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
文献计量学揭示的我国虾病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虾病研究工作者在1987-1998年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12年来,共发表论文724篇,其中期刊论文644篇,会议论文80篇,从论文的年度发表数量和虾病专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4.
关于虾病防治与养虾业发展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养殖是当前国内外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83年全国范围内暴发性虾病流行,1994年虾病重蹈复辙,损失惨重。引起养虾专家们高度重视。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虾病防治与养虾业发展前景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看图识虾病     
  相似文献   

7.
改良对虾养殖的水域环境,使之尽可能接近亲虾生活的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健康养殖对虾的基本原则。笔者结合华南地区气候、水温、水质、土壤。养殖习惯等特点,在农业部渔业局帅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以改良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华南地区对虾健康养殖操作要点”,现将其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经验体会汇集如下。一、改良水域环境,接近自然生态,提高可持续养殖能力改良水域环境应该着眼于消除养殖池底泥的酸性腐化物和其它有害物质,消除近海海域因工业废水排放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养殖自身产生的污染这三大基…  相似文献   

8.
一日上午,我一早走进泰山镇北团村养鱼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老王找上门来,说是发生了死虾。老王今年与他人合股,开始在海边养起了50亩对虾。总共4只虾塘,有2只塘出事。第一天发现了2尾死虾,第二天14尾,第三天27尾,规格都在7厘米以上。我们几人沿池边察看,发现一只活的病虾,约有7.5厘米长。初诊印象是肝胰脏坏死。经了解,他们采取了开放式养虾的办法,根据需要添加海水。这是我国对虾养殖长期采用的水质调节主要方法,自从1993年对虾病暴发以来,为了减少和避免病原体的侵袭和水源污染带来的影响,一般采用封闭式…  相似文献   

9.
几种养成虾的病毒携带状况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了深圳市及其临近地区养殖对虾携带病毒的情况。检查118尾外观正常的养殖对虾,包括斑节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检出带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个体20尾,约占17%;带有对虾肝胰腺类细小病毒包涵体的个体4尾,约占3.3%。  相似文献   

10.
青虾养殖技术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虾养殖技术讲座二、网箱养虾网箱养殖青虾具有溶氧高、成活率高、产量高、周期短、收益快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1.水域选择网箱设置,应在水体流动、水质清爽、水深2米以上无污染的库湾、湖汉、外荡。水体的PH值为7~8.5,溶氧4.5毫克/升...  相似文献   

11.
颜超群 《淡水渔业》2000,30(1):40-40
近几年来 ,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 ,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 ,养虾效益很高。但许多生产户还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 ,笔者据我公司近 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 ,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甲壳溃疡病[病症 ]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 ,溃疡的中部凹陷 ,边缘呈白色 ,褐斑大小不定 ,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 ,在头胸甲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 ,有时触角、尾扇和其他附肢也有褐斑和烂断 ,在断痕处也呈褐斑 ,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病因 ]虾体在运输过程中碰伤 ,水质不好 ,营…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黑鳃病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患黑鳃病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肌肉、肝胰腺、心脏和鳃等组织、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质,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在组织、器官间存在明显差异,患黑鳃病后表现出缺失或增加现象。病虾较健康虾肌肉新增4条谱带,同时减少了3条谱带、肝胰腺新增1条谱带,同时减少了3条谱带;心脏新增3条谱带,同时减少了2条谱带,鳃减少了3条谱带。  相似文献   

13.
项目特征健康虾病虾活动1郾白天多在池底活动,夜间或凌晨到水上层成群游动或零星到浅水处觅食。游动快而有力,有一定方向。2郾反应灵敏,受刺激或惊吓能迅速逃离,难以捕捉。离水后弹跳有力。3郾排水时能迅速逃离,不随水流流出。1郾离群独游,白天成群在水表层沿池边环游或缓慢无方向、无力地游于水面、池边,或在水面作平或垂直打圈,或静伏于池边浅水区底层。2郾感觉反应迟钝,易于捕捉。离水后弹跳无力或不会跳动。白天环游表层的群虾,受惊后跳跃能为发病的预兆。3郾易随水流挡在出水网上,遇风浪易被飘至下风。甲壳1郾正常的甲壳颜色为半透明、…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大幅度增加,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虾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达到高单产、高规格、高效益、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生产上一些危害比较严重、易发的虾病为例,对虾病的常规检查和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对虾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对虾病对浙江1993年养殖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虾病情调查。现场药物和水质治理的试验结果,总结研究出几条防治虾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虾病及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养殖环境的保护、病害防治和科学养虾方面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养虾的残饵,加上对虾本身的排泄物,致使虾池底部沉积大量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腐烂分解使底质变黑发臭,滋生各种细菌,而后又污染水体,导致虾病频发。连续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暴发性虾病,已成为困扰养虾业的一大问题。尽管学者对虾病及虾病防治的紧迫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而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以来,我们在常规虾塘和乐清湾浅海水域网箱分别进行不问海水鱼品件与对虾混养防治虾病的效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红鳍东方红、黑绸、挽状黄姑鱼、钞鱼、中华乌塘续、河鳗与对虾混养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控制虾病发生的效果,而辎鱼与对虾混养不能有效抑制虾病的发生,现详沐如下:1996年在10.66公顷的虾塘混养红给东方鲑35万尾,放养长毛对虾苗160万尾,4个a后对虾长至、11~12cm。同期未混养的虾塘则放养对虾苗20余天后就发病死亡。1994年在1.53公顷虾塘混养黑钢6000尾,放养虾苗60万尾,两个月后对虾生长至7.Zcm,而同期…  相似文献   

18.
试论对虾病害发生因子与虾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虾病害发生的三大因子,并针对病害因子,提出了预防虾病的具体技术措施,对今后对虾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取保温、遮光措施,利用地下温咸井水作水源,挑选亲虾,通过消毒,改善水质,施用药物防病、科学投饵等措施,亲虾越冬成活率61%,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霍乱弧菌的越冬条件与虾类弧菌病的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菌广泛生存散布于自然界中。霍乱弧菌 ,无论是 0 1群或非 0 1群、或 O139,都是引起第七次霍乱世纪大流行的罪魁祸首。温度是霍乱弧菌菌群大量增殖的先决条件 ,一定菌量进入人体的肠道定植是必要条件。霍乱流行期的疫区水源中很容易检出埃尔托霍乱弧菌 ( EVC) ,且检出率很高 ;但进入秋冬 (流行间歇期 ) ,在外环境中往往很难检出。为了追索霍乱流行的来龙去脉 ,我国专家学者从 60年代开展对霍乱弧菌越冬条件的研究 ,为微生态学提供了不少科学证据。学者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水体中以刚毛藻为主体的周丛生物群落是埃尔托弧菌大量聚集地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