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性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性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环境热应激和睾丸局部热处理猪动物模型,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Hsp60和Hsp9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60和Hsp90在猪睾丸的组织细胞学定位。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境热应激组和局部睾丸热应激组Hsp60和Hsp9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Hsp60主要表达在精母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细胞质,环境热应激组和局部睾丸热应激组Hsp60免疫阳性从精母细胞的细胞质转移至精原细胞的细胞核。热处理前后Hsp90定位于精原细胞和长形精子细胞。环境高温热应激和局部睾丸热刺激导致Hsp60和Hsp90表达升高,提示Hsp60和Hsp90在热应激猪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对性成熟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猪舍温度37~40℃热应激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Claudin-11在猪睾丸的表达与定位。6头性成熟长白公猪分成2组,3头为热应激组,置于温度控制在37~40℃的猪舍环境,每天3h,连续7d,每天于热处理结束后将猪赶回20~27℃正常猪舍环境中;另3头为对照组,饲养于20~27℃正常猪舍环境中。7d后取睾丸组织,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对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进行研究。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3在热应激组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laudin-11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热应激处理组TGF-β3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Claudin-11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热应激组TGF-β3免疫反应强阳性物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免疫阳性着色深度和范围高于对照组,提示热应激导致TGF-β3的表达增高;热应激组Claudin-1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对照组Claudin-11在血睾屏障位置呈明显的带状表达,而热应激组Claudin-11的表达局限在支持细胞周围,失去明显的血睾屏障带状表达。热应激影响猪睾丸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与定位,提示热应激可能通过调节TGF-β3和Claudin-11的表达来影响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纤维水平对二花脸猪大肠肠道细胞增殖与凋亡基因表达和黏膜菌群数量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0头(38.25±0.89)kg二花脸阉公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日粮、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14%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和21%麸皮替代基础日粮,饲喂28 d后屠宰,采集结肠黏膜样品用于测定结肠的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和抗凋亡基因Bcl-2L1的表达量,采集盲肠黏膜样品用于测定总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麸皮替代组结肠的Bcl-2L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但日粮纤维水平对结肠Caspase3、Bax基因表达量和盲肠总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14%麸皮替代日粮水平可抑制二花脸猪结肠细胞的凋亡,且对其盲肠总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NOD样受体是重要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其与革兰氏阳性菌的肽多糖等配体结合后,能够诱导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参与多种疫病的调控。为探究NOD样受体是否参与了热应激致病过程,本研究选取2月龄(15±1 kg)土杂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并在热应激的第0、7 d、14 d和21 d的4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荧光定量PCR检测了PBMCs中NOD1、NOD2及炎性因子TNF-α、IFN-γ、IL-6、IL-10和IL-1β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OD1和NOD2 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和14 d显著上调(p0.01),但在第21 d时显著下调(p0.05)。炎性因子TNF-α、IFN-γ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14 d、21 d显著上调(p0.05),IL-10 m 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14 d、 21 d显著上调(p0.05),IL-1βm 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和14 d极显著上调(p0.01),在21 d时显著下调(p0.01)。IL-6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的第7 d显著上调(p0.05),14 d差异不显著,21 d时极显著下调(p0.01)。研究表明热应激后短期内显著上调猪PBMC中NOD1、NOD2及炎性因子的转录水平,这为进一步阐述热应激的致病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L-精氨酸(Arg)和α-酮戊二酸(AKG)对热应激肉鸡肠道功能的影响。选用200只1日龄Cobb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热应激组(基础日粮)、Arg组(基础日粮+0.5%Arg)、AKG组(基础日粮+0.5%AKG),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为期5周,第1周各组室温控制在32~34℃,第2~5周热应激组、Arg组和AKG组控制在(36±2)℃,而对照组第2周开始慢慢降至(22±2)℃,并从第3周开始维持在(22±2)℃,湿度为50%~60%。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处理降低了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脂肪酶、回肠胰蛋白酶、空肠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T的活力、十二指肠和回肠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空肠小肽转运载体(Pep T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m RNA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了死亡率、血液皮质酮、十二指肠和回肠丙二醛(MDA)含量、空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m RNA表达量(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5%Arg可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饲料转化率、十二指肠脂肪酶和回肠胰蛋白酶活力、十二指肠和空肠DNA含量、空肠CAT活力和HMOX-1 m RNA表达量(P0.05),降低死亡率、十二指肠和空肠RNA/DNA比值、空肠TP/DNA比值、HIF-1α和AMPK-α1 m RNA表达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0.5%AKG可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血液T3、十二指肠和空肠DNA含量、十二指肠CAT和GSH-Px的活力、十二指肠和空肠及回肠ATP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死亡率、血液皮质酮含量、空肠RNA/DNA及TP/DNA比值、十二指肠MDA和回肠过氧化氢(H2O2)含量(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0.5%Arg可提高热应激肉鸡肠道消化能力和抗氧化功能,而添加0.5%AKG可促进热应激肉鸡肠道黏膜细胞生长,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并改善肠道能量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的调理作用,试验复制AAD模型,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用药组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于给药7天和14天分别处死巴马小型猪并收集不同肠段的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作为检测样品,采用ERIC-PCR技术对动物模型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盲肠最多,其次是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模型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用药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正常的趋势。说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调整AAD导致的菌群紊乱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猪肠道钠氢交换载体(NHE3)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模式,为NHE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1、7、26、30、60、90和150 d蓝塘和长白公猪各5头,测体质量后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样品;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HE3 mRNA在60 d长白猪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及其在蓝塘和长白猪肠道表达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长白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丰度为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依次降低,且结肠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5)。不同猪种NHE3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模式相似;蓝塘和长白猪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分别在7和30 d(十二指肠)、7和26 d(空肠)达最高水平(P〈0.05)。不同猪种结肠NHE3 mRNA的表达模式不同,分别与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发育呈现不同的模式;蓝塘猪结肠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在26、90和150 d时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以上结果说明,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品种和肠段的调控,且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间具有品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通城猪血清生化指标及空肠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似、100日龄、体重(45±5)kg的通城猪3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分别为对照组和热应激2、4、6、8、10 d(每天09:00—16:00)处理组。(28±1)℃下适应性饲养7 d,于第8天开始,对照组仍置于(28±1)℃条件下,处理组迅速升温至(38±1)℃,各组每天测定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到相应天数屠宰采集样品,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空肠组织热应激蛋白HSP70、HSP90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热应激期间,每天14:00通城猪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变化最明显,但表皮温度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第4天达最低值,血清谷草转氨酶浓度在第4天和第10天显著降低,在第8天显著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浓度随热应激处理时间显著升高,第4天达峰值;空肠组织HSP70、HSP90 mRNA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第4天达到峰值(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会使通城猪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增加并通过血清因子的代谢和HSP70、HSP90的表达来响应热应激的影响,在热应激第4天响应最强烈,第6天以后趋于稳定,说明通城猪在长期热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HSP70在牦牛肠道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选择6头份健康成年(3~6岁)牦牛的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蛋白免疫印迹(W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P70在牦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织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P70在牦牛小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表达,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的柱状细胞呈强阳性表达,杯状细胞未见表达;小肠腺的肠腺细胞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HSP70在大肠中的定位表达与小肠相似,在大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三层结构中也均有表达,其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内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细胞中,而固有层内大肠腺细胞仅在细胞核有表达,细胞质呈阴性。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值分析得出,从小肠的前端到大肠末端,HSP70的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盲肠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且盲肠和结肠中HSP70的相对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P70mRNA在盲肠中的相对转录量最高,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2、1.68、1.06、1.43和1.52倍。本试验显示牦牛肠道中HSP70呈广泛性阳性反应,HSP70基因和HSP70蛋白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揭示了HSP70在牦牛小肠和大肠中所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异同,为HSP70在反刍动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热应激对鸡肺脏组织损伤的影响,将60只35日龄SPF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1、2、3、5、10 h组,每组10只,试验开始后环境温度迅速从25℃升高到35℃,观察热应激组鸡临床症状,热应激结束迅速剖杀、取病料,检测血清pH值、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和钙离子浓度,石蜡切片检测肺脏组织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血清pH值显著升高(P<0.05),LDH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增加,血钾和血钙浓度开始降低,热应激5、10 h后血钾和血钙浓度显著减低(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热应激后,肺组织内血管充血,肺房结构基本完整,热应激5 h后肺房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存在,热应激10 h肺房内的异物减少,但肺上皮细胞大量脱落,组织结构损伤严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SP27和HSP72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HSP60表达量在热应激1 h后显著升高(P<0.05),随后呈降低的趋势,HSP90表达量在热应激5 h后显著升高(P<0.05),随后呈降低的趋势,HSC7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热应激可对鸡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提高肺脏HSPs表达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由三毛滴虫导致小猪腹泻的发病机理,对20头三毛滴虫病死猪及10头健康猪的空肠、盲肠和结肠等肠道内容物进行pH值测定。结果表明,20头三毛滴虫病组的空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H平均值分别为6.6±0.4、6.9±0.5、7.0±0.6,而健康对照组的肠内容物pH平均值分别为5.7±0.3、6.1±0.4、6.0±0.5,三毛滴虫病猪的肠道pH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降低肠道pH值来预防猪三毛滴虫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广西巴马香猪β-防御素-2(pBD-2)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并研究热应激条件下pBD-2基因mRNA在巴马香猪不同组织中表达规律,试验从巴马香猪心脏、肝脏、肾脏、胰腺、肌肉、十二指肠、结肠中提取总RNA,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扩增pBD-2基因CDS,通过生物分析软件对扩增出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条件和热应激条件下pBD-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得到巴马香猪pBD-2基因CDS区,全长210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野猪pBD-2基因CDS的同源性达到100%;通过碱基同源性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上巴马香猪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聚为一支。巴马香猪pBD-2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数的17.4%,进一步分析发现pBD-2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热应激条件下巴马香猪心脏、肝脏、十二指肠、结肠及肌肉中pBD-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条件下(P0.01)。说明在热应激条件下,巴马香猪心脏、肝脏、十二指肠、结肠和肌肉中pBD-2基因表达量升高,这有利于增强猪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选用96头(28±2)d的(大白×长白)断奶仔猪[平均体重(7.24±0.36)kg],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脂多糖(LPS)免疫应激组,在试验开始7d后注射100μg/kg的LPS;第Ⅲ组为谷氨酰胺(Gln)组,饲喂含Gln浓度为1.2%的日粮;第Ⅳ组为Gln+LPS免疫应激组,饲喂含Gln浓度为1.2%的日粮,7d后注射100μg/kg的LPS,研究谷氨酰胺对免疫应激仔猪肠道指数的影响。试验期14d。结果显示:LPS免疫应激极显著降低了免疫应激仔猪的小肠指数(P0.01),添加Gln极显著提高了免疫应激仔猪的小肠指数和大肠指数(P0.01)。日粮类型与应激的交互作用对仔猪的小肠指数和大肠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冷应激鹌鹑盲肠、直肠的超微组织学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鹌鹑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0 h、30 min、3 h和12 h)、慢性(5 d、10 d和20 d)冷应激(12±1℃)处理,通过对肠道超显微病理形态结构变化观察,以探讨冷应激对鹌鹑肠黏膜免疫的影响及机制,为冷应激对肠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盲肠、直肠的电镜观察,证实冷应激能够引起盲肠、直肠在形态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研究复合肠道调节剂在仔猪断奶1周内对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肠道结构的影响。挑选20日龄仔猪105头,断奶前屠宰5头,余下10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仔猪喂教槽料,试验组猪在每次喂料后补喂复合肠道调节剂。试验从断奶当天至断奶第8天,共计7 d。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 05),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结肠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在断奶后第8天和断奶后第2天显著增加(P 0. 05);十二指肠和空肠大肠杆菌数量分别在断奶后第2天、断奶后第8天显著降低(P 0. 05);十二指肠双歧杆菌数量在断奶后第8天、盲肠和结肠双歧杆菌数量在断奶后第2天和第8天均显著增加(P 0. 05)。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V/C在断奶后第2天、4天和8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隐窝深度则在断奶后第4天和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由此表明,断奶1周内给仔猪补饲复合肠道调节剂,可以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肠道结构,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有效提高仔猪断奶1周内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28±1)d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6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猪。试验设计两种日粮,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5%异麦芽寡糖,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显示: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1~14 d和1~28 d的粪便评分(P0.05)。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28 d干物质、有机物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14 d血清GSH-Px、CAT和Ig G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MDA含量(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对十二指肠或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显著提高了盲肠和结肠总挥发性总量(P0.05)。日粮添加0.5%异麦芽寡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结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含量(P0.05),对结肠乳酸杆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异麦芽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调节盲肠微生物菌群。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研究地顶孢霉(Acremonium terricola)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35日龄太湖黑猪×杜洛克杂交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ATC,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腹泻率显著减少(P0.05);终末体重试验组高出对照组7.62%,试验组料重比比对照组低12.93%;对照组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盲肠沙门菌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肠沙门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盲肠与结肠乳酸杆菌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30 d,试验组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口蹄疫(FMD)抗体高于对照组(P0.05),45 d后试验组HC抗体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RRS抗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 d后试验组FMD抗体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ATC能够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增强其体液免疫应答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谷氨酰胺对免疫应激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2×2析因设计,选用28 d±2 d断奶的大白×长白断奶仔猪96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免疫应激组,第3组为谷氨酰胺组,第4组为谷氨酰胺+免疫应激组。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免疫应激降低了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谷氨酰胺的添加提高了免疫器官指数(P0.01)。表明日粮谷氨酰胺可显著缓解仔猪脂多糖应激引起的免疫器官的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0.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总需氧菌、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的影响.试验选择180头(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日粮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试验期28 d.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500、1000和2000 mg/kg壳聚糖.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添加组盲肠和结肠内的总需氧菌均低于对照组;乳酸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与壳聚糖添加量都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日粮组盲肠和结肠内大肠杆菌数均低于对照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在14d时各组间差异趋于显著,在28 d时随壳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降低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能够有效抑制结肠内大肠杆菌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