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壳聚糖(CHI)对泌乳中期奶牛一氧化氮(NO)免疫调节途径的影响。体内试验:按产奶量、泌乳期、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原则,将40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处理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000、1500和2000 mg/kg的CHI。试验期60 d,其中1~30 d为前期,31~60 d为后期。试验期间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体外试验:分为2个子试验,每个试验均采用2×2×2三因子设计,即2个脂多糖(LPS)添加水平(0和10μg/mL)×2个壳寡糖(COS)添加水平(0和160μg/mL)×2个抑制剂添加水平(添加和不添加),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2个子试验的抑制剂分别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400W(添加水平1 mmol/L)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添加水平10 mmol/L)。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第60天,血清中NO含量随CHI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P<0.01)或二次曲线(P<0.01)升高效应,iNOS活性呈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0.05≤P<0.10)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升高效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NOS和NF⁃κB基因表达量均呈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0.05≤P<0.10)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升高效应;上述指标在1500 mg/kg添加水平表现为最高。体外试验结果表明:1)当1400W作为抑制剂,COS显著增加iNOS基因表达量(P<0.05);1400W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iNOS活性(P<0.01)。2)当PDTC作为抑制剂,PDTC显著降低NO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P<0.01)。3)在脂多糖(LPS)刺激的条件下,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对NF⁃κB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COS又能够缓解LPS引起的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上述结果提示,COS可通过增加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升高iNOS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内NO的产生,对奶牛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效应。此外,COS引起的PBMCs中NO含量的升高,是通过增加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提高iNOS活性来完成的,且COS对奶牛PBMCs中NO途径的相关指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综上所述,CHI可通过NO分子途径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且添加水平为150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总需氧菌、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的影响.试验选择180头(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日粮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试验期28 d.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0、500、1000和2000 mg/kg壳聚糖.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添加组盲肠和结肠内的总需氧菌均低于对照组;乳酸菌数均高于对照组,但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与壳聚糖添加量都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各日龄阶段壳聚糖日粮组盲肠和结肠内大肠杆菌数均低于对照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在14d时各组间差异趋于显著,在28 d时随壳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降低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能够有效抑制结肠内大肠杆菌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E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0(对照组)、0.5%、1%和2%四个EM添加水平,将200g牛粪与不同比例EM制剂混匀后置于盖有胶塞的三角瓶中恒温培养5d,测定培养过程牛粪中氨气产生量及培养结束后培养体系中氨氮、全氮和常见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到氨气的产生;EM处理组氨氮含量明显降低,且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其中2%EM处理组与对照组及0.5%EM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2%E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茵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EM处理组(P〈0.05)。试验显示,EM制剂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及氮损失,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氨的释放,改善畜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粪便中氨气产生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胎次、体重、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澳洲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益生菌组和高剂量益生菌组。对照组不饲喂益生菌,2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饲喂50和100mL/d的益生菌液。试验期为60d,分为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各30d。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益生菌处理组显著降低了牛粪中氨气产量(P0.05)。此外,30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乳酸菌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d时,低剂量组乳酸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饲喂复合益生菌能调节奶牛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牛粪中氨气的产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类型日粮和粗料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头健康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试验分两期进行.在精料相同条件下,第一期分别选用精粗比为40∶60的秸秆型A日粮(粗料仅为干玉米秸秆)、40∶60的青贮型B日粮和60∶40的青贮型C日粮(B、C日粮粗料仅为玉米秸秆青贮)为不同类型试验日粮进行试验;第二期粗料分别以干玉米秸秆(a日粮)、青苜蓿干草(b日粮)、干玉米秸秆和青苜蓿干草混合(50∶50,c日粮)为不同粗料类型试验日粮,进行奶牛饲喂试验.第一期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代替玉米秸秆或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但乳脂率有降低的趋势.第二期试验结果表明:精料相同条件下,苜蓿青干草代替干玉米秸秆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率,但是会显著降低乳脂率.玉米秸秆与苜蓿混合饲喂和单一饲喂玉米秸秆相比,产奶量与乳蛋白率均有所提高,但乳脂率显著降低;和单一饲喂苜蓿相比,虽然乳糖率略有提高,但产奶量和乳蛋白率明显减少,乳脂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北方地区某大型钟楼式奶牛舍一年内不同季节舍内、外的空气环境指标,包括温热环境指标、CO2和NH3含量、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含量进行测定,旨在了解其变化规律,评价其是否满足奶牛健康生产的要求,以便为北方地区奶牛舍的设计和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测指标随季节或时间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所监测奶牛舍夏季舍内风速低于标准,中午(14∶00)舍内温度超过27 ℃,温湿指数(THI)>69,奶牛在夏季产生轻度的热应激;除此以外,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点监测的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均符合奶牛的饲养标准。综合测定结果,试验所监测的钟楼式奶牛舍较适合北方地区的奶牛养殖,但建议增加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奶牛在夏季产生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7.
EM制剂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EM对牛粪中氨气释放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0(对照组)、0.5%、1%和2%四个EM添加水平,将200g牛粪与不同比例EM制剂混匀后置于盖有胶塞的三角瓶中恒温培养5d,测定培养过程牛粪中氨气产生量及培养结束后培养体系中氨氮、全氮和常见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到氨气的产生;EM处理组氨氮含量明显降低,且全氮含量明显升高,其中2%EM处理组与对照组及0.5%EM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2%EM处理组大肠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EM处理组(P0.05)。试验显示,EM制剂能降低牛粪中氨氮浓度及氮损失,调节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氨的释放,改善畜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产生的粪便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本文对规模化奶牛场育成牛和成乳牛粪便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因素对育成牛及成乳牛粪便特性的影响显著(P<0.05)。生长阶段对粪便含水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对有机质、氮、磷、铜、锌、钾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瘤胃发酵法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3-硝基酯-1-丙醇(3-NOP)对甲烷产量及甲烷菌区系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组,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D组)、中剂量组(MD组)、高剂量组(HD组),分别向发酵底物中添加0、0.4、0.8、1.2 mg 3-NOP。体外发酵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3-NOP处理组瘤胃甲烷产量和每克可降解底物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氢气产量和每克可降解底物的氢气产量显著增加(P<0.05)。HD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每克可降解底物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和LD组相比,MD组瘤胃发酵Simspon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3-NOP处理组瘤胃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3-NOP通过对甲烷菌甲基辅酶M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改变了瘤胃甲烷菌区系结构,降低了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集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的瘤胃液,配制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液,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合干草为发酵底物,在底物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甲壳素和同等剂量的壳聚糖,在适宜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甲壳素和壳聚糖对人工瘤胃干草发酵培养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量的甲壳素和壳聚糖对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呈极显著的二次剂量依赖关系,但对乙酸/丙酸未产生影响.试验表明,甲壳素和壳聚糖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内,能够增加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