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花肥等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无论是作为基肥,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且施氮时期越早,促进作用越大;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6^**、0.7159^**、0.5547^**。  相似文献   

2.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 7个施氮期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 6号谷壳增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 ;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 ,又可促进谷粒充实 ,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 ,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 ,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 ;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396 、0 94 86 和 0 9894 ;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效果。【方法】2019年进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试验,分析氮肥运筹方式对穗颈瘟的影响。【结果】在总氮量偏多的情况下,增施氮肥越多穗颈瘟越严重;将促花期的氮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使后期氮肥分布更为均衡,穗颈瘟会有所减轻;增施粒肥会加重穗颈瘟,把分蘖肥后移作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或把促花肥后移作保花肥,都会使后期施氮量过多,穗颈瘟明显加重。【结论】氮肥合理的运筹方式是,在施足基肥、分蘖肥的基础上,促花肥看苗灵活掌握施用量,苗旺、叶色浓绿的少施或不施。施氮量适宜时,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比例4∶4∶2施用,各时期氮肥都不过量,运筹合理,穗颈瘟轻,产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也可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穗瘟轻,省工节本,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5.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191-191
科学施肥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一定要严格控制。应科学施用“六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和微肥、环境友好肥料。基肥以有机肥和土杂肥为主,一般占总用肥量的30%~35%。分蘖肥一般占总施氮量的3O%左右。穗肥按施用时间和作用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占总施氮量的4O%。施用粒肥,可以增加叶片含氮量,延长其功能期,增加光和产物。根外追肥一般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效果最好。微肥种类多,作用大,可以提高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肥料总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N肥1次施用,P、K肥料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次施用,研究其对水稻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促花肥=2∶8时,分蘖数、叶面积指数、比叶重、穗长、穗实粒数及产量均达到最高水平,水稻产量与其余各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基肥∶促花肥=6∶4时,株高、结实率达到最高水平;基肥∶促花肥=4∶6时,有效穗达到最高水平;基肥∶促花肥=5∶5时,千粒重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 水稻谷壳生长和谷粒充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7个施氮期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6号谷壳增大;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又可促进谷粒充实,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396**,0.9486**和0.9894**;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在总施氮(尿素)量10g/盆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增加灌浆期有效叶面积,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为5:1.7:1.3:1.3:0.7施用,较全部作基肥施用开花后30d剑叶叶绿素提高1.63mg/g,抽穗后35d丙二醛降低1.6nmol/gFW,每穗实粒数增加10粒,千粒重提高2.6g,增产17%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新培育的高产棕红色稻米品种冈特优37为材料,在本田习惯施肥水平(N 159kg/hm~2、P_2O_5 67.5kg/hm~2和K_2O 67.5kg/hm~2)下研究了氮、钾运筹模式对其产量和糙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新品种的扩大栽培提供施肥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钾肥全部基施,氮肥60%作基肥、10%作分蘖肥、30%作保花肥时稻谷产量最高;合理施肥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而增产;施肥模式对糙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花青素含量影响不显著,但适当施用氮肥作保花肥可提高糙米可溶性糖含量;在相同施氮模式中增加后期钾素供应可提高糙米粗脂肪含量;在相同施钾模式下施用氮肥作保花肥有提高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趋势;在钾肥全部基施的条件下,糙米游离氨基酸含量随保花肥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先升后降趋势;在钾肥60%作基肥、40%作保花肥时,游离氨基酸含量则随保花肥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可显著提高糙米粗蛋白含量,但在不同施钾条件下施氮模式的影响规律不一致。在本试验条件下,钾肥全部作基肥,氮肥60%作基肥、10%作分蘖肥、30%作保花肥的施肥模式可作为冈特优37的适宜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供氮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培条件下 ,设计 0、1 4、2 8、42 mg/kg4个供氮浓度 ,研究其对扬稻 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依对氮素反应而言 ,根系性状可分为 3大类 :第 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 ,如每株不定根数 ;第 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 ,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 ;第 3类根系性状 ,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 ,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 ,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2抽穗期根系性状中 ,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有效分蘖期 ,再次为拔节长穗期 ;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拔节长穗期 ,再次为有效分蘖期。3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 ,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1.
NORMS OF GROWTH     
  相似文献   

12.
谈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调整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运行背景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与行政协调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并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模型拟合了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呈现"s"型曲线,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材积及蓄积量的生长精度很高,相关指数均在0.996以上,利用所建生长模型可以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通过设置4种不同的造林密度试验来研究密度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的影响,并以Richards生长函数为模型拟合了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模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呈现"s"型曲线,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材积及蓄积量的生长精度很高,相关指数均在0.996以上,利用所建生长模型可以对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为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