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1流行情况气肿疽可发生各品种的牛,笔者从1986~2008年诊治患气肿疽29例,其中产奶牛16例,患气肿疽性乳房炎15例,1例患前臂到臂部气肿疽。育成奶牛6~20月龄发生气肿疽9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1):109-111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疾病,本研究从延边州延吉市采集疑似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牛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进行气肿疽梭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查、生化鉴定、动物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本试验成功对气肿疽梭菌进行了分离,该菌株细胞毒素、cct A基因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ATCC 10092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0%,此结果为该地区气肿疽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病因 气肿疽梭菌是一种两端钝圆的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芽胞的抵抗力较强,该菌主要存在于病变组织及渗出液中。  相似文献   

4.
羊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急性热性败血症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组织坏死、腹部维度不断膨大、水肿为主要特征,又被称为鸣疽、气肿性炭疽。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羊气肿疽的流行和防治,以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梭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有芽孢的杆菌,可引起常见反刍家畜组织毒性缺氧,严重可致死,常为畜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气肿疽对反刍动物的影响存在已久,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和相关毒力因子的作用仍未能被完全解读。随着研究的深入,已发现气肿疽梭菌的4种主要抗原和毒力因子在气肿疽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气肿疽梭菌的4种主要抗原和毒力因子(细胞毒素A、鞭毛蛋白、神经氨酸酶和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概述,期望能为日后气肿疽检测方法和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气肿疽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然而笔者在防治一起牛气肿疽疫情过程中发现,猪群也可以被气肿疽梭菌所感染,在治疗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猪群过程中,采用治疗牛羊气肿疽的方法,同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发病情况2013年7月28日,药草坪村委会大槽子村村民李某报告,他家所养的4头牛中,有3头牛发生疾病。笔者立即带领2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到现场  相似文献   

7.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气肿疽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在构建气肿疽快速诊断检测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提高人们对气肿疽的认识与了解,笔者结合国内外与气肿疽相关的参考文献,从病原学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理、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也将肉牛气肿疽称作黑腿病或者是鸣疽,是反刍动物的败血性传染病,多呈急性发生。会给饲养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流行病学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肉牛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深部创伤也能引起气肿疽的感染。气肿疽呈明显的地方性流行,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如蚊蝇频繁活动的夏季是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  相似文献   

10.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黄牛,特别是2岁以下黄牛。多呈地方性流行,在炎热及多雨的夏季发生较多。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石青青 《兽医导刊》2016,(12):122-123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易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羊气肿疽是一中常见的败血性传染疾病,具有高传染率、高热性、高死亡率的特点。由于养殖业主缺乏相关疾病预防经验,近年来羊气肿疽疾病发病率在羊养殖业中呈现上升趋势,对养殖业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养殖经验,主要对羊气肿疽疾病的病因、症状特点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介绍,对羊气肿疽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笔者就气肿疽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该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期有效减少和控制该病的发生,降低气肿疽病的损失程度,提高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前言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也叫气肿疽杆菌Bacillus Chauvoei,费塞氏梭菌Clostridium feseri,以及Bacillus carbonis,Bacillus anthracis symptoatici等。在Soltys,M.A.的著述中提到,虽然在1782年Charbert已认为气肿疽与炭  相似文献   

15.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16.
羊气肿疽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羊气肿疽是羊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引发的一种急热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原主要侵害患病羊的肌肉和皮下结缔组织,临床中主要引发肌肉和结缔组织气性肿胀,出现坏死性炎症。该病主要发生在6~24月龄的羊,潜伏期较短,并且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文对羊气肿疽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望对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其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发病较急同时表现为败血性症状的传染病。气肿疽一旦发现,其病程并不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牛气肿疽流行及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牛气肿疽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急性、高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组织坏死、产气和水肿为主要特征,又称鸣疽、气肿性炭疽。气肿疽梭菌是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其芽孢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可存活数年。和其他梭菌一样,气肿疽梭菌属土壤源性细菌,被牛、羊及其他动物摄入后,主要寄生在其脾脏、肝脏和肌肉中。细菌繁殖体常产生大量毒素,造成肌肉坏死和毒血症。常见于放牧畜群,牛多发,羊偶发。笔者现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例山羊气肿疽病例的诊  相似文献   

19.
1愈后免疫 气肿疽病自然痊愈的例子极为少见,因此关于愈后的免疫力,还没有文献的记。某地用强毒菌液接种黄牛,在发病时应用抗气肿疽血清和青霉素进行治疗。愈后再用强毒攻击,证明已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为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的传染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气肿疽梭菌在深层肌肉产酸产气导致气肿坏疽为特征。主要通过春秋两季气肿疽疫苗注射来防控气肿疽传染病。2016年4月7日,宁洱县勐先镇黄寨村箐头组鲁明文、鲁升2户养殖户的黄牛发生疫病,在饲养的27头黄牛中发病7头,死亡5头。经普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勐先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通过黄牛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病理解剖、采样送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牛气肿疽病。及时采取牛气肿疽病的防控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流行蔓延,按期回访没有出现黄牛发病死亡情况,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巩固了本地山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