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申农1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初产和经产共计2829窝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1号猪群四世代到七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说明经过近10年的选育,申农1号猪群的繁殖性能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对17头申农I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2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可获得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3.
对申农I号四世代到七世代猪进行屠宰测定,每个世代屠宰6头。对申农I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进行多次了肥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申农I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99.25、482.16、530.85、570.65和596.5g。在胴体性状方面,申农I号猪群的屠宰率在73%左右,6~7肋骨膘厚在2.5cm左右,眼肌面积在39cm~2左右,瘦肉率在59%左右。在肉质性状方面,申农I号猪的PH1值在6.18左右,失水率在27.21%左右,腰大肌嫩度在4.498左右,肉色在2.68左右,肌内脂肪在221%左右,肌肉水份在73.07%左右。  相似文献   

4.
申农Ⅰ号猪群繁殖性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7头申农Ⅰ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 2 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申农Ⅰ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 ,可获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中农Ⅰ号四世代到七世代猪进行屠宰测定,每个世代屠宰6头。对中农Ⅰ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进行多次了肥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申农Ⅰ号四世代到八世代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99.25、48216、53085、57065和5965go在胴体性状方面,申农Ⅰ号猪群的屠宰率在73%左右,6~7肋骨膘厚在25cm左右,眼肌面积在39cm^2左右,瘦肉率在59%左右。在肉质性状方面,申农Ⅰ号猪的PH1值在6.18左右,失水率在2721%左右,腰大肌嫩度在4.498左右,肉色在2.68左右,肌内脂肪在2.21%左右,肌肉水份在73.07%左右。  相似文献   

6.
"申农I号"一世代猪与杜×(长×大)猪肥育及胴体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农I号' 猪的培育是上海市农委1998年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该猪是采用"长×(大×二)"杂种猪经横交固定、世代选育的方法而正在培育的一个母本新品系,目前选育工作已进入三世代.为了解申农I号一世代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质性状,课题组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这一次性能测定是以申农I号猪的一世代为试验猪,以"杜×(长×大)"洋三元猪作为对照猪.  相似文献   

7.
“申农Ⅰ号’猪的培育是上海市农委1998年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该猪是采用“长×(大×二)”杂种猪经横交固定、世代选育的方法而正在培育的一个母本新品系,目前选育工作已进入三世代。为了解申农Ⅰ号一世代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质性状,课题组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这一次性能测定是以申农Ⅰ号猪的一世代为试验猪,以“杜×(长×大)”洋三元猪作为对照猪。  相似文献   

8.
“申农Ⅰ号”猪的肥育和胴体性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申农Ⅰ号”培育猪群分 3次进行肥育和胴体性能测定 ,第 1次试验猪为杜× (长大二 )猪 ,饲养 8头 ,屠宰 4头 ;第 2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一世代猪 ,饲养 5头 ,屠宰 4头 ;第 3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二世代猪 ,饲养 9头 ,屠宰 4头。试验结果表明 ,杜× (长大二 )猪、“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及二世代猪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62 2 5g、 51 4 6g和 52 3 31g。在胴体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屠宰率最高 ,达74 37% ;平均背膘及 6~ 7肋膘最薄 ,为 2 1 4cm和 1 74cm ;眼肌面积最大 ,为 34 31cm2 ;瘦肉率最高 ,为 61 70 % ,而杜× (长大二 )猪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上述各指标则分别为 :72 96% ,67 60 % ;3 1 5cm ,3 1 2cm和 3 0 3cm ,3 0 3cm ;2 9 63cm2 ,2 7 60cm2 ;56 2 7% ,58 2 1 %。在肉质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在校正肉色上最高 ,为 9 88,杜× (长大二 )猪在系水力和肌内脂含量上最高 ,分别为 75 2 1 %和 3 36 % ,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则在嫩度及肌肉水分指标上占优 ,分别为 2 52kg及 75 2 1 %。  相似文献   

9.
沂蒙黑猪在“七五”期间进行了五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遗传性能趋于稳定 ,体质外貌基本一致 ,生产性能有了一定提高。为了保存这一地方良种资源 ,山东省畜牧局于 1 995年 1 0月批准立项“瘦肉猪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课题 ,确定继续对沂蒙黑猪进行选育。经过整群和选优 ,建立了 1个由 40头基本母猪、4个公猪血统组成的育种核心群。从1 996~ 2 0 0 0年 ,又进行了 3个世代的选育。为了检验七世代公猪后裔的育肥性能 ,2 0 0 0年 6~ 1 0月进行了本次沂蒙黑猪后裔 (同胞 )育肥性能测定。1 试验设计1 1 供试猪选择与分组在 2 0 0 0年七世代母…  相似文献   

10.
三元猪作为母猪使用,其繁殖性能低下,猪场外购二元母猪补充更新猪群,费用高且有很大的疫病传入风险,文章介绍了一种使用二元母猪生产父母代母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是以广东小耳花猪、陆川猪两个类群为育种素材,以繁殖性能为主,结合肉质、生长发育及外貌选择,经6年4个世代选育而成的高繁殖力新品系。为分析该品系毛色选育效果及其特性与利用价值,以该品系毛色选育提纯效果及各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MC1R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结合表型选择,可逐渐纯化新品系群体;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3世代初产母猪较0世代初产母猪分别提高1.05、0.72头(P>0.05),3世代经产母猪较0世代经产母猪分别提高0.75、0.76头(P<0.05);生长性状及胴体、肉质性状,3世代未发生较大变化。结论: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提纯效果突出,繁殖性能得到明显地改善提高,且未对生长及胴体、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该品系的培育为地方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申农Ⅰ号为母本,杜洛克、大约克、皮特兰、皮杜为父本,研究了申农Ⅰ号猪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肥育性能及胴体性能。研究表明,申农Ⅰ号杂交猪在生长速度、肉色、肌内脂肪等指标方面要优于亲本,某些指标要优于洋三元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陆续承担了上海市农委和市科委多个有关猪种培育、配套系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这其中就涉及申农配套系的选育。申农配套系的选育是围绕课题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多年联合选育而成的申农I号猪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申农I号144头母猪进行ES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ESR基因型对头胎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申农I号母猪群中,ESR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可分为AA、AB和BB三个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69和0.4931。AA型、AB型和BB型的频率分别为0.2639、0.4861和0.2500,但AA、AB和BB三种基因型与产仔数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收集的新清平猪1—5世代的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各世代母猪的妊娠期和繁殖性能,同时对各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用半同胞法估计产仔数及仔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乳头数的遗传力。为新清平猪的进一步选种选育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我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对4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新品系猪保持了原四川白猪Ⅰ系高繁殖性能特性,3世代母猪产仔数13.3头,产活仔数12.4头,初生个体重1.45千克,断奶(35日龄)头数11.3头,断奶个体重8.0千克,断奶成活率91.1%,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观察四川白猪Ⅱ系母猪的繁殖规律表明,断奶至发情天数为3.84天,断奶至配种天数为5.83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4.6天,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后42.4小时,一次情期受胎率92.45%。  相似文献   

18.
从1992~1994年对我省育成的“953”巨型长毛兔新品系0~4世代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产毛性能及生活力进行了研究测定。研究表明,该品系体型大,繁殖及产毛性能好,饲料转化率高,早期生长快,3~4世代后各项经济性能指标趋于稳定。现有核心繁殖群7200只,生产群25万只,已在本省及全国推广种母兔20余万只,所有经济性状及推广数量已超过了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12):37-39
对简州大耳羊核心群世代选育母羊繁殖性能进行了系统测定。简州大耳羊发情周期平均为20.66 d,发情持续期为48.52 h,妊娠期平均为148.76 d;初产母羊平均产羔率为153.51%,经产母羊为242.41%;年均产羔1.75胎;公羔平均初生重为3.10 kg,母羔平均初生重为2.95 kg。结果表明简州大耳羊具有多胎、多羔,常年发情产羔,羔羊初生重较大,繁殖性能好的优良特性。通过世代选育,简州大耳羊繁殖性能取得了一定的遗传进展,四世代初产母羊产羔率比零世代提高了3.39%;四世代公羔初生重比零世代提高了9.15%,母羔初生重比零世代提高了7.66%。研究结果揭示了简州大耳羊的发情、配种、产羔等繁殖规律,表明简州大耳羊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并随胎次的不同而异,而且各世代间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对苏太猪产仔数的选择,通过组建具有高繁殖性能的亲本群,采用有效的选择方法,以及高强度的留种率,经过5个世代的选择,产仔数头胎母猪在11头以上,经产母猪在14头以上,基本保持了老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