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齐口裂腹鱼幼鱼对水温度化和溶解氧(DO)变化耐受能力的试验结果。其幼鱼生存的临界水温上限为33.5℃,下限为0.8℃,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7℃,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与其摄食和生长成正相关。幼鱼的窒息点为DO=0.58mg/L,当DO=1.28mg/L时,出现明显的“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质量(36.25±0.04)g的许氏平鲉12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鱼,分别投喂牛磺酸添加量为0(T1组,对照组)、0.8%(T2组)、1.6%(T3组)、2.4%(T4组)和3.2%(T5组)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为期56 d。结果表明:饲料牛磺酸添加量为0.8%~1.6%时,许氏平鲉肠道消化酶(蛋白酶除外)活性及肠道皱襞高度和宽度依次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升许氏平鲉肝脏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肝脏溶菌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牛磺酸添加量为0.8%时达到峰值(P<0.05)。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肠道健康指标,建议许氏平鲉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0.8%~1.6%。  相似文献   

3.
氨氮对鲢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水温为(30±0.5)℃,pH(7.2±0.1),溶解氧5.0mg/L以上条件下,氨氮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4±0.5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毒性与氨氮浓度和毒性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对鲢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53、0.45、0.39、0.33mg/L,总氨氮氨浓度分别为33.61、28.54、24.73、20.92mg/L。非离子氨的安全浓度为0.033mg/L,总氨氮的安全浓度为2.092mg/L。  相似文献   

4.
斑石鲷是海水养殖鱼类新品种,对其病害的研究较少。2014年7月和2015年5月国内某斑石鲷育苗场暴发卵鞭虫病,导致幼鱼大量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安全、有效地防治该病,开展了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实验。在水温23~25℃、盐度30、体积20L的养殖海水中,采用静水试验法,对平均全长4cm的健康斑石鲷幼鱼进行硫酸铜急性毒性实验,得出CuSO_4·5H_2O对斑石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2.22mg/L;用浓度为0.10~0.70mg/L的CuSO_4·5H_2O无菌海水溶液,在25℃恒温条件下处理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涡孢子和包囊体,结果发现0.4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杀灭涡孢子,0.70mg/L的CuSO_4·5H_2O可完全抑制包囊体的分裂。因此,在防治斑石鲷幼鱼卵鞭虫病时,CuSO_4·5H_2O的安全有效使用浓度为0.70~2.22mg/L。该研究为育苗生产中有效防治斑石鲷卵鞭虫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为(22±2)℃,pH值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甲醛、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甲醛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6.99、49.32、46.56、43.95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4.40 mg/L;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83.18、81.28、77.63、63.10 mg/L,SC为6.31mg/L。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属于常规用量范围,可作为浸泡剂对白甲鱼进行病害防治;苯扎溴铵对白甲鱼幼鱼属中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黄颡鱼的游泳能力与其体长、体重、温度的关系,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游泳装置,将黄颡鱼按体长17~19 cm、19~21 cm、21~23 cm分为3组,设置温度梯度为5℃、8℃、11℃、14℃、17℃、20℃、23℃、26℃、29℃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体长在17~19 cm之间的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为125.27 cm/s,爆发式游泳速度为183.0 cm/s;体长在19~21 cm之间的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为148.78 cm/s,爆发式游泳速度为211.5 cm/s;体长在21~23 cm之间的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为161.10 cm/s,爆发式游泳速度为227.8 cm/s。而温度为5℃、8℃、11℃、14℃、17℃、20℃、23℃、26℃、29℃时测得的黄颡鱼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64.49 cm/s、109.82 cm/s、127.28 cm/s、142.30 cm/s、123.03 cm/s、146.30 cm/s、142.50 cm/s、144.30 cm/s、134.40 cm/s,持续游泳时间在200.0~240.0 min之间。黄颡鱼的游泳能力与体长、体重、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临界游泳速度、持续游泳时间、爆发式游泳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加,黄颡鱼的临界游泳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持续游泳时间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大。说明温度与黄颡鱼的爆发式游泳速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为(22±2)℃,p H值为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浓度与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浓度效应,即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随之升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3、0.57、0.51、0.46mg/L,安全浓度为0.05mg/L。说明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属极高毒药物,因此建议在白甲鱼的实际生产中,少用或慎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铅对蟾蜍蝌蚪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水温21~23℃),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铅(Pb2+)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Pb2+对蟾蜍蝌蚪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时毒性死亡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446 1x+6.158 4,y=30.307x+14.188,y=32.833x+15.274,y=26.164x+14.264,y=12.368x+10.721;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54 0 mg/L、0.498 0 mg/L、0.486 5 mg/L、0.442 5 mg/L、0.344 7 mg/L。说明Pb2+不但对蝌蚪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使蝌蚪的身体畸形,表现为尾部弯折、鼻孔大增、头部和腹部膨大、皮肤透明等,并且不能直线游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海蚌育苗池海水中的溶藻弧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过硫酸氢钾对溶藻弧菌的杀灭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温度、不同过硫酸氢钾浓度、不同菌液浓度对抑制溶藻弧菌效果的影响。从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当温度处于20~30℃、过硫酸氢钾浓度20~40 mg/L、菌液浓度105~107CFU/mL时,杀菌抑制效果显著;正交试验结果 显示,温度25℃、过硫酸氢钾浓度40 mg/L、菌液浓度105CFU/mL,是过硫酸氢钾溶液对溶藻弧菌杀灭效果最佳的条件;药物浓度11 mg/L时,灭菌率≧99%;药物浓度大于9 mg/L时,药物作用时间1~24 h的杀菌率差异均不显著,过硫酸氢钾药效可以维持24 h。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丁香油对孔雀鱼的麻醉效果,试验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丁香油浓度(30,90 mg/L)、水温(17,23和27℃)对孔雀鱼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5)℃水温条件下,30~90 mg/L丁香油浓度范围内,孔雀鱼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方差分析表明,水温和丁香油浓度对孔雀鱼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二者间交互作用明显;在17~27℃水温范围内,孔雀鱼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在30,90 mg/L丁香油浓度中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水温27℃,丁香油浓度30 mg/L条件下,孔雀鱼的麻醉效果符合理想麻醉剂标准,在养殖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操作中应综合考虑丁香油麻醉浓度和水温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与刺五加多糖合生发酵的条件,本试验采用4×2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的温度(30、34、37、40℃)和转速(120 r/min和170 r/min);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接种量(1%、2%、4%、6%、8%)、装液量(50、100 m L)和初始p H值(5.5、6、6.5、7、7.5、8、8.5);根据菌液的活菌数和芽胞产率确定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0、0.4、0.8、1.6、2.4、3.6、4.8、6.4、8、10 mg/m L)及合生元的培养时间(24、36、48 h)。结果表明,种子液的培养时间为24 h,温度为37℃、转速为170 r/min,接种量为4%,250 m L锥形瓶中装液量为50 m L,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0,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为1.6 mg/m L,合生元培养时间为36 h,把培养好的菌液按1 L菌液∶0.5 kg麸皮的比例用干燥细麸皮吸附,在45℃烘箱中烘干即得枯草芽孢杆菌-刺五加多糖合生元。经检测,其活菌数为5×109cfu/g左右。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黑鲷幼鱼对敌百虫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13、0.85、0.54mg/l,敌百虫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14mg/l;黑鲷幼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07、6.43、6.25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60mg/l;1mg/l和2mg/l的高锰酸钾在30min内对黑鲷幼鱼的行为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对玉米蛋白粉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蛋白粉(corng luten meal)具有蛋白含量高、低纤维素、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E、不含抗营养因子等诸多优点[1-2]。一般认为,水产动物对植物蛋白源的消化吸收率低于鱼粉[3-4],然而,对银鲑和虹鳟[5]、大西洋鳕[6]、军曹鱼[7]、许氏平鲉[8]、罗非鱼[9]、金头鲷[10-11]、  相似文献   

14.
精养虾池溶解氧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测定3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不同时间溶解氧的含量,对精养虾池溶解氧含量随昼夜和月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精养虾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具有明显的昼夜和月份变化。昼夜变化日较差高达8.9mg/l,其中凌晨太阳出来以前溶解氧的含量降到最低值2.7mg/l,下午16:00左右达到最高值,为11.6mg/l;月份变化主要表现在7、8月份下午表层高峰值均值(分别为11.91mg/l和10.28mg/l)大大高于5、6月份均值(分别为6.39mg/l和8.19mg/l)。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可重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牛血浆中吡喹酮(Praziquantel,PZQ)的含量。吡喹酮在C18(250 mm×4.0 mm,5μm)柱中可以很好地与杂质峰分离开。其保留时间、紫外检测波长、流动相、流速、色谱柱温度分别为10.6 min、220 nm、甲醇∶水(70∶30,V/V)、0.8 mL/min和40℃。水牛血浆样品(0.5 mL)经乙酸乙酯(6 mL)两步提取后,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干,1 mL流动相溶解定容,取上清滤液20μL进样做HPLC分析。吡喹酮的血浆药物浓度在0.062 5~8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在0.062 5、1、16 mg/L的3个药物浓度水平下,吡喹酮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0%以上。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小于5%。PZQ的LOD可达0.01 mg/L,LOQ为0.03mg/L。该方法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水牛血浆中PZQ的药动学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全长、体长规格基本一致的花鮈骨、唇鮈骨和花鮈骨(♀)×唇鮈骨(♂)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20℃时,平均全长(11.726±0.2522)cm、体长(9.544±0.2769)cm、体质量(13.087±0.6959)g的花鮈骨耗氧率平均值为0.1254 mg/(g·h);平均全长(13.939±0.2420)cm、体长(11.527±0.2069)cm、体质量(21.933±0.9952)g的唇鮈骨耗氧率平均值为0.1099 mg/(g·h);平均全长(11.091±0.3510)cm、体长(9.046±0.3106)cm、体质量(11.182±1.0452)g的杂交F1代耗氧率平均值为0.1503 mg/(g·h)。亲本花鮈骨、唇鮈骨与杂交F1代耗氧率昼夜变化节律不一,花鮈骨、唇鮈骨白天耗氧率低于夜间,杂交F1代白天耗氧率高于夜间。花鮈骨、唇鮈骨及杂交F1代其临界窒息点随温度变化均符合2次曲线关系(R2=1),在温度为15~25℃时,其临界窒息点随温度上升而升高;同一温度下,3种鱼类窒息点相比较,花鮈骨唇鮈骨杂交F1代。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氧化塘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本试验设计了一种人工氧化塘模型,从溶氧量、活性污泥面积与数量等参数优化其净污效果,通过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氨氮、悬浮物(SS)等指标,评估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氧时间为4h(溶解氧为10mg/L)时,溶解氧浓度与污水体积比为2.6∶1(10mg/L∶3.85L)、淤泥面积与污水体积比为5.67∶1(21.83m2∶3.85L)的处理条件下,水体BOD5为41.7mg/L,总磷为3.3mg/L,氨氮为20.9mg/L,悬浮物为43.5,pH值为8.0,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20、40、60和80 mg/L)丁香油和温度(23℃和27℃)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丁香油浓度范围内,斑马鱼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复苏时间则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延长。在23℃和27℃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最长,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复苏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下最短,显著低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同一浓度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综上结果,本研究认为在浓度为40 mg/L下丁香油对斑马鱼麻醉效果较好,丁香油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受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将禽流感病毒(AIV)H5、H7、H9血凝素亚型标准血清中的IgG作为包被抗体,H5、H7、H9血凝素亚型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AC-ELISA)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单抗和标准血清最适工作质量浓度分别为5、10 mg/L,标准阳性血清于4℃包被12 h,二抗作用条件为37℃作用1 h,封闭条件为37℃作用1 h,酶标抗体工作条件为1∶5 000稀释后,37℃作用1 h,底物作用条件为37℃作用10 min.阴阳性抗原临界值为0.274~0.332.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盐碱及变温条件对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个变温处理(10/20℃,15/25℃,20/30℃)、6个浓度盐处理(盐为NaCl,浓度为0、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和碱处理(碱为Na2CO3,浓度为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25mmol/L)研究盐、碱以及盐碱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两种不同来源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均显著降低。低浓度盐、碱条件下,温度对花苜蓿种子发芽影响不显著;但在较高浓度的盐、碱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的影响差异显著;最适发芽温度为15/25℃。随着盐浓度升高,花苜蓿种子胚根长度逐渐减小,但胚轴长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一定浓度Na2CO3胁迫下花苜蓿能正常发芽,当Na2CO3浓度为15mmol/L(pH=10.95)时,两种花苜蓿发芽率均高于60%。两种花苜蓿相比较,林下花苜蓿抗盐碱性高于草甸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