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开展禽流感免疫工作中,养鸭农户普遍反映,产蛋鸭经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可引起产蛋率明显下降,影响蛋鸭经济效益,大多拒绝疫苗免疫,影响了蛋鸭禽流感的免疫率和免疫效果。为消除鸭农对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影响产蛋的顾虑,确保蛋鸭禽流感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免疫质量,笔者于2005年11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楚鸽禽流感免疫应激反应情况,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鸽养殖场进行调查,先后走访了全市20多家鸽养殖场,对养殖生产过程中鸽免疫禽流感常见的免疫应激反应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分析各种免疫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找到减轻免疫应激反应的解决对策,并结合鸽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及鸽免疫禽流感的利弊进行总结分析,引导鸽场主履行动物强制免疫主体责任,筑牢抵抗禽流感病毒侵袭的生物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防控禽流感,晋江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采取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的免疫方法,实施对禽流感100%的强制免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建立了稳固的免疫保护屏障.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准确掌握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全市定期组织禽流感免疫效果的监测.现将2008年晋江市H5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余姚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余姚市禽流感的免疫效果,指导基层实施科学免疫及检验免疫质量,笔者自2005年开始对全市家禽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抽样监测.现将2006-2008年该市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物园鹦鹉科鸟类H5 N1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动物园虽然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对园内饲养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但是对于接种后各种鸟类免疫效果的问题仍未有研究。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圈养鸟类免疫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如何,以及各个物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否相同。实验中选取动物园几种圈养小型鹦鹉科鸟类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接种后,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变化规律,评估免疫效果。从初步的实验结果发现,鹦鹉科鸟类仅接种一次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其免疫应答水平普遍偏低,免疫效果不理想。根据实验结果,尝试性地以虎皮鹦鹉为实验对象,尝试调整免疫程序后再次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通过多次尝试找出较好的免疫程序,使得虎皮鹦鹉的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得到改善,为今后制定出适合其他种类野生鸟类的禽流感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国家强制性免疫项目之一,对于控制禽流感发生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过程中,在提高免疫密度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来,以支气管栓塞为特征的肉鸡温和型禽流感和肿头、产蛋下降为特征的蛋鸡温和型禽流感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免疫失败造成的H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本文探讨了造成禽流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禽流感免疫失败原因1.1 免疫程序不合理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些种鸡场或饲料厂家制定的免疫程序,在蛋鸡开产后就不进行任何免疫接种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疫苗厂生产的禽流感疫苗,免疫保护期都在3~5个月以内[1,2].目前许多蛋鸡群在300~400日龄发生以肿头和产蛋下降、下软皮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抗体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造成的低致病性禽流感(H9)所致的,与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时造成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8.
由于当前使用的灭活疫苗只是针对鸡、鸭、鹅的禽流感有免疫作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是对鸡的禽流感、新城疫有较好的免疫效果.2016年秋季,笔者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与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对农村散养鸡进行不同免疫方式和不同组合免疫的免疫效果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泰安及周边地区肉鸭禽流感的免疫状况,为该地区鸭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泰安及周边地区45个养鸭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采集720份血清进行了H5禽流感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种鸭及大多数商品蛋鸭群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较好,但针对变异毒株(H5Re-6)的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疫苗免疫是我国防治禽流感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是了解疫苗免疫状况最有效方法,通过监测血清中的H5亚型抗体,研究免疫抗体出现和分布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更好地发挥疫苗的作用,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笔者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禽流感疫苗,对其免疫后HI抗体水平进行测定,以了解抗体的产生情况,为以后更有效地做好禽流感的预防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初,我国首次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牧部门按照“24”字防控要求,对家禽实施禽流感强制免疫。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家禽禽流感免疫效果,更好地指导基层实施禽流感程序免疫以及检验免疫质量,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全市家禽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评估与通报,有效地预防了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家禽生产的稳定发展。现将2006至2008年我市禽流感免疫抗体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手段,但免疫的实际效果如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通过对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才能予以分析与判断。为了及时了解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准确把握禽流感流行病学动态,近年来,我市在大面积地开展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的养禽场抽取血清进行实验室抗体水平的检测,旨在更加有效地指导禽流感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规模养鸡场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型种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高,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7.4,免疫保护率平均达93.3%。农村小型肉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3.5,免疫保护率平均达37.2%。农村散养鸡群的禽流感抗体水平最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1.8,免疫保护率平均达26.1%。同时,对不同免疫状况下,鸡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免疫抗体的消长动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实践表明,对饲养家禽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是一项切实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为做好禽流感防控,2004年起,深圳市开始实施对家禽免费强制免疫的政策。在这项政策支持下,龙岗区一直坚持对辖区内的饲养家禽实行禽流感H5疫苗强制免疫,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同时,为防止疫源从外地传入,亦持续对辖区内的三鸟批发市场的家禽进行免疫抽样检测。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AI)和新城疫(ND)是目前影响我国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疫病,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免疫来预防其发生.但在经过正常的免疫程序后,蛋鸡开产后和产蛋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抗体水平同时下降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往往同时应用两种疫苗免疫,但免疫效果不尽相同.为此,本试验通过观察对比新城疫疫苗、禽流感疫苗同时免疫和单独免疫的抗体水平变化,揭示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时是否存在相互抑制或促进的作用,为蛋鸡免疫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进而为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现主要借助于抗体监测来了解或考核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代表性等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在禽流感免疫监测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湖南省招标的两种禽流感H5N1亚型Re-5株疫苗免疫家禽后抗体消长规律,研究探讨禽流感疫苗合理使用的免疫程序,以期为今后有效指导禽流感防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鸡和鸭分别做了免疫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但在一次免疫的情况下,鸡产生的HI抗体滴度要比鸭的高,鸡的HI抗体滴...  相似文献   

19.
魏晓晖 《当代畜牧》2023,(11):17-18
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情况,了解当地鸡群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笔者在辖区内18个乡镇的禽场采集了310份血清样品,并进行禽流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效价合格数为298,合格率为96.13%。说明近年来政府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强制免疫措施效果显著,政府采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免疫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免疫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根本措施,免疫效果好坏是预防禽流感重要保证.为督促和指导免疫注射工作,2014年~2015年水富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对本辖区内禽的禽流感(H5亚型)疫苗注射情况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实验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14、2015年免疫抗体合格率依次为79%和79.5%,达到了相关部门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检测试验操作方法、结果判定,提出了如何提高水富县禽流感防治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