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物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是一种能够引起动物肠道外严重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新生儿脑膜炎致病性E.coli(Neonatal meningitis E.coli,NMEC),尿道致病性E.coli(Uropathogenic E.coli,UPEC),败血症E.coli(如禽致病性E.coli,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E.coli)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已报道的致病性E.coli血清型多,病变类型复杂.在对我县鸡群开展鸡E.coli病防制研究时,我们分离到了90株致病性E.coli,共确定血清型种类达12种62株,其中分离到2株E.coli O157[1].对分离到的这两株E.coli O157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和药敏试验观察.已知E.coli O157为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暴发性出血性胃肠炎[2].本次分离菌充分说明,鸡是E.coliO157病原的携带者,这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品表面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而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cold atmospheric plasma, CAP)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已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CAP对E.coli的杀灭作用及机制,文中以采后桑椹表面E.coli为试验菌株,研究了CAP对E.coli的抑制效果及对其细胞膜、亚显微结构、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积累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了CAP技术对E.coli的杀菌机制。结果表明,CAP处理可显著抑制E.coli的生长,造成其细胞膜破损及部分细胞裂解,同时引起E.coli细胞内ROS的积累,进一步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E.coli细胞受损程度、ROS积累趋势和凋亡率均随电流强度增加而增加。由此推测,CAP可能通过对E.coli细胞膜的损伤引起胞内生物学损伤,破坏细胞活性,从而对其起到抑制和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4.
鸡舍空气中大肠杆菌测定和分离菌的致病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3~ 4月份 ,送我站化验室的鸡病料中大肠杆菌 ( E.coli)病例明显高于以往。这一季节 ,我县气温仍然较低 ,多数鸡舍为保温、通风条件较差。为了探讨空气中 E.coli的污染状况与鸡群发病关系 ,我们选择几个鸡群进行了鸡舍空气中 E.coli含量的测定 ,并选择了部分 E.coli分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从19个省市97个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602株E.coli,进行了4大类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产ESLBs菌株进行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E.coli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602株E.coli中共有57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普遍耐受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药物.分别有35株和20株E.coli为blaCTX-M型和blaSHv型ESBLs,尚未发现blaOXA型和blaKPC型.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间同源性低,推测我国猪源E.coli产ESBLs多为零星发生或以质粒介导的形式传播.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猪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ESBLs变化趋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aac(6’)-Ib-cr在猪场环境大肠杆菌的流行分布及变异情况,从贵州省规模养猪场空气、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57株,PCR检测qnrA和aac(6’)-Ib基因,测序分析aac(6’)-Ib-cr基因变异体,并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其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结果表明:57株大肠杆菌均未携带qnrA基因;8株检出aac(6’)-Ib基因,分别来自污水、粪便和土壤样本,且介导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广泛耐药性。E.coli3和E.coli4在第75(A)、76(G)或488位(A)碱基缺失;E.coli5在第222位(A→T)变异,E.coli1、E.coli2、E.coli3、E.coli4、E.coli5、E.coli7和E.coli8在223位(T→C)和454位(G→T)变异;E.coli3、E.coli4在第492位有A、C碱基增添。说明贵州省规模养猪场肠杆菌科细菌qnrA基因携带率较低,但存在aac(6’)-Ib-cr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狐狸肺炎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流行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2016—2017年采集河北省部分地区患肺炎死亡的狐狸的肺脏、心血等组织142份中分离到了105株E.coli,且RT-PCR检测犬瘟热病毒为阴性,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05株分离菌株中77株为致病性E.coli。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PCR方法分别检测77株致病性E.coli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77株致病性E.coli有9种血清型,其中以O1、O8、O78、O12为流行的优势致病血清型,77株致病性E.coli携带14种不同毒力基因,以irp2、fyuA、papC、fimC、iucD^a、colv、hlyF、ompT 8种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在32.5%~98.7%之间,其余毒力基因检出率较低。狐狸肺炎源致病性E.coli的优势血清型携带的毒力基因较多,至少携带9种毒力基因,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狐狸肺炎源E.coli流行血清型代表株TS(O1)1、QH(O8)2、QH(O78)3、TS(O12)4均对狐狸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为狐狸肺炎源致病性E.coli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评价E.coli OmpF的功能,我们构建了E.coli外膜蛋白F的缺失突变株。首先根据E.coli F-M-2的测序后的OmpF基因序列设计PCR敲除引物,引物5’端分别有50bp和48bp的拟敲除基因的同源臂,3’端为扩增引物,以pKD3为模板,扩增两侧含FRT位点的氯霉素抗性基因,然后利用pKD46的λ-Red重组系统替换E.coli F-M-2基因组上的OmpF基因,再利用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CP20将FRT位点之间的氯霉素抗性基因删除,最后用鉴定引物进行鉴定并测序。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云南撒坝猪致病性E.coli OmpF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引起林麝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30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E.coli,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100%。通过PCR方法检测这30株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其中omp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0%,显著高于其sat(36.67%)、vat(26.67%)和iucDa(23.33%);而neuC、sitD ep.a、sfa/focCD、afa/draB、iha和sitD chr.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结合常规鉴定方法,16SrRNA PCR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有效方法。对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毒力基因的检测及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防治林麝E.coli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了分离自新生仔猪,羔羊和幼兔腹泻病料的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产毒能力和菌毛抗原血清型。结果,猪源E.coli 30株,产耐热性肠毒素(STa)的占46.67%;羊源E.coli 5株,产STa的占60%:免源E.ooli 3株,没测出STa。上述38株E.coli的毒素制剂均可引起仓鼠成纤维细胞肥大.变圆、多核和胞浆内颗粒物质增多等毒性效应。30株猪源E.coli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0%、50%、20%和10%;羊源E.coli有一株为K_(99),其余株均与K_(88)、K_(99)、987P和F_(41)因子血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