5mg/L、MS+2,4-D 0+KT 1.0mg/L、MS+KT 0.5mg/L和MS基本培养基;试管苗经驯化移栽后,共有22株成活,成活率为92%,对成活的再生植株进行形态学、叶片气孔及根尖染色体鉴定表明,共有3株发生变异,其中2株为外部形态上的变异,而另一株为染色体的加倍变异。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5 mg/L 6-BA+0.5 mg/L 2,4-D;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1 mg/L TDZ+0.3 mg/L IBA,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0 mg/L 6-BA+0.3 mg/L IBA,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0.5 mg/L IBA,新疆杨组培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的根条数多,苗体健壮,生根率达到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仙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中国水仙花药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并通过染色体计数鉴定筛选变异个体。结果显示:在4℃下预处理3d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最适配比为:MS+2,4-D1.0mg/L+BA0.5mg/L+CH500mg/L+AC500mg/L;愈伤组织分化小鳞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mg/L+CH500mg/L+AC1000mg/L。通过染色体计数对38个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其中30个为三倍体(2n=30),8个为非整倍体(2n=10,11,12,14,17,26)。以这些再生苗为外植体,经器官发生途径,建立了不同倍性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甘薯叶片和叶柄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应用甘薯优良品种‘万薯7号’叶片、叶柄在7个诱导培养基中的离体培养。试验表明,‘万薯7号’叶片和叶柄在本试验的7个诱导培养基中,极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叶片和叶柄在经培养基MS+2.0 mg/L KT+0.5 mg/L IAA诱导出绿色愈伤组织后,在继代培养基MS+4.0 mg/L 6-BA+0.01 mg/L NAA培养15天后,均诱导成苗。  相似文献   

19.
白术是菊科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为满足白术的药用需求,扩大其资源供应,避免传统开荒育苗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白术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及获取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笔者以白术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和丛生芽增殖两种方式建立了白术无菌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分析了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对白术叶片再生植株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术叶片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基MS+ 6-BA1 mg/L+NAA0.2 mg/L上白术丛生芽增殖倍数最高,可达4.45倍;以白术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MS +KT 1mg/L+NAA0.2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6.7%;芽分化率为90%。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种类与浓度处理差异显著,在白术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中,KT的效果要优于6-BA,但在丛生芽增殖中则表现出高浓度的6-BA要优于KT。白术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褐变程度与温度、光照条件有关,1000 lx光照强度,20±0.5℃的温度条件下继代培养能有效控制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