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保定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从当地3个奶牛场随机采集145份奶牛粪便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后直接镜检和抗酸染色后镜检,阳性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18S rRNA基因,同时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分离株与其他11个隐孢子虫参考株的18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表明:有10份粪便样本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6.9%(10/145),不同奶牛场、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0份粪便样品采用PCR方法扩增后有7份为18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出的18S 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528 bp。保定地区隐孢子虫分离株扩增的基因序列与牛源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HQ179571)同源性最高,确定保定地区分离到的奶牛源隐孢子虫为牛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内蒙古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腹泻犊牛寄生虫性病原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学特性,采集该养殖场18头发生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样品。通过形态学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样品中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18份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56%(1/18),蓝氏贾第虫感染率为72.22%(13/18)。进一步对18份粪便样品提取DNA,并基于SSU rRNA和BG基因位点分别对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显微镜检测阳性粪便样品均在830 bp和511 bp处出现目的扩增条带。同时,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也表明,所分离到的隐孢子虫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牛隐孢子虫(C.bovis)在SSU rRNA基因位点上具有100%序列同源性,因此被归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所分离的蓝氏贾第虫在BG基因位点上与集聚体E参考分离株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78%以上,提示其属于集聚体E。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明确了牛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是该奶牛场主要致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3.
旨在调查青海省大通县部分地区世居牦牛犊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在大通县宝库乡和良教乡采集了200份3~5月龄世居牦牛犊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用套式PCR扩增18S rDNA,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供虫种鉴定。结果表明: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镜检出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5%(3/200);阳性样品经套式PCR扩增18S rDNA后,有2份隐孢子虫样品呈阳性,扩增产物长度为500 bp,测序后将序列命名为QHDTC201901和QHDTC20190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种类鉴定发现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总感染率为1.0%(2/200)。综上提示,大通县部分地区牦牛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该调查研究为该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临床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种类分布与遗传进化分析情况,应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对平顶山地区233份奶牛粪便进行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隐孢子虫分离株的种类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223份奶牛粪便中有12份为隐孢子虫阳性,阳性率为5.38%,不同年龄阶段和奶牛场的奶牛隐孢子虫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序列比对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平顶山地区12株奶牛隐孢子虫分离株的18S r RNA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同源性最高,且两者在系统进化树上为同一大分支,说明此次分离的奶牛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牛隐孢子虫。本次研究结果为河南平顶山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宁夏地区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从3个市8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272份犊牛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技术对18S rRNA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2.88%,银川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6.89%,吴忠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4%,石嘴山市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62%,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前、后感染率分别为14.14%,12.14%。序列处理分析发现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C.bovis)、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C.ryanae)和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其中C.bovis分离率最高(54.29%)。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普遍,且感染的虫种有3种,其为深入了解宁夏部分地区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套式PCR检测奶牛粪便中隐孢子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检测样品中的微量隐孢子虫,从含有不同数量隐孢子虫卵囊的奶牛粪便中,直接提取DNA用作初始PCR(Initial-PCR)模板,以稀释的初始PCR的产物为模板进行套式PCR(Nested-PCR),用两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分别作为两PCR的引物,扩增大小分别为540pb、258pb的特异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可从阳性粪便标本DNA抽提物中扩增出目的片段,而阴性对照不能扩增目的片段;初始PCR、套式PCR的敏感小生最低可分别检测到含卵囊100、5个/g粪便。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某奶牛场的奶牛自然感染率为16.4%。试验表明套式PCR的敏感性比普通PCR约高100倍,能用于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查明安徽省奶牛隐孢子虫感染与地理分布情况,选取该地区10个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研,在52头奶牛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6.39%(52/814);经鉴定,所获虫体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和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muris);奶牛的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及小鼠的人工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孢子虫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笔者对北京地区的牛隐孢子虫病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调查的5个牛场中有4个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其中二月龄、三月龄犊牛感染率最高(二月龄为19.5%,三月龄为17.4%),四、五月龄时逐步下降,一月龄犊牛感染率最低。人工感染试验证明牛隐孢子虫能够感染正常的和免疫力降低的小鼠。从而证明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不具有宿主特异性,它既能感染牛,又能感染小鼠。笔者还在电镜样品和组织切片中发现了隐孢子虫各发育阶段的虫体;被隐孢子虫寄生的肠绒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萎缩和上皮细胞的脱落,从而证明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四川部分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成年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差异以及感染虫种基因型,分别采集了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各6个养殖场共342份新鲜粪便,采用改良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处理后提取粪便DNA,经套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产物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采样地区山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7%,12个养殖场中4个养殖场(名山、纳溪、邻水和双流)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2.5%~19.2%,且4个隐孢子虫感染阳性场均为散养模式。序列分析表明,感染虫种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和猪隐孢子虫(C.suis),并以肖氏隐孢子虫为主(68.7%)。本试验初步表明,规模化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下山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差异(P0.01);首次在成年山羊中检出猪隐孢子虫虫种,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猪隐孢子虫序列与人源猪隐孢子虫序列完全一致,提示此次分离的羊源猪隐孢子虫为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奶牛隐孢子虫在烟台地区的流行情况,从烟台市的海阳、莱阳、牟平和招远4个地区6个奶牛场采集粪便样品565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分析奶牛隐孢子虫感染与腹泻、季节、年龄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0.44%(59/565),其中发生腹泻的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0.13(32/15...  相似文献   

11.
陕西部分地区秦川牛断奶后犊牛隐孢子虫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部分地区秦川牛断奶后犊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及其种类分布,本试验从杨凌和宝鸡3个秦川牛场采集了113份3~6月龄的犊牛粪便样品,基于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位点对其进行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6.8%(19/113),各养殖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种类鉴定发现了3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和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其中安氏隐孢子虫为优势虫种,广泛分布于各个养殖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秦川牛断奶后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普遍,且种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安氏隐孢子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BLAST检索,以HSP70基因设计一对引物(5'-CAATCGAATTGGATTCTTTGTC-3'和5'-CACCTTCAAAT-ACTTGAATAAGT-3')对奶牛安氏隐孢子虫进行了PCR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只能特异扩增隐孢子虫GD株DNA,而对照样本如微小隐孢子虫、弓形虫、圆孢子虫、纤毛虫、肝片吸虫、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牛粪便以及大肠杆菌均为阴性;通过对6个浓度梯度的虫体DNA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当样本中含有445个隐孢子虫卵囊的DNA时,即可扩增产生清晰可辩的条带.测得该序列长度为494bp,序列分析为牛型C.andersoni.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扩增C.andersoni,敏感性较高,适合于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乡市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病原学检查法对新乡市4个奶牛场的102头奶牛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0.6%;发病率为5.8% ;不同年龄的奶牛感染情况不同;机体免疫功能较低的奶牛易感染;经鉴定虫种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试验在4个牛场采集了295份奶牛的粪样,从粪便样品中直接提取DNA进行套式PCR法检测,之后将其目的片段克隆至p GM-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鉴定虫种。结果表明:可通过套式PCR法从阳性粪便的DNA抽提物中扩增出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800 bp和505 bp;对测得的序列和NCBI上已发表的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相似度为100%;采集样品的阳性率为14.9%(44/295)。说明套式PCR法可用于检测奶牛粪便样品中的隐孢子虫,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并能有效鉴别其虫种。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合肥市某奶牛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白糖溶液漂浮法对该场381头奶牛的粪样进行检查,在52头奶牛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13.62%(52/381)。经鉴定,所获虫体为鼠隐孢子虫Crt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16.
奶牛源微小隐孢子虫的分子鉴定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85-89
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商丘市某奶牛场牛新鲜粪便样本的隐孢子虫卵囊,用18SrRNA基因对隐孢子虫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于GP60基因位点对微小隐孢子虫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3份样本中有50份为隐孢子虫阳性,42份经形态学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8份形态学未能鉴定到种。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7个分离株为微小隐孢子虫,1个分离株为牛隐孢子虫;序列比对分析,7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IIdA19G1。接种1头3日龄犊牛1×106个卵囊,潜隐期为3d,显露期为14d,于感染后第7天和第10天出现2个排卵囊高峰期,收集到大量纯卵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东省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种类,从该市2个绵羊场、2个山羊场采集222份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样品的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actin基因,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总的感染率为6.76%,其中绵羊7.84%,山羊5.83%;不同月龄的羊感染情况不同,6~12月龄绵羊感染率最高(20.69%),而12月龄以上的山羊感染率最高(10.00%);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检出率最高为53.33%,其次是肖氏隐孢子虫(C.xiaoi)为40.00%,仅发现1例(6.67%)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感染;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本试验所获得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的C.parvum、C.xiaoi、C.ubiquitum actin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滕州市的羊样品中鉴定的actin序列,与Gen Bank中的相应虫种序列在同一分支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滕州市羊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肠道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引起自限性腹泻、腹痛、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目前,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发展促进了隐孢子虫的检测和分型,部分隐孢子虫虫种已开发出亚型分型工具,为深入探究隐孢子虫的分子传播特征及人兽共患风险提供了可能。牛是隐孢子虫的重要宿主,但目前对牛隐孢子虫病的了解不足,并常常忽视其公共卫生意义。因此,笔者总结了近年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相关报道。报道中的主要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芮氏隐孢子虫以及安氏隐孢子虫,虫种的感染具有年龄相关性,并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微小隐孢子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虫种,而牛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也有感染人类的报道,牛隐孢子虫病的人兽共患风险正在被不断发现。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8):109-112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12个规模化奶牛场和7个奶牛养殖小区共计2 268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发现109份为阳性粪便样本,感染率为4.8%。卵囊呈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7.8μm×6.4μm,卵囊指数为1.22;12个养殖场中10个为阳性场,7个养殖小区中4个为阳性小区,不同地区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养殖方式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流行范围较广,存在一定人兽共患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从吴忠市的2个规模羊场采集480份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吴忠市羊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3%,其中盐池县绵羊感染率为33.8%,同心县山羊感染率为22.9%;共发现3种隐孢子虫感染,其中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阳性率最高(62.5%),其次是泛在隐孢子虫(C.ubiquitum)(32.4%),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感染率最低(5.2%);从季节上看,春季感染率最高(49.2%),夏季最低(6.7%);从羊的年龄上看,未断奶羔羊感染率最高(34.4%),而成年羊感染率最低(19.4%);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阳性样品均在Gen Bank找到100%同源的序列。本研究首次对宁夏羊感染的隐孢子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为深入了解宁夏吴忠市羊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