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MHC基因产物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MHC-Ⅰ、MHC-Ⅱ、MHC-Ⅲ及MHC-Ⅳ。其中MHC-Ⅰ、MHC-Ⅱ类是能够递呈抗原的分子,在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细胞发育中发挥作用,而MHC-Ⅲ和MHC-Ⅳ类分子具有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其他功能。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病毒  相似文献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作为鸡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负责将抗原表位递呈到特异性T淋巴细胞中,诱导免疫应答反应。鸡MHC优势表达1个MHCⅠ分子BF2和1个MHCⅡ分子BLB2,其中MHCⅠ分子结合来自细胞质中蛋白多肽,MHCⅡ分子结合来自细胞内囊泡中蛋白多肽和细胞外源性多肽。MHC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其分子空间结构和结合肽段特性非常重要。不同单倍型MHC由于等位基因的差异其肽结合基序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MHC分子递呈抗原肽数量,影响T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最终导致不同单倍型鸡对同一病原体表现出抗性或易感性。与人MHC分子相比,紧凑且简单的鸡MHC优势表达单个Ⅰ类分子的特性可以决定鸡是否会对某种病原体存在抗性。为了更好地认识鸡MHC分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抗病性机制,解析其结构并进行功能研究非常必要。作者主要介绍了鸡MHC的分子结构特征,重点比较了不同单倍型MHC分子结构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总结了鸡MHC肽结合基序和禽流感病毒抗原肽的鉴定工作,为进一步理解MHC分子递呈肽给T淋巴细胞的机制和开发T细胞表位疫苗奠...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过程,分析病毒干扰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所采取的策略,以期揭示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Ⅰ,MHC-Ⅰ)分子与细胞内源性抗原在内质网中结合形成MHC-Ⅰ/抗原复合物并呈现于细胞膜上,被CD8+T细胞TCR识别,诱导细胞免疫。MHC-Ⅰ分子也可作为NK细胞的抑制性受体的配体,抑制NK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5.
畜禽疱疹病毒持续感染会损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影响生产性能。借助自身强大的免疫逃避能力,疱疹病毒可以有效抵抗畜禽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疱疹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宿主细胞加工机制产生多种分子类型,干扰MHC-Ⅰ介导的抗原递呈途径,从而避免被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解析病毒蛋白下调MHC-Ⅰ的分子机制是疱疹病毒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畜禽疱疹病毒调节MHC-Ⅰ分子的研究进展,按MHC-Ⅰ递呈抗原的不同阶段详细介绍相关蛋白的分子机制,分析了病毒同源蛋白的结构域和功能差异,指出本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突破的方向,以期为治疗畜禽疱疹病毒感染、开发和优化疫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EP153R蛋白的功能和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了EP153R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采用Western blot与IFA鉴定rEP153R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杆状病毒能高效表达rEP153R蛋白且可被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此重组蛋白为抗...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构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EP153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表达EP153R重组蛋白(rEP153R),并制备抗rEP153R的多克隆抗体。根据ASFV Georgia 2007/1的EP153R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FR682468.1)合成EP153R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EP153R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分别在16和37℃条件下经IPTG诱导12 h进行最适诱导温度筛选。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进行初步鉴定。切取SDS-PAGE蛋白胶25 ku处条带,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重组蛋白是否正确表达。用纯化的rEP153R免疫小鼠,制备抗rEP153R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重组菌在16℃表达量较高,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产物在25 ku处出现明显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相符,表明rEP153R成功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结果显示,匹配到YIGLINK、NESVLLR和KYIGLINK 3个rEP153R的特异性肽段,证实该蛋白为rEP153R。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表达了rEP153R,并制备了其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鉴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材料。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体外抗PRRSV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甘草酸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本试验确定了甘草酸的抗PRRSV作用,并通过检测甘草酸对病毒的吸附侵入、核酸复制等环节对病毒的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以及宿主细胞受体和IFN-α表达的影响确定甘草酸体外抗PRRSV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甘草酸阻断PRRSV感染时减少了GP4的表达,并降低CD163和CD151的表达;抑制PRRSV吸附时抑制了PRRSV GP4和细胞CD163的表达;抑制PRRSV侵入时抑制了GP4的表达,并显著提升细胞CD163和CD151的表达;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PRRSV nsp9和nsp10的表达,前期抑制病毒引起的TLR3表达升高的趋势,后期促进TLR3的表达;中后期降低、末期促进IFN-α的表达。结果表明,甘草酸能通过调节PRRSV的蛋白、宿主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PRRSV体外感染Marc-145细胞。  相似文献   

9.
鸡的C型凝集素样基因编码包括鸡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受体在内的许多免疫分子。鸡C型凝集素样编码基因分别位于自然杀伤基因复合体(NK gene complex,NKC)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区域,在NKC区为CD69和CD94/NKG2,在MHC区为相邻的B-NK和B-Lec基因。B-NK是目前唯一已证明表达于NK细胞上的凝集素样受体,其配体尚不清楚,但是已经证明B-NK能够和活化的细胞上的配体结合。论文主要讨论CD69、CD94/NKG、B-NK和BLec 4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比较和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CD8~+T细胞表位通过MHCⅠ分子呈递到细胞表面,激活CTL细胞从而介导并调节机体抗内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MHC-peptide稳定性试验通过TAP缺陷的RMAS细胞转染克隆在细胞水平鉴定CD8~+T细胞表位与MHCⅠ分子的亲和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通过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评估抗原免疫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效性。四聚体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论文介绍了CD8~+T细胞表位的特征和上述3种表位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为CD8~+T细胞表位的鉴定和表位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胸腺依赖性细胞即 T细胞具有多种重要的免疫功能 ,不同的免疫功能与其细胞膜上的分化抗原 (CD)的种类相关联。其中 CD4和 CD8是关键的分化抗原。 CD4分子是单链糖蛋白 ,是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类抗原的受体。研究表明 ,其功能性分子可能是低聚体 [1 ] 。CD8分子也是糖蛋白 ,包含α链和β链 ,是 MHC 类抗原的受体。 CD4和 CD8与相应 MHC抗原结合是 T细胞在胸腺外发挥免疫功能的生化基础 ,也与 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的分化有关。来自骨髓的前 T细胞表面无任何 CD标志 ,在胸腺微环境中先后表达CD2、CD7、CD3抗原和 T…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 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白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Georgia 2007/1株EP402R基因,获得其编码的CD2v重组蛋白,并针对纯化的CD2v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将ASFV EP402R全长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连入pET-28a(+)表达载体,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经1 mmol/L IPTG于16℃诱导12 h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表达鉴定和反应原性分析。以纯化的CD2v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制备鼠源抗CD2v多克隆抗体,随后以间接ELISA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显示,ASFV EP402R基因克隆至pET-28a(+)获得pET-28a-EP402R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经诱导表达获得CD2v重组蛋白,其大小约为47 ku,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也可以融合表达蛋白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可溶性上清经镍柱纯化后能被ASF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检测该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512 0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CD2v蛋白。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原核表达的ASFV CD2v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利用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抗体效价和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ASFV EP402R生物学功能及基因缺失毒株的鉴别诊断和疫苗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Ⅰ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Ⅰ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Ⅰ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Ⅰ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Ⅰ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病毒(ASFV)EP364R蛋白是ASFV的ERCC4核酸酶结构域。为了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EP364R蛋白,本研究将ASFV EP364R基因构建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座DH10Bac感受态中,经过3次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BacmidEP364R质粒,将Bacmid-EP364R质粒转染至细胞中,收获上清,在正常细胞中传三代,以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EP364R。使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实验鉴定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的细胞可检测到EP364R蛋白的表达,并可被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果表明杆状病毒系统成功表达EP364R蛋白并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为后续开展ASFV血清学诊断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构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EP153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表达EP153R重组蛋白(rEP153R),并制备抗rEP153R的多克隆抗体。根据ASFV Georgia 2007/1的EP153R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FR682468.1)合成EP153R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EP153R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分别在16和37 ℃条件下经IPTG诱导12 h进行最适诱导温度筛选。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进行初步鉴定。切取SDS-PAGE蛋白胶25 ku处条带,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重组蛋白是否正确表达。用纯化的rEP153R免疫小鼠,制备抗rEP153R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显示,重组菌在16 ℃表达量较高,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产物在25 ku处出现明显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相符,表明rEP153R成功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结果显示,匹配到YIGLINK、NESVLLR和KYIGLINK 3个rEP153R的特异性肽段,证实该蛋白为rEP153R。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表达了rEP153R,并制备了其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非洲猪瘟活载体疫苗鉴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材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早期蛋白0(EP0)基因删除对伪狂犬病病毒(PRV)裂解感染培养的猪肾细胞过程中病毒转录本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析表明,在感染早期,EP0对PRV的基因转录有抑制作用,在感染后期对病毒基因的表达是刺激和抑制作用相交替。研究数据表明,EP0的功能可能是逆转早期病毒基因表达的动力学。研究还观察到,EP0促进IE180基因和PRV转录本转录动力学的相互关系的发展,表明EP0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改变IE180蛋白对PRV转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与进化后,硬骨鱼类形成了具有种属特征的抗感染以及稳定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而在其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中,由于MHC Ⅰ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型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与病毒等内源性蛋白多肽结合,并提呈至限制性CD8+T细胞,促进杀伤性CD8+T细胞的形成.在硬骨鱼类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与动物疾病的抵抗力密切相关.最近,一些报道也证实了硬骨鱼类MHC Ⅰ与其对疾病的抗性与易感性密切相关,并决定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1].而硬骨鱼类为提升自身对疾病的抗性则应对病原对物种的毁灭,其生存策略是形成了具有种属特征的MHCⅠ基因结构.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与靶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病毒等外界因素可以诱导靶细胞凋亡,试验表明这一现象还与病毒复制增殖相关联。迄今已发现20余种病毒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在病毒参与调节的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和蛋白得到表达。另外,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过程。现就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分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佐剂(A山uvants)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注射于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亦称免疫增强剂。[1]佐剂可选择性的改变免疫应答类型,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改变体液抗体种类,IgG亚类及抗体的亲和性。佐剂可改变抗原的构型,使疫苗诱导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HL)反应。佐剂可改变兔疫反应为MHCⅠ型或MHCⅡ型、MHCⅠ型反应通常是在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感染时产生,诱导CTL,而蛋白质或多肽抗原则不能诱导。佐剂如免疫刺激复合物,QS21与蛋白质、多肽或灭活病毒结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