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2016年山东省几种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RT-PCR或PCR方法,对山东省部分猪场送检的730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检出248份阳性病料,样品个体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的病原依次为猪圆环病毒2型(13.02%)、猪蓝耳病病毒(10.41%)、古典猪瘟病毒(8.08%)、猪流行性腹泻病毒(7.26%)、猪伪狂犬病毒(3.84%)、猪轮状病毒(1.65%)、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0.14%);样品混合感染阳性率为8.08%,以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最为常见(3.02%)。本次病原学检测为山东省猪场病毒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暴发一种以保育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腹泻、消瘦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利用RT—PCR和PCR分别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结果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为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为阴性。根据诊断结果紧急接种疫苗,提高疫病综合防控等措施,疫情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确诊贵阳市某养猪场生猪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3头病猪的血液、肺脏、肾脏、脾脏、淋巴结病料,采用PCR、qRT-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血液及组织样品中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血液样品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组织样品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猪场病例存在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与血液样品相比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在病猪的组织病料中更容易检出。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某猪场猪只出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肺脏呈弥漫性黄竭色,部分猪只出现肝脏或胰脏病变。采集病死猪样品送广西兽医研究所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检测阳性,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检测阴性。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该猪场猪只是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结合临床实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乌鲁木齐市动物疾控中心门诊接诊的猪病病例中随机挑取了10份病料,根据畜主叙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变化,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了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与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PRRSV阳性率60%,PCV2阳性率80%,CSFV与PPV全为阴性,猪蓝耳病(PRRS)和猪Ⅱ型圆环病毒病(PCVD)混合感染率60%,本试验为乌鲁木齐市猪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广西断奶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的检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广西16个养猪场的22份断奶仔猪病料用PCR技术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阳性病进一步检测猪瘟病毒、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细菌性病原。结果,从南宁市郊某猪场表现衰弱症状的病猪病料中检测出PCV-2,而这些病料没有检出猪瘟病毒、猪生残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可疑细菌,证实广西存在PCV-2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  相似文献   

8.
罗昊  王红宁  黄勇  杨鑫  谢波 《养猪》2008,(2):54-56
对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病料进行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PCR、RT-PCR检测和细菌的分离鉴定,其中A场送检的12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8份、普通蓝耳病病毒3份、猪瘟病毒2份,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2株,沙门氏菌1株;B场送检的13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6份、普通蓝耳病病毒1份、猪瘟病毒2份,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3株,巴氏杆菌1株;C场送检的15份病料中检测到变异蓝耳病病毒7份,未检测到普通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共2株;对发病初送检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A、B、C 3个场的猪瘟和蓝耳病的抗体水平不高,分别为猪瘟65%、42%、64%,蓝耳病71%、53%、79%,说明抗体水平低不能保护猪群是感染病毒的主要原因.还检测到猪群存在圆环病毒病抗体.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利用PCR的方法,对川渝地区2009年2-7月期间发病的9个猪场,共62份病料进行了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结果显示重庆地区的3个猪场的病料为阳性,在四川省猪场中未检测到阳性病料。说明目前重庆地区发病猪群中猪细小病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0.
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41个猪场的病猪及健康猪血清245份进行PRRSV、PCV2、PRV(gpI)、SIV、CSFV抗体检测;采用PCR或RT—PCR方法对31个猪场的79份病料进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3种病毒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后发病猪群的PRRS抗体变化最显著,从18.35%上升到65.87%,PCV-2抗体从16.5%上升到33.3%,而SIV、PRV(gpI)基本保持不变,CSF抗体合格率反而下低了28.35%。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前后均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病毒,但是疫情发生后病猪PRRS病毒检出率最高,由28.26%上升到69.7%,PCV-2检出率则上升16%,CSFV检出率则基本持平。提示此次疫病是以PRRS和PCV2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多病原综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为诊断黑龙江省某猪场暴发的猪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通过PCR检测、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方法对无菌采集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为核酸阳性条带,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为链球菌,最终证明该群病猪为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保护措施,也为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及PCR技术,对广西梧州市7个县(市、区)屠宰场2015—2016年送检的1 304份猪组织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对7个规模场送检的70份病死猪组织病料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HPRRSV、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PC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技术,对梧州市7个县(市、区)送检的8 572份血清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对2 066份血清检测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PRRSV、CSF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规模场病死猪组织病料的PRV核酸阳性率为14.3%,PCV为57.1%;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0.41%,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48%。监测结果表明:梧州市流行的生猪高热病主要涉及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2种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该地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状况,试验首先对该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并对送检的2头发病仔猪进行病理剖检,然后采用ELISA方法对该猪场送检的80份血液样品进行了CSFV和PCV2血清学检测,最后采用RT-PCR和PCR技术进行确诊。结果表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剖检和ELISA方法检测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25%和52.5%后,初步判定该猪场疑似猪瘟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RT-PCR和PCR检测确诊该猪场为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一区县猪场2012年9月送来一头发病猪的病料,根据畜主叙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变化,对此病料样品进行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检测。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送检的肺脏、脾脏、肾脏、肝脏、淋巴结,结果在淋巴结中检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脾脏和淋巴结中检出猪圆环病毒2型。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21,(5)
对2020—2021年上海市和江苏省的3家规模猪场发生的疑似猪蓝耳病病例进行诊断,经实验室检测、细菌培养检出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采取荧光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相关病毒,仅蓝耳病病毒(PRRSV)检出阳性,A、B、C 3个猪场PRRSV阳性率分别为80%(4/5)、60%(3/5)、40%(2/5)。经流行病学调查,3个猪场均未实施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猪蓝耳病感染。由此说明在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对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等常发重要疫病开展针对性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某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发生渐行性消瘦,皮肤发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病程长为特征的疾病。剖检发现肺脏呈橡皮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采集病死猪病料,采用RT-PCR和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采样品中,猪圆环病毒2型为阳性,猪瘟病毒野毒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毒均为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virus,PCV)属于圆环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泰州地区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2年1—12月间泰州地区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采集的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0%,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7.2%;CSF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9.0%,阳性场8个,场阳性率22.2%;PR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4%,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0%。表明泰州地区规模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给泰州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泰州地区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2年1—12月间泰州地区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采集的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0%,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7.2%;CSF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9.0%,阳性场8个,场阳性率22.2%;PR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4%,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0%。表明泰州地区规模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给泰州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