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能引起动物发生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分为A、B、C、D、E、F和G型7个型。其中A、B、E及F型为人的中毒型别,C和D型为动物的中毒型别。C型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饮食被C型肉毒梭菌特别是C型肉毒毒素污染的水或草料的动物有可能发生C型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2.
运用DFCO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精粗比为4:6的A、B、C、D、E5种泌乳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组的瘤胃液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A、B组的NH3-N浓度低于C、D、E组;A、B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D、E3组。  相似文献   

3.
运用DFCOS -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精粗比为4:6的A、B、C、D、E 5种泌乳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组的瘤胃液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A、B组的NH3-N浓度低于C、D、E组;A、B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D、E组.  相似文献   

4.
自从1896年分离到肉毒杆菌以来,已发现有A、B、C、D、E五型,近来见有F型的报导。在家畜方面,A、B多见于马,C、D引起牛羊的死亡,E型引起水貂的中毒。我国在家畜方面,有马吃了A型肉毒杆菌污染的青贮料而中毒的病例。我们对青海省格尔  相似文献   

5.
魏氏梭菌(CL.welchri),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根据其形成的毒素及对动物的病原性,可分为A、B、C、D、E、F六型。其中A型引起人和动物的气性坏疽,B、C、D型引起肠毒血症(主要为D型),C型引起羊猝疽及仔猪红痢等。牛、羊一旦感染了D型产气荚膜杆菌,最急性的往往来不及治疗,或夜晚死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600只快大型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6个组:A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组(作为正对照组);B组为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组(作为负对照组);C、D、E、F组为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250g/t酶制剂产品Ⅰ、Ⅱ、Ⅲ、Ⅳ,试验为期51天,分1-21日龄与22-51日龄两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21日龄日增重最小的是负对照组,分别比正对照组、试验C、D、E低4.32%、6.50%、4.62%、2.49%,均差异显著(P0.05),增重最大的为C组。从整个生长期来看,日增重最低的是负对照组,比试验C组低3.05%,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最高的是C组,但与其他酶制剂添加组的D、E、F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国内市场上几个主要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只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测定和攻毒,比较不同公司所产疫苗效力的效力差异,并评估A、C型二价灭活疫苗两次免疫鸡群对国内B型分离株:DL-1株和最近从免疫失败鸡场分离到的SD-1株的交叉保护作用,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A、D、E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100%和95%,滴度分别为33.9、55.1和59.9,攻毒保护率都是100%.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5%、38.5%和77.5%,滴度分别为11.4、2.7和27,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70%和80%.而B和C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4%、77.1%,抗体滴度分别为5.4和21.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和66.7%;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1%和51.4%,抗体滴度分别为6.1和6.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38.3%和50%.在五个疫苗产品中,以A、D、E的保护效力较好,B、C产品效力较差.另外,A、C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不能对B型菌的攻击提供保护,其A、C型HI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与对B型菌攻毒保护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毒力岛及其Ⅲ型分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 min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L汞于5min内即可将其杀灭。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接种魏氏梭菌 D 型和 C 型类毒素的绵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 能明显增强体液抗体的产生。维生素 E 佐剂增强抗体的生产比日粮中补充维生素 E 更多。  相似文献   

10.
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 7个型。D型肉毒梭菌在我国比较少见,对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为测试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 7个型.D型肉毒梭菌在我国比较少见,对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2.
魏氏梭菌是自然环境中的常在菌,在诸多猪场均存在此类细菌。根据此类细菌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分为A,B,C,D,E五种类型。其中A型魏氏梭菌为造成猪只猝死的主要病原菌,在猪群遭受应激时,常常突然发病,其发病率较其他疾病较低,但若发病,则死亡率极高,因此,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其余的B、C、D、E型则能造成猪群出现血便、下痢等一系列的肠道疾病,如若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与方法1.1酶制剂小麦酶T311由武汉华扬提供。1.2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选择同批(杜×长×大)三元杂保育出栏健康活泼小猪720头,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原则,将小猪分为A、B、C、D、E、F 6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E、F组为试验组,每组120头,公母各半,分头编号;A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日粮,B、C、D、E、F组日粮分别以  相似文献   

14.
猪魏氏梭菌病是魏氏梭菌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猪的急性毒血症.该菌有A、B、C、D、E五型,常见于C型,主要侵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感染动物可发生休克,常呈急性死亡.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5.
舒黛廉  邢钊 《猪业科学》2003,20(3):26-27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我国现有20多个省(市)流行猪链球菌病,发病率较高[1],急性败血型和脑炎型多呈地方性暴发,死亡快,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比猪瘟还厉害[2]。虽然各地也开始用链球菌病疫苗预防,但由于疫苗抗原的菌群单一或流行的菌群不相符,结果常造成免疫失败。链球菌有20个血清群,而在国内主要是C、D、E三群,C、D两群引起败血型和脑炎型,E群主要引起慢性脓肿和关节炎等[3];此外,C群和E群还可以导致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断奶仔猪多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末…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究不同添加水平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并确定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日龄体质量为(32.61±0.60) g、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黄羽肉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A、B、C、D、E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组A、B、C、D、E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600,800,1 0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试验分为1~28日龄和29~56日龄两个阶段。结果显示,28日龄,B、C、D组和E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C、D、E组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56日龄,D、E组血清Glu浓度显著高于A、B、C组(P<0.05),A组血清CHO浓度显著高于C、D、E组(P<0.05),B、C、D、E组血清T-AOC能力和SOD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D、E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A、B、C组(P<0.05),B、C、D、E组肝脏T-AOC能力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D、E组血清IgM和IgG水平显...  相似文献   

17.
<正>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热、流行性感冒、破伤风等。常引发牛羊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传染病的防疫措施不当,导致疫情不断扩大。本文简要介绍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防治措施。1肉毒梭菌中毒症本病主要是由肉毒梭菌毒素引发。一般散发,多见麻痹运动神经。此种病菌的毒素包括A、B、Cα、Cβ、D、E、F、G共8种。其中,羊主要由C型引发疾病;牛主要为C型、D型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C、D、E 及 L 群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和组织化脓为特征,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我国将该病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各种动物均有感染能力的致病菌,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多达2523个,中国已经发现的有216个 [1],其中能够导致人类疾病的血清型主要是A型、B型、C型、D型和E型,导致马属动物患病的主要是马流产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生的蜜蜂爬蜂病,其名称来源于蜜蜂发病后不能飞翔,爬行而死亡,是按蜜蜂病态行为命名。目前,蜜蜂爬蜂病应该归纳为五大类型的爬蜂,即A型爬蜂病(微生物感染型)、B型爬蜂病(蜂螨危害型)、c型爬蜂病(闷热与机械损伤型)、D型爬蜂病(药物中毒型)和E型爬蜂病(甘露蜜和有毒蜜粉植物型)。我国多年来流行的爬蜂病多为A型爬蜂病,它可称为蜜蜂的“癌症”,给蜂群带来极大伤害,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急乱投医,一旦蜂群患病,蜂农盲目用药,因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污染,直接影响蜂产品出口,因此A型爬蜂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至于B型、C型、D型、E型这四类爬蜂病,目前尚有办法可防可治,其造成的损失也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