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基因组学的发展,应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正成为日本血吸虫研究的前沿领域。生物体中的基因是相对稳定,但是蛋白质的活动随着生命活动的进行表现出动态的变化,并具有对外界环境发生反应的能力。对日本血吸虫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能直接地反映其生理功能的过程。这些研究为研制开发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成虫蛋白质的性别差异性、药物相关蛋白组学、免疫蛋白组学等方面,对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化合物安全评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毒理基因组学在化合物安全评定过程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毒理基因组学是利用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化合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基因变化,将毒理基因组学技术与传统毒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相结合,评价和预测化合物毒性的一门学科。近些年,研究者们在毒理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就毒理基因组学的应用平台及其在化合物心脏毒性、肾脏毒性、免疫毒性评定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列出了部分国内外研究者报道的毒性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兴起的生物学的新分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疾病诊断、药物开发、营养科学和动植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中,现在也逐步地应用于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寄生虫是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把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寄生虫学研究领域,这将为探究寄生虫与宿主互作及寄生虫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病原细菌组学在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病原细菌组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在医学及药学领域的应用在飞速发展。基于纳米粒子的药物传递系统能改善药物的药效及毒性。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纳米粒子之一,碳纳米管是一种管状材料。因具有极大的表面积,碳纳米管能与其他分子发生非共价或共价结合而被功能化修饰。与普通碳纳米管相比,功能化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具有更低的毒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更好的水溶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多药剂学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做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陆承平教授主编的《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问世。相对于上一版,此版新增、删减和大量修改的章节很多,并通过这些更新,融入了最近几年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跨越式发展的成果,介绍了新发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包括SARS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兽医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小白鼠的LD_(50)为1157mg/(kg·bw)、空白纳米乳的LD50为1008.2 mg/(kg·bw);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31.25μg/mL浓度以下细胞毒性较低,对细胞刺激性小,安全性好。本研究结果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田沛  张光明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6,25(12):206-220
内生真菌感染大部分禾草形成互惠共生体,提高共生体对环境适应性,并进而对动物、微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该领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以及相应的信息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尤其是内生真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明确了次生代谢物多样性及其与基因的关系,鉴定相关的功能基因和蛋白,基因敲除技术阐释了维持内生真菌与寄主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利用基因组学等技术筛选对家畜无毒的内生真菌菌株, 通过接种技术建立新的既具有抗逆性,又对家畜无毒的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高禾草的品质并确保对动物的安全性,在牧草及草坪草育种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内生真菌的寄主特异性限制了内生真菌可利用的范围,因此后续应继续利用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新技术深入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创造无毒菌株,克服共生体创制的瓶颈。本研究旨在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广泛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牧草和草坪草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的方法对泌乳动物的营养物质转运、调控机理以及激素的调控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动物营养、动物健康和乳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仅局限于单一日粮组分的调控,以及对其生化与代谢效果的研究。如今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对以上问题进行更全面的研究。这些新技术正在为探究营养、泌乳和乳产品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手段。文章回顾了营养对乳腺功能及其健康的作用,并对近20年家畜泌乳物学的研究热点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疫情快讯     
台湾学者研究发现:纳米毒性可能冲击人体健康随着纳米科技应用,纳米产品充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纳米鞋、纳米袜、纳米防晒乳,甚至纳米牙膏、纳米马桶等等,但很少有人了解纳米的生理学特性,都在盲目跟从。台湾首次有学者进行纳米心肺毒性研究,发现纳米微粒因细小到可穿透血管,且进入动物心肺后占据的表面积很大,易造成肺发炎、损伤,氧化压力指标也随之上升,引发血管阻塞、心肌发炎及退化等各种症状。海外有研究显示,正常无害的大物质,一旦做成纳米级的超细微粒後,就具毒性及潜在危害,且颗粒愈小,愈具反应性及毒性。台湾学者最近完成纳米心…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学研究已经由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转向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作者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的内容、主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SAGE、ESTs、SSH、微阵列、生物信息学、RNAi等,并对其发展进行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中国牛肉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提高牛肉肉品质一直是我国畜牧和食品行业科研工作者尽心研究的一大课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肉品质及形成机理,对提高肉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肌肉主要由水及蛋白质等成分组成,且肌肉的性状以及品质主要就是由蛋白质来表达的。因此,研究牛肉蛋白质组学对认知以及调控牛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牛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与落幕,各种家畜如小鼠、牛、猪等的测序工作也相继完成,动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功能基因组学。而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经典技术的双向电泳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对双向电泳在牛、猪等家畜中的基础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就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前景加以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的特征,它已在医学、畜牧学、食品科学以及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牛肉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血红素铁丰富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目前对我国而言,牛肉仍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对于如何提高牛肉品质一直是我国畜牧和食品行业科研工作者不断努力研究的一大课题。随着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展,从蛋白质水平研究牛肌肉及其形成机制,对提高牛肉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肌肉主要是由水、蛋白质等成分构成,其性状及品质主要是由蛋白质来表达的。因此,研究蛋白质组学在牛肌肉中的认知对于调控牛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牛肌肉中的研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1世纪是生物时代和信息时代 ,基因组学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 ,对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也由单一基因转向大规模、批量分析。文章对功能基因组学及相关学科的概念作了概述 ,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应用差异显示反转录 PCR、基因表达序列分析 (SAGE)、微点阵、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基因组表达概况、基因组多样性和模式生物学等。  相似文献   

17.
以双向电泳、生物质谱及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蛋白质组学是蛋白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比较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耐药性及发现新的抗生素,揭示疫苗候选和免疫原性成分.文章对比较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方法与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The diseases caused by parasitic nematodes in domestic and companion animals are major factors that decreas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thods availabl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arasitic nematode infections are mainly based on chemical treatment, non-chemic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mmune modulation and biological control. However, even with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hat frequently combines these approaches, the effective and long-lasting control strategies are hampered by the persistent exposure of host animals to environmental stages of parasites, the incomplete protective response of the host and acquisition of anthelmintic resistance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rasitic nematodes. Therefore, the challenges to improve control of parasitic nematode infections are multi-fold and no single category of information will meet them all. However, new information, such as nematode genomics,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can strengthen basic and applied biological research aimed to develop improvement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summarize existing control strategies of nematode infections and discuss ongoing developments in nematode genomics. Genomics approaches offer a growing and fundamental base of information, which when coupled with downstream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can accelerate progress towards developing mor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control programs.  相似文献   

19.
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重大疾病研究、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在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为动物病毒病的诊断、防控和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技术、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禽主要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