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瘤型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疾病之一,属于内皮性肿瘤[1].血管瘤易发于病鸡皮肤或内脏器官的表面,瘤壁破裂后引起流血不止,病鸡表现贫血症状并常死于大量失血.自辛朝安[2]2006年首次报道以来,孟祥凯[3]、何爱飞[4]、罗明星[5]等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报道了血管瘤型禽白血病.虽然有该病发生的报告,但迄今还没有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数据.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检查家禽肿瘤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和判定标准[1],也是进行家禽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对送检的具有典型血管瘤临床特征的三黄鸡病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这些血管瘤病例具有J亚群白血病的标志性肿瘤细胞[6,8],诊断为血管瘤型J亚群白血病.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为深入探讨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断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ALV为反录病毒科甲型反录病毒属的禽C型反录病毒群,病毒的天然宿主主要是鸡[1],火鸡、鹌鹑、鸽和鹧鸪也可感染,主要侵害造血系统,导致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大量增生,表现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上皮肿瘤、结缔组织瘤、内皮肿瘤等。鹅感染ALV的情况也有报道[2]。1 发病情况某养鹅场饲养雏鹅3 000多只,2018年8月中旬4周龄  相似文献   

3.
禽白血病(avian lenkosis,AL)是由一种常见的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特征[1]。近年来,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日益严重。据报道,作为全国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最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引起的以造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根据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特性可分为10个亚群(A~J).其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自1989年英国Payne[1]在肉鸡群中首次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肉鸡群中陆续暴发了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 AS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1]。1991年以前,禽病工作者对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类按照感染宿主范围、血清中和试验、干扰试验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将其划分为A、B、C、D、E、F、G、H、I等9个亚群,其中A、B、C、D、E亚群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1-3],主要造成鸡群生长迟缓、产蛋率和受精率等生产性能降低和导致感染鸡只的免疫抑制,同时可诱发各种肿瘤从而引起成活率的降低,对养禽业危害巨大[4]。21世纪初,南方的一些地方优质鸡群中仍有AL发生,对养禽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发病死亡率有些高达40%,疫情严重[5-6]。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吉林省父母代种鸡场禽白血病A/B亚群感染状况,为种禽净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方法,对吉林省5个地区的父母代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A/B亚群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50%的鸡场基础设施不完善,20%的鸡场曾监测过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样品900份,检出阳性样品60份,个体真实流行率为6.72%(95%CI:5.08%~8.36%)。[结论 ]该5个地区均有禽白血病流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卫生,对疫病净化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禽J亚群白血病是由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肉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1989年Payne[1]在肉种鸡中首次发现此病。此后,在世界各大洲的肉鸡群中连连暴发,尤其在1997~1998年间,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999年后,我国一些地区的肉种鸡中也频发此病[2~6]。2009年12月,长春某鸡场饲养的8000只  相似文献   

9.
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均为肿瘤性疾病.禽白血病属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属,划分为A~J 10个亚群[1].1991年Payne首次报道,从商品代肉用鸡中分离得到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主要引起肉鸡的髓细胞瘤[2].……  相似文献   

10.
禽J亚群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肉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1991年,Payne在肉种鸡中首次发现此病[1].1999年,杜岩等[2]在国内首次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检测到ALV-J,此后在蛋鸡、地方种鸡中也陆续发现ALV-J感染[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