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霞  王华  张林水 《中国棉花》2012,39(10):13-14
 针对棉花遗传研究时,难以征集到相关种质资源的情况,建议:建立健全国家级和省级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细化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在新品种审定规则中明确规定提交种质入库登记保存;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应当提供正常的科研和生产活动所需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陕西省小麦种质资源库现保存有种质资源8625份。本文通过对我省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我省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重点,包括积极抢救小麦种质资源、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重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和新型资源开发研究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梨种质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多倍体种质、矮化种质、自交亲和种质、红色种质和观赏类种质等。这些是梨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和环境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花生地方品种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是花生育种的主要亲本来源。构建骨干种质可极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171份花生骨干种质为材料,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香农指数变化率(DR%)等5个参数及主成分分析法对骨干种质代表性进行分析和确认,萎蔫指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评价171份种质抗旱性。结果显示,骨干种质对全部种质的MD%、VD%、CR%、DR%和VR%分别达到7.69%、7.69%、83.84%、102.48%和104.15%,表明骨干种质代表了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且丰度较高。此外,主成分分析证实了骨干种质很好地保留了初选骨干种质和全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从171份种质中筛选出13份抗旱花生种质,抗旱系数介于0.50~0.86,萎蔫指数为0~2。本研究构建的骨干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和抗旱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优异种质的筛选是苎麻种质多功能开发与创新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国家苎麻种质圃数据库中1400多份种质的鉴定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对《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苎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为优良种质数量控制在验证种质的23%以内,确实优秀非普遍性,特异种质表现珍稀仅占整个验证种质的6%左右。研究结果说明《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优异苎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性状和指标范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它在优异苎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活体植株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建设种质资源圃以保存种质资源,我国政府已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种质资源圃的合理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成效,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种质资源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软ACCESSL软件将广西花生种质资源及各种观测数据输入电脑,创建广西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抗病种质,优质种质和高产种质等。应用数据库查询花生种质及相关性状,有利于花生种质资源管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优质(异)纤维种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安阳对陆地棉85份优质(异)纤维种质和17份高衣分种质进行性状稳定性研究,评选出纤维主要性状稳定的优质种质7份,长绒种质8份,高强纤维种质5份,最佳细度种质9份,高衣分种质5份。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玉米种质资源的分类,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性加以评价,并阐述了改良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地方种质、外来种质的研究,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科学》2017,25(3):11-18
种质创新是链接种质资源和育种的关键环节,玉米种质创新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于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外来群体、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玉米种质创新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C8605-2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8605-2的成功选育是近年来我国自交系选育的一个重要突破。C8605-2含有纯正的北美种质血缘,综合了双亲优良性状。继承了铁7922株型紧凑、秆强和沈5003矮秆、大粒的特点。表现株高穗位适中,株型紧凑,抗倒性强,抗病、抗逆性突出。雌雄协调,结实良好,制种产量高,一般配合力高。以C8605-2为亲本培育的玉米杂交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抗病性强,推广面积大,品种生命周期长。C8605-2是目前国内培育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骨干自交系,已成为国内十分宝贵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安红卫 《玉米科学》2003,11(1):033-036
丹9046和C8605-2是基础来源完全相同的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结果表明:丹9046和C8605-2的表现各有所长.对于一般配合力,C8605-2的单株产量、百粒重、秃顶率、穗粗等4个性状都优于丹9046,而丹9046在出籽率、穗长和行粒数等3个性状上略高于C8605-2.而特殊配合力,应继续加强丹9046(C8605-2)×黄改系、丹9046(C8605-2)×旅大红骨等杂优模式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丹玉39(C8605-2×丹598)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丹玉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39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多抗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在北方几省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2001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T14-3B的选育及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玉米核心种质黄C和78599选系组配成基础材料,F1代与中熟先锋种质M3-11为原始材料,连续自交7代,育成高产、中晚熟、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T14-3B。T14-3B是独立于4大类群的新种质,且与4大类群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用其组配的杂交种高产、中晚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T14-3B已成为山西玉米育种中重要的中晚熟种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1~201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25个茶树新品系连续进行3年(树龄对应为4~6年)春梢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0312B为特早生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10 d以上);0314I、0318G、0318H1、0318H2、0318E、0213-1、0309C等为早生茶树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5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自交系聚类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不同年代广泛推广玉米品种的32个自交系为材料,利用40对引物对每个自交系的单株样品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基本可以划分为6大类群,Ⅰ类为唐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黄野四、昌7-2、吉444、西502、K12、掖81515和LX9801;Ⅱ类为改良Reid群,包括掖478、郑58、U8112、C8605-2和PH6WC;Ⅲ类为P类群,包括豫自87-1、沈137、齐319、X178和丹598;Ⅳ类为综合杂优群,包括矮金525、掖52106、综31和黄C,该类群与改良Reid群血缘相对较近;Ⅴ类为Lancaster群,包括本7884-7ht、C103、Mo17、Mo17ht、获唐黄、自330和PH4CV;Ⅵ类为旅大红骨群,包括E28、丹340和掖107。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但存在差异性,说明SSR标记技术基本可以应用于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分析我国不同年代单交种杂种优势模式演化规律,认为Reid×唐四平头、Reid×Lancaster是今后我国玉米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试验在4个氮处理水平上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氮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在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氮效率分析,黄C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高的双高效型,340属低氮高效型自交系,00冬属高氮高效型自交系,C8605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低的双低效型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在3个施氮处理中氮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均大于氮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且低氮下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高氮下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Potato breeding selection AWN86514-2, Solanum tuberosum gp tuberosum, is being released as germplasm that is highly resistant to prevalent North American strai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This selection has been tes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n Mount Vernon, Washington (P. infestans US11 and US8 with complex virulence pathotypes), as well as Corvallis, Oregon, and eight other locations in North America (predominantly P. infestans US8) between 1994 and 1997. Both foliage and tubers show partial resistance. Although AWN86514-2 is pollen sterile, it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as a female parent. An average of 34% of the progeny from crosses between AWN86514-2 and four susceptible clones were resistant to late blight when tested at Toluca, Mexico, in 1996. AWN86514-2 also has high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and potato virus Y. AWN86514-2 is late maturing, with medium yields of smooth, longoblong, buffskinned tubers. Specific gravity is high and french fry color from 7 C (45 F) storage is excellent. The male parent of AWN86514-2 was Ranger Russet, a dual purpose french fry and fresh market variety, and the female parent was KSA195-96, a selection made at Aberdeen, Idaho, from Polish germplasm received as true seed from the Polish Plant Breeding and Acclimatization Institute. Possible sources of the late blight resistance in this clone include S. acaule, S. demissum, S. phureja, S. simiplicifolium, S. stoloniferum, and S. tuberosum gp andigena which are in the lineage of KSA195-96. This germplasm was developed and released by USDA-AR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s of Idaho, Oregon, and Washington.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解决杂交小麦制种中父母本株高相近组合的制种问题,于小麦品系始穗期(抽穗5%)时用30g.hm-2的赤霉素处理1 594份小麦种质,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小麦种质的株高对赤霉素不敏感,1 594份供试品系中仅60份品系的株高对赤霉素敏感。由于部分品系来自同一种质的后代,小麦种质株高对赤霉素的敏感率实际上不到1%。赤霉素敏感的小麦品系株高增加范围为5~39cm,其中Haida42-6-30和周麦13-2-1-1-3两个品系株高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用赤霉素处理后株高增加35cm以上,可作为培育杂交小麦父本的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