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角蛋白酶和蜡样芽孢杆菌联用处理鸡羽毛,以羽毛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值、酶添加量、细菌接种量、羽毛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羽毛降解率的影响,优化了降解羽毛的工艺条件。之后分别使用三种降解产物和猪粪作为饲料,研究了羽毛降解产物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包括平均增重、料重比和存活率等。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菌联用降解羽毛工艺条件为:pH值9.0、酶添加量2 000 U/g、蜡样芽孢杆菌接种量3.0%(v/v)、羽毛添加量2.5%,发酵5 d。使用发酵上清液干物质作为饲料养殖黑水虻幼虫,能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平均增重、优化料重比、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丁酸梭菌和嗜酸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为研究对象,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应用响应面法(RSM)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对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了三个显著性因素,分别是接种量、接种比例和水料比。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丁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1,水料比为0.8∶1,接种量为12.2%,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温度为3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多肽含量为9.6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复方中草药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复方中草药进行发酵,以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接菌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中,含水量、接菌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为关键因素,经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出最佳条件为含水量为51.50%,接种量为3.60%,发酵时间为2.7 d,此条件下测得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平均值为19.59%,与响应面预测值19.78%接近,相较于未发酵复方中草药中12.70%的复方中草药多糖,发酵后复方中草药多糖含量提高了55.75%。  相似文献   

4.
段伟伟  陈建保 《饲料研究》2022,(14):100-103
试验旨在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降低养殖中的饲料成本。试验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汉逊酵母、多孢木霉等量混合作为主要发酵菌剂,以马铃薯渣为饲料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发酵时间、温度与微生物接种量对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分析显示最佳发酵时间处于60~84 h,适合微生物增殖代谢的最适温度为32~34℃,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2.5%~4.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最优工艺参数调整为发酵时间79.9 h、发酵温度33.6℃、微生物接种量3.3%,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23.74%。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混菌固态发酵可以高效生产蛋白饲料,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主要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制备饲用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饲用肽的小肽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加酶量等因素对饲用肽中小肽含量的影响。最佳菌酶协同工艺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2%(V/m)、加酶量200U/g。在此条件下,小肽含量从28.89 mg/g提高到了185.59 mg/g,氨基酸组成平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6.5~14.4 k D,大分子蛋白得到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著,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当归补血汤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液体发酵工艺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蛋白胨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选取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发酵优化的4个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确定各因素与响应值多糖提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变化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利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添加量与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0.95%,蛋白胨添加量1.52%,接种量2.92%,发酵时间35.8 h。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9.23%,与未发酵组(4.62%)相比,多糖含量提高近2倍。该工艺对液体发酵当归补血汤产多糖优化效果显著,为发酵当归补血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樱子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樱子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中草药金樱子进行发酵,以金樱子多糖含量为检测指标,在碳源、氮源、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5个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影响较大,为关键因素,经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出最佳条件为:含水量为53.79%、接种量为5.74%、发酵时间为2 d,此条件下测得金樱子多糖平均值为15.47%,与响应面预测值15.36%接近。相较于未发酵金樱子中10.49%的金樱子多糖,发酵后金樱子多糖提高了47.47%。此发酵工艺简单易操作,发酵效果显著,可为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条件优化.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以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为优化目标,使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中多肽含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花生粕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50 g、发酵温度38℃、发酵...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考察枯草芽孢杆菌B1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和酶解处理(简称菌酶协同酵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对经菌酶酵解后的菜籽粕营养成分的分析。以菜籽肽得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加酶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酶解、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菜籽肽以菌酶同时添加为最佳制备方式,以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50 U/g、料水比1: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为最佳菌酶协同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降解率达74.23%,单宁和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1.17%和16.39%。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1.30%,比发酵前提高1.92%,菜籽肽含量达170.1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3.7倍,还原糖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7.68%,钙、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6.83%和11.57%。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处理的方式对菜籽粕品质的提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芩药渣的发酵工艺展开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药渣含水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接种量的最适范围.设计Plackett-Burman爬坡试验,筛选关键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显示,药渣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混合固态发酵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多肽含量。运用minitab 16软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分析6种因素对产生多肽量的影响,确定装料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影响多肽产量的重要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装料量10 g;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4℃。此时大豆多肽含量可达21.32%,与响应面优化得到的理论值仅相差0.65%。  相似文献   

14.
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酶解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酶协同处理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5%、加酶量450 U/g、料水比1∶1.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小肽含量从11.40 mg/g提高到199.65 mg/g,粗蛋白质含量从47.62%提高到56.72%。  相似文献   

15.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灵芝菌糠为原料,研究其制作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灵芝菌糠发酵效果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即假丝酵母菌液和嗜酸乳杆菌液用量比、菌液接种量、料水比和初始pH。在Plackett-Burman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爬坡试验,再进行Box-Behnken Design中心复合试验,对主效应因子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菌糠发酵饲料调制最佳工艺条件为假丝酵母菌液和嗜酸乳杆菌液用量比6.8∶1、菌液接种量6.8%、料水比1.1∶1和初始pH 5.2。发酵后,灵芝菌糠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4.51%,粗纤维降低,有明显酒香味,感官品质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葡萄皮渣蛋白饲料的条件。选取发酵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料层厚度、pH值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B试验挑选出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发酵时间、接种比例和pH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比例(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 1.5∶1.0、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发酵葡萄皮渣中的真蛋白含量为15.03%,比发酵前葡萄皮渣真蛋白含量(10.45%)提高了43.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对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可以提高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对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渣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以柑橘渣为原料,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菌发酵试验预筛选产蛋白量较高的优势菌株,将预筛选的优势菌株按1∶1∶1∶1进行混合发酵;对发酵基质比例、菌液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正交分析,优化柑橘渣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单菌种发酵试验的较优菌种;在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1∶1∶1∶1比例接种,尿素添加量为1.5%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基质柑橘渣与麸皮的比例7∶3、接种量20%、发酵时间8 d。研究表明,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所得的蛋白质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提高柑橘渣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开发新型蛋白饲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酶协同发酵甘草药渣制备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产朊假丝酵母用量7.36%、纤维素酶用量0.31%、木聚糖酶用量0.056%、料液比0.71 g/mL、初始pH值5.0、料层厚度7 cm、发酵温度37℃。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甘草药渣粗蛋白含量为25.65%,发酵后甘草药渣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3.36%;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15.33%、2.32%、3.45%。研究表明,菌酶协同发酵甘草药渣提高了甘草药渣的营养价值,丰富了非常规蛋白饲料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