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两株新城疫病毒(NDV)野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DV GM株和JM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鸡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GM株和JM株油苗免疫组的抗体消长规律与Ulster2C、LaSota、Clone30株油苗免疫组无显著性差异,与Mukteswar株油苗免疫组具有显著差异。GM和JM、Ulster 2C株之间具有较好的免疫交叉保护性,使用这3个病毒株的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均能保护GM株强毒的攻击。但在相同HI滴度下,GM株油苗免疫组比其它两个病毒株的油苗免疫组更能够有效的抵抗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从病鸡肺脏分离得到两株病原菌,经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检测酒石酸泰乐菌素等7种抗生素对2株菌的抑制性.结果显示,在药品试验浓度范围内,酒石酸泰乐菌素等5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无抑菌效果,阿莫西林、盐酸多西环素只有在高浓度下才具有抑菌效果.采用改良的管碟法测定了啤酒酵母菌等9株益生菌对2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等5株益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鸡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啤酒酵母菌只对鸡葡萄球菌具有抑制效果,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对大肠杆菌和鸡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鸡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选择乳酸杆菌等益生菌防治致病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 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一般均采用混合传播的方法,即将具有不同标志的两个亲代虫株混和后经中间宿主传代,再检查子代虫株遗传特征的变化。2 基因表现差异的分析不同的虫株具不同的基因表现型,如同工酶、抗原性等。将两株不同的表现型虫体(亲代)同时感染一个中间宿主,然后再感染终末宿主,收集终末宿主体内的虫体(子代),观察表现型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广东省某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获得的两株非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65株和C7株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均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H6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65株和C7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两株分离株与H6N2亚型禽流感广东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5%以上。将该两分离株鉴定为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65/2009、A/Chicken/Guangdong/C7/2009。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对来源于广东省的两株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血清型、耐药性、生长特性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为血清4型和5型;两株菌均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培养10 h活菌含量都能达到109以上;其LD50分别是1.52×109 CFU和9.3×108 CFU;分离菌株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可以作为疫苗的基础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两起牛呼吸道疾病病原进行细菌学诊断,本研究分别从出血性肺炎病死牛的肺脏和流涎病牛的唾液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180721和ZY200425。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生化特征与副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suis)模式菌株JCM 30273T相符;通过对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与19株S. parasuis参考株形成第一个进化分支,全部13株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参考株形成第二个进化分支;16S rD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分离株与S. parasuis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8%~100%,与JCM 30273T株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9%和100%。以上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均为S. parasuis。进一步对16S rD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和S. parasuis参考株存在两个独特相邻的核苷酸插入片段ATGA和CATT,这两个核苷酸插入片段可作为鉴别S. parasuis和S. suis的遗传标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多种抗生物敏感,对磺胺甲恶唑耐药。将两株分离菌悬液分别以1×108cfu/只腹腔接种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较强致病性。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分离到牛源S. parasuis,证实牛S. parasuis感染在我国的存在,对了解S. parasuis的生物学特性和牛S. parasuis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三次筛选克隆,获得具有分泌抗IBDV抗体的7D_4、5D_2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并对7D_4及5D_2株进行了特异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鉴定。试验表明,两株分泌的抗体能够特异地与IBDV VP2蛋白反应。7D_4株及5D_2株杂交瘤细胞上清ELISA效价分别为1:250、1:50,腹水ELISA效价为6.4×10~6、5×10~3;并运用7D_4、5D_2介导的相加ELISA进行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这两株单抗针对不同的VP2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发表的序列,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H120和M41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设计并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其中一对引物能以M41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出1791bp的目的片断,从而特异鉴定IBVM41株;另一对引物能以H52株和H120株为模板,特异性扩增1700bp的目的片断,再用限制性内切酶NaeI对PCR产物进行酶切,H120株能够被切成1000bp和700bp两个片段,而H52株的PCR产物不存在该酶切位点,从而能区分H52株和H120株。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和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IBVH52、H120和M41株活疫苗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9.
猪细小病毒MU—1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东北某畜牧场经产母猪胎盘和木乃伊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猪的细小病毒。对其中一株—MU—1毒株,从细胞培养、形态特征、血凝特性、核酸类型、理化特性和致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鉴定,证明MU—1毒株与国内外报道的猪细小病毒的基本特性相符。将MU—1毒株与日本毒株做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阻断试验和酶标抗体阻断试验,证明两株病毒具有抗原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将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获得的两株鸡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纯化培养后,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RT—PCR扩增F基因,测出F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为1662bp,编码55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NDV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株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5%,与标准毒株F48E9的同源性分别为86.8%和85.8%。与长春、广东、广西、山东、河北、浙江、韩国等地的NDV的同源性在96.3%-98.8%之间。并且这2株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杂交株对亲本株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杂交株及其亲本广州株、长春株、黑龙江株分别对AA肉鸡进行免疫和攻虫,通过OPG计数、粪便计分、盲肠病变计分、增重测定和保护率等指标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E.tenella杂交株对其亲本广州株、长春株、黑龙江株的感染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效果,保护率分别为83.9%、79.1%和81.2%;杂交株免疫肉鸡的盲肠病变计分和粪便计分显著低于广州株、长春株和黑龙江株(p0.05)。杂交株免疫后的肉鸡再用亲本株攻虫,采血进行CD4+T、CD8+T细胞检测,结果杂交株能引起两种T细胞数量增加,表明CD4+T、CD8+T细胞在球虫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筛选建立了8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通过对其染色体的分析、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及病毒中和活性等指标的检测,表明8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接近两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G,其中6株为IgG1,2株为IgG2a,且以BVDV具有不同程度的中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盐城、高邮等地区临诊上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白鹅中分离到大肠杆菌99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除8株未能定型、3株自凝外,测定出88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34个血清型,其中以O107、O9这两个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34%(30/88),为我国禽源大肠杆菌的常见血清型。同时将这些分离株进行了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99株分离株无多黏菌素耐药性,除1株对丁胺卡那耐药,2株中度敏感,其它均对丁胺卡那敏感,同时所有菌株均对多黏菌素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1年—2014年从广西不同地区的活禽市场、养鸡场、野生鸟类保护区等地采集的咽喉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鉴定出含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样品,对其进行纯化得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经鉴定均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所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均符合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其中16株分离株通过受体亲和特性测定证明具有SAα2,3及SAα2,6两种受体结合特性,提示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将2016-2018年山东省12个地区送检的103个发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及血清型鉴定,对两株流行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最终分离获得29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8.16%,其中血清型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是1型和12型。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31~50日龄的仔猪感染率最高。两株流行菌株LZ株和LC株均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高度敏感,LZ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林可霉素、链霉素不敏感,LC株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不敏感;生化特性试验结果显示,LC株和LZ株的硝酸盐还原试验、接触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以及果糖发酵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吲哚试验、氧化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LZ株和LC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最小发病剂量分别为4.5×10^9 CFU和6.0×10^9 CFU。该研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从苜蓿青贮材料中筛选出有高效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机理。实验从苜蓿青贮材料中分离出104株乳酸菌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筛选得到两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菌株;在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其中一株菌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另一株菌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经过生理生化、碳源发酵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这两株乳酸菌分别被鉴定为Enterococcus mundtii及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两株菌的抑菌活性物质在pH值范围及温度范围分别表现出广泛的耐受性,表明它们在苜蓿青贮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与P1059株原生质体融合株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PmR、TcS)与p1059株(TcR、PmS)作为亲本,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存在的条件下,以PEG作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然后于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细胞壁,再转种在含四环素(Tc)和多粘菌素B(Pm)的双抗培养基上检出融合株。获得的4个融合株,形态及染色特性、生化反应、毒力等均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具有双抗药性和两亲本株的抗原组分,说明两种细菌细胞发生了融合和染色体重组。经多次传代证明融合株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高热病”病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热病"猪的鼻液、支气管和肺组织分泌物的11份病料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亚胺培南分离筛选到7株疑似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出其中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命名为PSM-1、PSM-2).与GenBank中临床和环境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相比,两株菌的16 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动物试验证实,2株细菌具有一定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用点种法定性初筛,从65株由海洋生物体上获得的未知菌株中筛选出18株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拮抗菌,用酶标法和牛津杯法定量复筛后,确定2株保持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X14、X15为目的拮抗菌。在对两菌株益生菌特征分析的研究中,抗菌谱及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菌株X14、X15具有较广的抗菌性,且两株拮抗菌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较两株病原菌更具生长优势。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菌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16S r DNA基因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与X14、X15同源性达99%以上的菌株均来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进一步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X15与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相似性最高,但结合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不能将两菌株确定到种。筛选得到的菌株X14、X15在拮抗病原哈维氏弧菌、抗菌谱、生长优势及药敏性等方面均初步满足益生菌的筛选条件。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地方强毒株的分离与毒力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北保定地区疑似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到两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与多种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确定两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对两株病毒的毒力进行了鉴定,测定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52h和5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3和1.86;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2.92和2.72。结果表明:这两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