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清远麻鸡的10项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确定了权重系数,建立了清远麻鸡肉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1.138 7×(0.446 8 F_1+0.241 5 F_2+0.169 9 F_3)。其中,F_1=0.168 X_1-0.206 X_2+0.578 X_3-0.187 X_4-0.389 X_5+0.586 X_6+0.518 X_7+0.357 X8+0.223 X_9+0.306 X_10;F_2=0.623 X_1+0.154 X_2+0.465 X_3-0.216 X_4-0.108 X_5+0.332 X_6+0.376 X_7+0.673 X8+0.758 X_9+0.105 X_10;F_3=0.112 X_1-0.265 X_2+0.277 X_3+0.156 X_4+0.375 X_5+0.468 X_6-0.082 X_7+0.374 X8+0.382 X_9+0.608 X_10。式中X_1、X_2、X_3、X_4、X_5、X_6、X_7、X8、X_9、X_10分别代表生鸡肉弹性、肉色值(L)、嫩度值、持水性、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胶原含量、肌纤维密度和谷氨酸含量。按此模型计算清远麻鸡肉质的综合得分,得分越高的肉质越好。本研究确定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68%、24.15%和16.99%,合计达87.82%,能够较好地反映清远麻鸡肉质的整体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SBE法和植物组合色彩量化分析的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州市西湖公园园林植物景观实地调查,采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对选定的60个样地的植物组合进行景观评价,分析影响公园植物组合色彩的主要因子,建立公园植物组合美景度模型,探讨主要色彩要素对公园植物组合景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美景度值为-0.781 9~0.965 9,均值为0.017 1,受欢迎的植物组合各色彩指标具有趋同性,其图片编号分别是2、3、6、21、38、43,可得植物最佳配置模式;2)植物组合色彩层次感、主色彩布局、与周围环境色彩对比程度、鲜艳感以及色彩数量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较大,总体贡献率达到68.1%;3)植物组合绿色比为41%~58%,色彩数量4~5种,主色比56%~66%时,美景度值较高。研究结果为福州公园及街旁绿地等植物色彩配置及物种选择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公众审美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优化措施,以提高乡村景观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晋江市桂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提取快速城镇化乡村景观空间中的景观要素,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景观特征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并提出景观营造建议。【结果/结论】分析得出4个与闽南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景观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按照其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为X9建筑风格(44.70%)>X7水体清洁度(27.65%)>X4植物生长状况(17.51%)>X10道路材质(10.14%)。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增强建筑乡土文化性、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加强植物养护与使用石料铺装等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出66张代表性照片,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对哈尔滨城区不同榆属景观的偏好,并基于美景度评价(SBE)准则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心理指标和服务指标4个方面对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进行评判,分别得出复层植物景观、密林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市牛首山佛寺类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照片样本和美景度评价法,对调查地人工林植物景观进行视觉评价,分析影响景观视觉质量的各因子的重要性。公众个人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组合并没有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评分产生显著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出美景度值与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模型。色彩丰富度、色彩对比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树种种类、生活型构成、林下植被高度,这6个因子显著地解释了牛首山人工林植物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差异,占总方差的72%。本研究对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人工林植物景观提出:注重色彩选择与配置,突出佛寺文化底蕴;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展现色彩变换等四点建议。本研究将协助决策者、管理者及规划师在具有佛寺文化特征的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SBE)法,对湿地景观区域、主题植物展示区域、入口广场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美景度值与植物配置形式、观赏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区域景观评价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景观评价入口广场区域景观评价;不同受测群体间对于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进行湿地公园景观的美景度评价,可以为其发展规划完善、经营管理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43个景观样本照片,运用美景度评价方法(SBE)计算美景度值,建立景观美景度与评判要素间的线性关系模型:y=-5.071+0.358c_2+0.356c_4。结果表明:c_2(观赏性)、c_4(比拟与联想)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c_1(主从与重点)、c_3(均衡性)、c_5(比例与尺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了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研究方法,对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研究,并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常用的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美景度评估法(scen ic beauty estim ation)、平均值法(average visual quality)和成对比较法(pairw ise comparison)。本研究选择了15张反映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彩色照片,向公众进行了当面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分别利用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美景度代表值的统计。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评价可以通过基于照片媒介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而完成,公众对于不同评价样本的审美偏好是有差别的;(2)本研究中采用3种美景度代表值统计方法获得的最终结果显示,3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3)通过3种评价方法表现均为较好与较差的评判样本B13与B04来看,样本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遮荫效果和空间感等等。但这些特征是否是影响评判结果的关键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滨水景观要素对公众审美的影响,以莆田市仙游县木兰溪为例,应用SBE法、BIB-LCJ法进行景观要素量化分析、景观美景度评价并构建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1)SBE法和BIB-LCJ法的评价结果较为相近,BIB-LCJ评价结果可辅助滨水景观模型构建。(2)驳岸类型、绿视率、植物整齐度、总体协调性和园路形态5个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有显著影响,河岸线形态感、整体景观色彩对比、野趣程度及景观层次感等7个要素对美景度有一定影响。 (3)从构建的美景度模型中可以看出,景观总体协调性在所有要素中的贡献度最高,达到33.2%;其次则是植物整齐度,贡献度为24.6%;绿视率、驳岸类型和园路形态贡献率分别为17.2%、13.1%和11.9%;其中,总体协调性、植物整齐度和绿视率的贡献度均达到10%以上。通过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量化分解影响公众审美的景观要素,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公众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可以为未来的滨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在调查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类植物景观(滨水、复层混交、因路、建筑及小品旁和色叶)作为评价样本,摄取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选择49位评判人员参与评价,运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学生组对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538 ~ 0.752,P=0.000~0.047<0.050),园林专业学生可初步选为预测植物景现评价的评判人员.在评判复层混交植物景观时,应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分别进行评判,其余4类植物景观可将2个原则合并(P=0.237 ~ 0.920>0.050),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建要兼顾生态学和美学要求.基于评价结果,对美景度分值较高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表5参18.  相似文献   

12.
在对紫荆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紫荆公园的设计手法、主要月季品种。选取园内51个典型的月季景观作为评价样本,组织60位评分者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样地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采用描述因子法,选择能反映月季景观特征的7个景观评价因子,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景观因子与美景度分值间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景观因子对月季景观的美学影响不同,其中有3个因子对月季景观美景度影响显著,即景观奇特性(0.108)、建筑/景观小品(0.041)、景观层次(0.08)。对紫荆公园月季主题景观构建美学评价模型,旨为今后国内月季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探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以嘉兴南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植物景观分为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和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3种类型,运用实地调查与美景度评判(SB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这3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配置模式分别为朴树+银杏 女贞 金钟花+扶芳藤 麦冬、旱柳 紫叶李+日本晚樱 红叶石楠+杜鹃 麦冬、大叶柳+水杉 美人蕉+再力花+迎春,均做到了植物种类多样、乔灌草搭配合理、层次丰富、观赏性强、整体协调,兼顾了生态性与美观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55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与语义差异法(SD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定性、定量评价,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55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为-0.865 1~0.914 2,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水面和植物相得益彰、铺装细节设计精致、园林小品与周边环境较协调的环境;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文化意境和色彩搭配3个影响因子对景观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公园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长春市公园、道路、居住区、广场、学校的彩叶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获得美景度值,利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的模型。结果表明:多彩型彩叶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高于独彩型和混合型景观的美景度值;受测者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中的空间的协调性反应值较高,对物种丰富度反应值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46-150
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从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确立了2个定量化和7个定性化评价因子。结果表明,在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3个评价准则中,视觉质量所占权重最大,为0.637 0,其次是生态效能(0.258 3),植物景观的服务功能权重最低(0.104 7)。植物景观综合评分为7.08分,在划分的评价等级中处于II级,植物景观营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铜仁市三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按照不同植物景观进行分类,将植物景观分为与广场、建筑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园路旁植物景观和滨水植物景观4种类型,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路旁植物景观评价最高,与园路搭配合理,营造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地理位置及游客组成划分代表性,以广州城市中心区越秀公园、城市近郊火炉山森林公园、城市远郊黄山鲁森林公园这3个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为主要对象,研究植物景观美景度。为避免非植物因子,如道路系统、园林小品、建筑设施等干扰,在不同空间结构下选择不同的面积空间:每个公园内选取3块典型性密林绿地,面积为20 m×40 m;3块典型性半开敞疏林绿地,面积为20 m×20 m;3块典型性开敞性绿地,面积为30 m×30m。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心理物理学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得出各样本景观得分值,结合SPSS 18.0数据分析软件将美景度量化值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将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景观美景度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3种空间结构(即密林绿地、半开敞疏林绿地、开敞性绿地)在各公园内的分配比例不同。(2)植物种类丰富,越秀公园现有乔灌木280余种,地被170余种;森林公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464种,分属107科284属。(3)景观评价结果:AHP景观评价得分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越秀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SBE得分平均值最高为越秀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次之,其次是火炉山森林公园;2种景观评价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从绿地空间植物结构类型上综合分析3个典型性城市公园:AHP景观品质得分值为密林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SBE得分值为密林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市3地的彩叶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配置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出现的频率并无直接联系,3个城市中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Lindl.)Ricker]、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其配置模式最多,彩叶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40、2.821、2.913,由此可知,3地彩叶植物的使用种类基本相同。美景度评价法对于彩叶植物的景观效果评价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