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营养素来源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文章旨在探讨蛋白来源对高峰期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88 只32 周龄京红1号产蛋鸡,分别饲喂以豆粕、脱酚棉籽蛋白、双低菜粕、豆粕+4%黄粉虫为蛋白来源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6 个重复,每个重复12 只鸡。试验日粮在等能、等氮、相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模式基础上配制。试验期内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光照时间16L﹕8D,相对湿度50%-60%,舍温(16±2)℃,试验期8 周。【结果】(1)试验期全期,各处理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软破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的日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双低菜粕组有降低趋势(P=0.084),4%黄粉虫组无显著差异(P>0.05);棉籽蛋白组和4%黄粉虫组的日采食量低于豆粕组(P=0.091),双低菜粕组的日采食量高于豆粕组(P=0.091);相对于豆粕组,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饲料效率有降低趋势(P=0.052),4%黄粉虫组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蛋白来源对产蛋鸡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8 w末时,与豆粕组相比,4%黄粉虫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棉籽蛋白组蛋鸡血浆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显著降低(P<0.05);4 %黄粉虫组TP、白蛋白(ALB)和GLB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w末时,4%黄粉虫组ALB显著高于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P<0.05)。(3)8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壳强度(P=0.084)、蛋壳厚度(P=0.062)均有降低趋势,而4%黄粉虫组均有提高趋势。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蛋白高度分别降低4.02%、3.41%(P=0.091),4%黄粉虫组提高3.87%(P=0.079);试验期内各处理组蛋白pH均无显著差异(P>0.05)。(4)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清比例分别降低1.67%和1.18%(P=0.099),4%黄粉虫组提高1.70%(P=0.099);4%黄粉虫组蛋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菜粕组(P<0.05)。【结论】对于京红1号高峰产蛋鸡而言,在日粮等能、等氮、相同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下,棉籽蛋白和双低菜粕可降低日产蛋量,降低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同时降低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可见,豆粕及4%黄粉虫部分替代豆粕较适合作为其蛋白源饲料,双低菜粕和脱酚棉籽蛋白稍次。  相似文献   

2.
脱酚棉籽蛋白替代豆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地点天津市工农联盟奶牛二场第五车间。2试验时间2001年10月20日~2002年1月8日(预试期20天)。3试验目的检验用脱酚棉籽蛋白代替部分豆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4试验方法用10%的脱酚棉籽蛋白替代精饲料中10%的豆粕。在第五车间泌乳牛中选取胎次、泌乳天、泌乳量相同或相近15对奶牛进行配对试验。试验组饲喂含棉籽蛋白配方,对照组饲喂原饲料配方。其它饲料试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相同。每头牛每天采食玉米青贮20kg,啤酒糟15kg,苜蓿干草2kg,本地干草2kg。其它环境条件、饮水、运动场等常规生产条…  相似文献   

3.
以生长期中猪为试验对象,分别在日粮中添加杂粕和乳酸菌发酵酶解杂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脐子粕),研究其对生长期中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期中猪的日粮中添加发酵酶解杂粕可促进动物生长,与对照组(添加豆粕组)相比,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从血液生化指标上看,发酵杂粕可以有效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有助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并且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4-1035,1039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饲料利用率低以及污染问题制约了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低蛋白日粮通过 添加合成氨基酸,减少了豆粕等蛋白原料的使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有利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低 蛋白日粮在不同生长阶段猪上的应用。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采用代谢能和消化能体系配制的低蛋白日粮易造 成胴体变肥,建议使用以净能体系为基础的日粮配制方法;减少 1%~4% 蛋白质对各生长阶段猪的生长性能影响 不大,但减少氮排放的效果显著;仔猪和母猪日粮中蛋白含量不宜过低,多数研究建议蛋白质含量降低 1%~3% 为宜;同时,低蛋白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 L-Leu、L-Val 和 L-Ile 有利于机体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提升。最 后探讨了目前低蛋白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认为低氮日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脱毒菜籽粕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安科Ⅰ号脱毒剂处理过的菜粕,脱毒率达93.96%。饲养试验证明,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用量达17%时,可以替代日粮中等蛋白水平的豆粕而不影响其生产水平(P>0.05)。长期大量使用,除对甲状腺组织有轻微的致肿作用外,对试猪的胴体品质以及其他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与代谢无不良影响。使用脱毒菜粕较豆粕日粮头均多获利24.92元。生长肥育猪对脱毒菜粕需一适应过程,生产上表现后期饲喂效果较前期好。菜粕在本法脱毒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理化反应,消除了原先的辛辣味,并产生对动物具有诱食作用的芳香物质,适口性好,无需另外补添诱食调味剂  相似文献   

7.
发酵棉粕和普通棉粕替代豆粕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5±2)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进行生长期(65~130 d)和育肥期(131~162 d)两个阶段试验,通过在猪生长育肥期日粮中以不同比例的普通棉粕和发酵棉粕替代豆粕,探讨在猪日粮中普通棉粕和发酵棉粕适宜的添加用量。生长期供试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10头。分别饲喂含豆粕日粮(对照组),5%或10%普通棉粕替代豆粕日粮(试验Ⅰ组和Ⅱ组),10%或15%发酵棉粕替代豆粕日粮(试验Ⅲ组和Ⅳ组)。在育肥期,对照组继续饲喂豆粕日粮外,试验Ⅰ组至Ⅳ组各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其中一组继续使用棉粕日粮,另外一组改用豆粕日粮。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普通棉粕替代豆粕的比例达到5%时,猪的日增重有下降趋势;达10%时可显著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P0.05);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的比例达到15%时对猪生长育肥期的生长性能尚无显著不良影响(P0.05),可以降低单位增重饲料成本;生长期使用棉粕而在育肥期停用棉粕与全期使用棉粕相比,对猪在育肥期的生长有增加趋势,并且具有单位增重饲料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基于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体系配制的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的应用效果。选取平均体重为(68.33±0.881)kg母猪和阉公猪各24头,按性别各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低蛋白日粮。日粮蛋白质水平第一阶段分别为16.85%和13.10%,第二阶段为15.40%和11.45%,试验期51 d。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8头试验猪屠宰,收集血清和肝脏样品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发现,饲喂低蛋白日粮不影响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可使料重比降低5.72%(P0.05);饲喂低蛋白日粮降低粗蛋白质(P=0.003)、钙(P=0.000)和磷消化率(P=0.001),提高粗脂肪消化率(P=0.002),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粗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5);饲喂低蛋白日粮降低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07);低蛋白日粮增加肝脏必需脂肪酸含量(P=0.007),降低丙酮酸含量(P=0.006),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猪性别对肝脏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呈交互作用(P0.05)。结果表明,结合净能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体系配制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提高生长肥育猪饲料转化率。日粮蛋白质水平和生长肥育猪性别间对营养成分的消化代谢具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用体重为 (8.64± 0 .34 ) kg,(30± 3)日龄断奶的三元杂交猪 (杜×长×北京黑 ) 72头 ,对比研究了日粮中添加 2 2 % ,2 5 % ,2 8%和 31%的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的影响。所有处理均使用了合成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 ) ,以“理想蛋白”模式进行日粮配合。结果表明 :不同豆粕水平的日粮对断奶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和血清尿素氮均无显著影响 (P>0 .0 5 )。说明添加合成氨基酸后 ,2 2 %豆粕的日粮组能够在不引起生产性能下降的同时节省豆粕用量 ,减少氮的排出 ,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玉米深加工副产品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0头生长肥育猪的全程饲养试验发现,利用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玉米蛋白粉、脐子粕和纤维渣饲喂生长肥育猪后,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比全豆粕型日粮经济效益提高12.1%~25.7%。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体重为101g的尼罗罗非鱼对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ADC)。实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组成。基础饲料中添加1%Cr2O3作为指示物。实验期间,尼罗罗非鱼每投喂3天的基础饲料后连续投喂实验饲料4天,投喂每种饲料后的第2天收集鱼粪便。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对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47%、58%和58%,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100%、83%、78%和77%,能量表观消化率为76%、61%、78%和70%。相比之下,豆粕是尼罗罗非鱼饲料配方中理想的蛋白原料。利用菜粕作为尼罗罗非鱼饲料蛋白时应解决可消化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少量添加肉骨粉可弥补菜粕能量表观消化率较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体重为101g的尼罗罗非鱼对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ADC)。实验饲料由70%基础饲料和30%待测原料组成。基础饲料中添加1%Cr2O3作为指示物。实验期间,尼罗罗非鱼每投喂3天的基础饲料后连续投喂实验饲料4天,投喂每种饲料后的第2天收集鱼粪便。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对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47%、58%和58%,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100%、83%、78%和77%,能量表观消化率为76%、61%、78%和70%。相比之下,豆粕是尼罗罗非鱼饲料配方中理想的蛋白原料。利用菜粕作为尼罗罗非鱼饲料蛋白时应解决可消化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少量添加肉骨粉可弥补菜粕能量表观消化率较低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菜粕豆粕固态混合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菜粕按1:1混合为发酵基质,经过菌株初筛、复筛及单菌、混菌的固态发酵,以酸溶性蛋白含量(TCA-N)、蛋白水解度(DH)以及酶切位点有效值(EV)、硫苷降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到菌株的最佳组合为BL-1+BS+解脂假丝酵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1、接种量9%、初始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样品粗蛋白含量从49.5%增加到53.1%,TCA-N由2.50%升高到27.2%,硫苷降解率达65.2%。SDS-PAGE图谱显示大分子蛋白被降解为12 ku以下。  相似文献   

14.
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饲喂甲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设计成与市售国内品牌饲料基本等蛋白、等能量的配合饲料,在福建省龙海市的两个养殖场对甲鱼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紫泥鳖场试验组、对照组的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30 g、2.05 g,饲料系数分别为1.45、1.60;角美鳖场试验组、对照组的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85 g、2.95 g,饲料系数分别为1.38、1.50.从甲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来看,以国产鱼粉为主的配合饲料与市场上销售的、品质较好的甲鱼饲料相比,两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花生粕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分别以花生粕、发酵花生粕替代基础饲料(6%鱼粉,对照组)中鱼粉用量的1/3、2/3和3/3,制成7组饲料,在网箱(2.50 m×1.25 m×1.20 m)中饲养体质量为(68.0±0.4)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8周,考察其对鱼体生长性能、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组成和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生粕替代1/3鱼粉,发酵花生粕替代1/3、2/3鱼粉用量时,对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当花生粕替代2/3、3/3鱼粉,发酵花生粕替代3/3鱼粉用量时,鱼体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各处理组罗非鱼的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肝体比、脏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花生粕替代2/3和3/3鱼粉用量时,鱼体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以发酵花生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时对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鱼粉含量为6%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花生粕可替代鱼粉用量的1/3,发酵花生粕可替代鱼粉用量的2/3。  相似文献   

16.
军曹鱼饲料中用豆粕代替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长为(12.77±1.03)cm、初始体重为(7.95±2.12)g的试验鱼随机分配在15个网箱中,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5组进行,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豆粕替代鱼粉的基础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5%、10%、20%和30%,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5%。试验历时60 d,结果表明,当基础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超过10%时,对军曹鱼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20%、30%时,则对军曹鱼的生长、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30%时,对内脏比才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到基础饲料中已经含有20%的豆粕,建议军曹鱼饲料中豆粕与鱼粉的比例为1∶1.8。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华炸蜢粉的营养成分,观察了其干粉加钙磷取代饲料鱼粉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炸蜢粉加钙磷于粉不同比例取代鱼粉组,可以使肉鸡日增重比对照增大、耗料量减少、料肉比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可取得比鱼粉配制饲料更好的效果,说明了其是取代饲料中鱼粉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酶法降解豆渣纤维,得到不同时间段的豆渣纤维改性多糖,对其清除ABTS自由基、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时间2、4、6、8、10、12 h大豆多糖组分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降解12 h组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EC50值为(34.62±1.21)mg·mL-1;对亚铁离子有较好的螯合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 h组大豆多糖组分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最强,5 mg·mL-1浓度时,螯合率达到62.92%±2.31%。  相似文献   

19.
确定挤压膨化技术对大豆染料木素提取的影响,以及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数学模型。在考察超声波功率等单因素对大豆染料木素得率影响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液H+浓度、超声波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染料木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液H+浓度1.19 mol/L,超声波时间51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此条件下染料木素平均得率为0.191%,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5.0%~87.3%。挤压膨化处理有利于大豆染料木素的提取,超声波技术提取大豆染料木素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万寿菊粉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两种不同来源的万寿菊粉,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在绵羊瘤胃中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失率,旨在评定万寿菊粉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万寿菊粉的粗蛋白含量、总能为10.07%和18.91 MJ.kg-1,明显高于玉米秸和豆秸,与青贮玉米和羊草相当;万寿菊粉的DM、NDF和ADF的24 h和48 h瘤胃消失率分别为38.04%、22.60%、23.26%和46.80%、29.34%、31.16%。总之,万寿菊粉中粗蛋白、钙、铁、铜、锰、锌等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NDF、ADF瘤胃消失率较高,具备成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