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2.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3.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袋栽香菇模式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 ,具有菇形佳 ,产量高 ,高温易出菇 ,管理省工等优点 ,是目前最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 ,盛产优质夏秋菇 ,经济效益更高 ,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温型极高 ,菇体大 ,菇肉厚实 ,菇柄中生 ,菇形圆整 ,产量高 ,盛产优质夏秋菇 ,极适宜保鲜 (或干制 )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 :12月~ 2月 ;覆土转色 :3月…  相似文献   

4.
选择香菇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架栽、立栽、地栽和林下覆土栽培共4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定并分析出菇后菌棒中的灰分、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香菇菌棒养分利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香菇栽培模式,出菇后的菌棒中营养元素都有所剩余,菌棒越靠近地面,其氮和磷的生物转化率越高。除有机质外,林下覆土栽培模式下的香菇菌棒中残留的营养元素最少,生物转化率最高。从菌棒养分转化方面考虑,推荐使用林下覆土栽培模式栽培香菇。  相似文献   

5.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海 《食用菌》2006,(Z1):50-51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改香菇只能秋栽或春栽的历史,成功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低海拔平原区探索出反季节夏季香菇这一优势产业,从而填补了夏季香菇栽培的空白,文章具体在“提早制棒、选育和选用高产优质菌种、科学配料、抢温接种,保温培养、定向发菌、强制转色、降温出菇、第3潮覆土出菇、适时养菌,追施菇丰、科学防止杂菌污染”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使夏香菇生产实现“三高”,印制棒成功率高(95%以上),生物学转化率高(100%- 120%),经济效益高,为大规模反季节栽培夏季香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7.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8.
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为了补足菌料水份的散失量,通常是采取将菌筒浸水24小时以上,这非但难以达到补水效果,且常常会导致菌筒松软破损,甚至使菌蕾水肿而死亡。为此,我们于1986年3月出菇期,采用刀切菌筒浸水法,  相似文献   

9.
以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选择,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中有7点改进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套种是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既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不足,又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龙泉市从1998年开始采用覆土地栽技术栽培香菇,经过几年的大面积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优点:一是效益比较稳定,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每支菌筒可采鲜菇500克以上,每千克鲜菇价格在2.5元以上,每支菌筒平均产值在2.0~3.5元之间;二是管理较方便,省工,省时;三是设施较简易,成本较冬菇低,回收期较短。现将龙泉夏菇生产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侯祥保  魏峰 《食用菌》2014,(2):42-43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丰富的杨树林资源,选取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确定、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该技术实现了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的科学套种模式,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3.
从原料加工、季节安排、菌种选择、菌种制作、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走菌管理、菇棚搭建、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利用枇杷枝屑代料栽培香菇技术,以期对以枇杷枝屑为主要原料进行代料栽培香菇的推广应用起到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90年代研究与推广的高棚层架代料栽培花厚菇技术,促进了我国香菇栽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奠定了我国香菇生产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但这一栽培模式尚有2个技术问题未曾解决,一是割袋出菇操作十分烦琐,二是出菇时间过于集中,不仅费工费力,还严重影响香菇产量和品质。定向出菇技术同时解决这两个瓶颈问题。其技术思路是将大部分菌皮用保水剂覆盖,不使出菇,只留3 cm~5 cm空白菌皮以通气并出菇。其出菇特点是:无张力,免割袋,持续均匀出菇,营养分配合理,菇形极佳且产量高,真正做到优质、高产、省工目的。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5.
吴中声 《食用菌》1998,20(1):31-32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是袋料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新突破,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节约劳力50%。覆土栽培具有降温、保湿功能,可充分调节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菌丝活力,克服夏秋病虫危害。使用该技术反季节栽培的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粗而短,香气浓郁,口感甜脆,保鲜冰菇率高,市场竞争力强,比传统的竖式栽培法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安排在11月制栽培种,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接(?)制菌筒,此时气温低,接种成活率高,只要注意保温通气,成品率可达90%以上。品种应选中温型与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Cr087、L26等。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出口商品等级率高。 2 配料与装袋灭菌 配方为干杂木屑75.5%,麸皮17%,玉米粉4.5%,糖1%,石膏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活性炭0.1%,维生素B_2100片,含水量60%~65%,pH4.4~5.3。料袋选用15×60×0.055cm的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时要装紧实,轻拿轻放,扎紧袋口。菌袋上灶灭菌时,灶温在4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三门峡市香菇栽培主要有小棚自然季节出菇、日光温室秋冬出菇、夏菇三种模式。2013年以前,三门峡市香菇以小棚春栽模式为主,栽培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出菇期集中于每年的10-11月及翌年的3-4月,产量大,香菇价格低,鲜菇价格仅5~6元/袋;夏菇与日光温室秋冬栽培效益较高,每袋产值7~10元,而自然出菇模式每袋产值仅5~6元。近年来,随着夏菇栽培规模的扩大,小棚春栽的比重下降,干  相似文献   

17.
胡子光  徐波  沈美菊 《食用菌》2003,25(1):39-40
我县从 1998年开始在低海拔地区进行夏季地栽香菇 ,至今有近 1,0 0 0万袋的生产规模。地栽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短、含水量低、标菇比例高、便于贮藏运输 ,填补了夏秋鲜香菇市场的空档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由于海拔低 ,夏季气温高 ,加上管理不科学 ,烂筒现象相当普遍。为此 ,我们对烂筒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供菇友参考。1 烂筒的基本症状1.1 菇筒上半部表现良好 ,但覆土的下半部菌瘤不收缩 ,菌瘤粗糙无弹性 ,积水多 ,菌丝衰弱 ,菌皮松散 ,至豆腐渣状腐烂。1.2 菌筒局部早期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中期发病部呈浅黑色 ,喷水后…  相似文献   

18.
夏季覆土栽培香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温生产的技术问题,但仍存在3方面的技术障碍:一是夏菇高温栽培容易受杂菌感染而出现烂棒;二是覆土栽培使菇体粘带泥沙,影响质量;三是表面菌皮容易硬化,影响产量。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发出香菇水培技术,具有管理方便、产量高、品质好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我国高温栽培香菇的多个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20.
包著勤 《食用菌》2004,26(5):24-25
通过对人工袋料栽培花菇的4个当家菌株进行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覆土地栽的花菇菌株为中熟种如939、9015,并从菌筒质量、花菇花纹形成速度、花菇率、子实体经济性状、鲜菇产量及商品率等方面,与不脱袋层架式栽培进行对照比较,证实了覆土地栽花菇技术对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烂筒发生,延长菌筒寿命,提高产质量、商品率,有显著效果,可供类似花菇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